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教学知识性课堂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统战教学知识性课堂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统战教学知识性课堂管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学有很大的融通力,即,后者是培育、践行前者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内在指导力量

客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院之魂,这就要求教师,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会贯通于教学之中。统战教学与文化教学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融通性。所谓教学的融通性,就是教学具有这样的特性:对任何一种社会事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拿来用在课堂中。这种“用”,可以无迹地用,也可以有迹地用。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通常被人们认定为是国家层面内容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可以无迹地用到课堂教学中。“富强”,国家须如此,个人亦然,教师在学生面前尤然。”“富”,对于教师而言,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富”。“强”,至少是教师授课逻辑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强。这是知识性治理和课堂管理的体现。这与国家对外关系中的强有相似点。国须有威,对任何侵犯我国利益者,不论其是国家还是组织,或是个人,都要有所反应或回击,该猛烈还击之,则不可有半点犹豫优柔。这当然要以实力为基础。同理,教师在课堂中的立“威”往往有其必要性。当然不是以学生为敌,而是以学生为友人,为至爱亲朋。但这是有前提的“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教师上讲台,下面听课者中不乏知识渊博者,也不缺自负者,他们对教师进行出乎意外的各种形式的挑战,有时难以避免。成人之文化学院尤其如此。教师的立威,既是给自己增强自信,又是使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有所振作,也使意欲随时挑战的学生,对其挑战方式和态度有所考虑和选择。教师的这种立威,不是凭空树立威信,而是基于平时的积累和学养的深厚而做的必要展示。这是课堂民主的开始。民主是需要能力的,过去,奴隶主不给奴隶以民主,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时奴隶缺一点社会能力。而在彼时,西方产生的“自由民”和“市民阶层”,就都有了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奴隶主、农奴主都不得不对其讲点民主。教师亦然,如果教师能力太低,轻则有学生不断予以“发难”,重则有学生当场离开课堂,甚至使课堂空无一人。这是学生不给教师“民主”的典型情形。教师的所谓立威,说得低一点,一定程度上是力求建立课堂民主之前提的雕虫小技。一句话,教师之“富强”及其展示,是为了民主,而非为了霸道。教师的立威,当然以文明立威为最佳之法。我在“”时期上初中时,有个极漂亮的女教师,就有个立威的方式,令我终身难忘。她第一次到我们班上课,讲语文,一开始就微笑着说:我有一个脾气,当我讲课时,只要听到下面有人讲话,我就会立即停止,听听那个讲话的人讲的是什么话,如果他爱讲,我就不讲了,听他讲完为止。这在“”那种社会比较乱,课堂纪律普遍比较松弛的时期,是一种不错的立威方式。果然,这位女教师的课堂纪律和授课效果比其他教师好多了,整堂课,她讲授时,全体学生鸦雀无声。她要大家提问,或她向学生提问,要大家回答,也都搞得既有序又热烈,课堂民主体现得极佳。这种“丑话说前头”的做法,虽然不失为文明的方法,那也是在特殊时代不得已之法。我当教师时,面对的是政治文化学院的成人学员,多为社会各界精英,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来立威。比如我每一课都要声明:“我跟大家先约定三点:第一,大家如果发现我说得不正确、不准确、不精确之处,一定要立即打断我的话,进行质问、提问、询问、反驳。既可以大声说出来,也可以用递纸条的方式,还可以走上讲台来讲,我将让出讲台,坐到一边洗耳恭听;第二,我在讲到某个节点上的时候,将请教你们,请你们中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上台来讲些东西,或我向这些人提些问题,请他们回答,或请大家帮助他们回答,咱们共同探讨;第三,我在课的后半部分留出半个小时左右,请大家自由提问或发言,而不要由我一人从头到尾的发表独家之言,我们来个群言谭。”这只是我做教师的个人原则的体现之一,既是委婉的立威方式,也是无以计数的开课方式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而已。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特点就蜻蜓点水式的体现出来了。这就基本上开启了此后的课堂“民主”“、和谐”之端倪。当然,课堂“和谐”的形成与保持,还得由教师通过具体细节的注意和严格把握来达至,其方法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从细微处抓起。

