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精细化管理探讨(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精细化管理有利于高校提高管理效率,使日常管理工作变得更为规范化和系统化,对高校的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精细化管理;引用;分析
一、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特点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是对校内教育工作进行细分和系统化,采用具有较高标准化、程序化的方式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控制,确保教学效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主要具有规范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流程化等几方面特点,本文主要就规范化和系统化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精细化管理具有较强的规范化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必要条件就是规范化教学,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制定战略化发展的方针,合理的制定校内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稳定规范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确保学校的教育管理能够高度协调的进行工作。采用精细化管理的高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具有高效率的后勤和教学管理部门,确保所有的管理事项都能够规范化操作。
(二)精细化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化
确保高校教学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的充分条件就是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方式,这也是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种表现。精细化管理的系统化主要是因为学校为了实现管理目的,组成的相应的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对细节工作的管理,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职责,确保每个教师都能够正确的找到自身的任务,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从细节着手,从小事做起,从而构建完整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最大的教学目标。其次精细化管理所具有的流程化、数据化、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实施的方式,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的手段等等,比如就流程化而言主要是因为精细化管理具有明确分工的特点,将所有的步骤程度进行细化,不断地整合和优化,从而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数据化则是在管理中充分利用有关数据,使管理者能够直观明确的了解管理情况。信息化则是通过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将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一)在院校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中的应用
校领导的教学管理理念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直观重要,如果校领导缺乏加强质量管理的意识,就会导致教学管理体系流于形式,缺乏执行能力,因此必须使校领导认识到管理的作用。精细化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领导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全体师生都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经济化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在精细化管理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也同时肩负着履行自身职责的异物。另一方面,若想真正的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中就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所有阶段都能够确保精细化管理,对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逐步细化,充分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来,提高校领导的执行能力,不断地优化教学管理方式。
(二)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所涉及到的细节问题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所有的教学任务都需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工作,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将所有的业务流程作为管理的主要切入点,进而再对业务流程进行不断地细化和规范,确定相应的工作标准,保证所有的步骤都能够进行精细化的操作,使其成为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处理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固定相应的岗位和责任,使责任与岗位之间相互牵制,每个业务都有相对应的规范,每个流程都有对应的制度,每个岗位也有严格的规定,不断地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建设,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实现人人管理,处处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三)在执行力度方面的应用
执行是确保所有管理方式有效地最重要的环节,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肯定具备良好的执行能力,执行能力是管理的基础部分,如果缺乏执行力,那么所有的管理体系都形同虚设。各项研究和实践表明,在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后如果缺乏执行力,或者没有人去执行,那么管理的意义就丧失殆尽了,因此往往会对执行力度的情况进行跟踪,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信任执行者,而是因为能够有效地督促和监督执行者进行工作,保证信息沟通的质量,有效地降低了因传达偏差,或者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误会和错误的执行。同时对执行管理进行监督还能够及时的将执行进程反馈给上级,确保执行效率,这是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表现之一。
(四)在评价体系方面的应用
目前,高校培养的技术性人才十分紧缺,为了能够尽快的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对原有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因此,高校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到学校评价体系中,借鉴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评价体系是确保员工工作激情的重要部分,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监督其工作效率,是发展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
三、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未来教育行业中重要的管理方式。高校只有在不断地改进、完善管理制度下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刘秭岑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爱生.教学管理管什么[J].教学与管理,2014(6).
[2]聂勇宽.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J].云南教育,2015(6).
[3]陈青.高等学校教学管理[J].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4]杨敏,申文建.教学常规管理不可松懈[J].山西教育,2013(8).
