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应用(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酒店管理应用(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酒店管理应用(5篇)

第一篇:高职酒店管理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培养

摘要:

酒店业的发展为酒店管理人才提供了需求缺口,而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高素质人才培养实践中又面临诸多难题。本文将从“素质冰山理论”入手来探讨隐性职业素质教育在酒店管理职业力养成中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隐性职业素质;培养路径

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从业者的基本能力表现,也是职业化实践中自我修炼和形成的内在品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具有多重性,而随着酒店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酒店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从知识、行为、资质等显性素质提升的同时,着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品格等隐性素质,最终促进广大学生胜任酒店管理职业化发展需要。

一、素质冰山理论与隐性职业素质

管理学中所提出的“素质冰山理论”主要是将人的素质进行形象划分,以冰山为例,水上部分约占整体1/8,可以鉴别的如知识、行为、资质等素质;水下部分约占7/8,主要为不易鉴别的意识、道德、人品、态度等隐性素质。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隐性素质,可以概括为四方面内容,即职业意识、道德、行为习惯及职业能力等。职业意识、道德是最基本的内容,职业行为习惯与技能成为职业人格的支撑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应从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上,兼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等方面,而事实上,在高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中,多从知识、行为能力进行考察,未能关注学生职业态度、意识、人品等素质培养,使得学生在走进岗位、走进社会过程中缺乏适应性。因此,加强隐性职业素质教育,要从挖掘学生的职业态度、意识、人格等潜质上,着力“破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水下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酒店管理职业隐性素质培养路径

(1)以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来打造多维职业力培养空间

对于职业力的培养,不仅要关注知识、行为教育,更要从一个人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学习意识、自律、执行、抗压等能力上,来促进学生职业化养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对客服务过程中,无论是餐饮、客房,还是其他工作岗位,既需要相应的职业技能,更需要从岗位责任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保持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毅力和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因此,职业意识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最基本内容,要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及独立态度上,塑造成熟的职业判断标准,促进自我快速适应职业环境。如对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复杂情感及心理冲突,要能够从良好的职业素养上,强化学生课堂教学与酒店岗位实践教学的衔接,营造多维立体化职业意识、道德环境。同时,对于职业意识在细化上,可以分为职业理想、兴趣和认知力、抉择力等,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隐性职业素质教育要通过相应的课程体系来完成,特别是在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注重从课程知识教学方案优化上,突出酒店管理岗位特色,尤其是学生体验式学习,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完善职业化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从中促进职业技能与隐性职业素质的相携融合。

(2)注重职业化行为习惯多元教育体系构建

隐性职业素质具有多元性,而在强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要从岗位职业群所约定俗成的职业规范中来渗透。一是在增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上,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审美教育、教师示范及大学精神等载体,来营造良好的校风,熏陶学生的职业思维。二是积极搭建多元化职业认知平台,特别是在拓宽学生职业行为习惯上,以社会实践为主体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力,通过从酒店管理相关岗位实训、实习中,来深刻领会隐性职业素质的内涵。如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服务中,从中感受职业情感,了解职业特色;组织学生参与都社区、企业等领域,从中强化自身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了解和增进自身职业习惯的塑造。三是完善职业行为习惯实训平台,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性,在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上,以仿真职业行为训练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格。如通过搭建酒店管理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不同酒店管理角色扮演中,融入职业思想、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业心态等训练模块,不断增进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优良品质。

(3)以隐性职业能力发展来完善学生人格教育

职业指导家霍兰德提出“职业匹配六角型理论”,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人人格的延伸,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人格,而不同人格特征需要从事不同的职业。隐性职业能力教育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分析与培养,特别是对知识的创新与能力的迁移,要着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信仰、态度、需求、个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对学生职业人格的塑造。如在酒店管理课程结构整合上,不仅要突出酒店管理特色要求,注重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从技能学习转向隐性素质教育,要从内修、外修、内外兼修等不同课程设定中,强调学生情商教育。如培养学生对自我情绪的管理、提升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引入情绪、情感、挫折教育等心理素质课程,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拓宽学生的适应力。

结语: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隐性职业力的培养是多层次,除了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渗透外,还需要“走出去”,以了解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上,明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并从深入校企合作,实现课堂与职业的无缝对接中,增强学生对岗位、对自我、对未来的职业定位。隐性职业素质不像是简单可以量化的知识,其教育过程是渐进的,需要学生从自我职业认同、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养成上,关注学生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合作意识、道德情操等职业素质的养成。因此,要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弹性化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将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协同,有效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增强学生酒店管理岗位胜任力。

作者:刘佑华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海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构成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年06期.

