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管理探析(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施工技术管理探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施工技术管理探析(6篇)

第一篇:建筑水电安装的施工技术管理探析

1建筑水电安装的一般性原则

(1)建筑水电安装部门在水电安装过程中,未经物业部门的允许不得将配电箱随意移动位置;且对于分户的配电箱漏电保护设备必须是经过安全检查符合行业标准的保护器,对于短路以及漏电现象可以进行有效的保护;室内的电线应采用单股的铜芯导线,管内导线的横截面积应保持在铜管的2/5以下,而且导线不得有交叉和结节,从而保持电流快速有效通过。

(2)对于电灯、插座等开关的安装应遵循安全高度的原则,尤其是对于有儿童的住户来说,安全高度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开关的安装最适高度应为1.3m左右,且与门框应保持一定距离,大约在150~200mm,安全距离,为了防止在推拉门的过程中对开关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不同功能房间的开关应选用不同的样式,比如,在厨房和卫生间应该选用防漏电和防水的开关,开关的安装也应该比其他房间高100mm左右。

(3)在水电设施安装过程中,应该确保开关接地线安全可靠,导线与导线以及导线与地面之间的电阻应该大于安全电阻500Ω。具有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以及配电设备应该采取接地保护。安装在吊顶内的电气配管应该按照要求固定位置,接线盒的位置应该以便于检修为原则,安装位置不宜过高,且各个导线不能露出吊顶,以防漏电现象产生。

(4)在水电设施安装过程中,电线的绝缘外壳应该按功能性质的不同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火线的颜色一般比零线鲜艳,接地线一般用双色线便于区分。安装过程一定要注意火线与零线不得交叉,且接地线必须按照要求安装接地,防止危险事故发生。

(5)在固定灯具时,应按照其大小和重量进行区别安装,对于一般大小的家用灯具来说,固定螺栓必须在2个或2个以上,大型豪华灯具不得安装在吊顶之上,防止固定不到位掉落的现象发生。在吊扇安装过程中,挂钩一般要选用铁质品,本着坚硬不易折断扭曲的原则,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6)在水电设施安装全部完成之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功能测试,首先测试开关的性能是否良好,插座的功能是否完善;其次,对于配电器和其他日用电器的规格应进行确定和检测,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技术革新和安全管理

(1)严格进行施工图纸的审核,对于安全事故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合理的施工图纸不仅是保障工期的有力武器,也是保障安全的必要因素。在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中,必须保障设计图纸符合上述的技术规格要求以及其他相关的国家技术规定。在实际施工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图纸中的施工管道和水电线路是否符合楼层、小区的实际情况;检查设计图纸上的文字、规格以及注释是否明确;检查各个房间的开关、灯具等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应该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对所有的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核,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开始施工。

(2)施工部门应该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详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部门必须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材料,且材料必须具有生产合格证明、安全合格证明以及国家相关要求的具体规格说明书等。对于工期较长的建筑施工工程,施工部门应该对已采购的材料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材料污染等,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施工设备也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防止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损坏造成工期延迟。

(3)施工部门应加强水电安装工程与楼盘建设开发以及物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对于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布局进行协商调整,尽量使建筑施工与水电安装协调并进,避免在施工质量、具体方法以及整体布局等方面产生矛盾。在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应联系相关行政部门,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协调,但必须尽快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妨碍工期顺利进行。

(4)质量和安全监管部门应完善质量验收标准,制定相应的验收体系,确保水电安装施工后期有严格的安全监督和质量监管。不仅如此,在水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在交接时,也应该完善相应监督机制,上一环节必须确保合格之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防止误差的累积进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施工部门在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先行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测试和检查。对于施工后期的实验过程,相关部门应该确保仔细无误。

3总结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水电安装与楼盘建设开发以及物业等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协调,防止不必要的麻烦产生;施工时,加强安全监督与工程验收机制,保障工程的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工程水平,使我国建筑水电安装的质量水平更上一步。