第二篇:高校辅导员精细化管理运用
摘要:
面对当前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掌握精细化管理运用的基本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特点,并详尽论述了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对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高校辅导员;运用策略;分析研究
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将辅导员工作做实做细,在坚持精细化原则的基础上展现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适应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精细化管理方法要求高校应当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的相关制度,并且细分各项工作内容与环节,规范操作步骤与方法。精细化管理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至关重要,值得在广大辅导员队伍中广泛推广。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精细化管理理念与辅导员工作思路有相通之处,充分利用精细化管理可以使辅导员具备全局思维,从更广的视角去理解日常工作,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工作水平与综合素质。相对于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精细化管理思想更加注重过程、基础、细节,并且在效果评价上更加注重质量与落实,实现每一处细节的精益求精,这有利于辅导员专心做好具体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精心的态度,要求对过程进行精细管理,从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出发,实现管理结果的最优化。另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实施原则是“以人为本”,将人本主义贯穿到日常管理活动中,通过管理促进人的全方位发展。这一管理理念对于辅导员工作大有裨益,有利于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高校辅导员应当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一)提高思想认识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应当结合时代背景和学生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充分了解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实施途径,并在管理实践中加以运用。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之上的,需要操作者以精心的态度、认真的精神和精致的管理完成整个管理过程,实现管理过程的精细化与最优化。要在管理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管理方法,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凸显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
(二)完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维持社会活动规范化开展的前提条件,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活动方式的固定化与常规化,对任何组织机构而言都至关重要。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开展必须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任何管理活动都能够有章可循,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三)明确管理职责
高校辅导员应当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做到权责明确,并将具体责任细化落实。同时,高校辅导员应当根据每个班级中每个学生干部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学生干部管理规则,使每位班级学生干部都能够明确自身责任,从而将职责、目标、计划进一步细化。高校学生管理干部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也是非常可贵的管理力量。高校辅导员应当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队伍,提高学生干部管理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
(四)细分学生群体
学生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做好人的工作是最基本的前提。高校辅导员应当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基础、个人经历、个性特点等每项因素,细分学生群体,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了解他们的不同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早发现、早培养,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潜力。对于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学生,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平台。应当对准备考研的学生进行支持、鼓励、引导和帮助,对即将就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
(五)细化管理过程
细节决定成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是如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注重管理细节,将管理过程做实做细,细化到每一个过程和环节,考虑到每一个步骤和可能带来的影响,细致入微地做好各项工作。例如,为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除了应当开展班级会议和主题活动以外,还应当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QQ群、微信群等传播平台,实时安全小提示,让学生接收到最新安全讯息。精细化管理之下蕴含的是高校辅导员的满腔真情,高校辅导员只有用真情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接纳自己,从而使日常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可谓意义重大。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必须贯彻落实精细化的管理思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与教育理念,以细节教育提高教育效果。要不断学习和借鉴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更加规范、科学地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提高自身理论素质与综合水平,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作者:石蕊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力.浅析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3(04).