[2]安洪斌,王琴.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途径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第二篇:高职旅游酒店管理英语教学应用

【摘要】

内容依托教学的教学要义旨在将学科的文本内容与语言学习相互结合,在不断强化学生学科知识水平、提高其认知能力同时,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专业发展。现阶段,国内关于内容依托教学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全面地报道,并逐渐得到重视,收获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然而,以高职学生为对象教学方案设计仍然缺乏实证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结合CBI的理论,分析了针对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模式,并验证该教学法的实效,以便为国内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依托教学

引言

随着全球酒店业“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已然成为全球各酒店集团的市场开拓要地,这也进一步对提升本土酒店的服务理念、管理方法以及酒店品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般而言,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基本岗位涉外口语沟通的能力以及必要的写作能力。基于此,英语课程的教学授受就必须要以就业的现实需求分析,以此来促成英语课程的特色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强调学生规范应用酒店情境下的用语、培养学生在旅游与酒店岗位上的口语交际水平,以期使学生成为酒店管理型的复合人才。

1.依托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依托教学在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第一,依托教学需始终以旅游与酒店学科的专业知识为教学原则。换言之,依托教学法的应用应当是密切围绕专业学科知识来运转的,而并非基于语言的形式或某一功能而展开。高职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是在学习旅游与酒店中得到的,例如酒店前厅服务和旅游客源文化等;第二,依托教学需始终以真实材料为教学软硬件。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中应用的材料,如教材文本、多媒体课件等一定要选于本族语所用材料,教学活动应重视用真实目的的英语语言实现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要求;第三,确保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多面性。教师要保证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所用内容、语言教学材料都要契合每一个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最终,满足学生的个体兴趣与其未来的职业需求。总而言之,以内容依托教学法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仅应当讲授教材计划中的学科知识,还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目标语实现自主思考和学习。

2.依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2.1课堂教学步骤

(1)教师可先行完成导入部分,即通过多媒体、多模态建立酒店情境,明确主题;(2)教师对主题任务展开讲解,并演示教学情境下每一角色所应用的语言特点,给学生设计场景且提出更为细化的标准,制定相关的评定标准;(3)学生按照课前所分的小组各自开展任务规划、明确分工,进行小组内部的排练,相关交流,知晓旅游情境或酒店情境下的技能要点;(4)每一小组均开展工作环境下的模拟演示,教师从旁进行适当引导,在演示完毕后由各组展开互评,教师对每一小组完成针对性点评,细化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依托教学法在结合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本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厘清工作流程、学习思路,更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规范语言的阐述。

2.2实践教学步骤

以酒店餐饮服务中的中餐服务为例,依托教学的实践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知晓和掌握中餐服务所涉及到的日常词汇与表达形式。而这些词汇主要可细化成:问候语、预定、领客入座、推荐菜品、明确菜单、饭前祝福以及客人就餐后的满意度询问、埋单、送客和告别等。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问话模式,由教师扮演客人,学生扮演服务人员。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提出不同的语言交际标准,例如:告知学生用餐人数、对座位提出要求,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眼神沟通,使学生明白目光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其服务自信。让学生推荐菜品,还可模拟结账出现错误时的处理抑或是是离店时伴随下雨等诸多现实情况。一般情况下,依托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可分成五个学时完成。学生可以大致具备酒店餐饮部门的服务常用词汇、短语还有句型;其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应变力有所缺乏,交际语言的细微处依然有提高的空间。例如“Sitdownplease”就有明显的祈使语境,带有一定的命令口吻,缺乏尊重意味,教师可建议学生使用“Pleasebeseated”更为妥当。需要明确的是,在培养学生技能上,依托教学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为基本思路,在此背景下重视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与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实现自主化学习。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因而,通过依托教学创建情景单元,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不同情景的设计,模拟旅游与酒店环境下的场景,让高职学生得以身临其境、亲身实践、反复操练,明白在酒店中的实际环节,提高酒店英语教学质量。总之,实践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教师可按照教材文本中所提供的内容,以此为依托展开角色模拟对话,并在内容的原有背景下修改细节内容,考虑服务过程中用餐前后可能会发生的状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教材编排和课程设置上来说,由于依托教学的介入使得学生在旅游与酒店管理英语的专业规范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综合教学法与专业化教学,探索旅游与酒店英语的课程改革,在实践中进步,为社会需求输送更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是高职教学研究的重要路径。

