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核能发电企业科研管理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核电的快速发展,核能发电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科研管理水平成为提高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支撑条件。文章针对当前核能发电企业存在的重生产轻科研、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科研人员不稳定等问题,从理念转变、制度建设、人员培养等方面提出管理创新策略,明确关键举措在于科研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可为核能发电企业的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能发电企业;科研管理;创新;组织架构
1引言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次大会上指出: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核能发电企业作为高科技密集型企业,在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部署中扮演关键角色,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核电的快速发展,核能发电企业科技创新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企业科研管理与发展趋势未能有效匹配,如何进行科研管理创新,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值得科研管理人员认真思考。
2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核能发电企业工作重心在于保障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运行、维修、技术等生产部门作为企业的主力军,是科研任务的重要承担者。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科研创新各自为政、科研人员不稳定等问题,亟待进行解决。
2.1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
核能发电企业以发电为主,一切以保障核安全为最高要求,对新技术、新理念往往采取保守决策,难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生产部门存在“重生产轻科研”的现象,科研工作很少列入各部门年底考核指标,部门领导生产任务繁重,难以兼顾科研任务的管理。科研任务需付出大量精力,员工需在工作之余花费时间进行研究,且完成的科研任务在个人绩效考核中所占比重过低,相对而言“得不偿失”。科研实施过程不可避免需要进行各阶段的材料总结凝练,员工在材料撰写方面存在短板,很难有意识弥补提高。
2.2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
核能发电企业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科研任务管理不规范、科技成果激励力度不够、科研经费管理不完善等。
2.2.1科研任务管理不规范
生产部门的科研项目大都源于解决现场问题需要,临时性、针对性较强,但理论性、系统性不足,无法推广应用解决其他的问题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生产部门普遍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年初确定开展的科研任务,部门领导分解至科室员工后不再关注,接近考核期才汇总并更新进展,导致进度滞后无法完成预期目标。当前科研任务不仅限于技术攻关,还包括材料撰写、知识产权成果申请等方面,各部门的科研任务管理无法实现流程化、集约化、标准化,热衷于临时组建队伍突击攻关完成任务,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无法有效挖掘员工的科研潜力。
2.2.2科技成果激励力度不够
核能发电企业现行的科技成果激励机制不足在于:一是对科技成果大都采用精神激励,且仅限于知识产权申请、科学技术奖申报,、专利授权、科研项目完成等没有相应的物质激励手段,致使员工参与科技攻关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只对“第一完成人”或“前三完成人”奖励,主要贡献者往往只有数人甚至一人,没有广泛发动员工参与。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未能使员工得到相应的激励,易使员工产生懈怠的心理。
2.2.3科研经费管理不完善
科研项目在立项阶段,没有对预算进行详细、科学的论证,而是由项目负责人估算并提交,预算评审时往往根据企业当下的经营状况考虑是否审批该项预算,没有严谨的论证过程。实施阶段,项目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预算分解的类别执行,或者由于科研经费管理过于严格,项目负责人为了满足要求,整体委托其他机构代为研究,以期达到满足预算执行的要求,如此一来很难达到提升科研能力的效果。
2.3科研管理人员不稳定
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稳定的、能力和素质突出的管理队伍,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的重心在于生产建设,对科研管理人员疏于关注,大都由员工兼职或普通文员担任。科研管理人员频繁更换,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系统学习科研管理的业务知识,无法满足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同时企业对科研管理人员使用上存在“轻培养,重使用”的倾向,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科研管理人员工作得不到认可,工作价值被低估,导致人员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
2.4科研创新各自为政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核能发电企业很多协会、团体组织都在倡导科技创新,譬如企业共青团委员会、工会委员会均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部分核能发电企业在地方政府机构的支持下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指导员工进行生产创新。此外,科技奖的申报也面临种类繁多、政出多门的局面。企业的科技奖包括技术创新类和管理创新类,其中又分为公司级、集团级、地方政府级、协会级等。不同级别奖项的申报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有些奖项由生产部门负责组织,有些奖项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如QC管理类创新奖一般由质保部门负责)。在“九龙治水”的情况下,员工容易错过很多科研创新机会,有时很难厘清对自己有用的奖项。
3科研管理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管理的创新[2],科研管理创新是实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科研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3]。核能发电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研管理创新:首先,重视科研管理;其次,构建科研机制;接着,加强队伍建设。
3.1重视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有效的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协调科研进度,实现科研目标的过程[4]。核能发电企业要强化创新意识,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将机组运行的“疑难杂症”解决,才能更好地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要不失时机创新各部门领导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把握科研活动的规律、核电创新的前沿信息和趋势,了解科技发展的方向,引导部门员工从“被动研究”向“主动创新”的转换,激发员工创新的兴趣。同时,加强与研究院、设计院等科研院所或高校的横向交流合作,为生产和科研搭桥,形成渠道丰富、层次科学、形式多样的联合体和生产科研协作体系。
3.2构建科研机制
