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建设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建设研究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度契合使其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专业快速发展,学生数量增加,给专业建设带来巨大的师资压力,教师的数量、质量、师资结构、专业契合度、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回炉再造”、产学研结合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建设路径

一、前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建设方向和目标,2014年教育部改革方案提出,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以重在应用的本科教育为办学定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试点工作开始于2013年的四川省六所院校的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截止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概念和实际应用时间都不是很长,建设过程还处于一个比较长期的摸索阶段,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师资建设方面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建设既要“除残去秽”,还要“继往开来”,面临巨大的师资建设压力,师资问题成为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瓶颈[1]。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概况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分别诞生于2012年和2013年,发展的时间都较短,虽然发展都十分迅速,但建设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比较严峻的问题。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正式加入本科专业名录始于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开始招收第一届酒店管理本科生,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纷纷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由于专业设置契合目前国内酒店业的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建设发展非常迅速,截止到2017年共有222所本科院校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全国招收1.4万人。酒店管理专业因其应用性强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非常契合,5年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里得到长足发展,绝大部分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成果非常显著。取得比较明显成果的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源质量和数量稳步提升,师资力量逐渐增强,培养计划渐成体系,已经迈过初期探索建设阶段,开始向稳步提升阶段前进。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问题分析

1.师资数量不太充足

随着酒店管理专业生源迅速增加,酒店管理专业师资数量略显不足,很多学校的师生比高于教育部规定的18:1的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由专科或者职业技术学院转型,专科院校对于师生比要求不是很高,教师数量普遍偏少,但是升级为本科之后,本科评估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师生比压力,教师数量捉襟见肘。第二,部分原本就是本科的院校,设置新兴的酒店管理专业,多数都是从旅游管理专业分流部分酒店方向的教师成立新的教研室,原来的人员一分为二,双方学生数量增加,导致师资数量存在较大缺口。第三,酒店管理为新设专业,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学校能够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尚无博士点),导致引进对口的专业教师较为困难,新进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无法补充面临的人员缺口。

2.师资质量有待改进

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专业背景成分复杂,部分教师存在专业或者研究方向不对口的问题。第二,酒店管理作为新兴发展专业,参评高级职称存在较多障碍,目前国内酒店管理专业申请高等级课题(社科)和发表高水平论文(核心)具有相当难度,且整体数量偏少,大部分教师不得不面临教学和科研脱节的问题,教学是酒店管理,科研则不得不选择就近的方向,成为酒店方向申请高级职称最大的瓶颈。第三,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实践操作要求较高,但酒店管理专业面临的实际情况是高级职称教师年龄偏大,动手能力偏弱,新进教师刚从学校毕业,由于偏于学术或者专业不对口等原因导致实践技能也未能达到教学要求,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普遍不高,严重制约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

3.师资结构不太合理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结构多数都呈金字塔型,而不是标准的棱形,初级职称人数较多,中坚力量的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人数较少,导致师资提升后劲不足,整体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外语、旅游、经济等专业教师向酒店管理专业分流过程中,高级职称流转人数较少,尤其是正高级职称数量较少。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专科和职业院校转型而来,高级职称的教师本来数量就不是十分充足。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本科评估,不得不引进大量的硕博毕业生,新进硕士教师需要3年时间才能获评讲师,新进博士2年之后才能参评副教授,导致这个时间周期相对较长。

4.专业背景不太契合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主要是从外语、旅游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转入/招聘,专业背景较为复杂,这种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酒店管理专业为新设专业,师资经常是由原来的专业合并而成,导致师资力量来源多样化。第二,目前国内招收旅游管理(酒店方向)研究生的院校较少,主要是四川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极少数的院校,且招收名额较少,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引进新的专业对口教师(酒店管理)难度较大,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招聘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但是很多旅游管理硕士的研究方向都与酒店无关,专业对口存在部分偏离。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提升路径

1.“产学研”融合培养师资

“产学研”融合主要强调利用企业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学生跟岗实习,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项目的合作,通过这些项目,产业支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学生,实现互利合作和双方共赢。[2]就师资培养方面,“产学研”融合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安排青年教师进入行业进行学习培训或者挂职锻炼,将自身的教学和行业实践结合起来。第二,聘请酒店企业从业人员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针对高校教师理论水平丰富但是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通过兼职教师来弥补短时间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不足的问题。

2.“回炉再造”提升师资

目前很多青年教师都是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西餐摆台、中西式铺床、调酒、咖啡、茶艺等技能教学严重不足,通过与企业合作促使青年教师“回炉再造”,对于提升教学实践技能和积累教学素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可以通过校内青年导师制度对口辅导,稳步提升,[3]但实践教学技能却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瓶颈,这样的“应用型”就名不副实。青年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进行部门轮岗,充分接触到酒店的各个部门,学习到更多的企业实际运作和岗位操作技能,不断更新酒店管理的业态和知识,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和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学生。

3.“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

“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培养研究的重点,[4]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要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课程、能力目标、资格考试形式和内容,使资格认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培育实用性比较强的茶艺师、调酒师、人力资源师、会计师、酒店管理师等技能和资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传授理论的同时,教授学生实际的操作经验。“双师双能型”教师可以通过“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校—企—校”协同定向培养等形式培养,[5]选择实力雄厚的国际连锁酒店品牌作为教师培训基地,为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搭建平台,同时通过选派教师去合作企业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校企密切合作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

五、结论

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酒店管理专业都是教育领域的新举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有区别于专科和学术型院校的特点,在带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非理工科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的灵魂——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业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育一支具有结构合理、专业背景多元化、理论和实践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非常必要,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梁峰.新升格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08):84~86.

[2]郑坤,张春蕾,刘秀波,等.新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5(49):238~239.

[3]韩丽萍.专升本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08):84~87.

[4]朱来斌.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7(01):99~102,107.

[5]朱来斌.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四位一体的培育路径探索[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6(06):73~76.

作者:王光伟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