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数学课堂管理策略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和文化素养,让学生为学而学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中考的失利更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一上课就无精打采甚至蒙头大睡。根据“破窗理论”,完整的窗户可以保持很久,一旦有一块玻璃破了,其它玻璃很快也会被打破。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教,从而驱动自己要学。就我们数学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基本听不懂,久而久之,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等现象必然滋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由强迫学习逐渐转换为自主学习,通过逐步延长学习时间,逐渐加深课堂难度来锻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比如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中“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很多教师习惯于1课时完成。其实不然,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弄懂“直线和方程”的关系。所以,第一节课略微接触到“点斜式”即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摸索“斜截式”。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文化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功能,找到文化和数学的契合点,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比如,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节课中,可以引入“2015年1月,我国探月工程三期飞行器返回到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的信息,激发学生爱国情结,从而有效促进文化背景与相关知识的亲和度,完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为学而学。
二、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中职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弃儿,是学习成绩差的代名词。一直以来,从初中、甚至从小学起他们就是数学课堂的看客,是老师眼中的旁听生。课堂上,他们很少被关注,没有提问,没有批评更没有表扬。因此,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首先要营造的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渐提高学习自信心。比如数学第一章《集合》第一节“集合的概念”,该内容是高中数学第一节内容,如果第一节课取得成功,势必对后期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注意到,该内容与初中数学关联度小,内容简单易懂,学生较易入手。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集合,关联数学中的集合,从而共同探究集合的概念。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如{新高一班集体}、{马航客机失联乘客}、{公牛队球星}等集合都大量涌现,这些内容将颠覆数学枯燥、难懂的思维,让学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再比如第四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中的第二节“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回忆、复习和掌握初中“整数指数幂”的运算,自我发掘“实数指数幂”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只是初中数学的一个简单延伸,从而克服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惧,逐渐提升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当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于一名中职数学教师来说,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数学不同于专业学科,数学枯燥、乏味,甚至被认为“无用”。教师可以尝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探究的能力。近期,宁波市教研课题《微课在中职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应用和研究》(编号:2014018),研究表明:高三学生高考意向明确,学习主动性好,但高三学生数学基础其实并不扎实,通过微课的导向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次复习数学基础知识,不断修复“知识缺陷”,完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45分钟的课堂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师生讨论和小组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初窥和体验“翻转课堂”的精髓,并为进一步研究“翻转课堂”提供教学依据。例如课题组研究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微课教学模块,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不仅仅要求能解,更要求能旁推侧引、融会贯通。研究发现:尚有14%的学生连求解也不能正确完成。因此,我们制作了公式法和图像法的微课教学模块,让学生课外多次学习和研究,课堂上则用检测和讨论的方式去巩固和拓宽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事实证明,事半功倍。再比如第六章《三角函数》中的“角的概念和推广”,常规教学模式一般分五步:引入—新授—例题—练习—小结,该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教条式的讲授型课堂。笔者有这样的设想:是否可以从学生专业入手,例如汽修专业剥轮胎,机械专业工件的旋转等,增强专业和数学的黏度,使学生较快融入课堂;同时,让学生通过身边例子去主动发现和归纳角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概念;总之,多通道信息交流和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融合之美,从而大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革评价机制,提倡多元化评价标准
中职学生数学成绩也许相对较差,但并不代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低下,适当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2014学年开始,我校开始尝试课堂过程性考核,试行“3+X”考核方式。“3”是规定项目,包括:课堂笔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X”是自选的项目,自选项目可以有:实践报告、教学面试、作品评价、企业实践等。本次改革,不仅包含了专业课程,也囊括了所有文化课。例如本次的数学期中考试,高一就采取了课堂思维综合考核。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模式解决《集合》和《不等式》一些相关问题,通过个人解答、小组讨论、组长汇报、教师检验等环节综合打分、评价,评价结果做为学生本次期中成绩。该模式将数学、生活和团队紧密结合,打破了以往一卷定分数的局面,不仅考核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强化了数学的实际应用性,更加强了学生的互助意识,可谓是一举数得。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倦怠”存在多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的干预在教学中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心结、教师的心态、教育的政策都左右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用心去观察,去分析这些因素背后存在的客观需求,通过课堂管理策略的介入,提高课堂质量,深化课堂改革,从而真正意思上推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华丽蜕变。
作者:汪毅 单位: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