[2]陈飞.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第三篇: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探索
[摘要]
在高校中应用精细化管理,以学生学习质量为开展重心,将实际教学目标、原有管理方针等客观依据与其进行结合,保证教学管理能够具备较高的组织性、计划性、具体性,进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探讨了高校实践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探索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高校也顺应时展,在凸显本校优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善与探索。但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职业的接轨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必须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高高职人才教育的专业性和适用性。
一、教学精细化管理概念
精细化管理主张在原有管理基础上,能够保证将发展具体目标进行责任分解细化,并保证细化责任能够得到落实并严格执行,以确保能够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完成工作目标。在高校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旨在坚持学校原有良好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学生学习质量为开展重心,将实际教学目标、原有管理方针等客观依据与其进行结合,保证教学管理能够具备较高的组织性、计划性、具体性。教学精细化管理可分为精、细、化三个方面来实施。“精”实际为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不断要求自身具备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态度,保证对于自身工作岗位性质及工作目标具备确切的认知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细”则为教学管理开展过程中,能够将其教学过程在保证整体系统规则正确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细分,以保证管理流程能够细致化及系统化;“化”则为要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教学主要人员能够树立对其管理的正确认知意识,并能主动协助其管理过程保证程序化、信息化、规范化地开展。
二、高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现阶段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规划当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院校仍是以技能知识掌握程度作为教学质量的考评标准。而对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仍存在较不合理的现象,致使出现实践课时较少、实践内容较旧、专业知识应用不足等情况出现。进而导致学生在实践课程开展当中,无法全面地了解到相关专业当下对于需求岗位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致使学生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顺利地适应实际工作性质,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及学校教学声誉都造成了较为不良的后果。
(二)缺乏相关的实践教学教材
在当前高校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当中,仍存在数量较少、参考价值不高的现象。虽然利用相关实践教学教材可起到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但是在整体的实践教学应用过程当中细看,便可发现其教材多数并未凸显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特点。且教材观点皆存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空谈性,在实际教学应用当中无法将其进行全面利用。再者,其教材普遍存在专业技能观点陈旧的现象,并未将各行业层出不穷的新型工艺及专业技能编入教材中。导致学生在专业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了解所学专业在当下阶段的发展情况,使其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得不到体现,对教学质量形成为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实践教学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一)革新教学管理理念
在针对实践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分析其不足之处,还需要保证学校、教师、学生等对其教学管理理念革新持有正确的认知态度。在学校管理理念的革新过程中,应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沟通,了解各专业当前职业发展现状,并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教学机会。而教师在其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需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保证自身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还可积极前往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参观,以了解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而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工作流程与学习内容进行结合,确保实践教学流程能够依照专业工作性质进行精细化的制定和执行。而学生在其教学理念的革新中也不可置身事外,不仅要做到通过教师指导、独立了解、实地参观等方式对工作岗位进行初步地了解,还需灵活转换自身学习思维,学会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练习进行结合。以提高自身在实践教学的学习质量,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明确教学内容
