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拓展、延伸,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小学语文课堂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正确认识运用信息技术的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提升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然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信息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就衍生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学科,但发展速度较之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发展过于缓慢。这种现象的存在值得我们深思,毕竟这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悖的,或者说是不符合社会潮流的。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学习必须以纸质的课本,以及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方式方法进行;二是信息技术本身发展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停留在表层,缺少教育教学专家的参与,缺乏对课程内容的认知、理解与把控,信息技术难以做到深层次地为学科课堂教学服务,因为理解教材、传授教材是极具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因生制宜、因地因时制宜的互动性极强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三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设备不仅对学生视力有影响,而且价格昂贵,耗损较快,再加上学校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给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运用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四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即教师个体的思想认知、教育教学行为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程度。但是,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影响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是毋庸置疑的,换句话说,既然有更为方便快捷的教学技术手段,为什么要拒绝使用呢?其次,我们面对的学生变了,他们出生于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是典型的“数据原住民”,他们一出生接触的就是电脑、手机、平板、智能电器等,玩的就是电竞、微信、陌陌、支付宝等。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再不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哪个学生还会对你的“说教”感兴趣呢?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不是学科内容与性质的改变,它只是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改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道:“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做到有效融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快速度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所以新课导入的设计必须符合课堂所学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绝不能为“导入”而“导入”。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对动态的、有声音的、色彩鲜艳的东西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可以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与所教内容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用于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思考状态。例如,在学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可以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指导学生倾听瀑布飞溅的声音,思考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不仅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结合所播放的视频、音频,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这首古诗了。

二、再现情境,强化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不深刻,甚至于不感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再现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帮助学生强化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作者抒发感情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教师可以截取电影《飞夺泸定桥》中的经典片段给学生观看,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甘于献身的精神,这难道不比枯燥的说教讲解要好得多吗?

三、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呈现的形式是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制作PPT。因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把重难点用动态的视频、文字和有声音的图片等展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在图片中设计一口井,井底有一只青蛙,井沿有一只小鸟,上面是无边无际的天空,学生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还会有问题吗?再利用PPT演示“井”字的古今演变,这样的字理识字,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学生也感兴趣,就能轻而易举地突破重难点。

四、丰富教材,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的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和表达习惯、家国情怀,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要加深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时事政治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紧紧围绕课本,寻找相关素材,丰富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本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补充阅读《王戎观虎》,学生对王戎这个人物的理解就更为深刻和全面。此时,教师再出示《世说新语》一书,学生就有了阅读的欲望,而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认知,学生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民族就有了更加强烈的文化归属感。

五、朗读训练,引发学生共鸣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拥有了海量的资源,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播放合适的视频、音频进行朗读指导,可以很好地规避教师自身的短板,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生命桥》一文时,可以播放名家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就比教师单纯地指导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要好得多。

六、搭建平台,践行大语文观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会使用QQ、微信,社会、家长对学生使用电子设备也是褒贬不一,且大多持反对态度。俗话说:“堵不如疏。”语文教师何不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给学生搭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交流平台呢?比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写电子日记、做预习交流,指导学生做电子简报、电子作文报、班级实事报、读书报。如此,不仅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密切联系起来,真正落实了大语文观。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为了运用而运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了不等于用对了,用对了不等于用巧了,因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正确认识运用信息技术的素养。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一定要学会所有的信息技术,但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现代信息技术一定要了解,甚至于学会,这是现代教育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素养。

作者:赵光辉 杨燕 单位:安徽六安市清水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