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济资本优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济资本优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济资本优化

摘要:

重点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如何正确运用经济资本防范经营风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通过经济资本应用引导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提升营销效能,优化经济资本占用,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经济增加值;同时提出了一些优化经济资本占用的方法,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均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应用;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已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长期以来,由于有着国家信用的隐形支撑,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理念和机制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热衷于规模扩张,忽视资本约束的思想根深蒂固。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资产质量压力增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强化资本约束,加强精细化管理,转变盈利模式和利润增长方式,从而摆脱困境。

1商业银行资本的分类和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3类,即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

1.1账面资本

商业银行拥有的账面资本,代表其全部净价值,也称会计资本,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所有者权益。账面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1.2监管资本

商业银行根据资本充足率监管口径计算出的资本要求。是其持有的,符合监管规定的资本项目,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1]。

1.3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是商业银行用作覆盖非预期损失的资本,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都是为了抵御风险、吸收损失,具有共同的特征。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为了覆盖超出预期的经济损失所需要持有的资本数额,有可能大于账面资本,也可能小于账面资本,3类资本管理的既互相联系又有所区别,日常经营中需要建立三者协调管理的机制。笔者重点阐述经济资本的管理。

2经济资本的内涵

2.1经济资本的概念

经济资本是指在既定的期间和置信区间内,商业银行根据实际承担的风险计算的用以覆盖相应非预期经营风险的资本额度。经济资本并非真实的银行资本,而是指所“需要的”资本,是一种虚拟的资本,是由商业银行根据其风险特征和风险偏好,运用模型和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于应对银行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潜在损失可以分为3类: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2]。其中,预期损失通过计提风险拨备进行覆盖,将贷款根据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3],按比例分别提取风险拨备。异常损失(如地震、战争等带来的损失)一般不会发生,但损失巨大,银行不设具体的防范措施。非预期损失介于两者之间,银行可以对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进行量化,并用一定的经济资本进行防御。

2.2经济资本的功能

银行通过对分支机构、业务线等维度配置经济资本,实现资本对风险、规模、利润的约束和平衡。经济资本是银行从规模型管理、效益型管理向价值型管理过渡的核心工具。

2.3经济资本的构成

经济资本按风险类型划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3类。

2.3.1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用于覆盖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约或信用质量下降带来的风险,计量范围包括信贷资产、债券投资、资金业务等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是银行承担的主要风险。

2.3.2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用于覆盖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

2.3.3市场风险经济资本。用于覆盖由于利率、外汇、期权、股票和商品等价格变动导致的资产损失风险。

2.4经济资本考核的目的和指标

经济资本考核的目的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因为资本是股东的货币化,代表股东行使权力。指标构成由经济资本占用、经济增加值(EVA)、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3部分组成。

2.4.1经济资本占用。经济资本占用=资产余额×经济资本配置系数。

2.4.2经济增加值(EVA)。EVA=净利润-经济资本占用×资本成本率。经济增加值是银行净利润扣减资本成本后的净值。如果银行经营成果的EVA为负值,则很难实现股东价值,需要通过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或者提高利润来增加股东价值。

2.4.3经济资本回报率(RAVOC)。RAROC=净利润/经济资本占用。经济资本回报率又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是银行净利润与经济资本之间的比值。RA-ROC既考虑预期损失,也考虑非预期损失,更真实地反映了银行的收益水平。

3经济资本的应用

从2005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先后引入经济资本,将经济资本应用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绩效考核等领域。

3.1经济资本在信用风险领域的应用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银行主要通过发放贷款并赚取利差赢利。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投资需求下降,加之互联网金融兴起,客户获取资金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同时,银行资产质量面临严峻挑战,不良贷款包袱越来越重。这些因素都严重挤压了银行的获利空间,银行延续多年的靠规模经营增加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内涵式增长。因此,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强化经济资本约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探索资本集约型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领域现行的经济资本应用模式是通过内部评级法实施的,近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陆续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风险模型,主要有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有效期限(M)等参数。通过对客户和债项进行评级,从而测算出贷款的经济增加值(EVA)和经济资本回报率(RAV-OC)。

3.1.1客户评级。客户评级是银行对客户的信用偿还能力进行评价,商业银行均设立了客户评级模型(个人客户除外),通过对系统性因素和非系统性因素进行分析,设置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客户的信用计算出得分,根据得分测算出客户的信用等级,由高到低分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实际操作中可进行更明确的细分(如AA级可细分为AA1、AA2等信用等级),信用等级越高,其参数指标越好,同等情况下占用的经济资本越少,EVA、RAVOC等指标就越理想。