如:杜绝白字。反例:有人“惩前毖后”念:“征前毖后”,“宏伟蓝图”念:“雄伟蓝图”,等等,在学员中只能出丑。教师要有起码尊严,只能竭力避免之,别无他法,。对稍有点疑问的字、词,事先一定要查字典、词典。消灭“白字”,即错字和别字。绝不做“白字先生”。授课时,一旦有白字,就可能被学员嗤之以鼻,在学员中“塌台”。这就构成缺“和谐力”的态势。学员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和谐,才能够使一堂课达至最佳效果或比较好的效果。我最近在某名牌大学听到某博导讲课中“,呱呱坠地”说成:“瓜瓜坠地”;“卸(或解)甲归田”念:“节甲归田”,即估计其底子有点问题,一了解,果然,是功底不足的工农兵学员出身。即使教师水平实际上不低,课也上得不错,但是,这教师口中若出现白字,会有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效果。学生是以一种价值的衡量和比较的眼光、精神来看待教师、听教师之课的。我们的学员作为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我们教师放在比较的“天平”上。将我们这些教师与他们听过课的各相关学校的教师进行比较,同时也会将我们这些教师与他们自身进行比较。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本身就是高等院校的较出色者或极杰出者。我们一旦口吐“白字”,就会在被比较的过程中“失分”。有的学员不隐晦其比较之心。比如,我一般不用讲稿,却把详细提纲发给学员,而我在讲课中,未遗漏提纲中的数十个知识点,且进行了充分发挥。有学员当场大声惊叹之余提到某名牌大学某教授也有过这种做法。可见其比较之心的存在是确实的。学生发现教师的某种能耐,会有所反应,同样,发现教师的某种缺陷也会反应,学生一旦发现教师念白字,就会在教师的衣冠下“看见低“”看见劣”。至少很容易“推导出”这教师有低劣的因素。

(二)严谨。

教师的思维须如此,言行亦然。如:尽量不要有“据说”什么什么的说法。学员可以问:据说?据谁说?教师更不要说“:也不知道出现这状况是怎么回事啊!“”这个人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啊?”等等,这类一唱三叹,且困惑莫解的话或语调,是明智教师之大忌。此外,教师须注意,尽量不用比较明显的褒义或贬义的词,一般情况下不滥用带强烈情感的词语或短语。如:一个教师在讲台上说到闽北的情况,用了“闽北很落后”这样的断语。来自闽北的学员立即进行了反驳:我们闽北,在1949年前,为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那时成千上万的闽北儿女为革命英勇献身或血洒沙场,参加红军或掩护红军、游击队者不计其数。在1949年后,闽北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很长一段时间,福建全省的粮食有3分之2由闽北提供。闽北何曾落后!等等,事实摆出很多,无可辩驳。实际上,中性词非常多,可以说:闽北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多的“瓶颈”、“制约因素”等等,完全可以很容易地避开使用“落后”一词。至于有教师坚持说“:闽北就是落后,我就是要用落后这个词。”那就是属于严谨之外的问题了。如:是否缺点儿思维的灵活度?是否缺点儿教学上的沟通力、交流力?是否过于冬烘?等等。其中特别是可能缺少和谐意识。这是可以处处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课堂上尤然。教师选择用词,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和谐。一个口不择言,讲起来不顾效果的教师,就很难达至和谐。固执己见者,表面看态度很犟,貌似强者,实则未必,往往正好是色厉内荏的体现。稍了解个中三昧的教师通常都会竭力避免进入这种状态。

(三)一般情况下,授课要快速“切入”。

即:较快进入正题,或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之一是时间。教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至少须做到,不兜太多圈子。这如同切西瓜,不要在西瓜皮上削来削去,削了半天不见红瓤。这种做法或许不是要吃西瓜,而是搞什么“焰法”之迷信活动之类,或是什么行为艺术啥的,不是生活中正常的教学行为。所谓正常生活的教学行为,是有目的,有生产或消费性的直接行为。讲课就是如此,教师相当于提供精神“产品”,学生进行精神“消费”。这是看似不太恰当的比喻,实则有内在准确性。高明的教师要促使学生参与“生产”,这就是“举一反三”的意义所在。这就需要有适当的切入速度和角度。我观摩过的某名牌大学的一个老教授,讲现代教育,兜了太大的圈子,一个半小时还没有切入正题,走掉一大半学生。我坚持到整堂课结束,最后,这位老教授还是没有切入正题。可见当到教授的人,未必就自然都了解教学的个中三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性红线性的载体因素是时间观念。一切价值的存在,端赖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亦然。教师讲课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但明确其主题,且须给学生最多的信息量,并使之消化知识的效率最佳化。这就须快速切入,且合理切入,巧妙切入,等等,而不能缓慢切入,胡乱切入,甚至不懂得切入,终其一生不知如何切入为佳。如果一节课结束了,还没有切入,那是彻底失败之课。

