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二次经营理念在项目经营管理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供求关系的逐步平衡,工程项目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施工企业承担着越来越艰巨的工程。因此,加强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的二次经营对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二次经营理念、基本特征和遵循的原则,然后详细分析了实施二次经营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二次经营理念;项目经营管理;应用
0引言
一般来说,二次经营的定义是在施工单位投标过程中,以项目管理平台为基础,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对相关的施工进行探索和分析。施工单位必须准确把握和使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同时有效应对施工过程中因价格差异引起的材料变化,对投标报价过程中报价较高的工程量清单项目适当的通过变更或者签证进行相应的工程量的增加,对投标报价过程中报价相对较低的工程量清单项目适当的通过变更或签证进行相应的工程量减少,以此来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施工单位还应从工艺工法及方案优化等方面减少成本增加二次经营。
1二次经营的概念
顾名思义,施工单位投标一项工程,二次经营是施工单位履行合同项目的操作行为。通过开源、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效益。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并进行项目变更和索赔等条件,也是重要的一步。二次经营的概念是“开源”,它是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一种清醒的管理行为。二次经营以项目管理为平台,根据招标文件、施工图、现场施工条件和相关法律法规,详细研究所有合同文件、规范、规则等。
2项目建设中的二次经营
在二次经营中需要尤为注意成本以及利润的问题,这是二次经营的主要的目的。合同中的清单一般是临时数量的工程量,所以项目的总工程量是根据施工图中的变化和施工中发生的所有施工过程的和进行的。这要求项目部在合同实施阶段与各部门合作,并做好基础工作,为后续二次经营做好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良好的信息和资源,合理地解决项目完成价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成本以及盈亏管理
其实在工程项目的二次经营管理中成本算得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的部分,并且二次经营管理的成本管理还是非常复杂的并且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地被压缩,因此二次经营对于降低成本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的,二次经营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于施工特点的运用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来更好的最求高效益的经营结果。其中主要的方面就是对于施工材料的价格、数量以及质量都进行控制、以及对于合同进行严格的把控和履行是关键之一、对于项目基础工作的进行一定要做好等方面来进行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成本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作用甚至还可以实现转亏为盈。
2.2建筑材料的控制
建筑材料的建设成本主要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控制材料的消耗是项目管理的重点。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必须首先充分利用评标机会。在招标投标前充分研究供应商的可用性和信用状况,以确保供应商有优先订单,与其他地块进行沟通,相互支持,并在投标过程中投标。在评标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供应商的投标价格,充分考虑了供应商投标报价的优点。通过寻找投标材料的否决权,降低了中标包的中标概率,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二部分,控制物料供应,保证包装范围内的合同金额可以浮动,与不同包装进行相同的物料供应单价,并将标准物料与供应商的合同价格进行比较之后以最低的成本购入。
2.3根据合同来进行管理
通过改变索赔工作,可以大大减少库存,加快资金的返还,减少成本。我们将努力检查发生的工作,但不能及时执行。实际情况与施工计划和新项目不一致。
2.3.1挖掘合同中的有利条款
其实对于合同进行仔细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二次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对于工程建设或者是二次管理有利之处。这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通过分析预算,认真研究合同条款,研究相关文件,及时掌握政策,收集建设项目的其他变化,关注其他土地的变化,借鉴成功经验,拓展变化的视野。对于第一次的工程建设进行一定的更改。在变更安排方面,应通过增加总承包金额、预留费用、降低建筑费和建设单位费用来解决工程问题。
2.3.2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
对于合同来说其实需要严格的履行但同时也需要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规避,对于合同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性,在开工初期就要对合同作为项目的重点来进行管理,成立专业的合同管理小组来对合同的进行过研究以及了解,并且要建立以及完善合同管理的台账,将不同的合同进行分类归档保存。尤其是对于一些购销合同需要尤其注意,这将会对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需要对购销合同需要严格的对于一些性能指标、参数等都进行了解等,这些都是对于合同管理的内容。
2.3.3后期的索赔工作
合同文件是索赔的主要依据。我们应该仔细研究和分析合同文件,找出有利的依据。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和把握索赔的机会,而且要善于收集和整理与施工索赔有关的基础和数据,一旦发现其中可以进行索赔的文件就要及时的进行把握从而更进一步的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好的对施工中的部分责任问题进行区分来更好的推动工程二次管理更够顺利的进行并进一步的保证自身利益。如施工合同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图纸记录、设计、设计变更通知书、施工现场签证记录、工程图纸、隐蔽工程等。
