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有效性课堂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究式有效性课堂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究式有效性课堂管理论文

一、针对当前课堂依然存在的问题,笔者粗略总结为如下几点:

1.教学模式呆板,缺少创新性,教学目标缺乏合理性

课堂教学要想顺利的开展,首先就要合理、科学的设计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实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行为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但是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只是简单的罗列单元中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并且教学目标表达模糊,把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总任务当作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具体目标,这是很多教案中会出现的问题,教学目标不够“具体”,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范畴是十分混乱的,有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符合总体课程目标,所用教材,更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在了解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的背景掌握多少的基础上,来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来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这样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学生也能在学有所得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的提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形式,机械地套用一种教学模式,使教学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实际上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指导性的理论框架,并不能成为有效教导学生的不二法则。那么如何能使得课堂时间得以充分利用?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调动学生,使其成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者。例如:老师可以一改以往踏进教室就开始讲课的模式,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幅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图片来引入教学内容,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具体事例引入课题比泛泛而谈的语言导入更具有吸引力,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通过以真实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这样便可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

随着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合作教学、情境教学、任务学习等方法的推广和实施,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积习已久,在很多新的学习方式面前依然表现出许多弊端:例如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合作不主动,小组成员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教师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成了控制者。教师在组织情境学习时,往往是学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学生匆匆进入下一环节,把情境学习的作用也不能发挥。教师思维固定化,扼杀学生思想火花,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不注意每个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学习行为的被动化,学习行为缺乏自主控制能力,是中学阶段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目标靠老师来确定,学习任务靠老师来安排,学习材料靠学校来提供,学习行为靠老师来督促,学习成果考学校审核;缺乏个性意识,对于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没有自觉性;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中被动听讲和记录多,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少;缺乏问题意识,重视单向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成为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学习者,缺乏合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单靠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形成生生合作、生师合作,多方对话的情形不常见;缺乏情感意识,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开展不够;缺乏反馈意识,不能自觉地、多元地反馈交流自己的学习信息等问题不胜枚举,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二、探究式教程对有效性的要求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合理的时间内,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成功地激发、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对教程的要求可具体分为四点:

1、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对教师而言,教师是否创设了适当的问题情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的处理是否恰当科学;教学手段的选用是否恰当;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相关材料是否充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指导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否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等因素,对层面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大小有直接的影响。现今的多媒体教学配有图像、音乐,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教师有必要学习相关的教学技巧和专业技能,积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解人体触电现象时,教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模拟实验,观察对人体的影响(危害),结合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实现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的效果。

2、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从探究过程角度考察,首先主体参与的面,是否包含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其次参与的程度,对于参与探究的学生是否根据教材能发现问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提出有意义的猜想,对提出的猜想是否进行实验设计,对收集到得证据是否能进行恰当地处理,得到较为合理的探究结论。是否能很好地与人合作交流,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而又保持自己的原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和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来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行耳闻其声。例如,关于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发生,教师可以通过媒体的动态效果展示触电的类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充分利用共同的讨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互助的精神。讨论式学习法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有张有弛。

3、教学情境设置的有效性

在活跃、宽松、有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大胆地探究,平等地交流,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积极的交流,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就能实现张弛有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决定主体参与的有效性。老师在上课的开始,就要注意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要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期待和向往的心里,自然地融入学习中。例如,可以和学生探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和课程有关的问题,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相关方面的经历和经验教训,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其觉得教师是他们的朋友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真实情感的交流过程中进入所要学习的课程中。

4、教学效率达成的有效性

探究教学能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猜想,乐于交流,乐于合作,乐于探究。但是,维持教学兴趣要看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之间的比率,教学投入主要是指师生双方时间、精力的投入,教学产出只要是指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这也是探究教学衡量标准中最不容易达成的一个标准。例如,在教授《科学在我们身边》这课时,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对于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无数奇妙的现象,都在发生变化,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单纯靠老师的讲解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的。

三.提高科学课程有效性的途径

(一)力求成为效能型教师

效能型教师有两个特征::一是具备激励性人格,如热情、幽默和可信任等品格;二是以成功为导向,对成功的高期望,具有专业品行如博学、有条理和灵活、适应性强等。效能型教师能够实现积极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既能明确教学目标与课堂常规,又能适应更具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并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提供实质性反馈。同时,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的保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书本为核心的教学观,尊重和信任学生,善于倾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以有益的指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建立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

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建立这种模式需要实现了五个转变:一是变仅以掌握课本知识为目的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充分和谐地发展;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式学习;三是变追求唯一结论的封闭式教学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研究,进行多向思维,鼓励标新立异的开放式教学;四是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态教学;五是改变教法的单一性为多种方法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改变实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利用。要说明的是,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学生的有效知识是其个体活化的、可以随时提取、具有迁移性的知识,是智慧发展的象征。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上有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闭锁性和开放性并存等性格特点。有效性的教学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建立探究性教学模式。

(三)实现有效性教学的学生管理

学生是教学系统三要素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主要对象,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就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具有有效特点的教学必然影响课内学习,还延伸到课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对学生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先天性条件的不同,后天环境的影响以及接受教育的不同等因素,学生之间往往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行,决定了教学工作不仅要求有差异的个体都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重视学生主题的发展应当是发挥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可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体验到成功与收获的快乐。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主要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由知识的灌输向开发潜能转变,向启迪心智,增强后劲转变,也就是说有效性教学的发展性的实质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个性发展问题,其精义在于:重视人的发展,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尊严。因此,教学管理也应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重视动态的、个性的、未来的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不是仅仅通过制度进行强制管理,而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同,注重学生的配合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管理的方法上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同时,因为学生往往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到周围的认可,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负责,树立学生的责任心,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与提高。而新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就是为了针对传统教学的这一弊端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当适宜学生探究的内容或问题出现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自主性,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这即是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