3.1.2债项评级。债项评级是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商业银行也设立了相应的债项评级模型。主要影响因子有债务期限、担保方式、贷款品种等。一般期限越长,占用经济资本越多,担保方式越理想,风险越小,占用的经济资本就越少。从贷款品种看,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经济资本占用较多,承兑汇票、贷款承诺、信用证等表外业务因其不直接占用银行的资金,经济资本占用较低。

3.2经济资本在操作风险领域的应用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知度一直不高,20世纪90年代,运行了230年的巴林银行因“里森事件”而破产倒闭,该事件属典型的操作风险事件,人们意识到仅靠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无法维护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的,各国逐步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考核范围。由于操作性风险一般表现为具体的事件,既可能是制度漏洞、也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往往比较难以防范。目前通用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分为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因为标准法不需要开发内部模型,比较简便易行,所以较为通用。具体做法是将商业银行的业务条线分类,然后通过业务条线和风险事件类型组合将操作风险进一步细分。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往往对自身的业务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分值,设置调节系数,计算出操作风险经济资本。

3.3经济资本在市场风险领域的应用

市场风险即价格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从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已将资金上收总部,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的价格波动由总部监控,市场风险经济资本由总部统一管理。

3.4经济资本在考核中的应用

主要通过对分支机构的EVA、RAVOC、经济资本占用等指标进行考核,将这些指标与绩效、费用等挂钩,这些指标越理想,分支机构的绩效收入、费用就越多,从而引导分支机构树立经济资本节约理念。

4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应用情况看,从应用范围到模型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经济资本的应用往往收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业务领域的渗透尚不够彻底。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从理论上讲,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均引入了经济资本管理,且涵盖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领域,但在实践中,应用较为表面化。除在信用风险领域运用了较为完备的模型外,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尚未使用先进的计量模型。

4.2难以将经济资本的计量结果作为刚性约束

即便在经济资本应用较为成熟的信用风险领域,经济资本计量结果的应用也没有实现刚性约束。从贷款发放流程看,银行通过债项评级对每一笔贷款测算出EVA和RAVOC,作为贷款发放的参考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型客户往往因为银行间的竞争导致贷款收益率降低,达不到EVA和RAVOC的最低标准,有时甚至为负值,但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往往不考虑经济资本的约束,进行贷款投放,弱化了经济资本的引导意义。

4.3经济资本在绩效考核中所占比重偏低

商业银行是结构复杂的经营组织,其业务范围非常广阔,绩效考核涉及多种因素,导致经济资本所占考核比重不高,一般在20%以下,加之经济资本应用模型不够完善,导致推广难度较大。

5经济资本应用优化方案

针对商业银行在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困难,有必要对经济资本的应用方案进行优化。较为可行的方法是运用帕累托改进模式,即在不增加银行和客户的成本,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应用达到节约资本、增加经济增加值、提高资本回报率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在不改变客户的信用等级、贷款金额、利率等因素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其他变量来提升贷款的收益水平。从而让银行感受到经济资本带来的实惠,主动运用经济资本进行经营管理。

5.1对存量贷款进行优化,通过精细化管理节约经济资本

近年来,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银行在公路、铁路、电力等基本建设领域投放了大量的贷款,这些贷款大多是项目贷款,担保方式多为信用方式,经济资本配置系数较高,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本。对这些贷款,可以尝试要求客户用收费权或应收账款作质押,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经济资本,改善贷款的收益状况,提升银行的盈利水平。

5.2细化资产管理,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渗透到资产管理全过程

经济资本指标涉及资产业务的各个品种,与资产期限、担保方式、利率水平、贷款时点、贷后管理、审批条件、客户营销等都有关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都有关联。要想做好经济资本优化工作,应当成立专门的组织,从前台营销到贷后管理,都有熟悉经济资本的人员参与决策,使每笔贷款的经济资本占用指标达到最优。

5.3加强业务创新,通过创新优化经济资本占用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国际国内的金融创新速度不断加快,要求国内商业银行与时俱进。在为客户设计融资产品时既要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又要节约经济资本占用。例如国家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监管部门下调了小微企业的风险权重,银行应适应形势,顺势而为。同时,实施和推广表内业务表外化,利用经济资本占用低的表外业务产品如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中期票据等替代贷款产品,在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的同时有效节约经济资本。在新形势下,面对经营发展压力,商业银行延续多年的规模经营模式已不可复制,唯有转换思路,细化管理,建立资本集约化经营模式,改变盈利增长模式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作者:苏慧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协会.解读银行资本管理办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2]彭茂吾.西方银行资本管理:银行内部最佳资本配置方法[M].广州: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3]王敏.试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完善[D].成都:四川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