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突显科学研究功能、支撑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科研管理。目前高校科研管理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申报轻管理、忽视差异“一刀切”、专业性不强等特点,建议从转变管理观念、强化全过程管理、加强学习培训三个方面优化高校科研管理。
[关键词]科学研究;科研管理;科研自主权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开始承担起科学研究的职责。19世纪洪堡创立柏林大学,高等教育的职能从教学扩展到科学研究,并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科学研究因社会需求而生,伴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动,历经几百年发展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也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科研管理是运用权力对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种管理活动,具体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科研经费管理、监督,科研成果培育、奖励评价等环节。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主导(科技处、社科处等),既负责科技政策、规划的制定,又负责操作实施、成果鉴定等事务性工作。总理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科研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要尊重其自身规律,核心要以科研人员为本。本文将结合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特点对提出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
1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
机构设置上,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均由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负责,是实施科研管理的主体,承当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并且部门高校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自主设立科学研究院和成果转化中心,加强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有效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科学技术处拆分为科技处和科技产业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均大幅上升,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预期效果。管理方式上,高校科研管理基本采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即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科技处、社科处等)统筹组织安排学校的整体科研工作,二级学院相关部门(分管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等)负责传达通知、组织科研项目、成果审核申报等事务性工作。不同于校级科研管理部门机构健全、人员齐整,二级学院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工作科室,科研管理人员也不固定,设有科研秘书也可能同时兼任教学秘书,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无法实现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制度设计上,由于“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普遍存在,科研管理的重要性突显,除了规范性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高校纷纷出台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办法,通过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手段充分调动科学研究从业者和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经济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加强过程管理,强调科研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在国家相关科技政策规定范围内,出台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对科研项目的中期考核等阶段性考核的过程管理,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2高校科研管理的特点
2.1重管理、轻服务
高校去行政化一直在路上,本质上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因利益诉求不同而相互博弈。科研管理工作双方似乎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上传下达,科研人员对照执行。管理者缺少主动服务的意识,被管理者自恃学术优越而轻视管理工作,两者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江苏省已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扩大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自主权”,意味着科研管理者手中权力更大,权力观念的强化有可能会弱化服务意识。
2.2重申报、轻管理
现行的高校评价机制决定了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于是科研单位承担项目的多少成为科研能力的指标,从而项目申报、立项工作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中心,项目的管理、验收、评价往往疏于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科研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或者完成质量不高。科研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也多从项目申报、成果奖励等角度出发鼓励激励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项目过程管理、鉴定评价等规定往往沿用上级部门科技管理规定,缺少主动性和灵活性。
2.3忽视差异、搞“一刀切”
一方面,高校科研自主权在扩大,科研管理相关规定可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促进科研事业发展。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要统筹考虑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有的高校简单套用行政经费的管理办法,比如在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忽视科研人员与行政人员的差异,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采取统一标准,将学术交流和干部出访不加区分、规定过严,影响了科研人员出国学术交流的积极性。还有,科研项目经费列支范围、核定比例等规定太死,缺少灵活性,科研管理繁文缛节有待破解。
2.4专业性不强、联动性差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采用的校院二级管理方式,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校级科研管理人员虽是专职负责,但只是机应付式地“上传下达”、主动服务、主动学习政策法规的意识不强,参与科技管理培训机会不多。院级科研管理人员均为兼职科研秘书,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完成退化为传话筒、中转站,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科研秘书流动性大,无法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因此,校院二级科研管理部门只有机械地传达交流,缺少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研究,联动性较差。
3完善高校科研管理的对策
3.1强化服务意识
科研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科学研究工作,核心在于“服务”。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科研需要,提升服务本领,及时准确传达信息、耐心细致沟通交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高效处理事务,主动积极帮助解决师生科研工作中的合理诉求。
3.2强化全过程管理
在扩大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自主权的有利条件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制定学校科技发展规划,联合财务、人事等部门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把握科研工作特点,优化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强化科研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从科研项目阶段性考核、科研经费灵活使用、科技成果严格鉴定等方面强化科研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科研质量。
3.3加强学习培训
定期组织或参加科研管理人员培训活动,学习国家新政策、了解新导向,结合本校与国家政策相切合的学科特点,大力推进发展科研优势方向;同时,经常与同类型兄弟院校进行经验交流,共同分享专业知识和技能,互相交流借鉴,通过对不同管理理念的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探寻最符合本校发展的管理方式,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仕敏.浅谈普通高校科研管理[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8(05).
[2]张浩.地方高校如何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以苏州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8(09).
[3]王睿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8(04).
作者:邢琳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