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途径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纵深发展,科研管理活动成为高校众多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高等学校是我国的人才聚集地,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伴随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越来越影响到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科研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职业化水平低、缺乏专业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科研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本着敬业的精神,不断学习管理专业知识、加强办公技能、提高科研管理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同时,高校也应建立健全管理激励制度,在专业培训及考核激励方面给予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大力支持。

【关键词】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一、引言

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它在科技成果输出这一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科研管理这一环节也日益成为高校众多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多信息的科研管理,才能达到科研活动整体的正常运转和最佳配合,才能输出最佳的科研成果。同等条件下,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转化效果和产出效率,因而,一支素质硬、效率高的科研管理团队,是支持高校有效组织和领导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要不断地提高,其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也需要有相应的提高。目前以天津科技大学二级学院为例,科研管理队伍主要由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长及科研秘书组成,而就科研管理队伍而言,尚存在专业培训缺乏、专业化水平偏低的情况。另一方面,早在1981年和1993年,麻省理工大学和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就已经成立科研管理专业学科及硕士学位点,可见科研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行政范畴,而是发展成为多学科相互交融,知识涵盖广泛的主要学科特点。科研管理人员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服务科研活动,而是应该提高创新、开拓意识。因此,随着高校的科研水平提升和社会发展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目前学科发展趋势呈现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新形势,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须具备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现代化办公软件办公能力

信息化时代来临,信息突飞猛进发展,科研活动已经实现了办公无纸化,无论是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结题等工作环节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科研系统以及大量专业的办公软件工具。同时,由于学院工作承担着校、院领导层决策的职责,需要定期开展各类数据汇总、统计等工作。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科研系统、办公软件等这些已经成为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二)基本的科技专业知识

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涉及到不同领域和专业,了解这些学科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环节。否则将无法展开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等环节的工作。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产权、英文及财务方面的知识。具备这些知识,才能有效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推进科研项目、推广科研成果。

(三)必要的沟通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部门与部门间,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分工与合作,科研信息的上传下达,科研人员的成果与诉求的反馈以上均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去灵活处理好各种问题,因此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艺术类科研人员在申报科技项目时相对薄弱。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在吃透上级部门的政策和条例的同时,为本学院科研人员争取更多的支持。

(四)职业素养

科研管理工作本身具有服务对象广、工作计划性强、常规性事务繁多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既要做好科研工作的计划,又要为广大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任劳任怨的完成每一项任务的同时把控好时间。涉及到知识产权、科研信息保密等问题时要避免泄密事件的发生。

三、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研管理培训

美、英等国的科学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学术领域,其自身的学术组织、学术刊物、学术群体等这些专业化的科研管理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开展[1]。英国于1991年成立了专业的科研管理者与行政人员协会,该组织涉及的机构。对科研管理者和行政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同时提升科研管理与行政作为一种职业的地位与形象。随着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的职责日益凸显,专业化的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将科研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

(二)高校多级管理的局限性

校院的多级管理体制是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的管理体制,这就使得分别由学校和所在二级学院双向领导的科研管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缺乏决策权和话语权,处于被动工作状态,很难再工作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而校级部门对二级学院的学科不够了解,不能准确的做出具有指引性决策。如何打破多级管理的屏障,将科研管理制度扁平化,透明化也是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晋升及激励机制匮乏

目前,部分高校对科研管理队伍的管理理念为“重使用,轻培养”,对科研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认为只是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僵化。导致人员变动大,缺乏传承性。另一方面,年龄梯队结构不合理,缺乏晋升机会,导致科研管理人员对工作感到乏味,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途径

(一)建立职业化科研管理队伍

高校科研建设应本着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科研管理队伍为出发点,根据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吸纳优秀人才,构建知识结构多样化,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可以按照二级学院现有的学科发展水平,科研项目申报规律,进行有计划性的定期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并将培训计划得以保证,严格执行,避免流于形式。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及连续性。从而使专职科研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更新信息,掌握最新科研信息动态,更好的服务于科研人员。

(二)加强思想建设,提升政策决策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理解国家有关政策方针,以确保正确的科学研究方向。同时作为科研管理人员,也要对国家、本市、本校的科学事业发展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做到全面熟悉和掌握,引导科研人员遵循党的科技方针。在思想建设方面,要做到对教育和科技事业绝对得忠诚。顺应社会的发展。

(三)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作为科研管理人员,应该时时保持对信息的高度敏感,能够在大量信息中进行选择、分类、整理。科研管理人员应该熟悉掌握科技信息检索查阅程序,积极参加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交流会,从而了解科技前沿动态,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专业的信息服务。除此之外,科研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的更新网络知识,提高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继而提升自己对现代化办公管理的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科研管理人员会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对所在学科领域有所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较好的分析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优势。不断提升组织能力,提高服务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作者:李天鸽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