(四)教师要有坦诚的胸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有元素都离不开坦诚的胸襟。教师须敢在必要时说自己的不足,甚至丑陋之处,但是,绝非以逗大家一笑为目的,更非哗众取宠,而是在于真心交友。若缺坦诚之心者,别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了,就是对学生基本的尊重都难做到。言己之过,是诚信最易于体现之一端。但此点之运用要谨慎。物坦诚的胸襟者别用。我经常在课堂上结合讲课内容很自然的说出自己之不足,学员从极为感动到为我辩解者都有。其效果之妙难以令人置信。百岁博导钟敬文曾经在上课时劈头说道:“我是无齿之徒,欺软怕硬。”一时,学生懵了,他将“无齿之徒”四字写出,大家恍然大悟,哈哈一笑。这是一种坦诚的沟通方式,既有活跃气氛之效,又蕴涵教师对学生的融洽之心。此种授课之开头,不失为一种有一定趣味的较好的开头。当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采用的,任何方式都须因人而宜。但是,千异归一旨,都要有为学生服务的坦诚胸襟。这样,才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这两力,是一切教学出佳效出奇效的基础因素。东南某大学的一个耄耋教授,对学生很坦诚,结合课堂内容,很自然地说了他自己研究工作中的得失,毫无隐晦。即使因为年龄关系等原因,使得他的裤子不时地有掉下来的危险,他不得不隔十分钟左右提一提裤子或紧一下腰带。但是,全场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有丝毫骚动或嘲笑他的,全都肃然起敬。

(五)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教学。

如对年纪普遍较轻的学员,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说一些外语相关知识、趣事等(用英语说,效果更好)。因为他们的外语往往都不错,英语尤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偶然用英语讲讲,易于产生共鸣。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在位时,有一个政治文化笑话,说的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到日本访问,森喜朗说英语的日本口音很重,把“howareyou?”说成“whoareyou?”克林顿想幽默一下,就回答说“:I’mHillary'shusband。”森喜朗预备的礼貌用语是在对方回答后就说“:Metoo”。他也就真的这么说了,这时,克林顿尴尬不堪。这笑话在说明政客的文化素养时,在说到政客的虚荣心时,直接用英语说,年轻的学员绝大多数听懂了,且哄然大笑。我作为年长的教师,根据全班皆年轻学员的情况,似不经意的这样一说,使年轻学员的心有一下子与我拉近的感觉。和谐之道有时是课堂的王道。而和谐之法,则多得不胜枚举。

(六)教师要有高人一等的分析。

如:可在近年某个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相关理论之众说中,指出各有之利弊,提出自己超越性的独到见解。这种对群言的分析,须有一种万军之中取大将首级的气概和准确度,没有很大的功底还是不做的好。只有功力到了,做起来,几乎是随心所欲,入木十分,一语中的。如同照妖镜之功,所到之处,错谬之论,无可遁形。这种一览众山小的横扫式的分析,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需要,顺势而为,方可做得自然。但不可与课堂的专题、学员的情绪,等等因素脱离,而要紧紧扣住之,则效果倍增。说到底,要想在课堂上自然显示出自己具有高人一等的水准,就得在平时抓紧分分秒秒,苦学苦研,此外,别无他途。

(七)必要时,叙述要给人以历史与现实联系之感。

平时可注意提升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承之处的把握力,讲授时方可体现此力的强大。所谓通今博古,是建立在博览群书,视野极其开阔,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基础上。对任何一个实例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比照古代的事例,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地进行联系,可以收纵横捭阖之效。知识上,只有达到“蓄水一片大洋”,方可轻松地予人“一瓢或一桶之饮”。否则会有捉襟见肘之态,甚至出乖露丑,贻笑大方,被视为“甩书包”。历史与现实联系,是为了当下和未来。教师基于此,才有一定的预见力。杰出的教师必须是预言家。我曾经在1985年对某大机关数百干部的演讲中预言前苏联的垮台为期不远。这就是聚合融汇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的结果。古代得贤者得智者来归,共谋大业,且资源多元并涌者,则国必兴,否则必衰,甚至必亡。前苏联,至1985年已经出现资源单一,且某些资源呈枯竭之势,知识分子,尤其是在苏的犹太知识分子成批涌出前苏国门,到西方去。此种情形,早有英语“briandrianing”可形容。即称为“脑汁流淌”、“脑汁滴漏”。再结合其民族矛盾、经济内在矛盾、政治矛盾、外部的穷兵黩武等等症结综合分析、揭示其危象,由此推论,作为人,焉有不亡之理,作为国,焉有不解体之理。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包涵了知古,知今,知中,知外。所以预见力,看似简单,实为不易。没有深厚积淀,不可胡乱发预言。教学的价值不仅在眼下,还在未来,但须以过去和现在为基础。

