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酒店行业等泛旅游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联系实际,结合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以现实意义为出发点,简要探析当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酒店管理;培养途径
2013年中下旬,主席依次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此项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将会为酒店行业乃至泛旅游行业带来怎样的新机遇和挑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酒店管理专业学子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和变化?各个高校、酒店和相关行业都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
一、酒店行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对其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达3049亿美元。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域建设中,中国企业先后与20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设了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由此看来,“一带一路”对沿线及其相关国家的影响巨大,对整个酒店行业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其沿线国家的酒店将会随着深远合作发展得更好,变得更加供不应求,尤其是在中国出境旅游的影响下,住宿需求会日益增长。中国酒店业不仅要将“客人引进来”,更要将“品牌走出去”。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酒店从业人员不仅要服务去往海外旅游的中国人,也要了解当地文化、服务当地的客人,这是整个酒店行业紧缺的人才。在第十届AHF国际酒店及旅游业投资峰会暨第四届HAMA中国酒店资产管理大会上,多位行业代表一致认为亚洲———尤其是中国正在吸引全球的眼球,“一带一路”政策将带动整个亚太地区的酒店发展乃至影响酒店资本市场的发展。如果能做到业主公司有理性、管理公司有专业、酒店从业人员有匠心,那么就一定能做好酒店。
二、国内外酒店行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走势
(一)国外酒店行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走势
现代酒店管理的概念和理念是在西方发展,并逐步进入中国市场的。追本溯源,探讨西方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以下将结合发展较成熟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培养、康奈尔模式等内容进行探讨。1.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培养模式。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HL)(1)自二战后重建以来,长期与瑞士酒店协会保持密切的关系,这对该校后来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影响。学校的办学目的明确———为不同层次的酒店行业和各层次从业人员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以学士学位项目的烹饪艺术高级讲习班为例,主要培养学生在餐饮管理面点方面的技能和能力,要求掌握宴会、活动时的面点服务。而行政管理硕士项目则针对欲从事酒店行业的较高人才,强调培养其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为适应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1996年推出了英语教学项目,结束了近百年的单一法语授课,开启国际化的双语教学模式。随后,业务逐渐向外扩展。2014年,该校创立了全球酒店业务科学硕士(MasterofScienceinGlobalHospitalityBusiness),与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休斯敦大学的康莱德希尔顿学院达成合作,实行“分模块—跨校区”的学习实习教学模式,这标志着其正式将业务开展至亚洲。在教学中,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要求毕业生在EHL的专家指导下能够为客户提供可行性建议,甚至是商业计划和活动方案。至今,有70%左右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方案被客户采纳。由此可见,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实用性非常强。2.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培养模式。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是全美著名的酒店管理学院,其培养模式对酒店管理类院校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该校重视积累行业工作经验,严格把控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主要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两种,专职教师由拥有博士、硕士学历,并在酒店担任过高管的、从业经验丰富的人士组成;兼职教师由业内专家和企业家组成,如此,可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理论科研探索“两手抓”。多位教师在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JournalofMarketing等国际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二)国内酒店行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走势
中国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伴随着应用型学科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尽管这是一门从国外引进的学科,但是自1979年第一所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开始,旅游管理学校以及酒店管理专业在将近四十年中发展迅猛,甚至很多国内院校也陆续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本模块将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大数据及相关可信度较高的数据、信息,针对国内外酒店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做出陈述和简要分析。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大步前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客户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为此,国内一些学术型院校也陆续开设了与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甚至专门设立了专业学科。有意思的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多开设酒店管理专业,而本科类院校多选择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是,部分本科类院校开设本专业的时间短暂、缺乏学科建设经验,导致酒店管理专业或是旅游管理专业沦为附庸专业。在整个酒店业蓬勃发展、应用型学科日益繁荣的今天,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却发展缓慢,更多的是对国外先进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望洋兴叹,以及对高职高专类教育模式的将信将疑。尽管近年来有所改观,但收效甚微。传统高职高专教育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课堂讲授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2+1”模式为主。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跟随老师的课堂讲授教学,课堂实践或企业参观等实践教学方式相结合;第三年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前往酒店接受实操训练,随后完成预就业到正式就业的过渡。传统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适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学生从两年的校园学习直接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酒店工作———甚至不少酒店因为资源紧缺而把实习生当作正式员工适用。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不少学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学生—员工”的角色转变过程。目前,国内较流行的依托“现代学徒制”架构下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期间分时段地前往酒店进行学习———“旺季入、淡季出”或“淡季入、旺季出”,企业教师也会来到学校进行授课;在第三年,前去校企合作酒店跟随企业老师进行职业锻炼,学校老师也会跟随进入酒店进行跟岗锻炼。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与南沙大酒店采用校企互聘的师资管理模式,在“双主体”育人机制上先行一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学徒制”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四维立体”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由“四基点”、“四导师”、“六立面知识模块”构成,主张坚持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学校和酒店双主体培养。由此可以看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教育,也要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国内会迎来更多的外方客人,酒店行业会面临新的面孔,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会迎来新的挑战,因此,应当注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当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听力、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应当总结成功经验,并应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特色的语言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娣,李长华,常超.对本科英语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探讨[J].学科教育,2014,(5).
[2]秦春华.教育国际化不是装点门面[J].评价与管理,2015,(9).
[3]刘颖.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
作者:严覃诗逸 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