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作为相对复杂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需要得到有效管理。文章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特点展开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要点,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管道安装;试压
1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高度高,给水管线长,管线中有较大静水压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线震动、管道破坏等问题,所以需要进行有效供给方式和材料选择,以降低静水压力。在排水方面,相较于传统建筑,高层建筑采用的排水设备更加复杂。在管道施工阶段,还要考虑防震和降噪问题,选择具有较强耐腐蚀性的管道和设施,以确保系统安全运行[1]。
2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2.1工程概况
广轩大厦装缮改造工程,建筑面积24000m2,为框架结构,地上二十一层,地下一层,需对首层、三层局部、四层、五层、四层和二十一层的室内生活给水系统、热水给水系统及用房排水支管进行装缮改造。结合大厦给排水设计图纸及资料可知,除首层为市政管网直供外,其余各层生活水泵需加压至天面进行上行下给供水。
2.2给水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在建筑给水施工方面,关键技术问题就是分区加压问题。由于高层建筑层数较多,拥有较大体量和较多设备,管线多且大,同时拥有较高标准,所以还要实现合理分区,以免施工作业面混乱,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便利。在分压方面,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验证确定分压压力值,以免压力过小导致设备管道系统投资、维护和管理费用加大,同时也避免分压过大造成管道内流速和噪音过大,甚至引发管道破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筑首层可以延续原有供水方式,即由城市管网直接供水。但避免市政给水管网发生倒抽冲击问题,需要采用水箱-水泵-用水点的供水方式。针对地上三层及以上楼层,可以延续原本的上行下给供水方式,但是需要采用变频调速泵进行供水。为避免水资源浪费,给水施工阶段需要实现冷、热水划分,选择不同的分区压力值。针对室外生活冷水,系统压力值为1.0MPa,室内冷水系统压力值在1.0~2.0MPa。室内热水为给水施工重点部分,需要借助太阳能和电能加热方式,利用热水管将热水贮存在保温水箱中实现集中供热,并采用竖向分区和减压阀确保供水安全,系统压力值在1.0~2.0MPa。
2.3排水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在排水施工方面,雨水排放不在此次改造工程范围内,所以主要需要针对室内生活污水和室外排水部分进行改造,采用专用通气管确保排水管内气压稳定,并做好排水管道安装和连接,以免管道出现损伤。
2.4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1)工法及管材选择。在给排水施工阶段,由于首层、三层等各层的结构相对复杂,所以应当尽量进行标准二层施工,确保给排水套管、管线预留等环节的施工工法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在管材选择上,从安装施工工序上来讲,金属管道施工较为复杂,容易出现锈蚀。塑料管道内外壁光滑,同时具有耐压、耐腐蚀等特点,所以通常采用塑料管道。(2)管道安装与预埋。在给排水管道安装阶段,还要结合施工图纸确定相关设施的安装工艺,做好管道的预埋预留。针对室内给排水管道,由于需要穿越一般墙,还要在模板处进行一级钢套管的设置。针对室外墙、屋面等部分,需要进行防水套管的预设。在预埋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施工中预埋件尺寸和孔洞尺寸的控制,避免出现数据错误。在管道连接方面,还要结合管道材质采取合适的连接方式,以确保管道连接可靠。针对PE复合给水管和HDPE排水管,还应采用热熔连接方式;针对不锈钢管,需要采用卡压或环压连接方式,利用卡箍、法兰进行管道连接;针对柔性铸铁管,需要采用柔性或挠性连接方式。采用热熔连接方式,在加热管道对应管套后,需将管道直接插入管套,并将管道插入预定深度后进行管件加热,确保管道得到有效连接。(3)给排水管道试压。在试压前,需要做好管道阀门和管线的检查,确认各安装部件达标。针对无法试压的配件,需提前拆除,并利用短管进行临时替代。在此基础上,需将开口管道封闭,确保试压的密封性。完成给排水管道密封检查后,需在管道最低处将水灌入,并在最高处灌入气体,以形成压强,实现管道的试压操作。在试压期间,如果管道出现异常,需终止试压,并结合异常现象制定应急方案,及时进行异常补救[2]。
3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阶段,要认识到建筑给排水施工的特殊性,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以确保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为此,,通过加强工法及管材选择、管道安装与预埋和进行管道试压有效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从而使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能够正常发挥功能。
参考文献:
[1]韦耿新,莫荣锋.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风,2017(21):66.
[2]林辉成.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11):70-71.
作者:曹淑雯 单位:广东建雅室内工程设计施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