(八)一定要深入浅出。

如:说到某哲学内容,既说极其高深的既往大学者的观点,又得脱出来,说其通俗的意思。更要有生活化的东西。例:社会哲学中不可回避的知识分子与阶级关系,可从德谟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一路讲下来,直到当下的学者之论,可以一网打尽,但是,关键是要“浅出”,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视角。比如,我就用一个公式从战争、政治到科技、文化,乃至知识,拟出一个简明易懂的公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师授课须做到能深能浅,能简能繁,能放能收,方可做到雅俗共赏。以收放自如而言,说一些看似与本体无关的事,话题一转,可以让学员发现其中有内在联系。有柳暗花明之效。有时,说事,可谓“放”,点题,作联系,可谓“收”。

(九)一定场合,对非普遍性的概念,要进行必要解释。

如:第一次讲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一定要稍作解释。因为,某种场合,学员未必都是经济学人或做经济工作的人士,不解释,他们多数人可能如坠云里雾里。

(十)条理一定要分明。

如:不能出现不统属、不同位阶的概念作为同位阶概念的情况。如:有一年,学员中的一位某重点大学的某学院院长、教授,作一个多小时专题演讲,将“举旗”与“地区经济的县域化”等经济内容并列,同作为大点。而没有作技术处理,一下子暴露其功底不是太硬。条理的分明,意味着其中有很强的逻辑性,同时要适当的回溯,即在说过一定的内容后要及时回述,做个小结,以利开启后续的内容。

二、教学以人际典型关系和知识关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等”始于互相尊重。“自由”亦然。“公正”更是如此。“法治”亦复如此。教学对这些因素都须有充分体现。自由,体现在学员可以自由提问,教师不能拒绝回答学员的问题,要细心、谦谨、周到、稳妥、深刻地回答问题,要以诚信、友善的态度,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精神来对待学员提出的问题。对学员不能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对学员的充分尊重须体现在各个具体环节中,至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头须尽力引人入胜,抓住受众的心。

可在课前稍做些设计,我曾经无所不用其极。以喊口号突然开始;以唱歌突然开始;以说笑话开始;以测验学员的相关能力开始;以作游戏开始,等等,都“玩”过。关键是开了头之后要“收拾”好,做到既“玩”了花样,别开生面,又以平淡自然为基础。这易于体现教师自身灵魂的自由。也可以使气氛活跃起来,从而引发学员开拓其自由思考的空间。引起注意只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紧接着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引起兴趣;引起好感;引起微微感佩;引起敬佩;引起认知:此人作为教师绝非等闲之辈;引起震撼:此人简直是罕见的厉害;引起由衷的敬畏之情的产生,等等。这些环节,说起来似乎很长,其实整个过程可能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只有这样,才可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这些过程要寓于自然的交流过程,而不是加意为之,更非通过造作而可能达至的。越造作,越易于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倦。教学要以人际典型关系和知识关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就得以崇高人格、高深的知识格和平易近人的姿态格来构成这种关系。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性载体,则教师就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人格化的载体。

(二)要有与众不同的视野或视点。

如:我国通常说,某外国政治学家认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须知:其原话是:“compeletpowercom-pletelyrot.”意即:“完善的权力只能完整地烂掉。”教师可在回答学员的问题时,举例说中外的语言之差别,以解决学员的疑难问题。回答学员问题时一定要有平等待人的精神,不要摆架子,更不要粉饰自己的不足。对社会、对人、对团体,等等都要有一种公正的态度,论述起来,须有很强的学术精神贯穿其间。

(三)须以事实支持之处,一定要摆事实。

说社会现象,不可只定性,而没有事实支撑。要适当论证。有了事实,得挖掘事实背后的社会深层原因,要上升到社会哲学的高度,不要沦为街头巷议式的的议论,更不可茫然地感叹几句。那是有失教师身份之举,须绝对避免。没有的事实绝不靠猜测来下断语,有的事实,绝不添油加醋,更不可歪曲之。这是学术精神与法治精神一致性的最起码要求,在课堂上要时时予以体现。

(四)双向交流,可能有些教师乍做起来,有一定困难。

但是,做起来之后,花样多了,就会逐渐达至很熟练程度,得心应手且乐趣无穷。双向交流使学员易于觉得教师没有架子,没有学究气,有可亲近之感。教师的人气一高,在教师没有课时,学员会到教务处追问为何没有该教师的课。我过去时常有此“待遇”。姑且算和谐带来的乐趣吧!

