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全育人”下酒店管理专业思政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关系,然后阐述了“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全育人”;酒店管理专业;高校
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需要的是一群有理想、有担当、有抱负、有本领的高素质人才,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崛起[2-3]。因此,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校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和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旨在发掘所有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所有教师、专业和课程的育人功能。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呈现出了各种问题,如课程思政建设侧重某些重点课程的研究,缺乏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的系统化设计和可操作性方案;专业教师因缺乏相关思政素材储备,在课程思政融合中感到有心无力,难以在专业知识里找到嵌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且大多数教师只是将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生硬地加入专业课程进行宣传推广,在专业课教学中显得格格不入。基于此,如何在高校各学科、各专业课程中科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让每一位高校教师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和新要求,并拓展、丰富和创新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是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本文拟通过说明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关系,论述“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创新路径。
一、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关系
(一)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改革的新型课程观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产生的一种课程观,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效结合的课程目标,并最终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次会议明确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并且强调了课程思政不是某一门课程的“单打独斗”,而是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这样才能形成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二)“三全育人”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4]。“三全育人”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要求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构筑育人大格局,这是中国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有助于国家真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三)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要求
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也是当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义。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学科、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整合高校各方育人资源,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始终,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能促使学生全身心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整体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在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下,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开创课程思政工作的良好新局面。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起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且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实现从学校“大脑中枢”到每位教师“神经末梢”的一体化联动,落实教学单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激发全体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体活力,形成课程育人合力[6]。
(五)“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
“三全育人”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意义的综合性改革工程,能有效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在秉承“三全育人”理念的总体工作格局下,高校教师队伍是育人的“主力军”,高校课程建设是育人的“主战场”,高校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简单来说,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价值观引领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全过程中,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欠佳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途径是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另一个途径是由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在这两个途径中,专业课教师都并未真正参与进来,并未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员育人。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如虽然大部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时感到得心应手,但由于自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储备,在将专业课知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时候相对比较生硬,不能恰到好处地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难以灵活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还是以生搬硬套、理论说教为主,将课程部分和思政部分剥离开来,不能做到有机融合,因此课程思政的质量普遍不高,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欠佳[7]。
(二)教材与教学案例陈旧,难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其中包括教材、教案、教学设计等方面。然而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使用的教材普遍比较滞后,尤其是许多核心专业课的教材版本老旧,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学习同一本“老教材”,难以跟上当今时代和行业快速发展变化的步伐,这样是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的。教师上课围绕“老教材”设计和开展课程教学,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案例,缺乏时代榜样故事,难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教学以“灌输式”为主,课程思政过程流于表面
“三全育人”理念特别强调全过程育人,要求高校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贯穿课堂始终。所谓“精心安排思政教育”,其实是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旨在让课程思政入学生之耳、入学生之心。但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在10多年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早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教室里听”的“灌输式”教学法简单、快捷、高效,师生都习以为常。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但各种新方法的应用、新试点的推进和扩大实施起来难度大,难以照顾所有课程、所有学生,再加上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也不轻,专业教师的备课、讲课压力更大,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也是以“灌输式”“口号式”为主,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在“教”与“学”中让师生共同领悟到其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8]。
(四)课程大纲与考核形式单一,课程思政未能“深入人心”
“三全育人”理念要想在高校贯彻落实,既需要学校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还需要全员做到破立并举、敢于创新,才能让课程思政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可是现实情况是高校各个专业的课程大纲一旦制定就难以再更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约束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加上现行课程大纲内几乎没有课程思政的痕迹,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考核形式以考试为主,期末考试试卷完全围绕课本和课程大纲出题,课程思政内容并不是考核范围。因此,在这种“死板”的考核规章制度下,课程思政难以“深入人心”,导致学生未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觉悟。
(五)课内实践与课外实习压力大,课程思政没有“用武之地”
教育部提出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和组织育人十项育人工作长效机制,让“三全育人”理念有了更多可发挥和应用的空间。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酒店、旅游等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各门专业课中都有课内实践学时,且要求学生参加课外实习,即一般至少有半年的实习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国际五星级酒店进行跟岗实习。这样无形中压缩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认识不足,因此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起到真正的“实践育人”效果。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推广课程思政示范课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落实关于“三全育人”工作总体部署时,不仅要把育人目标、内容、理念和方法传达到二级学院,还要直达每一个教师内心,让全体教师都树立课程思政意识,认识到其重要性,同时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教研室学习讨论,共同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增加课程亮点,即先打造酒店管理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再推广到其他考查课程,培养教师在课程思政上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质量和效果[9]。
(二)鼓励教师使用自编教材,做到教学案例与时俱进且融入思政内容
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多要求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但教师在教材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可选教材大多比较陈旧,且在上课时难以发挥创造性。对此,如果学校能鼓励更多教师自己编制教材,在教材中更新案例,融入更多思政内容,并在教学时选用自编教材,将大大提升教师的备课、上课积极性,使其发挥创造力,把课程内容讲得更有趣、更接地气,用与时俱进的案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程思政中传递的立德树人理念。
(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新确立专业的课程目标和融入其中的思政教育目标,争取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兼顾,充分挖掘每一堂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国家、社会、企业真正需要的,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扎实的专业素养的酒店管理人才。
(四)调整专业课程大纲和课程考核形式,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考点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大纲不能只包含知识技能目标和专业知识理论,也应该加入思政目标和相关知识点,明确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指标,调整教学知识体系和考核形式,让“学”与“考”相对应,如在考试题中多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在结合专业知识点进行出题的同时,可适当增加价值观判断、价值观分析、价值观讨论等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10]。
(五)课内实践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如“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餐饮服务”“酒店前厅运营管理”“酒店客房管理”等,所以在设计课内实践环节时,教师可以融入课程思政模块,如通过头脑风暴、情景模拟、项目路演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并模拟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情景,给出解决方案,由小组合作共同演绎呈现出来,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
本文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明确了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其关系,然后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了剖析,最后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提出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包括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推广课程思政示范课;鼓励教师使用自编教材,做到教学案例与时俱进且融入思政内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调整专业课程大纲和课程考核形式,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考点;课内实践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上举措,可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以期为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提供新思路。
作者:蒋黄蓁苑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