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细化管理探析(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精细化管理探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精细化管理探析(3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探析

【摘要】

文章阐述了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措施。要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责定位;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流程体系建设;切实遵循构建管理机制的四大准则;提升辅导员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意识。

【关键词】

高校;学生日常事务;辅导员;精细化管理

一、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主要体现在把大家平时觉得简单、十分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管理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更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它主要有以下两重内涵: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辅导员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另一方面,每一位学生都是辅导员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高校辅导员的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质量和水平,就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它不仅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形象,更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校本精神。

二、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多元化趋势变得尤为明显。面对这样一种新形势、新学情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必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及时的针对“新问题”采取“新方法”,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纸上谈兵倒是容易,但回归到实际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简单,处理问题力不从心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辅导员缺少就业指导相关的专业培训,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偏低,知识更新速度和信息储备不足。因此,往往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只能起到简单的宣讲作用,仅仅介绍相关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求职面试技巧等基础的内容。然而,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和自学得到这些内容,在处理学生真正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社交、法律、心理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时,辅导员又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2、管理经验不足,导致管理方式不当;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滞后

当下社会中,很多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所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的对接,这就难免会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问题”学生愈显普遍,而且“问题”更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再加上部分辅导员难以摆脱旧思想,一味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管理工作中更是很少涉及到学生的心理沟通和心理问题的疏导。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若不能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会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也将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之下,高校辅导员应随机应变,针对“新问题”采取“新方法”,落实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3、就业指导工作方式僵化,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大都以课程教育和班会为主,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灌输方式,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时常会缺乏针对性,“支招儿的多,解惑的少”,难以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切实问题。最终,即使开展完相关指导工作,也很难对学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大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时往往依赖主观想法,考虑问题过于片面,有时过于自信,甚至偏执,在面对择业等关键问题时往往又表现出盲目、草率的状态。这些问题不是一味空洞的灌输知识就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高校辅导员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学生管理一线这一角色优势,真正做到切实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天赋、兴趣,有针对性地,精细化地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

现在,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很多过去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教育发展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式,构建大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的管理机制,促进大学生日常事务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育德育人的能力,同时需要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责定位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两重身份。从一个角度来说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的引导者,应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执行并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辅导员更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朋友,要放低姿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处理生活、学习各方面矛盾。

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流程体系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生学校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日常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经济资助、班集体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分层次分模块管理,并制定明确的管理细则,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准确有效的开展。

3、遵循构建管理机制的四大准则

首先,遵循定量为主原则。根据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以“定量定性相结合,定量为主”原则来弥补学生管理模式的缺陷。其次,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参考各院系,各专业学生教育及管理的学期或学年任务,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再次,遵循操作简易原则。对不同模块的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和操作办法,便于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评估。最后,遵循行为激励原则。制定详细的评价机制,调动辅导员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

4、提升辅导员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意识

紧随社会变迁步伐,及时转变观念,提升高校辅导员精细化管理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合理完善组织结构,削减不必要的中间管理层,确保决策的及时性与所掌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严格遵循高校规章制度,变重视“管理结果”为重视“管理过程”;精心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精”与“细”是工作主旋律。辅导员应该主动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正确引导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保持积极地生活态度,合理发掘学生潜能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大学生合作共赢的意识,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其在毕业时能够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并充分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应当下激烈的竞争,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努力为祖国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辅导员需要从自身出发,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相适应,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进一步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综合型人才。

作者:赵慧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蒲长永.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学理论,2015.

[2]应祥泰.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

[3]刘景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精细化管理[J].三明学院学报,2013.

第二篇: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

本文以高校实施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做法为例并总结这些高校取得的效果,对学生管理精细化管理做法的分析,希望推动我国高校不断深入、贯彻学生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最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关键词:

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

一、高校辅导员实施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践行高校育人理念,实施高校管理的精细化,很多高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的是在高校学生管理上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很多高校在毕业生中公开招聘行政班辅导员助理。一方面是为了将辅导员管理工作精细化,另一方面则是为毕业生提供实践和提升管理机会的平台,这些做法虽然与从在校生中突出班干部的职能不同,也不能否认专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但是通过行政班辅导员助理的形式进行学生管理,能使学生管理更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因此,高校建立辅导员助理,是实现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这些做法都是高校突出精细化的方法。

