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经营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博物馆经营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博物馆经营管理论文

一、合理开发文博场馆与文化遗产资源

在甘熙宅第最古老的一组建筑的中轴线位置,该馆集中展现清末民初都市中产阶级居住文化:由北至南依次设置门厅、大厅、后厅、后堂等五进,其中二进大厅是当年甘氏家族接待宾客、举行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的场所;三至五进集中展示了大家族各个不同功用的堂室。南京民俗馆业务部不仅妥善保护古建筑遗存,同时对它们加以合理利用,开创了面向社会承办仿古婚礼、寿礼的产业经营之路。此举既考虑当代人的怀古心理,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南京民俗馆也展示了民国时期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育儿习俗、儿童游艺以及婚俗文物藏品。广大观众可以展厅亲身体验过去南京孩子们“抓周”、“称重”、花轿迎亲等传统习俗;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触摸屏回味以动漫形式再现的传统游艺竞技项目。展厅摆放了一些供孩子们坐的小板凳,他们可以坐在那儿琢磨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孔明锁等传统益智游戏的深遂,长辈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指导和体验像捏泥人、折纸、抓骨牌、玩沙袋、挑金银棒等更多的游戏项目。展厅里摆放了一顶花轿,女性游客若有兴致可以乘坐体验,脑中浮现出传统婚礼热闹喜庆的迎亲场面……。以动态与参与性结合在一起的陈列展览方式是文化经营和观众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让广大观众亲身体验文化,对博物馆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文博场馆经营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服务方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文博单位,如何较好地搜集、整理“非遗”资料,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和传承“非遗”,宣传民族精神,弘扬民间文化,吸引观众,成为民俗馆的业务干部研究的重点。他们将南京地区部分手工技艺传承人集中到“作坊式”展厅,集中为观众表演南京独特的剪纸、抖嗡、竹刻、彩扎、根雕、绒花等民间技艺,广大观众亲切感受到了“非遗”的创作过程。从某种意义讲,“非遗”展演仍属“被动型”文化服务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仅被定位在博物馆的狭小空间范围,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是有限的。如要变“被动型”为“主动型”,民俗馆主动和南京各个区县级的文化、旅游机关单位联系,克服困难与不便,介绍“非遗”传承人参加由各机关单位举办的文化宣传、节日庆典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宁的一些高校与大中型企业曾与民俗馆达成互利双赢的文化服务合作协议,民俗馆抓住机遇,组织“非遗”传承人赴馆外的社会平台展示他们各自的绝活。“主动型”文化服务方式不仅积极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工作,提升了民俗馆在全社会的知名度,也为民俗馆、“非遗”传承人带来了某些物质和非物质的报酬和奖励。

三、借用民间珍贵文化收藏品,发挥其优势

民间文物收藏藏龙卧虎,不乏精品。南京民俗馆多年来曾先后与当地收藏家沙志明、迟澄、高建中、陈仲仁等先生合办大中型专题展览。以沙志明先生为例,他的紫砂壶收藏满誉东南亚,被故宫博物院资深专家徐邦达先生誉为“明清紫砂精粹”。在与沙先生谈到将部分紫砂器送至民俗馆展览时,沙老欣然同意,不讲任何条件。民俗馆曾使用约300平方米的两间展厅专门陈列了沙老近百件紫砂器物,其余器物妥善存放于库房,定期分批换展。慕名前来的全国各地紫砂爱好者欣赏后都不禁流连忘返。沙老也不时来馆,向世人讲述着收藏在每一把壶的来源与历史信息,同时帮助陶瓷收藏爱好者鉴定文物,从而一定程度地拓宽了民俗馆的经营范畴。民俗馆的《陈仲仁收藏钟表展》是临时展览的亮点,其展出的是陈先生多年收藏的明清时期的钟表珍品:皮筒钟、雀笼钟、自鸣钟、劳力士、欧米茄……近两百件钟表中,小的如火柴盒、大的超过成人身高。许多钟表虽然已过百年历史,但轻轻一拨或者一上发条,秒针立刻就会有节奏地跳起来。陈先生收藏的清代南京本钟更是弥足珍贵,到现在仍然是各国钟表收藏家追求的收藏珍品。在九曲十八弯的古民居中,有不少空间需要恰如其分的打点装扮,但它不能从琳琅满目的现代装饰店去挑选。2002年民俗馆一期展馆自对外开放以来,蝴蝶标本、布贴画、石砚、年画等一批民间收藏文物恰如其分地融进了古民居的氛围。所有这些展览不但节省了征集经费,也不用为借展经费发愁,而展出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收藏家、作家们的心境也非常好,认为在民俗馆展出他们的珍品有一种成就感,并且能为广大民众赏识,这原本就是他们的初衷。

四、博物馆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的结合与完善

文物业不能改变为产业,但文物业可以办与文物相关的产业。应该承认博物馆经济功能的发挥,在不破坏文化遗产本身和其公益性基本服务的前提条件下,可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商业服务。现代化的博物馆要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满足各类观众的不同需求。在博物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中,绝大多数是专业性的,如参观游览、藏品巡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等。这些专业性服务,虽不能赢利,但它们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切,这些服务越好、越多,则愈能吸引社会各界对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事业的扶助。商业服务则包括娱乐、休憩、购物、餐饮、场景出借等诸多内容,通过观众的消费行为,能够产生博物馆的直接经营收入。专业服务与商业服务必须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要在服务种类、层级和品质方面多下功夫。今后南京民俗馆仍须加强在观众休闲消费服务方面(如茶社、餐厅、旅游纪念品商店等)的经营,努力探索和研究专业服务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新思路。

五、与旅游业界开展互利合作,扩大和优化客源

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古迹等是旅游业的重要依托,虽然文物业和旅游业在性质、任务、方针、运行机制等方面有原则的区别,但两者之间是一种合作或协作的关系。只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就可以办好大旅游业。民俗馆积极地与当地知名度高、信誉好的旅游公司接洽商谈,以寻求更多的客源。在重视客源“量”的同时,民俗馆没有忽视客源的“质”。双方在业务来往中做到了严格遵守文物法律法规,不搞特殊化。民俗馆还突出其展览展示的特点,发挥民俗文物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优势,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散客与团队。几乎每年南京市各大旅游公司都将民俗馆列为外宾团必至的参观景点,在社会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不断在工作实践中创新,成功摸索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的经营管理之路是各文博单位共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博物馆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努力开拓经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用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繁荣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事业。

作者:潘彬彬 单位:南京市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