2.4与业主沟通
要做到二次经营,就必须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项目的施工生产安全、质量、进度目标的完成是业主最大的需求。满足需求既是企业的主体责任,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更好地进行过程控制管理”是二次经营做好的重要基础。他的概念也可以理解:我们满足业主的需求,在业主处各方面评价良好,增加了信任度及好感,从而减少了业主与项目之间的沟通困难,为第二次经营管理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3二次经营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3.1加强学习与合同条款分析
研究和分析项目施工合同的相关条款,确保二次经营计划的有效性,提高二次经营的效率。例如,在公路工程中,施工合同中的路基填筑和特殊路基填筑的报价是相同的,均为40元/m3。在这方面,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通信。通过对施工单位投标报价单的分析,可以得出路基填筑和特殊路基填筑的施工内容是相同的。然而,单价为40元/m3,这只是路基填筑过程中路基填筑成本的计算成本。因此,土方开挖过程应包括在土方开挖和除险工程中。经过核算,土方开挖成本增加近600万元。
3.2工程建设材料的有效管理
材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只要合理地管理建筑材料,就可以增加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收入,从而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建材管理方面,存在着物资供应计划和建材价格波动的合理性等诸多问题,给建材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施工单位应做到:充分了解建材市场动态,选择有信誉、有能力的建材供应商;实行建材动态管理;做好物料采购计划,避免零件材料短缺,影响施工进度现象;扭矩降低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于材料价格过高、价格不降一段时间的材料,施工单位可以采用招标方法确定建筑供应商的原材料,尽量减少材料价格造成的经济损失。
3.3工程变更成本应用管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原施工条件的外部环境或标书清单的规定价格不能满足实际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可以向监理、设计、业主提出变更要求,通过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变更,可以降低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和施工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效益。
3.4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优化不仅可以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3.5立足于长远,品牌获效益
根据长期,当进入品牌效益项目时,根据公司的项目定位,将道路项目建成公司的知名道路和品牌项目。因此,项目团队积极探索,注重各方面、各方面的建设,立足长远,严格按照标准化实施,使公司的品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实施二级经营的原则
实施二次经营的目的是增加项目的收入,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应保证项目的针对性,使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和控制最大化,对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影响。二次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在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下实施第二次经营,不得以建设单位的利益为代价,或者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工程建设的前提下,依法进行法律合规管理;其次,根据工程建设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规范化管理。在第二次经营管理中达到双赢的效果;第四,实施二次经营和管理的前提是工程建设正常运行,避免停工这个项目的“坏尾巴”导致了二次经营的失败。在二次经营过程中,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整合眼前利益、客观利益和短期利益。
5结束语
二次经营为项目盈利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第二个运行过程中,不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还要通过对项目的全面分析、把握内容、在各个层面上实施、逐步实施、精心策划、全面实施、协同工作,才能做到良好运行。随着经营目标的重新调整,项目管理的目标也随之改变。通过二次经营,可以促进双方的关系,提高绩效质量,最终实现项目利润,建立与业主的长期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文杰.二次经营理念在项目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17):100-101.
[2]湛鹏.二次经营理念在项目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6(40).
[3]黄珊珊.二次经营理念在项目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25).
[4]殷建新.基于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国际EPC项目“二次经营”中的成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z):61-62.
[5]郑新荣.二次经营理念在项目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00262.
[6]古维英.深化二次经营理念提高项目管理效益[J].中国科技博览,2014(9):331-332.
作者: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