高校的实践教学实施必须依照合理性、可行性、实用性的方针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首先需要对相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技术等方面的详细要求进行调研了解,再根据学校可提供的实践教学条件进行实践主要操作内容的拟定。然后需要明确专业岗位对于相关技能种类、职业资格标准、综合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的要求,并根据其具体要求与专业教学知识进行汇总,编写出具备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标准文案,在其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此作为参考进行标准化的教学指导。并且需保证实践内容不仅包括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还需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其专业岗位的职业习惯。可在教学内容明确制定的要求下,达到整体实践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三)实践资源细化管理
在高校实践教学当中,实践资源是一项极为关键的管理项目。而在精细化管理应用当中,可将其分为场所、设备、材料等三个方面进行细化管理。在实践场地的管理当中,应该将其按照工厂或企业的实际整体布局进行细致、科学、合理地分区。在区域布局中需合理地采用醒目的标识,并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各区域的使用性质,规范化地进行地区使用。进而能够保证学生在实践场地的安全性,并能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的良好意识,同时还能提前对其专业的工作岗位进行熟悉,可为未来工作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实践设备的管理当中,不仅需要定期对其设备进行保养及检修,还可对需用到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功能、实践用途等基本信息进行标明。并在学生实际进行操作前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保证学生对其设备应用有基本的了解,进而更利于开展实践教学。在管理实践材料过程中,需提高资源共享意识,并根据实践整体流程进行准确的材料申报预估。还可对其所用物料采取登记记录管理的形式,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可循环利用原则,保证能以最大限度降低物料不必要浪费的现象。
(四)明确实践目标管理
针对实践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其教学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其教学目标进行精准的分析和确认。在其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目标完成度的评价,并可根据实践情况进行短期目标调整,以保证实践教学能够精准、具体、灵活地进行。在总体目标的管理当中,教师应该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性质要求进行相结合,为实践教学制定确切可行的实施目标。进而能够以此目标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具备较强目的性地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而阶段性目标则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及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实践学习的重要指标。其目标主要是通过将总体目标进行细分,以天、周等短期单位作相应实践内容的递进实施。在阶段性目标的完成过程中,不但会减轻学生在面对总体目标时形成的压力,能在逐步完成指定目标过程中逐渐实现总体实践目标。还可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对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五)合理细分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是实践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因此精细化管理在此期间实施可对整体实践教学过程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实践教学过程可主要分为组织、执行这两个阶段。在组织管理当中,教师应在实践教学前将所需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做好相应的学生分组、设备分配、安全教育等实践前期实施工作,以确保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在执行阶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实践内容布置,并在保证学生理解实践内容与所学知识联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习惯的培养。且需严格按照理论知识讲解、教师示范操作、学生亲身实践、实践内容考核、实践成果评价这五项教学流程顺序进行教学开展。进而保证了实践过程能够做到实时管理,有效地形成规范化的监控机制,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到即刻了解,迅速解决的管理作用。
(六)实践结果评价管理
对实践效果最有效的检验形式便是成果评价,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可将其细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成果、教师素质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教学内容则可通过专业相关教学团队对其实践教学方法及其内容对学生专业性质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实践过程是否可促进实践目标完成,实践内容是否存在可操作性及相应的安全性等几个方面来做出评价,进而可确保实践教学内容能够发挥其相应的应用价值。而教学成果则可由教师制定相应的指标,每日对实践教学进行实时评价,评价内容可包括实践内容完成进度、学生实践期间表现、现场规章遵守情况等。这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动态,以保证能够实时掌握学生实践情况,进而可准确地了解教学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保障其教学质量。教师素质评价则可通过学生对其评价来获得相关资料,可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邀请学生对实践教师进行专业程度、授课水平、负责程度等方面的评价。进而可以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师教学水平的了解,不仅可由此间接地促进师生之间加强交流,教师还能通过学生评价来了解自身教学不足处,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作者:章秀枝 单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张盛仁,曾少武.论高校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16.
