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和绩效管理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航安全和绩效管理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航安全和绩效管理思考

【摘要】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是民用航空行业发展的基石,对提升安全管理效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航安全绩效管理相关专业角度出发,从政策、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指标等四个方面分析民航安全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航安全;绩效管理;绩效评价

一、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政策的梳理

早在2015年,中国民航局就颁布了《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该方案提出建立与国家航空安全方案有关的可接受的安全绩效水平,将安全指标体系中的航空事故率、事故征候率以及人员伤亡损失的目标参数值作为可接受的安全绩效水平,但当时还没有对可接受的安全绩效水平这一概念进行明确定义。针对这一概念上的缺失,中国民航局在2017年颁布了《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推进方案》明确提出完善安全绩效管理机制,建立以数据为驱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治理机制,以实现规章符合性基础上的安全绩效管理和基于安全绩效的安全监管,并且制定了2017~2020年三个阶段的推进路线,同年4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管理办公室,发布推进安全绩效管理的官方指导文件,对安全绩效管理与安全管理管理体系的关系做了解释说明: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是民航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验证和检验SMS实施效能的重要手段;并对安全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绩效指标设计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国际上在2018年国际民航组织出台的安全管理手册第四版对于关于安全绩效管理初步形成体系化内容:通过安全绩效管理的流程图将安全绩效管理的目标、监管和测量、指标定义、行动具体要求都做了原则上的具体化指导说明;文件指出不同的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是各国航空局对航空系统应该提供的安全绩效的预期水平的评价指标,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的目标的达成需要定期的修正才能发挥安全绩效管理的预警作用。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国民航局紧密结合国际民航组织安全管理规定,制定适合我国政治制度以及中国民航实际的安全绩效管理方案,选取城市先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与实验规律,据此制定计划逐步按计划分阶段推进,但是成熟完善的民航安全绩效管理体系仍未完全成型[1]。

二、民航安全绩效的主要研究对象

民航安全绩效管理包括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安全促进四大框架,研究对象主要涉及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多个主体[2]。

1.航空公司的安全绩效管理

航空公司安全绩效管理对于持续提高航空公司安全水平,促进航空运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行业内权威认定,影响航空公司安全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安全管理状况、飞机运行状况、局方安全检查、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意识[2]。石荣和刘汉辉也从“人、机、环境”的系统理论层面出发,系统性地建立针对我国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的相关评价体系。王燕青在2013年针对航空公司签派员,建立了包含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趋势指标三方面内容的安全绩效考核体系。

2.空中交通管理的安全绩效管理

空管系统是保障航空器安全、按时、有序飞行最重要的一线职能部门,国内外学者都从空管工作流程、塔台设施安全、飞行安全评价模型等方面研究空管的安全绩效。我国现阶段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程序,全面建立了空管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并且构建了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管制人员的现场行为、复训质量、运行结果进行安全绩效结果分类,以达到安全产出和安全绩效的目的。根据信度检验以及效度检验,此举显著提高了安全绩效。

3.机场的安全绩效管理

机场是航空器在地面运行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机场安全是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机场人员、机场环境、机场相关设备和相关管理办法等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对机场的安全绩效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张潮在2014年指出,机场场务人员是保障机场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对象,场务人员的操作违规率、工作差错率、消防出警不及时率等是影响机场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机场安全风险评估矩阵识别机场禁区的风险项,利用其风险系数的具体值评估安全状态。国外学者丹尼尔•夸西•阿杰库姆•马科斯•费尔南德斯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和因果路径分析(CPA)等结构方程模型(SEM),评估了反映弹性安全文化与组织管理因素之间关系的测量模型的有效性,探讨了弹性安全文化与组织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管理因素、政策、原则与实务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安全管理体系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借鉴参考。王永刚指出在评价停机坪安全风险的设施设备因素中,设备数量是最大的风险因素。现在的关注重点在于机场安全运营能力,对机场不能接受的安全风险,通过安全分析框架,做到及时的控制和预警。

