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债务风险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债务风险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债务风险探析

摘要:由于国家不断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并且投入了越来越多的高教经费,因此,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高等教育得到了大规模的快速扩张,针对高校来说,更加难以监管财务的收入和支出,目前,高校想要做到对经费使用效益的提升、对经费监督力度的加强,就需要做好对高校内控制度的规范,对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所以,本文从绩效管理及风险防范方面,对高校的预算和债务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债务风险;风险防范

引言

近几年,我国人口数量出现了不断地增长,人们不断地加大了对高教的需求,“并校热”以及大规模扩招现象逐渐在各地出现。因此,政府不断地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财政部在2012年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以此来使内部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能够得以规范,并且对经济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此来有效的约束财务预算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在2015年的实施,对高校做出了要求,需要根据绩效评价,做好对预算控制体系的完善建立,从内容方面加强对预算和决算的公开,将责任追求制作为了预算机制的一部分,以此来使预算业务在内外部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监管。教育部在2016年根据高校经济活动,对内控文件和指南进行了出台。从内控的具体建设方面对高校做出了要求和指导。高校想要适应这一变化,就需要做到对以往管理方式方法的改变,通过对新理念以及新方法的引入,来对高效进行管理,其中绩效管理的效果最为明显。

一、绩效管理和绩效预算的介绍

绩效管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被新公共管理视为了重要内容。该管理方式更倾向于对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政府通过对此类管理方式的实践,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新公共管理将绩效管理作为了关键要素,其有着以下特点:(1)绩效管理能够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自我的控制;(2)绩效管理将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了重点;(3)可以按照绩效管理对相关经费进行以下分步:对目的、下拨款项以及反馈评价结果的明确。绩效预算对绩效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给预算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并且给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理念[1]。

二、高校存在的预算控制问题

(一)预算控制环境问题。通过对内控制度的开展,能够使预算业务得到有效的保障,内控实施需要以预算控制为起点。全体师生员工对高校内控的重视,能够作为基础,实现对良好内控环境的建立。然而,管理人员在高校中所具备的内控意识较低,并且也没有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做好对预算工作的完善,导致制度与高校在更新与战略发展方面出现了不适应问题,此外,工作流程也无法得到明晰的指导,日常对预算控制的管理,缺乏体制保障,导致高校无法通过项目预算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缺乏规范的预算控制活动。高校没有根据业务流程以及管理工作,无法根据财务手册以及相关办法,定期以报告或会议的形式,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汇报,对流程图的完善也缺乏预算分析的指导,导致预算分析所使用的指标缺乏不够详细,进而无法全面对预算进行分析,使预算绩效考核受到了影响;此外,“基数加增长”依然是预算编制的主要方式,导致运算缺乏具体性;并且,没有根据绩效考核以及执行偏差,做好对预算评价体系以及预算问责制度的系统建立;由于预算缺乏严谨的编制,导致无法做到在事中、事后对预算业务的有效控制,最终运算也无法保持与决算的一致性,导致预算执行无法获得有效的控制,预算的执行自然也就无法得到真实全面地反映[2]。

(三)预算风险防范问题。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办公室对风险进行评估,也在高校内部对控制制度进行了制定,然而对预算的全面实施,没有从风险的角度对内控引起关注,也没有在各环节中做好对预算可能存在风险点的寻找,更没有从危害程度以及发生概率方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没有根据风险预警做好对内控机制的完善建立;导致预警渠道以及相关人员对预警信息的获取,无法获得畅通性以及实效性的保障,以至于无法从有效性方面实现对财务预算控制工作的保障。

(四)缺乏信息透明的预算控制。部分高校对预算控制的进行,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没有根据相关机制做到有效的沟通协调;部分官网在高校中对相关报告的公开,只涉及了年度预决算报告,缺乏对预算控制以及预算绩效的考核,做到对相关内容和信息的,导致高校即使及时公开了信息,也无法使预算控制得到进一步促进和监督。

(五)预算控制监管问题。预算管理在高校中之所以能够得到顺利地开展,其主要是由于内部监督机制的保障,审计处在部分高校中经常无法通过事后监督,实现对预算控制体系的有效促进,资金使用缺乏高效性以及缺乏有效的执行等情况时常出现;由于身兼多职给高校计财处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其无法在“决策、执行、评价、监督”做到权责分明;日常工作中的高校领导没有根据使用情况,做好对经费的监督和控制,无法快速地对预算执行存在的偏差作出适当的调整。