[3]肖润花.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高校教学管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9):52-53.
第四篇:高校精细化管理及预算管理探究
摘要
在高校管理中,预算管理被视作必备的环节,这是由于预算管理密切关系到总体财务的运转。从整体来看,高校预算包含了多流程的预算环节,与之相应的预算管理也表现出全面的覆盖性。采纳精细化的新式思路用来提升总体性的预算实效,在根本上推进了管理水准的提升。对于此,有必要解析高校预算设置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结合高校预算的真实状态,探析精细化管理的详细思路。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高校预算管理;运用
新教改的总体导向下,高校应当接纳新式的教改思路,改进日常的财务状态。从这个角度看,精细化管理吻合了宏观的教改需要,因而有必要推广采纳。高校预算经过了精细化改进后,精细化理念融汇于各流程的预算中,变得更加严格并且细致。目前,仍有待继续摸索适合高校本身的精细化预算方式。高校管理者应提高认识,真正接纳预算的精细化监管思路,并且融入高校预算监管的实践中。
一、高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从高校的持久发展来看,精细化管理在总体上能够契合财务预算的新思路。近年来,高校日益拓展了自身的规模,这种趋势下的财务监管也表现出更高的价值。预算管理应当配备最适当的新模式,因此精细化的新颖思路可用来改进预算环节。一是精细管理可提升预算成效。精细性的预算管理设置了科学缜密的新式预算流程,可积累更多资金用来协调预算的运转。高校设置新式的预算监管体系,适当调配现有的预算资源,并且优化了支出经费的方式。从调配资金来看,高校可投入更高比例的金额用来完善科研。与此同时,精细化预算也平衡了运作流程中的资金分布,经过预算调节,精细管理更能确保最适当的高校资源配置。二是精细管理拥有更优的效能性。预算管理有必要秉持精细的思路,这种从基础上可以适当调配多流程的业务环节。从工作进程来看,高校设置的各财务岗位都有必要明确详尽的预算规程。针对较弱的监管环节,精细化监管可以快速辨别出潜在的隐患而后予以整改。此外,精细管理还设有更精确的预算考核,更注重了配置经费的成效性。在考核预算的步骤中,精细管理也更重视培育高层次人才、调配高比例的科研经费、缩减冗余的高校开支等。从部门角度看,精细管理也推进了设立平衡的预算指标,督促各部门有序优化综合的精细预算。三是高校采纳精细预算的思路,还有助于预算落实。从精细化预算来看,高校应当设有配套的整体预算方案,唯有如此,更能便于实时性的预算执行及控制。初期在拟定方案时,就应当设置预算编制的详尽流程、预算定额指标、财务的项目等。在设置了详尽性的方案后,高校就具备了可参照的预算根据。借助于精细化监管,确保了专门性的划拨及调用款额,进而明确了多步骤的预算细节。从划定的额度来看,精细管理慎重防控私自挪用或随便透支的不良行为,设置了必备的额度约束。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预算精细化监管应根植于日常预算监管,同时又具备了深入性。近些年,高校在改进预算时,大体区分了支出及拨款、计算财务收支、综合性预算改进这三个步骤。针对各个流程,精细化预算设置了细化且严格的调控思路。从目前来看,高校预算仍没能完善采纳精细化的路径,存在如下问题。
(一)管理者缺乏精细化改革意识
较多高校在改进预算及落实精细化的步骤中都能依照现存的情况进行调控,但一些管理者没能真正予以重视,经常会觉得精细化的改进浪费了资源并且实效并不明显。因此,在这种意识下,相关预算人员没能明晰各层次的职责,高校也缺失了配套性的职责考评。从资金的调配来看,预算管理单纯注重于收益却忽视了根本的成效性,某些高校即便设有详尽的规划,也并没能落实。
(二)编制的预算不合适
在编制规划时,高校仍倾向于选用增长基数的规划流程。然而现今状态下,高校预算已提升了总体水准,因而也有必要更新基数规划的方式。因为,基数加增长的预算并不吻合现今阶段的预算趋势,进而也浪费了珍贵的预算资源。此外,预算监管人员没能经过审慎的解析就认同了预算基数,这无异于放任了违规预算或认同不适当的预算支出。
(三)执行预算缺乏必备的力度,欠缺透明度
高校经常会注重初期的预算编排,但忽视了落实。具体在执行时,预算仍较为随便且呈现出脱节的弊病。一旦某个流程暴露出风险,也很难落实预警。预算设置了粗放指标,调配资金的步骤较混乱且没能真正予以公开。此外,多数师生也并没能关注改进中的预算环节,觉得预算应当归属财务,与自身无关系。
三、精细化管理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运用及建议
(一)构建完备的体系
精细化预算离不开多层次的完整预算体系。高校唯有具备了规范且完整的新式预算体系,才能做好程序化及标准化的预算监管。从预算环节来看,高校能明确多步骤的预算权责,在这种基础上才能有序分离核算及拨款等。实际上,预算监管需要覆盖于全程的高校预算,这是因为预算涉及到宏观且复杂的高校财务监管。与之相应,精细预算设置的体系也有必要覆盖于编制、执行及调整等阶段,全面推进精细化落实。
(二)采纳新式的信息化
信息化的新趋势下,精细化管理需要配备辅助的信息手段,这样才能逐渐予以完善。为此,高校应能设置覆盖于全程的、全员参与进来的新式预算架构。高校预算可以设置专用性的校内网络,密切衔接各流程的预算,具体下达某一指标时,也应当整合预算及核算相应的过程。从责任主体角度来看,先要设置初期的预算申报而后再去调控精确的预算业务进度,针对预算流程内的偏差及异常,都要纳入预算控制中。
(三)量化日常性的预算
预算管理应当量化和透明化,让师生都参与至实时的预算监督。针对平日划拨的各类预算经费,相关人员都应预先拟定适当的指标,对于某一专门经费,先要论证这笔划拨资金的可行性,从严审核而后才能予以安排。后期在下达指标的进程中,也要细分各指标的不同期间,完善预算控制,就从根本上规避预算金额的浪费。
作者:王芳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素云.精细化管理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3(3).
[2]孙思惟.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析[J].会计之友,2011(26).
[3]杨静媛,陈璇.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3).
[4]赵洁.浅谈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J].经济视角(中旬),2012(1).
[5]李莉.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