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转非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煤转非企业经营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煤转非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一、“煤转非”企业产生的现实意义

在国家转型发展政策引导下,“煤转非”企业的存在是响应国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的必然选择、企业在吸收煤矿整合带来的闲置人员、吸纳社会闲散人员、解决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煤转非”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响应省政府号召,对不符合开矿要求的煤矿企业,采取了关闭整合的措施。整合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待工人员,同时也激起资金所有者创办地面企业的想法。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创办企业容易,经营企业却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煤矿企业转为地面企业后还存在一些问题。

1.创建非煤企业出发点的特殊性

昔日“煤老板”身价动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财富已不再是他们的唯一追求,出发点的特殊性导致经营企业方式的差异性。地面企业的投资目的不仅是盈利,更多体现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取得社会认可的。目标导向不同导致管理方式差异。在地面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者热衷于承担社会责任,相对轻视企业获取利润。从“经济人”假设的角度出发,在无利益驱使时,管理者轻视企业的经营管理,导致经营无生机、组织机构混乱、人员涣散、低价销售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现象产生。“”细节决定成败,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细节的忽视,导致企业形象受损、产品瑕疵、业务受阻,最终导致企业畸形发展。

2“.煤转非”企业创始人的市场观念缺失

(1)地面企业如同煤矿企业处于“卖方市场”。

煤炭既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我国乃至全球主要的能源。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煤矿处于“卖方市场”。生产加工后的煤产品销路通畅,甚至为市场高价哄抢。秉持如此的认识,部分管理者坚信地面企业仍处于“卖方市场”,于是在经营过程中,不注重产品营销策略的谋划,只是一味地向市场提供产品;不注重市场调查,对产品的价格、差异度、消费市场的细分认识不足或根本毫无概念。经营理念的偏差导致成本上升、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人员冗余等经营难题。

(2)粗放式的管理方式。

煤产品相对“卖方市场”导致的管理者认知的偏差同样影响其管理理念,认为只要把产品投向市场,资金就可以收回。在这种理念下,变身的“煤老板”忽视经营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仍采用经营煤矿时的粗放的管理方式,集权化、非专业化、非正规化、人治、多头领导等成为地面企业经营的极大障碍。企业缺乏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团队,职业化概念缺位,使得随性的管理方式盛行。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导致外部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被带入经营“瓶颈”。

3.经营过程中过重的人情管理

在“煤老板”身份转换的同时,昔日煤矿工人也跟随他们转变为企业工人。“熟人”管理过于注重人情,“人治”大于“法治”、人情重于制度。“人治”的随意性及因人而异的特征,导致企业无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企业文化是“为老板马首是瞻”。即使制定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但在“人治”下,必然导致制度虚设、管理者虚设。例如,事无大小、轻重缓急均请示高层管理者。这种高度集权化管理方式,致使“煤老板”无暇顾及企业战略性规划,而陷入日常程序性琐事无法脱身。企业的越级上报和请示,致使中层管理者的权力被架空,职位形同虚设,“在其位不谋其事”。职位的虚设不仅打击了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页影响了企业的灵活性、响应市场需求的应变性。企业畸形文化严重阻碍了企业长远发展。

二、对“煤转非”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

1.创始人和管理层应更新市场观念

企业存在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在从社会环境中获取原材料、信息、资金等资源的同时,要向社会输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或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企业创造利润。因此,创办企业的目标体系中应设置利润等财务指标(非营利性组织除外),在评估企业经营效益时采用量本利分析法。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保障产品的质量、维护产品市场、维护客户关系、完善人事管理和财务制度,在多角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市场经济环境决定产品必须投放市场通并过交换以实现价值,市场的竞争性、消费者的多样性引导产品以需定产,甚至是定制化生产。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现在处于买方市场,企业应设立市场部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查、跟踪、分析、总结,根据市场调查取得的结果、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实时调整营销策略。改变过去“卖方市场”的认知,积极主动开发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采用低成本或差异化战略抢占市场份额

2.以人为本,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在管理者身份转变的同时,用人观念应及时调整或更新,将“关系人”“、熟人”转变为“契约关系”。管理方式应实行制度化兼人性化,同时善用企业美好前景激励和凝聚员工。企业的“煤老板”应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薪酬等制度,并选用合适的人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人力资源规划的适度性、招聘的成功率、甄选方式的信度和效度、培训结果评估的周期性、绩效考核的公平性、薪酬的激励性等“度”的把握都需要专业人员实行,人力资源部门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而非过去的成本部分,甚至应上升为人力资本。企业应“唯才是用”,甄选适合企业发展或与企业发展宗旨相符的人员,建立相应的体系,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险制度;在人才流动中实现人才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对各类人员实行优化组合,以企业目标为导向引导员工共同努力。

3.创建适合组织发展的管理制度

企业发展涉及人、财、物、信息等各种必需要素。要使企业所需要素有序存在并发挥最大功效,必须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对各种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物资管理的及时有效、生产的准确高效低耗、销售订单的接收、发货及售后跟踪服务、企业信息和数据更新的及时等,都依赖完善的管理制度、程序、高效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实时引入最新管理系统,如ERP或SAP系统,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同时,本部门的工作进度跟踪、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既需要程序又需要灵活性。事务的复杂性促使管理层对企业事务进行分析,程序性事务、非程序性事务应区别对待。高、中、低层管理者应认清职位职责,各司其职。要求员工逐级汇报工作,管理层越级监督但不允许越级指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量本利清晰明了的财务制度、及时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客户的销售管理制度、低成本的生产管理制度、权责明确的机构设置等,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制度构成。管理者应认识到,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适合的管理制度为理念“保驾护航”,共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4.组织人员参加企业管理培训

先进管理思想的缺失导致管理方式陈旧死板。企业应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管理者素质高低决定企业发展状况。尤其是“煤转非”企业的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员工知识构成千差万别的现实问题,使得培训成为必然选择。因此,要确保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第一,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能力,以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将其人格魅力和高超的管理技术转变为留住人才的因素,以利于降低用人成本。第二,对各层级管理者加强培训,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形成从上至下、思维活跃而又目标一致的管理思想,形成专业管理团队。第三,培训是企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是实现人员素质与时代同步的战略措施,是发现人才、多出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具有超强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后盾。

作者:赵素芳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