作者:孙玉岗

第二篇:桥梁施工技术管理浅析

1工程概况

黔大高速石东段T1合同段起点位于黔西县城关镇西南的石板,与贵毕、新建的黔织高速通过石板互通相接,终点位于林泉镇耐石坡,起点桩号K0+940,终点桩号K20+600,路线全长19.060km,共设两处互通立交:石板互通,林泉互通。我标段路线较长,全线结构物多,石板互通桥梁较为集中,大小桥梁共有11座,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势在必行。

2加强路桥施工技术管理

在进行路桥施工技术管理时,应严格重视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的全过程管理。本工程中采取了网络技术,对整个工程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施工技术管理。

2.1施工准备阶段

路桥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以组织现场调查为核心,做好各项开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1)在进行路桥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时,一方面应获得完整的工程施工预期目标、施工工期规划以及特殊要求等资料;另一方面,则应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气候的勘察,确保资料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最后,在此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路桥工程的施工规划、布置。(2)确定施工方案,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应注意细化,针对基础施工、桩基施工、上部施工以及下部施工等工序,应注重多样施工,以便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及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3)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每项工作、每道工序施工前,将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设计要求、质量控制部位及应达到的标准等编制成手册发到各施工班组进行书面交底并作为学习的依据,同时利用各种会议形式进行口头交底,达到人人知晓,并在施工中对照检查,做到人人遵守,互相督促。(4)开工前将对进入合同段的全体员工进行技术规范教育,针对各工种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试,对不合格者不发给上岗证,且不得上岗。

2.2施工阶段

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以指导施工和技术攻关为核心,及时协调处理施工中出现的施工技术问题。本工程中,路桥施工作业阶段技术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所示:(1)确保路桥工程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其后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吸收借鉴效果好、质量高的新技术,制定高效安全的施工流程;(3)对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①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设计图纸与施工组织规划进行作业。针对桥孔、式样以及位置等问题要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全面掌握现场状况,优化施工工艺与方法,实现成本、质量、进度的高效控制。②每道工序施工必须配备足够并且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质检、试验人员,对其原材料使用情况、工序完工的检查、验证情况进行共同检查、验收,评定合格后交由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认。例如:在预应力混凝土箱(T)梁预制的过程中,每一步骤完成后均需自检后报工程师进行检查,以确保其施工质量达到相应要求。(4)制定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5)配备专职技术干部负责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及工序施工照片等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制定资料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环节均“有迹可循”。

2.3竣工阶段

路桥工程竣工阶段,应以编好竣工文件为核心,配合做好初验和办理验收决算工作。(1)路桥施工单位应向验收人员提供路桥施工全过程的施工日记档案、原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质检证明、前期实验分析报告、施工质量检测控制报告等资料;(2)验收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要求,就路桥施工单位所提供的资料,检验路桥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质检报告、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的质量检查分析、施工前期的实验数据以及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分析报告等内容,最终对路桥施工建设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作出评估,并给出一个路桥工程的鉴定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鉴定报告中,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为施工单位在本工程路桥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二为提升和完善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方向。

作者:冯伟 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篇: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1深基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1)通过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完善基坑支护结构,增强稳定性,提高基坑的稳固性和减震性。对提高建筑物质量,稳固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出现问题而导致出现各种建筑物质量问题,很可能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深基坑施工的技术管理,提高施工单位质量,降低事故风险,对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重要的意义。

2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现状分析

2.1基坑深度逐渐增加

为解决我国城市人口多,住房不足的问题,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建筑物的高度,而深基坑的施工也要在标准规定内有所加深。例如某个商业大厦计划建造一个地上20层,地下2层,总高度为78m,占地面积2500m2,外观尺寸68.5×40.2m,建筑面积是60590m2。建筑上部用剪力墙结构,基础部分用框架结构和筏板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深基坑深度为7.2m。

2.2基坑周边环境更复杂

施工地点的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最深的就是城市发展规划。比如在建筑过程中遇到古代建筑,施工时不仅要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还要保证古建筑不受损害。另一个是建筑选址通常在人口或者建筑物密集处,在这些地方施工不仅要面临着复杂的地面环境还要面临错综复杂的地下管道。这就对深基坑的施工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2.3管理人员素质落后

现实中施工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为完成工作指标,抛却施工方案,欺上瞒下,忽视工程安全,盲目追赶工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随意行为使得建筑物的质量下降,相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存在更大的隐患。

