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生社团绩效管理探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职教育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高职学生社团也应提升内涵发展水平。这不仅是高职学生社团转型发展的内在指向,更是强化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团队绩效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团的团队优势,这需要以业绩考核与素质评估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及团队精神和激励兼顾等原则来提升高职学生社团的内涵品质。
【关键词】
学生社团 ;内涵式发展 ;团队绩效
近十多年来,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工程,高等学校的数量迅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高职教育也随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潜伏着一些危机,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其中品牌学生社团和社团所开展的特色活动更能反映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可以说学生社团既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承担者,也是受益者。现代高职教育由外延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职社团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去追求内涵和品质的提升发展。
一、如何理解高职社团内涵
社团的内涵实质上等同于社团文化的内涵。社团文化包括两大层面: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由有形的一系列文化要素构成,包括社团文化阵地、队伍、标识、活动、社团形象,以及社团的章程制度、组织规范等,它属于社团文化的表象;精神层面是社团的内在精神,它体现在社团的管理体制、社团精神、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理念以及社团品牌、活动特色、道德操守等方面。社团文化的这两大层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职学生社团内涵发展与团队绩效管理探微张春兰(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2)构成了大学生社团内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大力发展大众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过多地关注社团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却对社团缺乏科学、系统和规范的管理与引导,致使社团只停留在浅显层面的变化,缺少内涵底蕴、团队理念、道德传承等社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如今高等教育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下,社团内涵式发展势必要求以深化社团内部机制作为动力,需要其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整合资源;需要建立品牌学生社团、打造精品活动,提高社团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社会影响力。
二、社团的实质与团队绩效
1.社团的实质即为团队。关于团队,学术界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而组成的群体。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自发组成的非盈利性的学生群体组织。根据学生社团和团队的含义,学生社团是团队的一个分支,具有以目标为导向、以协作为基础、有共同的规范和方法等团队的特性。不难看出,学生社团具有团队的内在定性,实质就是一个“团队”。下面我们具体从目标相同和心理相容性、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来分析理解社团实质。目标相同和心理相容性: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基于成员在兴趣、特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成员乐于为个人锻炼及技能提升、社团发展壮大而努力奋斗。同时,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具有相同的目的性,因此往往容易使社团内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高度的心理相容性,成员之间积极沟通、感情融洽,不容易产生矛盾与冲突。社团的共同目标与成员间的心理相容性,正是维系学生社团统一组织协调的主要力量,它能更好地激励成员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努力进取,从而实现成员的个人成长和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愿景指团队组织中所有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意愿。这种意愿是能够激发团队每一位成员为组织这一愿景而努力实现的任务或使命,它能够创造团队的凝聚力。高职院校社团宗旨和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对学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学生社团在学校及团委的宏观指导下,开展具有创新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把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情感调动起来,也能够激发成员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形成一致的群体意识和内聚力。社团成员在社团开展的活动过程中学会服务和奉献,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这使得社团对学生能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对组织成员具有导向、凝聚、约束和激励的作用。高职学生社团成员参加某一社团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体现成员个人的自主性,也让社团的每一个成员感觉是为自我提升和建设社团的目标而来,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社团的主人。因而,社团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自觉遵守和积极参与社团的组织、管理和决策,也要认真投身于社团的建设之中,从而使得社团具有一种内在驱动力和激励力。学生社团的激励功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进取拼搏的精神。
2.社团的团队绩效。现在各高校主要是将社团和社团成员在工作、活动中取得的成效分别进行考核,并且将成效考核结果作为各社团或社团成员奖惩的主要依据。事实上,团队绩效并不等同于团队成效,也不等同于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个人绩效之和,而是团队或团队成员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为及其结果。Hackman认为,团队绩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团队工作的结果所达到的绩效标准;二是团队工作提高员工合作能力的程度,如忠诚度、凝聚力等;三是团队工作满足员工需求的程度。高职学生社团也属于团队范畴,同样适用于团队绩效管理。用团队绩效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这个团队的整体优势。团队绩效的实施也能为学生社团带来竞争机制的建立、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效率的改进、管理目标的实现,有效促进社团凝聚力,增进和协调社团健康发展。
三、高职学生社团内涵发展与团队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社团转型发展的内在指向
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要找准办学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转型发展。社团作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为服务并适应学院转型发展,必须按照学院的科学发展规划,主动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工程。2002年,团中央从扩大团组织工作覆盖面的角度出发,突出构建以共青团工作为主体,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2014年,团中央出台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明确团学工作格局,突出团组织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为活跃校园文化骨干力量的积极作用”。党团组织对社团发展寄予厚望,这也要求社团能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工作,共同建构好共青团组织坐标系的多元“维系”。学生社团蕴涵着丰富的育人因素,且具有寓教于乐的效果,其育人功能可谓“润物细无声”,它丰富了团组织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学生社团作为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力量,需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主动作为,致力于协助完成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实践育人、维权服务等工作目标。