二、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一)学生工作目标精细化

首先在教书育人理念方面,坚持人才培养为重心,培养一专多能,具有良好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能力和实践参与的能力;坚持爱生护生的教育思想,欣赏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和进步,鼓励与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可的思想,从而萌生做人做事的动力;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与社会环境相同的考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适时锻炼自己参与社会的本领;坚持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获取与专业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同时在文学、艺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加大猎取,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太弱会极大削弱自己参与社会的能力;配合教学改革,鼓励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模式,体验案例式、体验式、项目化为主要方法的教学管理方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其次,在学生管理育人理念方面,坚持全面育人理念,学校就是个小社会,学校应该多提供学生在校园的创业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学生食堂管委会,建立学生对学校的监督机制;坚持学生管理的人文关怀理念。建立学校和班级两级心理咨询机构,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困难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困机制;在新生住宿安排时,采用不同专业同寝室的方式,在专业差别上形成相互的影响。最后,在服务育人理念方面,坚持在管理和服务中贯彻“全面责任制”的原则。全面责任制就是要求辅导员不能只是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而要把眼光看远,关注学生从进校到成长及毕业后的发展跟踪,既要关注自己班级学生的管理,又要把自己班级管理与学校整个的发展看成一盘棋,同步进行,始终和学校大局保持一致。

(二)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精细化

首先是建立书院制,西京学院就是个特例,当然还需要探索和完善,实现学生文理交叉、专业交叉,实现不同形式的教学班,实现不同专业学生达到同一种效果。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相互配合,住进社区进行贴近管理,进行养成教育,真正发挥书院制的优势。其次,制作学生管理的《辅导员工作手册》,建立学生管理工作记录。精细化管理的一个体现就是有章可循,对学生的管理和对违反纪律的学生的处分都应该有制度可循,所有工作建立工作档案,有利于及时总结和经验分享。

(三)学生工作过程精细化

1.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育。不能只重视优秀学生和后进生,而忽视中间学生。辅导员工作精细化要求辅导员贴近学生,并且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目前各个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都明显不足,并且很多高校辅导员还要兼职代课,想做到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往往很难。所以学校要加强辅导员建设,建立一支工作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强、学生管理工作精细的辅导员队伍。许多辅导员教育工作没有深度,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和心理辅导。辅导员的培训要有计划、培训要系统化并落到实处。辅导员培训内容要宽,既要涉及教育思想和理念,又要涉及学生心理辅导、后勤服务等内容。

2.方式多样,灵活有效。从辅导工作方式方法上讲,辅导精细化要求辅导方式多样,适合不同学生需要,达到一定效果。辅导方式除了面对面谈话之外,也可以利用校园网、贴吧、QQ、飞信,还要关注学生的QQ空间动态、日志等网络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同时做好学生辅导工作手册记录,辅导员将负责班级学生的信息、日常工作重点、走访宿舍情况、学生谈话记录、家长谈话记录、与任课老师交流情况、工作心得体会等一一记录在案,以便跟踪、监督、指导。辅导员要和班级进行充分的交流,通过班委干部座谈会回馈信息,并形成长效机制。深度辅导的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全员覆盖”,在全面上下工夫。发挥班团组织作用,因时因地制宜,做到学生满意,使其有一种归属感。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看辅导员的工作档案,做到有据可循。实现学生管理精细化管理愿望,需要从高校全盘下工夫。只要学校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尽职制定政策,领导有方,辅导员认真学习学生管理精细化文件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细化管理就会大大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作者:蔺致远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著.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科学管理,2008,(2):82-83.

[3]周立新.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8):43.16.

[4]陈璇.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2).

[5]张必华,姚祖婵,郑育琛.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120-121.