3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对策

3.1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科学合理的设计文件,结合施工实际,编制施工技术管理方案。施工方案中不仅要涉及到施工细节管理还要包括基本的规章制度。同时监管部门要大力发挥监督力度,进行不定期或者定期检查,确保真基坑施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2严格审批施工方案

施工管理方案是深基坑施工过程的依据,为了做好施工管理,严格的审批程序是关键。(1)在对施工地点做好深度考查,在专业人员的研究下,选择合理的计算机模式进行精确地计算之后确定施工方案。(2)施工方案交由施工单位总技术负责人审批,然后上交施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一经审批通过,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再进行修改。(3)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和各相关单位共同探讨处理,如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监测单位。如果经过这些单位的核实后决定修改,就要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和变更。并把变更后的方案及时下达施工人员,以免造成施工危险。

3.3加强质量监管

(1)质量保证措施。在开挖施工之前首先要保证周围结构的安全,严格按照施工组的设计进行,部分地区需要人工配合。在土方开挖的时候,需要首先进行标高、截面尺寸和排水工作的处理。对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查,疏通、加固或者增设原有的排水设施,同时做好防汛措施,确保积水排出工作安全进行,工作人员要把监管工作做到实处。(2)加强工程监管的力度。在进行深基坑工程实施的时候,要加强安全监管的力度,通过检查和督促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工程,要及时制止,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改进。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以此确保深基坑工程顺利、高效、安全的开展。(3)实行动态监管。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监管,施工总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唯一的进度目标。结合不同阶段的进度目标,同时配以各项管理技术措施,对施工状况进行动态监管。

3.4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实中,为完成工作指标,一些管理人员忽视工程安全,盲目追赶工期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人员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之外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态度,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或者定期召开会议,避免事故发生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5以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作指导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要求他们不断提高相关的技能和技术来适应行业要求。作为建筑工程监管人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施工的工作。这样监督工作人员在现场施工指导过程中就会有方向、目标、做到随机应变。

4结语

为了更好的解决深基坑施工问题,需要完善施工体系,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严格把控审批流程,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工程按照方案规定有效的实施;管理人员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指导后期工程工作的展开。这对提高深基坑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倪文龙 单位:江苏浩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四篇: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1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中小型的水利工程在施工前,需要对整个水利工程技术做好全面的掌握,当前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前,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施工单位的选择,对施工单位的选择需要凭借该公司以往的工程施工情况来决定,要求中标的单位必须具备承包水利工程的资质,具有完善的水利工程技术,需要签订施工合同,把水利工程需要施工的项目向施工单位交待清楚。但是这样的形式缺乏对工程师的统一管理,也缺乏对工程师技术的重视程度,在施工过程中,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中小型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1.2工程技术水平存在问题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工程程序繁琐现象的发生,一旦有环节出现错误的话,将会影响接下来其他环节的施工情况,影响施工的环节,降低了施工的质量。造成这些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程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着技术意识浅薄问题,大多数施工人员还在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缺乏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工作,一旦出现棘手的问题,就会显得无从下手,并且还会延长工期的时间,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另外,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素质和从业资格,施工人员的配置不合理,很难实现有效的管理。工程施工如果没有技术作为主导,工程施工的有效性将不会得到很好地实现。

1.3工程投入的资金较少

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由地方的投资构成的,较少的资金投入,导致工程的施工呈现工期短、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低和物资质量差等特点,工程会出现早期失控现象的产生,施工人员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会出现赶工的情况,只注重施工的效率,忽略施工的质量,导致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施工经费少,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不能达到施工标准的要求,施工专业能力差,人员数量不足,施工会产生一定的漏洞,不能很好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较少的经费很难实现采用有效的施工设备,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技术能力,延长了施工的时间。

1.4较小的单相工程量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相较于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和施工标准都有一定的不同。普遍存在着单相工程量小的现象,导致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难度相对较大。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边坡整地和技术处理时,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的施工人员,需要施工工程具备较大的规模和极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当前中小型工程不具备这样的规模,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具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条件,所以只能采用比较简化的手段进行施工,并且施工的人员也呈现出专业素养低的现象,很难实现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2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效的措施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中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施工地区做好充分的了解,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和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计划。严格按照相关施工理论的要求,制定施工流程,施工方案,并提前做好招投标工作,选择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引进先进的设备。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应该交给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合格之后,对施工单位进行批复准予。在工程开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项目,做好整体的施工规划并交给工程师,与工程师协商具体的施工事宜,对施工技术和具体的施工方法和人员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与工程师协商好之后,还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查和批准,才可以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