作者:罗海琳 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春.提高职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措施[J].中华少年,2015.15(08):61-62

[2]朱凌云.CBI模式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17(11):106-108

第三篇: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酒店业发展步伐的加快,酒店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文章从教育背景、行业需求、专业建设三个方面来研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背景,从而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建设

1教育背景研究

我国目前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办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也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途径,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而高职的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也是与企业对接较为明确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科学合理。

2市场需求背景研究

2.1行业发展迅速

中国旅游业以其综合性强、开放度高、就业拉动力强等优势,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产业。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时提到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在新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标志性行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而飞速发展,截止2015年年底,国家旅游局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有12678家星级饭店,而我国有限服务酒店总数已达到21481家,同比共增加了5106家,客房总数为1969145间,同比增加了443674间,增长幅度为29.08%。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的酒店专业人才需求极其旺盛。

2.2人才需求状况

2.2.1酒店行业人员需求岗位构成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西安市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星级酒店以及中端连锁酒店为调查对象,对其招聘岗位进行调研。其中需求量较大的是星级酒店前厅部、餐饮部等部门服务人员以及各连锁酒店在外地扩张发展所需要的管理人员与服务大使。此外,部分酒店还需要招聘部门总监、部门经理之类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但这类人员对于应聘者年龄和工作经验要求很高,不适合高职学院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因此和高职学生比较相符的主要岗位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两种层次。星级酒店的基层管理人员主要有: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市场销售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服务人员主要有: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连锁酒店的基层管理人员有:前厅部、客房部、市场销售部、城区管理,服务人员有:前厅部、客房部。

2.2.2酒店管理专业人员学历需求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在对酒店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的学历要求中,基层管理人员如主管、领班等多要求为高职(占71%),其次是本科(占29%);对于服务员的学历要求是高职、中专(占70%),部分招聘岗位对于服务员没有具体学历要求。

2.2.3酒店管理专业人员能力需求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在目前西安市酒店业对人员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员工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满足外籍客人的需求。同样看重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操作技能,以满足对客需要。其次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也占有较大比重。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客人的需求具有多变性和随机性,这使酒店服务的难度比一般的物质生产行业更高,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的灵敏程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酒店行业对员工个人形象比较重视,尤其是直接面对客人的员工的外在形象。随着“互联网+”在酒店业中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对员工的互联网应用能力要求也较高。此外对员工的营销知识、写作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综上所述,酒店行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英语表达与沟通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背景研究

3.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查发展目前酒店方对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关注较少,比较重视的知识主要有英语和互联网应用上,甚至很多就业学生与酒店管理者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很少用到,需要改进,酒店管理专业缺乏特色。由此可见,一方面学校与酒店沟通较少,酒店对学校教育不了解也不认可;另一方面,学校需审视已有的课程设置,深入酒店了解实践中的专业需求。因此高职酒店管理教育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掌握酒店经营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英语沟通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此之外还应适应“互联网+”的行业需求背景,掌握酒店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2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课程主要分为五大块,即公共基础课、职业平台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技能训练课、综合素质培养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职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职业技能课与职业技能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酒店行业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培养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与人文修养。通过市场需求调研发现,应该重视提升学生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课程设置,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

3.3实践教学开展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校内途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通过校内实训能够较好地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更重要的通过校外实践环节。通过校外酒店参观实习,使学生对酒店行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通过校外酒店跟岗实习,使学生对酒店行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通过校外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较广的实习与就业选择机会。

作者:董晓英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1]曲秀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

[2]徐娥.基于市场需求的上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调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0).