三、民航安全绩效管理研究主要方法

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广泛,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为基本研究方法,对传统的绩效考评方法进行结构与质量上的优化,并且对其他领域经典的研究方法或工具进行有效借鉴。关于应用最广泛的定性与定量多综合分析。民航安全绩效管理的相关定性研究除了调查问卷、一线二线人员访谈、现场调查等常规研究方法外,还有针对性较强的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原因与结果分析、风险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等研究方法。但是通过定性方法获取前期数据及资料,容易受到主观性的影响。面对这一弊端引进了定量分析方法,例如统计上的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子分析等、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优劣解距离法等,都是权重确定时经常使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TOPSIS进行总体绩效评价。或者以AHP法为基础进行参数权重的确定,不同种类分析方法都有适用的标准、环境和条件以及相对的优势和缺陷,定性和定量组合使用能更科学准确地分析评估安全绩效。关于对企业绩效评价传统方法的改进。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有平衡计分卡、杜邦分析体系ROE评价法等,与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同,政府更强调服务于人民大众,以人为本,具体到民航领域就是要将安全绩效放在首位。因此,借鉴传统绩效评价方法时需要对其进行改良。以平衡计分卡为例,它主要从客户、财务、内部运营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民航领域借鉴平衡计分卡建立民航政府部门绩效评价体系,剔除财务维度指标,更加注重内部运营流程的流转效果;应用时平衡计分卡将4个层面的逻辑关系由传统的递进关系,变为并列递进关系。基于原有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优化,是目前为止最为直接有效的民航安全绩效考评办法。研究方法上还可借鉴其他领域。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是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系统,通过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的经典研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民航安全绩效的精确性和民航绩效管理的系统性与可行性。我国学者利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从系统需求、安全约束的角度进行管制员安全绩效指标的提取。STPA作为安全分析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的安全分析方法,此方法主要是从全局角度出发考虑系统风险,但受到人员经验的依赖,客观性会受影响。而改进后的STPA法由于考虑到从业人员的经验依赖对整体的影响,从安全约束的角度上大大提升了民航安全绩效的可靠性与可理解性。

四、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根据《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绩效管理指导手册》的内容,安全绩效指标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高后果指标、低后果指标以及安全管理类指标[3]。高后果指标。高后果指标是指监控和衡量发生严重后果事件的安全绩效指标。事故和事故症候是重点关注的指标,如民航生产安全事故,运输机事故,劫机、轰炸、恐怖袭击事件等空防事故,飞机机械原因征候等。2019年中国民航运输航空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10年滚动值为0.02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292;发生的通用航空事故有15起共8人死亡;发生运输航空征候570起,同比下降2.23个百分点。行业内学者高度重视高后果指标,向维、刘玲莉重点分析了航空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用以为减少航空事故发生率、提高民航安全绩效提供更多理论支持。低后果指标。就是监控和衡量发生较小后果事件或活动的安全绩效指标。低后果指标根据实际情况,有时候也可能直接导致严重的事故。学者指出动物入侵是着陆程序中的关键风险项,飞机滑行是最危险的操作程序,跑道是风险最大的发生区域。因此,我国对飞行前场地准备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安全管理类指标。安全管理类指标是监测和衡量组织在安全管理方面,工作开展、工作能力和效果的安全绩效指标。空管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责任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安全实施3个方面。民航安全信息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安全信息质量、学习与成长、内部管理、外部管理4个方面。发生紧急情况尤其是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情况下的疏散能力,安全保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效率等也属于此类指标的范畴。但是综合而看,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仍缺乏统一的核心指标。这也直接导致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针对同一问题会使得评价结果产生较大差异。

五、结语

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政策法规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将ICAO相关文件和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针对性较强并且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指导方案,大大提高了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效率。民航安全绩效管理研究对象众多,个体差异性导致其特殊性较强,涉及航空公司、管理部门、监管部门等不同单位,基于各个单位特殊性的安全绩效管理研究能提高其针对性。民航安全绩效管理研究方法不尽相同,其优劣势、侧重点和适用情况有较大差异,选取的研究方法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和操作性;民航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对民航安全绩效管理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包含指标设计、互动交流、评价反馈、持续改进的全过程,不能仅是阶段性数据的分析评价。

作者:王天心 单位:中国航空结算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