2.2加强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

当前的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存在严重的技术管理问题,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要想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一定要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①需要对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统一的规划,对工程施工的技术人数人员做到充分的了解,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另外,还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实践调查,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差,处理工程的技术能力较差,所以需要工程人员掌握一定的技术管理策略,能够有效的规避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②要组建水利工程施工监督小组,对施工的技术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一旦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技术问题和操作不当现象的产生,应该及时的做出更改,对相关的技术人员加以指导,并且,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施工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保障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

2.3加强施工环节的监控工作

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着施工复杂和施工环节较多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漏洞,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所以必须要对施工环节实施全面的监控。①需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各项环节的施工都能够符合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对每项施工环节应该设立专门的监控管理人员,确保施工环节能够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保障各施工环节的质量。②应该加强水利工程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对监控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要求各监控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工程施工技术。③要对工程的施工环节进行记录,通过分析和研究,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整体的施工效果。

2.4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小型水利工程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要想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提高信息化的服务水平。首先,应该运用信息化的服务能力来提升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运用网络资源和通信资源的的优势来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另外,需要不断的加强技术管理工作,结合工程施工的现状,建立健全的技术责任制度,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企业的内部的技术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3结论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发展。所以应该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的现状,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把严格的施工制度与先进的技术水平相结合,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建筑工作中,确保水利工程技术充分的发挥工程建设的作用。

作者:董加桂 单位:安徽海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工程电气施工技术管理方案分析

1影响电气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

1.1材料因素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为了有效降低成本消耗,建筑承包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材料购买上的资金使用额度,最终导致购买回来的建筑材料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现象。特别是电气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其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一个小件的材料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质量水平,从而致使着建筑工程的验收不达标。

1.2人为因素

施工工作者不仅是整个电气工程项目的直接操作者,更是决定电气施工质量能否达到标准规定的关键因素。但在现实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工程单位往往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就临时聘用一些工作者参与到施工建设中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施工进度的加快,但也由于这些工作者并没有参加一些专业培训,他们在缺少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电气施工的建筑质量造成了影响。

1.3安全因素

安全生产作为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在实际施工工作中应当有效融合这一理念,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程度的增强。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仍存在部分建筑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本身,对安全意识进行忽视,这就给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程的建设与完善。

2电气施工中常见的几种施工技术

2.1穿线技术

现阶段,在房屋建筑的设计中,其电气线路的布置都是在管道之内的,这一设计就需要电气施工人员掌握科学熟练的穿线技术,以此确保各个线路安装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掌握科学的穿线技术,首先要正确合理的选择导线,确保所使用的导线能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然后要注重穿线后配管以及边敷设边穿线等方法的使用,以此保证电气施工的安全有效性。

2.2安装技术

电气施工这一环节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电气结构共同组合而成的,其涉及到多种形状各异的大小型元件,因此,在电气施工中,施工人员只有掌握好熟练的安装技术,才能在安装过程中准确把握好每个元件的安装。以灯具安装为例,安装工作者应当依据灯具安装的具体位置、楼板预埋灯具的位置以及灯具离地面的实际距离等方面,来对灯具的安装方案及技术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保证电气施工的工作质量。

2.3接地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高楼建筑的数量日趋增加,面对这一现象,就需要建筑工程的负责单位加强防雷接地技术的管理与运用。在安装过程中,应要求安装人员对室外接地的埋设深度、接闪器与支架固定以及固定支点所使用的材质等进行严格检查,从而防止建筑物在雷雨天气中遭受到雷击,保证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

2.4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在电气施工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电气施工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线路出现故障的情况,影响着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时,检测技术的使用能及时有效的发现电气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地方,从而降低电气施工的故障率,保障电气安装的合格率。常见的检测技术有:在线诊断技术、故障排查技术等。