[6]张丽芳.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管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7]陈飞.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8]岳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第三篇:新制度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院校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招生数量也越来越多,高校管理也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财务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管理水平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建立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能建言。

关键词:

新制度;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一、引言

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为进一步规范高等院校会计核算,财政部在2013年底印发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称新制度)。新制度与1998年开始施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需要定期将基建投资业务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合并,融入高校会计“大账”之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折旧、摊销;扩大了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经济业务范围等。在新制度下,如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成效,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精细化管理是由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最早提出的,它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也是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发展的产物。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建立和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既符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助于提升高校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的效益和专业化水平。

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高校财务管理贯穿于高校各项活动中,对高校的经济秩序和资源利用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加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保证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高校教育效果与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高校财务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多,是资金、资产的筹集、调拨、分配、使用、结算及资源使用效益管理的总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等手段,对财务管理的各项单元内容进行细分管理,使之能够高效、高质、协同地运行,从而确保高校财务管理效益最优化。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标准型,其典型特征是精细操作、精细管理和精细执行,目的是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数据化、标准化和动态化。

三、高校传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是多么健全和完善,整体上规范程度不高。以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为例,由于只对使用范围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而未对其详细开支及比例进行明确和规范,导致其开支预见性较差,在实践中,容易出现各项费用开支严重失衡的问题。尤其是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支出较大的项目上,很多高校都缺少内控机制,或者内控机制流于形式,内控范围片面狭窄等。资产管理存在漏洞,未建立起与财务上账实相对的制度。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指挥着高校全部经济活动。但在实际中,很多高校对于预算工作并不多么重视,编制预算方法简单,没有经过论证与调研,也没有对专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导致预算方案不够科学,超出预算的情况经常发生。预算执行不力,控制力低下,约束力不强,使得预算收支失衡问题一直存在。

(二)高校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成本管理控制不足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非营利组织,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其成本主要包括教学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因为高校成本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易被测量等特征,而且在实践中,经费管理也很少涉及成本,因而,在筹集、分配、使用中,对投入-产出效益往往不够重视,导致成本管理比较粗放,成本管理效率与效益都比较低。同时,由于没有重视成本管理,也导致在财务管理实际中,成本管理控制不足,导致国资和财务处对固定资产入账的口径和分类、各项资源浪费严重,极大地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效益的提升。

(三)会计核算信息利用较低,缺少精细化管理制度

传统发展模式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相对简单,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也比较低,一些高校甚至会安排非财会专业人员到财务部门工作,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难度也相应地加大。在会计核算的理解和处理方面,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缺少规范、准确和精细化,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利用。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下,高校一般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体系,但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是分配机制不合理,职能部门是经费分配的主体,然而,由于职能部门层级设置比较多,使得财务管理效率非常低;二是因为未在校院两级构建全成本预算模式,各院系没有相应的财务自主权,无法充分调动起办学积极性。在对财政拨款进行分配的时候,因为职能部门对于各院系的实际需求无法进行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也没有建立明确的责权利关系,导致二级院系的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处于真空地带。

四、建立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路径分析

(一)建立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在各部门的每项工作中,实现财务预算,将有助于高校管理层更加准确、全面地掌控资金使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高校实际的预算,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为了有效建立起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各部门需要对工作环节进行整理、分解和细化,使每一笔经费都能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避免出现预算超标等问题。首先,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和高校财务管理实际,建立起细化的高校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其次,为确保各部门预算管理执行一致,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应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不得随意改变编制后的预算数额与用途;再次,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控制,建立预算管理精细目标责任制,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中,以保障各个精细预算目标的切实落实。

(二)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

现在,高校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为准确反映和评估办学效益,高校应加强对教育成本的核算管理,建立起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根据权责发生制来核算各项涉及成本的经费资金,保证各项成本与费用、收入与支出都达到最优化。在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时,首先应着力培养成本意识,提高管理层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成本观念和节约理念,将“精化”、“细化”作为一种常态工作习惯。精细化成本管理符合当前我国开源节流、祟俭黜奢的号召,能够优化高校工作流程,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使成本控制更加高效。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高校应细化成本控制流程,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够量化的工作标准参考,从而实现高校资金规范、科学、合理配置与利用。

(三)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引入管理会计概念

为提高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应当在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中,融入管理会计的概念。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价值管理,体现了一个主体各个层次的责权利关系,有助于实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管理会计模式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既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熟悉财务业务管理,也要熟悉与主体相关的其他各种活动,并在实践中将其紧密结合、综合考量。管理会计体现得是大局意识,与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形成有机补充,能够避免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问题出现,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及监管力度,为高校可持续发展夯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茅寅 吴海侠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图文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李丽丽.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2]万海蓉.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4(03).

[3]武亚玲.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4).

[4]王晓燕.高校财务管理基于精细化导向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