三、高校财务风险解决策略

(一)对制度的完善建立。只有通过对良好制度环境的创建,才能够使绩效预算在学校得到更好的执行。高校需要通过对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来对管理工作进行完善,需要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做好对教学以及人事的进一步建设,针对其他相关内容的涉及,还需要做好对配套制度的建设。例如,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查漏补缺,采用文件的形式对《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师从名师”工程实施办法》等制度进行出台,从制度上实现了对教育资金使用经济性的体现。学校可以通过编制数对兼职的增加,能够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由于学校对某一课程成功性的判断,与课题对效益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3]。因此,可以对《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进行制定。高校的每年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预算,在对预算指标进行下达之前,财务处需要根据可行性对其进行论证,在所有二级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以上一年度预算执行为基础,了解各二级单位在此过程中存在怎样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相关规定,使所有预算指标的完成能够得到保障。学校可以通过对一系列制度的陆续出台,例如《校财务管理办法》《学校二级部门财务管理办法》等。并且需要通过对此类文件制度的进一步执行,使学校能够对绩效预进行进一步的实行,以此为基础,能够使财务管理在学校得到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预算的严肃细化,从根本上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地方高校对预算的编制,在过程中首先需要以结果导向原则为基础,对项目成本的确定以及对预算的编制,需要与项目或活动的“绩”和“效”相结合;其次,需要以全面性原则为基础,进行全面的预算,其内容不仅需要涉及国家教育拨款,还需要包含其他经费,例如自身筹资等,以此来使目标绩效对资源的耗费能够得到全面地反映,最后,还需要做好对“基数加增长”传统模式的改变,对预算的制定需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确定项目—对项目所耗费资源的测算—对资源耗费的成本—根据支出类别对程序的分解,对成文预算的确定,切勿毫无原则的进行调整。

(三)做好队伍建设。相关人员对地方高校的管理,需要充分的关注财务预算工作,不能只是通过财务拨款的形式,需要根据学校事业,向各种渠道争取所需的资金。从社会和其他教育事业方面,做好对各项资金和经费的积极争取。各地方高校需要坚持对自主理财在二级学院中的进一步推行,以此来使其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够得到保证。财务人员在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职责,对二级学院进行理财指导。因此,财务人员需要从观念上做好对自身的改变,与国家和学校内部需求相结合,需要根据规章制度,做好对各项财务工作的认真掌握,根据管理制度,做好对预算新技术的学习,根据相关责任,做好对自身意识的强化,以此来使自主理财在学校的实施能够得到加强,并对二级单位进行良好的自主理财指导。财务人员中负责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渗透绩效观念,需要通过与本校实际情况的结合,做好对预算指标以及考核体系的设计,通过对自身建设的积极加强,使财务队伍能够做到有能力、懂校情以及通制度,以此来使理财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使财务风险能够得到有力的回避。

(四)完善预算控制绩效评价。高校需要以教育部的控制指南为基础,做好对业务流程的预算以及对预算分析报告的建立,需要详细地对绩效评价考核方案进行一系列的制定。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做好对绩效评价考核方案的制定,以此来评价预算在各系处是否得到了准确有效规范的控制。可以在评价指标中将收入或支出预算执行率以及年初结转等作为重点考核指标,通过对权重的设定,实现对部门预算绩效的综合评价[4]。对预算结果的绩效考核,需要做到对高校相关规定的严格遵守,按照绩效考核等级进行奖惩,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系处需要对其予以奖励,考核结果较差的系处需要做好对其的处罚,并在档案内做好记录,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对高校第二年的预算支出经费进行分配。

四、结语

针对高校难以监管财务的收入和支出问题,高校相应实现对经费使用效益的提升,对经费监督力度的加强,就需要做好对高校内控制度的规范,对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以此来使财务管理在学校能够得到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建成.从风险防控视角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商业会计,2010(10):49–50.

[2]张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1(04):41–44.

[3]杜欣.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以云南YNFU高校为例[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7.

[4]刘旭红.零基预算法在高校预算编制中的应用——以XX师范大学为例[J].商业会计,2018(05):101–103.

作者:何辉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