3加强建筑工程电气施工技术管理方案

3.1做好对电气施工的技术监督

在电气施工建设中,技术人员应在做好安装电气工作的同时,对技术监督策略做好设计安排,并依据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技术监督的运用,能有效的降低电气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难度,促使着电气安装工作严格的按照施工安装标准来进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技术安装人员能够通过技术监督来有效更换落后的施工技术,从而有效提高电气安装的技术水平,促进当前电气施工项目的优化。

3.2实现电气施工作业的技术协调

一个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需依靠各类不同施工技术的有效协调才能达到最终效果。因此,在技术管理方案的确立上,管理者应结合技术管理的联系性,协调好各种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让每一种施工技术在电气施工作业中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着施工技术的创新改革,以此实现电气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3.3加快电气施工作业的技术推广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规模逐渐扩大,这时,国内的建筑工程电气施工技术将会走向国外,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也会被我国的建筑施工者所采纳。因此,对电气施工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也是技术管理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技术的推广能促使着施工建设管理者不断更新专业技术,合理采用新型工艺、设备及材料,促进建筑项目施工效率的优化。

3.4加强电气施工队伍专业素质培训

电气施工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技能的施工队伍。因此,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当为其提供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安装指导。对于一些安装技术尚不熟练的工作者,企业应当对其有针对性的讲解专业技术问题,从而促使着电气施工的专业人员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以此来降低电气施工中工程事故发生的机率。

3.5开展电气施工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做好对电气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协作。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应对电气施工工作执行日检制度。在电气施工工作中,实行一周一次的质检能有效的对短期内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并将监督情况存于档案,以此保证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应严格执行电气工程竣工验收规范。电气施工完成后,管理人员对施工结果的验收应当按照国家所制定的验收标准来进行检验,以此对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进行保障,从而有效促进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的安装标准来作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施工技术管理方案的确立受到广大施工建设者的关注。加强对电气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仅能促进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性,还能有效提高电气施工的整体作业效率,降低建筑的成本消耗,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罗龙水 单位:清镇新立建筑有限公司

第六篇: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实践及思考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随之大幅度增多。大部分建筑工程都具有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从基坑开挖到主体施工直到工程完工需要较长的时间,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是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其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

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前,需要建立一套合理可行施工质保体系,这是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由此可对施工工艺流程、各个关键工序和施工质检进行规范,从而使施工中有相关的标准可依,有利于确保施工质量。不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管理能够将先进的技术、方法与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紧密结合到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施工质保问题,有助于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1.2能为施工企业到来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建筑产品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若是施工现场没有专业的技术管理,则很难对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无法避免因施工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会导致施工企业的整体利润降低。通过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但能够确保施工进度,而且还能促使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提高了作业效率,由此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3能达到工程预期目标和效果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之处通常都会设定一个预期目标,整个施工工程也都是以该目标的实现为目的。施工技术管理要求施工技术方案不断优化,并对施工中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由此不但使施工作业效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而且还缩短了工期,为预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应用实践

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由于基坑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如地下施工工序多、繁琐、变化大等,为此,必须对该项工程予以高度的重视。下面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对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某建筑工程为群体式建筑,其中包括1个酒店和6栋公寓楼,该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为43层(公寓楼),高度为142.65m;酒店有17层,地下1层到地上4层均为宴会厅,其余楼层为客房。由于本工程为群体式建筑,从而使得深基坑的建设规模较大,南北向最大长度约为110.25m,东西向约为430.85m,深基坑的总面积约为2.88万㎡,开挖深度在18.2~19.1m,预计土方量为53万m³左右。基坑周边的市政管线相对较多,并且与基坑的距离较近,使得变形控制成为基坑施工的重点。

2.1基坑围护结构的技术管理

(1)钻机就位控制。

在对钻孔灌注桩进行施工前,应当先完成场地整平工作,并构建高程和平面控制网,对桩位进行测量放样;钻机的天车、转盘、桩位护筒中心,应当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同时还要确保钻机水平、稳固。钻机安装就位后,要对其进行校验,可使用水平尺和测锤。由于钻孔桩的施工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必须对钻机安装予以重视,以免因钻机问题影响成桩质量。如果施工中出现钻机倾斜的情况,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并将钻机底部重新垫实、调平后方可继续作业。

