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高校预算开展绩效管理的客观需求
在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式上,各二级部门既不做通盘考虑筹划,也没有长期打算,基本上是依照学校下拨预算经费的多少来办事,注重资金的投入而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预算经费一经制定,预算部门忙于搞平衡,对资金一拨了事,对预算执行的业绩和成效偏重于关注预算经费投入方面的问题,而对预算执行中资金的产出和效果并不关心,无力跟踪查效,也难以考核下拨后的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每一个预算部门不是把工作重心放在放在用好预算资金,而是争取预算拨款上,从而使得预算执行的结果总是偏离计划,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通过实行绩效管理,可以促使各二级部门注重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高校长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2高校预算开展绩效管理的实施路径
2.1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组织
各高校应本着“权威、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自身规模和管理相关要求,设立相应的绩效管理与评价机构或部门.可以在学校财经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设立独立于学校财务处的专设机构,赋予一定的财经管理权限,便于进行统一日常管理并作出事后权威评价.预算绩效考核机构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负责起草学校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起草学校的激励机制和各项绩效考核政策,并根据既定的绩效考核规章制度与激励政策及各二级部门的审计报告对各二级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2.2健全集中核算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评价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全面真实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高校的教育经费通过多渠道筹措,这些教育经费的使用受到资源提供者、社会捐赠方、国家法令、合同协议及其他约定的限制,高校要对这些教育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和使用效果负责.另外,随着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与实施,会计核算随之日益健全和合理,财务数据信息也日益丰富,这都为高校推行预算绩效评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先决条件.按照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高校可以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学校情况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如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等管理模式,以便集中掌握财务信息并加强管理.根据“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管理原则,学校虽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但很大部分教育经费被分配到二级学院自主管理,不利于资金的统一安排和调度,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可以有效解决这一个矛盾.在资金集中管理中,可以项目为单位,将资金分配于不同的项目之中,分属不同的二级学院管理,由学校统一调度.在此模式下,资金可在项目之间相互调剂使用,有利于学校财务资源的共享和控制.当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了财务信息化系统,利用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可以对学校的所有财务收支情况进行集中会计核算.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中多个帐套和项目管理的功能,既可为二级学院进行内部的独立核算,满足二级学院内部管理的需求,又能统一核算学校的各项财务收支,严格控制各二级部门预算的执行,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2.3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库
在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面对大量复杂的财务及预算信息,如果预算绩效评估者和预算执行者不能迅速、有效地得到必要的相关信息,预算绩效评估者就不能对预算执行者的预算绩效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评价,绩效管理职能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绩效管理效果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预算信息是否准确、及时、详细,是否能满足绩效管理的要求.由此可知,预算管理过程实质上是预算信息生成的过程,预算信息是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信息反馈是绩效管理系统的一项基本功能,预算绩效评估者和预算执行者通过各类报表、数据信息、各项指令等信息发生关联.预算评估者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预算信息库系统了解并分析处理预算信息,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协调和组织绩效管理中的各项活动.
2.4构建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衡量、评价.高校在预算编制环节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没有确定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不明确,没有量化或无法量化.通过预算管理这一资源配置工具,可以把高校战略规划中的长期目标和宏观目标细化分解为短期目标和微观的绩效目标,预算通过一系列绩效指标与绩效目标建立起关联,用绩效指标的计算来衡量预算是否达到绩效目标,通过绩效指标与绩效目标的比对,来确定预算方案的执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进行反馈.高校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想是:在预算支出管理中建立一个以绩效为核心,选择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指标,通过定量与定性对比分析等方法建立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预算的决策、配置、执行中的合理性做出综合评价。
3高校预算开展绩效管理的控制考核与反馈
3.1中期预算实行执行绩效控制
高校预算的执行过程也就是各二级预算部门实现预算目标的过程.预算指标要分解落实到不同层级的责任单位,各个部门在完成预算指标的过程中会依据预算指标要求制定出相应的业务活动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最终达到完成预算要求的效果.预算控制不是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最终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使财务预算符合学校的财务管理要求,从而实现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预算控制,再完善的预算计划也很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预算方案经审批后,便进入预算的执行阶段.相对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显得更为重要,其结果与预算编制的初衷相对一致,是预算执行的基本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关系到预算管理所涉及目标能否实现.在学校下达预算计划后,各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开展工作,经费一般遵循“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原则.高校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其支出总额受高校财务资源总量的约束,并且对整个高校的运行和支出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在支出预算的日常管理上,应该实行刚性管理.这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高校预算一旦通过法定程序被批准并进入预算执行阶段,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任何部门的支出如超过预算限额的要求,都应该被拒绝.
3.2确保后期预算绩效考核
预算绩效考核是针对预算支出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评价手段对高校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预算绩效考核以预算支出的“结果”和“追踪问效”为目标导向,通过对比之前制定的绩效目标,建立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与绩效目标的比价关系,全面、准确、客观地对高校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做出合理的评价.这对高校强化支出管理理念,优化预算支出比例和结构,提高预算支出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于考查高校整体发展趋势是否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一方面应关注高校资金运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应对之前运行状况及预算管理状况进行细化分析,为提升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率提供经验和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完整的预算流程,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调整、绩效考核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周而复始的循环,最终实现对高校整个资金活动的控制和管理,而预算绩效考核既是本次预算管理循环的终点,又是下次预算管理循环的起点,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预算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加强预算绩效考核信息反馈
作为一种有效的预算管理手段,绩效管理所提供的不仅是奖罚手段和措施,其意义在于通过有效措施,发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方案和措施.通常的观点认为,在财务预算的绩效考核完成之后,整个绩效管理工作随之结束,其实不然.必须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个预算执行者,让预算执行者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方能扬长避短,提高预算执行者的管理水平.因此,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在整个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在一些高校实施的电子预算(E-Audgeting)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绩效信息的处理成本,有效防止和规避主观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错误、虚假信息,并能有效地提高传递和接收信息的速度.具体做法是:高校预算责任单位、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将预算执行情况在绩效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录入和,通过校园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将绩效信息转化为各自所需的信息形式,并建立与之相符的对应关系.绩效信息反馈网络系统实现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适时反映,确保预算相关者对预算执行绩效情况的了解,弥补了人工方式下信息传递不充分和不及时的缺陷.此外,绩效信息反馈网络系统还有利于绩效信息的整理和储存,便于利用历史资料对财务预算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促进财务预算分析和报告制度的完善.
4结语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重点是考核高校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高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其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并根据之前制定的绩效目标,对各项预算执行部门执行预算的最终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价.为此,高校应加强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并及时出台和强化预算管理的配套制度和措施,同时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有效推动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实施.
作者:李佩萍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