核能发电企业以“遵守程序”为准则,科研管理应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应系统地构建科研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奖励制度、成果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
3.2.1规范项目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内容切忌泛泛而谈,要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做好项目立项论证、方案拟定、计划制定、指标考核、定期检查、阶段总结等重要环节的工作。要将科研任务纳入部门、项目负责人的绩效考核,部门领导将认真指导、系统管理贯穿其中,使科研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建立科研信用制度,对于未能如期完成科研任务或存在弄虚作假的部门、负责人,在下一年度科研资源分配时取消其申请资格;对于优质完成科研项目的部门,可将其研究成果优先推荐申报科技奖。
3.2.2健全科技奖励机制
健全科技奖励机制,一是要改革现行的工程技术序列中级职称评审制度,倡导员工认真对待论文撰写,对优秀的职称论文进行奖励并作为其职业生涯的科研荣誉;二是将科技奖作为员工岗位晋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将专利列为申报科技奖的必备条件或优先条件;三是构建鼓励科技成果的激励机制,长期与短期激励兼顾,推荐科技成果的整体规划。建立以激励为主,以约束为辅与绩效考核相配套的考核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科研管理的整体效能[5]。
3.2.3优化经费管理方式
核能发电企业的预算执行有相应的管理规定,科研经费的管理应合理地嵌入企业预算管理当中,不额外增加各部门预算协调人员的负担,不违背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流程。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应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讨论,确保与财务管理程序有效衔接。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科研项目经费事宜,定期与科研项目负责人交流培训,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范畴及方式,确保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因科研经费的使用承担法律风险,摒弃“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粗放模式。
3.3加强队伍建设
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水平,对地方政府、企业的科研管理政策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除相关的管理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核电领域专业基础知识,能为生产部门完成科技任务提供指导与帮助;能掌握科学方法论,灵活应用科研的基本方法,加强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在项目申报、立项评审、成果报奖等发面为员工提供服务。基于组织激励理论,可以建立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6],使科研管理人员关注于科研工作获得的成就感。
4科研管理组织架构
科研管理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完善、权威的科研管理组织,科研管理创新将难以开展。张玉志等[7]构建的国有大型企业的科研管理体系,涵盖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基于管理组织的思想,结合核能发电企业的自身特点,科研管理创新的关键举措在于成立企业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幅度应涵盖企业所有的科研创新工作,管理层次不宜过多,能保证管理渠道和工作传递的通畅性。
4.1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
科学技术委员会由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1名,委员若干名组成,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主任由企业分管科技管理工作的领导担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由主任任命;为提高决策效率,设立资深专家组为常设机构,下设知识产权工作组和四个专业组。资深专家组成员由秘书长、专业组组长和其他资深专家兼任;知识产权工作组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相关规定负责开展专利申请等具体工作;企业其他创新活动、组织应接受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领导。四个专业组及包括相关专业设置如下:(1)核动力组:包括燃料、堆工程、三废、核安全、环保及辐射防护专业。(2)机械组:包括转动机械、静止机械专业。(3)电气仪控组:包括电气、仪表、控制、计算机、通讯专业。(4)运行管理组:包括运行、培训、计划、土建、质保、经济、管理专业。
4.2科学技术委员会职能定位
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企业科技规划的制定、科技奖申报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统筹管理。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职能如下:(1)组织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计划,统筹领导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规划。(2)组织企业各项科技成果或论文的申报、评审、授奖,负责科技成果的登记和管理,批准企业各项知识产权成果的申报、认证与评奖等,提高企业论文出版率。(3)建立企业科技人才专家库,协助开展企业技术职称、技术岗位的评审。(4)指导企业创新性质活动组织(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开展科技创新相关业务。科学技术委员会对科研管理创新,发扬技术民主,促进企业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科研任务的动态管理。促进生产部门在科研任务安排、资源投入、进度控制等过程实现流程化、集约化、标准化。(2)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统筹管理,避免各部门重复研究,保证科研项目前沿性和科学性。(3)有利于科学技术奖的管理,可根据设奖单位的要求,整合科技成果资源申报奖项,提高成功率。(4)有利于顺应核电的发展趋势,保证科技创新的持续性,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5结语
科研管理是核能发电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通过剖析核能发电企业科研管理存在的弊端,对科研管理创新、科研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进行探讨,明确科研管理的关键在于具有灵活、权威的决策机构,为科研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为核能发电企业科研管理创新提供有效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2).
[2]张莉.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4):15-16.
[3]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强化科研管理服务意识[J].科技和产业,2010,10(6):118-120.
[4]孟祥华,陈士俊.略论高校内部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86-91.
[5]陈伟达,侯卫国.激励理论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57-161.
[6]张超.大型勘测设计企业科研管理组织架构[J].人民长江,2017,48(15):91-95.
[7]张玉志,康力平,钱成文,等.国有大型企业科研管理体系探讨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3,32(2):89-92.
作者:李上元 谢岱良 李鸿飞 单位: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