(五)若讽刺某些权威或社会名人,一般要隐蔽一些,要有坚实的理论与实际基础,刺之入木三分,无可辨驳。

否则,就尽量不做。可以进行不点名的评论,要一语中的,不要太多挖掘其缺点之类,要为学员提高素养服务,决不可为图一时痛快而讽刺某名人。更不可意在抬高自己的所谓姿态而讽刺。

(六)要培养学员的前瞻力。

比如:必要时,教师要体现出一定的预见性,而不要对未来很茫然,一无所知,一无所测。曾经进行的预测,后来证实了,可在必要时,结合教学内容提及这种预测。提及它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论证一种理论或一种观点,或为了说明某个规律。

(七)课前对学员情况稍作了解,做到心中基本有数。

必要时可在课前与学员中的班长、班委,特别是学习委员,通通电话,了解需求,征求意见、建议。我过去历来是直接拜访、交谈。这不一定对每个教师都合适。各个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课前对学员的必要了解,心中有数总比心中无数好一些。

(八)忌堆砌。

对占有的资料要有合理取舍,说到事实后,要有理论跟上。反之亦然。某人过去曾经整堂课堆砌事实、例子,而且是相似度很高的事实,学员极端厌烦,如坐针毡。堆砌事实或一般性的理论观点的主要弊端在于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一定要拿出自己独一份儿的东西来,

(九)在对各种理论都熟悉的基础上,要能够将其适当联系起来。

教师要有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其知识涉猎面须很广,这种优势是在课堂上融会贯通、纵横捭阖的基础。

(十)忌语言垃圾。

某人喜欢说:“然后呢”、“这个的话呢”,等等,一堂课中说多了,学员中性格刚烈者,往往当场退席。语言垃圾的产生一般是思想不简洁所致。教师平时要有与众不同的思维习惯,爱国,首先要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师就得体现为爱思考。教师式的思考不仅仅求深,而且求独特,求简明干练。语言不过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思维这一内在的因素是“优质”的,高效的,深邃的,方可体现在语言中,使之充满魅力。

(十一)要创新,做到人无我有,观点独特而科学。

(十二)要有一定的幽默感。

这靠平时形成思维的幽默成分,以及灵活机动的对事对人对理论的某种较为超脱习惯。幽默是友善的最佳润滑剂。很难设想,毫无幽默者能够与学员水乳交融的。以幽默达至友善,更易于达至诚信,因为幽默中具有天才成分,不是一蹴而就地生成的,须注意进行自我的逐渐培养。这种培养过程就是诚信的体现过程,对自己的职业诚而信之,对学员亦然。做到此点,就易于做到“爱岗”(爱国的基础之一)、“敬业”、“诚信”、“友善”。

(十三)理论要生活化。

如:结合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从中发现理论的可用、可改进、可提升,等等。例:用摩托车飞车抢物现象,既非文本意义的抢劫,也非法理中的抢夺。教师如果回答或讨论问题时临时造出“劫夺”一词,并予以发挥,那么,学员中善于寻根究底的法学界人士会感到该教师可能并非等闲之辈。因为这是思人所未思,发人所未发。

(十四)要有由俗见雅的能力。

抨击腐败官员中的包二奶现象,一般教师只是揭示之,痛斥之,讽刺之,等等,鲜有从中提取出人类的劣根性;权力的腐蚀性;人性的二重性;人在一定条件下复制自身的冲动性,等等。教师如果有俗中见雅,即见理论,见规律,见本性等等的能力,则此教师就会处处自然显出高人一等的学养。这是敬业的核心所在。

三、教师在课堂上既体现价值,又实现价值,更要传播价值因素

体现价值,又实现价值,更要传播价值因素,就要从平时的知识积累做起,从练内功做起。价值从定位开始,要以高境界自我定位:从做人开始。教师是可视的价值载体。不仅蕴涵知识价值、形象价值、能力价值、艺术价值、创新价值,而且体现关系性价值、情感价值、理性价值