(2)护筒及导管的质控要点。

导管的选择应当以混凝土的灌注量为依据,其接头外径为钢筋笼直径减去100mm,这样能够确保导管下放时不会钩住钢筋笼,从而顺利沉到底部;安装导管前,应当进行水压实验,压力可控制在最大承压的1.5倍以上;护筒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桩位的准确性,避免桩口位置发生坍塌。在本工程中,护筒采用的是钢护筒,由厚度为5mm的钢板在现场制作而成,筒长1.5m,埋入土体的深度应控制1.0m以上,护筒底部与土体相接的位置处应使用粘土回填并进行夯实处理,并对护筒四周进行密实,防止地表水渗入;护筒应当垂直埋设,其顶底面中心及设计桩位的最大偏差应当控制在50mm以内,护筒的竖向倾斜度不得超过1%。

(3)钻进与清孔。

钻头的直径对桩孔的大小会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钻头的直径进行复核,如果钻头磨损程度过大,要及时进行更换,以免影响成孔质量;在成孔的过程中,要对钻进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要对钻进速度进行不断调整,具体可依据土层性质和地质资料;为避免孔斜,初成孔时,要轻压慢钻,如果遇到淤泥质土层,钻速不可过快,以免影响成桩质量;成孔后要及时进行清孔,该工序的主要作用是清除孔底的沉渣,清孔一般需要进行两次,首次可直接利用钻具抽浆清孔,第二次清孔应当在钢筋笼和导管下完后进行,主要是对钢筋笼下放时带下的泥块进行清除,清孔完成之后,要及时浇注水下混凝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施工中不得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取代清孔。

2.2止水帷幕的技术管理

在本工程中,基坑的止水帷幕为三轴搅拌桩,其质量对基坑的安全及后期的挖土施工有着直接影响。由于国内超过30m且穿越承压水层的止水帷幕施工案例较少,从而增大了施工技术管理难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并对施工顺序进行严格控制,成桩的桩位偏差不得超过50mm,桩体垂直度应当控制在1/200以内。施工前,要对泥浆进行密度测试,准确计算出水泥和水的用量,为确保桩机的垂直度,必须保证桩架垂直,同时要经常对其进行检查,发现偏差要及时纠偏。若是桩间的搭接时间超过24h,必须作冷缝处理,为确保止水帷幕的连续性,阴角可采用十字接头,并在转角阳角接头处的一边多打一幅桩进行补强。

2.3施工降水的技术管理

在本工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基坑范围内有大量的承压水层,对底板安全造成了影响。为确保基坑顺利开挖,需要进行降水处理。按照设计要求,在基坑正式开挖前的22~24天进行降水处理,以此来降低地下水位,抽排水系统安装就位后,便可进行抽水;按照基坑开挖进度,井内的水位应当控制在开挖面以下0.5~1.0m的区间范围内,同时为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当遵循分层、按需、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降水;抽水过程中,应当设置专人24h值班,并做好相关记录,为确保降水过程的有序进行,应配备双电源供电;如果坑底发生涌砂或是冒水等情况时,要及时开启减压井,降低水压水头。

2.4土方开挖的技术管理

由于本工程中的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决定采用盆式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第一步土方开挖的深度相对较小,为1.45m,由于没有内支撑桁架的影响,故此可以采用大开挖的方式,从南向北开挖,挖深至-2.45m,该阶段挖土量为43935m³,当第一道内支撑体系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便可进行第二步土方开挖,即从-2.45m至第二道内支撑底部-8.50m,分两层开挖,每层的深度均控制在3.0m左右,因该阶段的基坑面积较大,故此采用盆式开挖,盆边预留高3m、宽6m的土方,并按1:1.15进行放坡;第三步土方开挖仍采用盆式开挖,开挖深度为5.80m,也分为两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为2.9m,开挖方法与第二步相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内容较多,一旦某个环节或是细节出现问题,便会对工程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为此,应当在建筑工程中运用施工技术管理,对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这样不但能够加快施工进度,而且还能提高工程质量,更能为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作者:李群柱 单位:舞钢市水利局打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