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入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单位综合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其攻克改革难关的关键一环。其中,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单位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绩效管理以提高运营有效性为目的,有助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质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运营目标,在控制项目成本前提下,对部门和岗位业绩进行评估的预算机制,将提高绩效与合理分配资源关联在一起,助力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业务。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却存在特点不明、框架体系缺位、工作人员素养较差等问题,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成效。因此,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质量,探析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必要性
1.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利用国有资产所建立的,从事卫生、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的服务性社会组织,其公益性质显著。绩效预算专业性强,与社会公众利益关系紧密。行政事业单位着力推行绩效预算,旨在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因此,绩效预算属于社会公共管理问题,其管理成效关乎社会福利。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质鲜明的社会组织机构,应在资源调配上充分考虑绩效问题,确保经费支出与效益回报成正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成效,推进社会经济建设稳定发展。
2.巩固预算改革阶段性成果。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要巩固改革成果应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在根据部门职能统一编制科学预算前提下避免预算无序增长,保障教育、科技、支农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助力相关单位完成工作任务。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从源头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在关注支出需求的同时,重视资源的有效分配问题。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计划,制定配套的定性、定量标准,继而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保障各类资源配置得当。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资金追踪问效,既要关注资金如何投入,又要关注资金使用动态,通过加强管理优化资金分配效果。同时,根据资金结转情况剖析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此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
1.预算绩效管理与业务融合不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运营目标的重要举措,为了充分保障社会公众利益,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与业务开展充分融合,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作用。然而,当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业务开展融合不够,预算绩效管理未能实现业务全覆盖,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成效。
2.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机制不完善。为完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任务,除明晰控制项目成本目标外,还应完善相应的执行机制,确保各部门、各岗位预算绩效管理责权明确,绩效指标清晰明确,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但是,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机制不完善,绩效指标的相关标准脱离实际,评价方法不适用,绩效管理结果缺乏回溯性,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等不足。
3.绩效管理人员业务素养偏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需要绩效管理人员在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合理方式完成预算绩效管理任务。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关注绩效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与培训教育,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思想陈旧、方法单一、创新乏力,最终造成业务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需要。
4.相关保障措施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型组织,其管理活动不仅要合法合规,还要兼顾社会综合效益。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保障性举措有待充实,预算绩效实施环境和基础条件较差,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等都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阻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措施
1.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地位和积极意义。第一,战略性。预算绩效管理必须以行政事业单位战略目标为导向,为单位各部门、各岗位开展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助力。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周期性特性,需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短期、中期、长期经营活动紧密联系,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需要与单位战略性目标相适应,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与单位战略规划要相互衔接,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推进器。第二,配置性。预算绩效管理是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活动,以预算绩效管理计划为依托,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源分配和使用情况加以监督,通过优化配置有限资源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在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中应该增强资源流动性、共享性,避免资源闲置浪费。第三,管理性。有别于传统的预算管理活动,预算绩效管理将编制、立项、监督、执行、考评、差异分析等贯穿起来,通过预算绩效管理规避各种风险,实现内部约束、沟通协调、高效运营的目的。第四,标杆性。预算绩效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提供了可以衡量的指标及控制标准,突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标杆作用,确保预算资金规范使用、高效使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2.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机制。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成本意识,使各部门、各业务的预算执行、编制、调整、评价等紧扣绩效主题。为保障预算绩效管理活动顺利展开,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相关流程机制。第一,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制定年度绩效方案。根据战略目标编制年度预算,明确预算支出方向和金额,以此为依据制定预算绩效管理方案,明确绩效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奖惩措施等内容,为项目或部门绩效评价提供依据。第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按照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对预算支出、业务开展等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实现业务全覆盖、人员全覆盖,加强动态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业务开展、资金使用等符合相关要求。第三,剖析绩效评价结果。根据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对预算支出成效进行打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各岗位,为下一期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3.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人才素养。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绩效管理人员培养,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其次,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岗位晋升机制,为有能力、懂技术、敢创新、负责任的工作者晋升提供依据,调动工作人员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性。最后,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与教育培训机构签订预算绩效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合作式人才培养活动,使岗位人才综合素养不断提高,继而为行政事业单位解决预算绩效管理难题夯实人才基石。
4.为预算绩效提供保障性条件。第一,法制条件。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需要根据《预算法》等要求,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活动,营建法治、高效、合规的预算绩效管理氛围。第二,制度条件。立足行政事业单位,遵循责权分明、协调联动、规范有序等原则,设置配套制度、标准、原则、流程,如《财务信息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预算绩效评价标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流程》等,保障各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规避管理矛盾,提高管理效率。第三,效益条件。预算绩效管理首先需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运营,突出社会效益和公益性,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第四,人力资源条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条件保障。第五,创新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新资源,引入新技术,丰富预算绩效模式。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统筹预算绩效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库,及时存储有关信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整合各类资源。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增强成本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绩效意识,完善管理流程机制,加强与业务活动的融合,提升绩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为预算绩效提供保障。通过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业务和资金使用监管,助力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助推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慧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财会学习,2020(05).
2.钟友鹏.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分析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中外企业家,2017(26).
3.张小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以及对策探讨.管理观察,2015(13).
作者:陈瑛 单位: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和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