第四篇: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衔接探讨

摘要:

职业教育是减少我国当前技术性人才缺口的重要教育形式,需要全面落实职业教育职能。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培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中高职酒店专业教育而言,就存在很大的衔接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中高职酒店专业的教育培养计划。本文据此分析了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大力提倡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为规范职业教育,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发展规范上还很不完善,各方面衔接上还很不成熟,我国的酒店管理中高职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根据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中高职课程衔接面临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一体化,专业对口性不强,课程设置难衔接

就我国目前中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而言,尚未形成统一的实施标准和方案,各个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各自编写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直接导致中高职学生在学校专业教育培养上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水平良莠不齐,无法在学校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课程安排上形成系统的衔接;其次,有的中高职学校虽然衔接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但中职阶段学习的是旅游管理,高职阶段才回到酒店管理专业上来,很难形成完善的教育培养系统,这使得中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难以实现紧密衔接。

2、专业课程重复设置

中高职学校课程教育协调性较差,多趋向于独立教学,课程设置重复或漏设也是目前中高职衔接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有的课程中职和高职阶段设置重复,而有的必修课却都漏设,这势必影响到酒店管理专业的系统化发展。

3、培养目标不清晰

中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我国大多数中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培养计划上却完全忽略了这个根本因素。很多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快速与社会需求接轨,这样势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无法实现中高职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系统化。

二、关于中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衔接的意见建议

1、推行学分制制度

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教育应该运用规范的学分制,简单而言就是一种以学分为基础,以修满学分为标准的培养计划。在中职和高职两个教育阶段设立不同的学分标准,提高教育质量,达到对学生因材施教目的,尽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学分制管理,还可以有效保证中高职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系统和衔接。为此,中高职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分标准体系,重点解决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标准,从而便于入高职阶段教育可以从学生实际受教育情况出发,使高职教育可以从中职教育基础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一技之长,成为社会的需求人才。

2、正确规划教学课程,确保专业衔接顺利进行

做为以人才培养为宗旨,以社会就业为导向的中高职学院,应该做到合理安排课程教育内容,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侧重点,使得学校的培养计划符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为此中高职院校应该做到系统规划,明确学生在中职、高职这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案是什么,做到中职阶段教育以一般型酒店需求为培养目标,高职阶段教育以高端型酒店需求为培养宗旨。这样的课程安排可以确保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确保专业衔接顺利进行。

3、强化专业技能教育,完善专业衔接工作

中高职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保持教育的延续性和系统性,达到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塑造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分阶段进行教学任务安排,明确学生在本阶段需要学会什么,做到因材施教、实事求是,进而保证中高职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以保证酒店管理专业的有效衔接,确保中职和高职教育能够恰到好处,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

4、明确学生培养目标,保证课程衔接顺利进行

中高职学生的课程衔接顺利进行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此,中高职教育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清现状,保证中职生和高职生教育培养的延续性和统一性,保证课程的完美衔接。中高职教育首先应该清楚如何进行阶段定位,精确的教育目标定位是保证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核心和基础。就我国目前的中高职教育现状而言,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直接缺乏沟通和协调,处于独立办学、各自为政局面,还未形成系统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及方案,在整体把控上方向存在错误,需要及时纠正。在以后的中高职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院校应该结合实际,分析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轨迹等要素,除了要教育他们学会基本的酒店管理技能之外,还要加强公共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特别是中职生,院校应该加强重视,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和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技能人才竞争将成为社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大力发展中高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使得中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对口技能人才,就需要做好教育改革,不断完善中高职学校的课程衔接工作,达到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的。

作者:何雁 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雷晚蓉、喻彩霞.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8):82-84.

[2]雷晚蓉.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83.