(二)强化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要求
高职院校以学生求职就业为教育导向,所以在其教育教学计划中,通常以注重培养有助于学生成功就业的知识与技能,以毕业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及用人单位满意作为教育质量的考核标准。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学生社团这一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后盾。目前,高职院校都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学生社团,但不少学生社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遵守规章制度和章程,社团活动缺乏内涵和意义而流于形式,社团成员趋于从众及跟风的心态参加活动。这样的学生社团无法起到繁荣校园文化、弘扬学校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要真正成为一所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生人文素养良好的高职院校,既要在整个教育教学规划中安排必需的素质教育内容,还要塑造不同类型、有品牌特色的学生社团。通过特色品牌的学生社团活动这一潜在的教育形式,特别是将锻炼学生能力和富有人文精神的活动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高职院校才是区别于中职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
(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迫切需要社团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人才需求多样化必然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学生这一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十分迫切,需要高校建构多元化、多维化、多层次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社团本身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质,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特色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当前情况分析,社团活动还存在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如点、面不能很好结合,开展活动有同质化、简单化现象,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等。高校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亟需加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学生社团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找准契合学生培养目标、融入更多贴近现实社会、吸引学生、感化学生的教育元素,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四、提升高职社团团队绩效管理的路径选择
团队绩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个人绩效相加,而是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互动沟通与合作,产生群体效应而获得的结果,因而团队绩效大于团队个体绩效之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高,主动性在增强,越来越希望参与社团的决策事务。然而,高职学生社团的队伍日趋壮大和多元化,各社团之间及社团内部竞争也愈发激烈,社团各项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程度也逐步加大。因此靠社团的单个成员、乃至单个社团的孤军奋战是满足不了高职社团的变化和发展需求。所以通过团队绩效管理,塑造一支协同、合作的高绩效团队已是社团竞争制胜、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业绩考核与素质评估并重原则
业绩考核既指那些用效益指标可以衡量的社团整体成绩,也包括社团工作进展或完成业务情况,以及社团成员个体成果的考核。素质评估既涉及对团队成员的道德操守、学业知识、管理水平的评价,也包括团队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的评价。前者体现了团队工作能力和实效性,后者突出了个人工作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业绩是素质的体现,通过业绩也能提升素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无论对团队还是团队成员都要将业绩考核与素质评估紧密结合。绩效评价就是需要明确团队和个体两个层面绩效评估的维度,即划分团队和个人绩效考核内容的比例权重,并将要评估的社团关键指数和主要因素进行分解,再确定用什么样的评估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数和因素。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团队的个人指标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但多数高职社团往往在实际考核评价中认为定性指标更能反映团队的特性,因此偏重使用定性指标来直接评估团队的行为。然而,定性指标往往难以权衡,通常是考核者根据主观印象对团队、个人的情况进行判断,随意性较大,很难把成员行为指数和社团直接成效进行关联,甚至成员主动性和合作能力等指标更缺少客观标准,更难确保它们与社团行为、社团成果存在关联。因此,遵守适当的定性和定量结合原则,才是确定团队绩效指标体系的科学方法。定性指标的设置应该是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需要科学、简明、操作方便,评价过程需要严肃认真对待,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而定量指标,可以通过定期地统计、分析数据,以确保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兼顾团队精神和激励原则
团队精神是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即使个人能力强,但一个社团整体缺乏团队精神时,社团整体的能力水平将无法正常发挥,会直接影响团队绩效的实现。传统的绩效考评往往注重个体层面的绩效评价,忽略了团队成员间的互动和协调作用。团队绩效考核不仅要体现个体对于团队的作用,还要体现团队协作在团队绩效中的地位,并提高团队整体和团队成员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为了把社团预期绩效变成现实绩效,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团队及成员个人进行激励。当前的社团绩效评价体系注重物质层面数据而忽视精神层面考核,注重考核等级而忽视其相对性,关注个体效能而忽略团队的整体表现,因此兼顾团队精神和激励更能体现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高职学生社团提升内涵发展的过程,是高职院校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内涵素养的过程,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文化育人、推动内涵式发展的过程,更是学校师生通过努力取得收获的过程。所以,为促进学生社团的内涵发展,高职院校师生要在这个过程中献计献策,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张春兰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朝马,吴敬,徐木兴,陈小乐.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个案[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26(06):932-936.
[2]来俊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01):227-230.
[3]刘袁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12-13.
[4]冯瑞侠.试析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学风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01):62-63.
[5]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盖晓芬.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