(一)要有高尚的理论境界和思维境界。

对某些现象的分析,不要去叙述隐私和肉欲的因素,而要从高尚的角度去探讨或论述。如:浙江大学某资深教授在谈到某医学院做三维动态教学课件,将妇女生产、接生过程全程多方位直观体现。他说:“只差没有传出某某的味道了。”其语言既卑俗不堪,又带有些猥琐之调,还自损形象。如果说“只差没有充分体现妇女生产时的牺牲精神因素了。”则会高尚一些。学员中有些人会对粗俗的东西甚感兴趣,千万不要去迎合他们。因为教师若迎合低俗要求,他们中的另外一些人或更多人则会抗议。如:某人曾经在课上讲社会上有人将诗词《长征》改为讽刺腐败官员的诗词。其中最后一句有“三陪过后尽开颜”等语。学员听后,即向我反映,并提抗议,应用鲁迅的话说:这是“把粗俗当高雅,把肉麻当有趣。”所以决不可迎合学员中少数人或貌似的多数人的低级趣味。当然,关键须在自身的素养的改善上下功夫。只要将自己的人格锻造得高尚了,自然就不会去讲任何低俗的话语。

(二)对学员要有无迹的适当压力。

如:在讲课时无意中提到:“今天忘记把你们的名单带来了,要是带来,可以直接点名要你们中的班长、班委回答问题。”等等,这类施加压力的做法,不可过多过滥,做得好,可以收意外之佳效。

(三)要有允许学员自由提问的度量和实力。

万一被问住了,回答不上,就干脆利索地承认自己不懂,课后查资料再回答,把学员的电话号码记下。但是,课后一定要兑现承诺。

(四)学员中若有刁钻古怪的问题,若直接问与隐私相关的问题,实在无法回答,则可以朗朗笑声应对,笑后转移话题。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只是一种设想,我还没有遇到过此类情况。但是,预想得复杂些,不无好处。

(五)可以用文学性、艺术性手段调动学员积极性。

如中途可以让学习委员或文体委员唱一首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歌曲,可以说一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轶事典故,等等。也可让学员中事先物色的骨干进行即席短时演讲。

(六)抓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时,要有独到的见解,要发人所未发。

如:十年多前曾经有学员问: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攻坚阶段,你认为会在或须在什么地方打开缺口,进行攻坚性改革?我说:可以预见:直接再在高层机关改革,不太可能,在农村基层也已经做了20多年尝试,没有撕开口子,看来须在上与下之间找缺口,如:教育机构,比如大学,虽然属于上层建筑幅员,又非纯上层建筑机构,可以撕开口子。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事实已经证明此言不谬。

(七)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学员未表达出观点时,随便截住学员话头。

可以让其表达后再做分析,就那么半分钟或几分钟,耐下性子,可能会更好些。学员若实在太?嗦,可委婉地进行适当的善意诱导,使之得出较好的结论。

(八)博览群书,不一定非精读群书不可。

博览了,教师就会发现,观察生活时,教师会高人一等。比如一看电视剧或电影介绍,有《无间道3》,立即就会联想到佛教的“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成胜道”这些修炼的不同阶段之说。一看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会想到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焦躁,阴郁的日子里,要冷静。……”(大意)等等,教师在课堂上,必要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拿来用。当然,如果能够从这种诗中推及社会中往往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往往是你有意无意欺骗了生活,比如没有了解既往,从而,由一些人共同使劣迹斑斑者走红得志,他必然以不断的污蔑他人贬低他人来掩饰其无能且恶劣而伪善之态,来抬高他自己。他竭力边缘化他人是理所当然的,否则,他岂不是出乖露丑,无法居于‘中心’位置了!这种人若在讲效益的民营单位,能够呆三天吗!”如果由此推出这种认识,则作为教师当不愁不处于一览众山小的状态。

(九)讲某些例子,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我曾经讲到孙志刚被殴打致死案,讲到“这个名校的高才生,这个无辜的青年,这个淳朴的小伙,这个初次步入生活,走向社会的孩子,就这样活活被打死了……。”当场有人痛哭失声,泪流满面。反例:我前不久随党校处级班到某名牌大学听课,当时某教授在课堂上提到孙志刚“:嘿嘿!孙志刚被打死,嘿嘿!那是,嘿嘿……。”面无丝毫悲伤之色,且不知所云。此种情况要尽力避免。

作者:李伟民 单位:内蒙自治区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