第五篇:高职高专酒店管理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店行业发展良好,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也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在英语教学方面,过去酒店英语教学一直是酒店管理专业的短板。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联系创新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途径,提出了深化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职高专;酒店管理;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英语在酒店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酒店必然要接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技能,才能帮助其日后的事业发展,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够全面

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为根本,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操作,注重培养技艺型人才。正是基于这种办学理念,高职高专的教学过于片面化,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其他技能却没有较深的涉及,导致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出现能力不均衡的现象[1]。另外,就业方向过于固定,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面临诸多艰难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日趋成熟的当下,良好的就业空间及市场前景,使得酒店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对酒店管理英语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将教学内容集中在基础英语上,忽视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而只是通过高职高专的英语等级考试,降低了人才的标准,限制了课程的设置,导致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成果不佳,成为教学的短板。另外,由于学校对英语教学的不重视,使得学生放弃英语学习,出现严重缺课的现象,影响了英语成绩的提高[2]。

(二)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专职英语教师,另一种是专业英语教师,专职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教学水平,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深入的分析英语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但是由于受到酒店管理专业的限制,导致专业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偏向于酒店管理类,专职英语教师由于对酒店管理英语了解不够深入,使得专职英语教师难以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发挥出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3]。专业英语教师对于专业英语了解很多,但是在基础英语部分没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且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基础薄弱,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过于吃力,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同时由于专业性过强,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学校对英语教学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英语课程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没有学习与培训的机会,教学过程主要依靠教学经验,过于依赖英语教材,使得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难以发挥创新作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成绩,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4]。

(三)英语教材与实践工作缺乏联系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在英语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英语教材的来源过于广泛。我国高职高专类院校较多,且在专业教材的使用上通常由学校领导自行决定,这就导致了学校基于利益的考虑,选择合作的出版社,而对出版社的资质以及教材的内容考虑欠缺,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材质量一般,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较大,尤其是英语教学,必须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树立英语体系,发挥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但是出版社的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形式较为单一,尽管通过不断的修订,但仍然缺乏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密切联系,不仅专业性不高,而且由于出版社的能力不同,在内容的编撰上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既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又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5]。

二、创新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强调职场化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店事业发展良好,使得酒店管理专业大热,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良好的就业前景,也导致了人才竞争。未来酒店管理人才必须是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尤其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入职场化教学理念,创新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6]。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性质,将酒店管理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相结合,明确酒店行业的要求,根据酒店管理的内容,建立项目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模式中,充分体现酒店管理的内容与工作流程,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进度,制定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如学生在学习如何与客户交流时,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应集中在对话上,通过集中实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

(二)注重发挥英语教学的实践意义

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就业方向较为清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积累,为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正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夯实理论基础,在理论学习中加强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合理使用,提升工作效率。因此,在实际的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发挥英语教学的实践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强化教学效果,达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模拟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将教学的内容围绕学生进行展开,通过为学生模拟岗位实践的环境,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在实际的交流中强化英语教学效果。另外,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注重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深化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联系

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极大弊端,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同时也没有发挥出专业英语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效联系,要建立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体系。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英语的实用作用,不以等级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意识,结合当前人才竞争的环境要求,通过专业交流等形式,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宗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加强校内的专业融合,注重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开展英语比赛或酒店业务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显酒店管理专业的技术特色,实现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8]。

(二)加强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优化教学环境

加强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能够从根源处解决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问题。学校要提高对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要针对与酒店管理的特征,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学术研讨等形式,分享在实际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措施,强化教师的素质,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力度,通过教学体系上的保障,优化英语教学环境,加大对英语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英语教学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英语教学。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酒店建立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实训室进行口语训练、角色扮演,英语教师通过指导强化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教学模式,注重教材的实践性

为了能够实现酒店管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要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规范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使用过程,建立统一的标准,注重教材内容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另外,还要不断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等模式,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日后的实践操作,注重教学理念的渗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加强与酒店企业的合作,通过定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英语口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

四、结语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只有强化专业技能,能力全面发展,才能适应实际的岗位工作,才能不断创新,提升行业的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具备英语技能是有效的手段。综上所述,必须要注重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联系,加强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优化教学环境;同时,改进教学模式,注重教材的实践性,才能深化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才能促进行业的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在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江慧萍 单位: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其华.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前厅服务岗位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68-69.

[2]徐立娣.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情景英语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中的运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2,(11):55-56.

[3]刘艳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初探———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亚太教育,2015,(8):139-140.

[4]张丽平.浅析甘肃省高职高专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以兰州外语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19-120.

[5]王冕.校企合作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行业先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与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2):9-10.

[6]华双林,周勤亚,等.深化教学改革彰显专业特色———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11,(5):71-74.

[7]伍海琳,谭业.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证研究———以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6):120-123.

[8]邹黎.西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以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本科学生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