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管理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该文围绕小学高年级阶段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从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教学过程的管理以及课堂作业的呈现与评价三个方面提出教学管理策略,以提高美术课堂管理的效能,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管理
王国维认为,美育不仅能够丰富人的内在情感,而且能够促进人的潜能开发[1]。在学校教育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往往较重,美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忽视;加之高年级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其个性日益鲜明,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淡薄,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管理效能以完成教学目标,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规则制定与执行、教学过程管理以及课堂作业评价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课堂规则是学生进入课堂、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当遵守的规范的总和。适宜的课堂规则有利于提高课堂管理效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师生互动效果。课堂规则的制定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师生共商,严格遵守
课堂规则的制定固然要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如教师首先给出一个初步的方案),但同时也要吸纳学生的意见。这种“民主+集中”方式制定的规则,往往更加富有生命力。这是因为学生和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思索与诠释课堂管理这一问题,通过集思广益,更有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规则。让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自己的意见和人格得到了尊重,进而增强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此外,由于规则是所有学生共同商讨制定的,他们往往会自愿遵守、主动执行。
2.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课堂规则的执行不能仅凭教师一人之力,而需要师生共同配合,才能营造出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课代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在课堂管理上,教师可以对课代表适当地赋权,让其帮助管理课堂。如,笔者在美术课上一般会挑选三名课代表,让他们分别负责课前学具检查和管理、课上情况记录以及课后作业整理。同时,笔者还挑选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协助课代表开展工作。各位“小管理者”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积极地参与课堂管理,有效地维护了课堂秩序,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教学过程管理
1.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实际情况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评价观认为应该强化综合性、整体性评价原则[2]。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正是这一原则的重要体现。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其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要评价对象,克服了以往过于关注结果而导致的评价片面性、局限性,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设置。如,笔者结合新课标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发展指标”等一级评价指标,每项一级考察指标下又细分二级评价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表1)。
2.奖惩分明,多措并举
教师要根据制定的课堂规则,实时监控学生的行为,对于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如果学生遵守课堂规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相应的奖励;如果学生违背规则或有不当的行为方式,教师不但要明确指出,而且要制定一些惩罚措施。在违反课堂规则的情况发生后,除了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当出现集体性违反课堂规则的情况时,教师应当耐心倾听、细心沟通,查找原因,力求解决问题。在这方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往往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如,笔者在执教五年级某班时,曾经多次出现全班学生集体迟到的情况。经了解,该班前一节课为体育课,在体育课结束后,学生需要先回到教室拿取美术用具,再去美术专用教室上课,中间需要耽搁较多时间,加上小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从而经常造成集体性迟到的现象。笔者曾经学习过“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该方法指出儿童在成长阶段都会经历一些问题,而教育者要用积极乐观的方式通过帮助儿童学习新技能以解决问题[3]。在该方法的指导下,笔者组织全班学生演练了站队、准备学具以及上楼等活动,总共需要6分半钟。于是,笔者就草拟了一份“6分半到岗”的技能训练(图1)。这种训练属于一种计时打卡训练,每次训练完毕,后笔者都会及时给予点评。经过连续四周的训练达到目标后,笔者奖励了学生一节户外写生课,从此以后,该班再也没有出现过集体性上课迟到的情况。由此可见,通过采取技能训练的手段解决问题,往往比单纯地斥责和说教更为有效。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
在课堂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给予学生安全感,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意味着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美术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具体设计、规划学习程序,选择学习方法,实施学习计划,克服学习困难,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还要监控、评价、指导学生调整学习进程,并及时总结经验。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部分美术教师常常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接触学生数量多,难以与家长有较多机会深入交流。只有家校合作、家校和谐,才能达到学校、家庭的“双赢”。在美术教学中,笔者通常会在课堂上记录学生创作时的照片和优秀的学生作品,及时通过班主任上传到班级群内。这样不仅能展示学生的作品风采,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而且能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增进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了解,从而使其配合工作,减少矛盾。
三、课堂作业的呈现和评价
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属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静态评价。以往的“像不像”等单一化评价标准难以体现出美术作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特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作业的呈现形式和评价方式需要更加多元化、科学化。笔者在这方面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和展示美术作品、引入生生评价机制等。以皮影制作作业为例,作业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在开展作品欣赏时,笔者让小组成员摆出皮影人物的动作,并在作品中依据人物服饰和角色适当添画,赋予单调的作品生动性。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可以引入生生点评和打分方式,而不是由教师一人完成。这种较为新颖的作业呈现形式和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学相长、相互学习的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点评设计创作类作业时,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讲解作品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教师和其他学生及时了解作品表达的创意,避免武断地判断学生作品的好与坏,并通过言语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需要注意的是,言语鼓励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鼓励。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弊端,这促使一线美术教师反思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策略,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美育功能的重要方法。笔者通过研究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管理方式,希望为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赵晴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