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学课中课堂讨论有效性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讨论学习已成为探究式科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而精心设置不同层面的问题或情境,是保证有效讨论的前提;良好的讨论习惯是实现有效讨论的有力保障。教师从如何设置不同层面的问题或情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习惯两方面展开论述,旨在解决科学课中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这一问题。
关键词:科学课;课堂讨论;有效性
科学课堂是一个充满好奇、充满问题的课堂,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带着好奇心大胆讨论反复探索,从中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小组讨论是根据自己的见解和已有知识提出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问题的合理性是讨论有效性提高的基础,也是其标准。
一、精心设置不同层面的问题或情境,是保证有效讨论的前提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设置讨论问题或问题情境,从而反观讨论的有效性。
1.在进行课堂实验之前或探讨问题之时,根据所涉内容设置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争一争,议一议,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讨中。如在讲解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学生对“清晨,太阳出来了,房间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一知半解、认识模糊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光照亮周围的物体,光是从哪里来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光是太阳照射或从灯泡里照射来的。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光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一些分歧,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把心中的疑惑和所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议一议,而非得出结果。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光是向四面八方射出的”,有的学生认为“光是直线往前照射的”,还有的学生认为“光是弯弯曲曲地向前照射的”。通过简短讨论后,教师找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明白光是直线传播的,然后再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带着想法和心中的疑问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通过这样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科学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有的放矢,更好地认识实验的意图,尊重事实,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问题,改变以往实验学生只看热闹的情况,推动了探究的进程。
2.对于那些比较简单、人们又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疑问设置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课本中的拓展是课外延伸问题,比较抽象而细致,涉及的内容视野开阔,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勾勒出简略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通过学生的争议及归纳,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认知不同对实验操作方法不当就会产生误差,从而规范实验操作方法,确保操作的正确性。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也使得实验的后继活动能顺利地开展。
3.设置一些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集思广益,触类旁通。这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互相启迪中加强思考,使学生对科学的规律及概念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在讲授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我设置了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比如:“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对比一下,两次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汽车运动时轮胎与地面发生摩擦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摩擦力的例子呢?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这些问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在交流学习中使他们把握了几种常见的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也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和思维的方法。
4.在课堂归纳小结时,教师要适当设置一些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内容混淆的题型,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5.对有一定难度又比较抽象或日常了解甚少的科学知识,教师要巧妙地设置一些趣味性强并能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摆脱那种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活动,促使学生深化知识。
二、良好的讨论习惯是实现有效讨论的有力保障
良好的讨论习惯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抓起。由于小学生喜欢讨论学习,喜欢凑热闹,但又不会分工合作,不会探讨问题,更不会合作学习,缺乏自我约束力,往往会“跑题”,难以达到探讨问题的效果。虽然有些学生参与了讨论,但缺乏积极性,课堂效率不高。对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制订了一些策略,帮助学生认识到小组讨论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为讨论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树立良好的时间意识,促使教学过程保持一定的紧凑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刚接触小组讨论,容易出现一种放任自由纪律松散的情况,讨论进入不了状态,使教学氛围混乱,进程滞后,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这时,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状态,然后逐步调整学生的心态,让其更好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对小组合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以及讨论的紧迫性,这对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带着任务进行讨论的,从而养成一种最基本的讨论习惯。
(二)帮助学生不断形成良好的讨论习惯
良好的讨论习惯需要在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巩固。如我在每学期上第一节科学课时,会让学生说说小组讨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注意哪些礼仪;哪些行为可取,哪些行为不可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力保障。另外,我把学生小组讨论的礼仪记录做成卡片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粘贴在记录本上,要求学生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严格遵守,逐步养成习惯。总之,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吴学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上),2009(2).
作者:郭长源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花寨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