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管理现状分析(共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计划管理现状分析(共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技计划管理现状分析(共3篇)

第一篇:科技计划管理机制研究

1德国科技计划体系

长期以来,德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重点科技领域的科技计划实现对科技的引领、指导与宏观管理;德国科学基金会(DFG)通过资助科学家自由探索研究、特殊领域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以及青年人才和团队建设来促进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社会形势,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第一个全国性、跨部门和跨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高技术战略”,以此为抓手,聚焦尖端技术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以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确保在未来重要市场的领先地位。随着气候变化、人口结构转变、疾病传播、原材料紧缺等全球性挑战的日益严峻,联邦政府强调技术变革应为人类利益服务,在2010年将“高技术战略”的重点从原先的17个技术领域的开发调整为面向气候/能源、健康/营养、交通、安全和通信5大需求领域的创新。2014年,联邦政府再次调整“高技术战略”,使其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并将创新范围扩展到社会创新。目前,“高技术战略”确定了6个重点领域的科技计划,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扶持中小企业研发等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以及10个针对重大需求、需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的专项计划。目前,德国形成了由领域科技计划、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专项科技计划和国家科学基金计划四类计划为主体的、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科技计划体系。德国联邦科技计划由联邦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进行组织实施与管理,其中,联邦教研部(BMBF)是联邦政府最主要的科技主管部门,掌管近60%的联邦政府研发经费,主要负责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生命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技计划。目前由联邦教研部负责的科技计划主要有“可持续发展能源研究框架计划”、“健康研究框架计划”、“原材料经济战略计划”和“安全研究计划”等。联邦经济与能源部(BMWi,原联邦经济与技术部)是联邦政府第二大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创新政策和产业相关研究,管理能源和航空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计划。目前由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负责的科技计划包括“第6能源研究计划”、“电动汽车信息通讯技术资助计划”、“联邦政府航空战略”、“中小企业创新促进计划”以及“风险资本补助计划”等。联邦其它有关部委,如联邦农业部、交通部、环境部等管理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科技计划。目前由农业部负责的科技计划主要有“生物经济政治战略”、“可再生资源替代石油”、交通部负责“可持续交通计划”、环境部负责“气候保护2020行动计划”等科技计划。除部门各自负责的科技计划外,联邦政府跨部委科技计划采用联合管理、联合资助的组织实施方式,参与部门按领域分工管理计划中某一部分,主管该计划的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德国联邦16个州政府在科技事业方面均享有自主管理权,可组织实施针对本州的科技创新计划,也可在协议基础上与联邦政府共同承担对科技计划的资助,例如“精英大学计划”、“高等教育公约”等。各州的科技计划由各州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对于联邦和州共同资助的科技计划,德国科学联席会(GWK)负责协商、确定双方资助比例和组织实施方式。

2德国科技计划预算与管理机制

2.1德国科技计划的预算机制

德国科技计划预算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经费经议会批准通过,议会批准的预算经费由财政部拨付给各部门。具体而言,德国联邦科技预算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体现了自下而上、上下协调及独立监管的特点:(1)联邦部门预算草案编制阶段。由财政部下达预算编制指导与要求各部门在3月1日前将本部门科技支出需求上报财政部财政部第一次汇总各部门支出需求形成联邦科技预算草案。(2)审计与修改阶段。财政部将联邦预算草案提交联邦审计局审计局对预算草案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财政部与各部门协商对审计后的预算草案进行修改财政部第二次形成联邦预算草案,待提交联邦政府。(3)联邦预算案的审议与决议。财政部向联邦政府提交预案算草案联邦内阁通过后,议会对预算草案进行审议(包括“三读”审议和两院通过)议会批准预算案财政部向各联邦部门拨付预算款。

2.2德国科技计划的委托管理机制

为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联邦和州将科技计划的执行与管理工作委托给具有科技专业知识和科研创新管理能力的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Projekttr?ger)代管。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咨询、组织实施、过程管理、监督评估、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发展战略咨询、科普宣传、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科技计划委托方(联邦和州政府)与科技计划承担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之间的重要中介机构。项目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政府科技资助计划,管理科技项目,具体工作包括:①针对不同的需求者提供有关科技计划的专业咨询;②负责预备项目的遴选,完成遴选清单并提交委托部门(部分项目管理机构有权就一些资助计划自主决定遴选结果);③监督项目实施进展;④评审项目成果及转移转化效果。联邦部门通过建立统一、集中的科技项目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来掌握科技计划的进展、经费的流动、科技项目现状等信息,以及监督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项目管理机构同时也定期向委托部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除组织实施科技计划外,项目管理机构还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其他业务,例如提供科技政策咨询、协助制定科技资助计划、组织交流研讨会、推进国际合作、传播知识等任务。联邦政府起初将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设立在国家级科研中心内,像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德国宇航研究中心(DLR)、于利希研究中心(FZJ)、卡尔斯鲁厄研究所(KIT)均有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落户。2010年后,德国科技计划管理面向全社会公开,一些协会、公司甚至个人都可以参加联邦教研部等部委组织的项目管理招标,中标者可以代管政府部门科技计划。目前,德国已形成了由10多个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组成、拥有3000多名管理人员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德国项目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依托大型科研机构建立的项目管理中心、咨询公司性质的项目管理机构和依托产业协会建立的项目管理机构。其中有代表性的12家项目管理机构的名称、成立时间、业务领域和联邦政府委托部门。

2.3项目管理机构运作机制案例分析

以依托在德国宇航研究中心(DLR)建立的项目管理机构(以下简称PT-DLR)为例,分析项目管理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委托管理与项目评审机制。PT-DLR主要承担联邦教研部、经济与能源部和健康部以及一些联邦州在健康、创新、环境、文化、教育、关键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计划代管工作,同时承担一些科技政策咨询工作,其80%-90%的科技计划代管工作来自联邦教研部。PT-DLR是租用DLR办公场地的一个独立的机构,在行政和经费上均无交叉,但PT-DLR是否接受联邦教研部、经济部的计划委托等战略决策则需要通过DLR董事会批准。PT-DLR的运行经费和人员经费由竞标所承担的科技计划来支付,即每承担一项科技计划的管理由相应的委托方支付一定的经费作为项目管理机构的运行费用。PT-DLR根据委托部门的计划招标指南进行项目招标,小型项目评审由机构内部评审专家负责,评审后确定遴选清单提交联邦部委审批;大型项目的评审,先由机构内部评审专家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初步筛选的申请交由外部专家进行书面和会面两种评审方式,再由PT-DLR将评审后的最终遴选清单提交联邦部委审批,最后以联邦部门的名义遴选结果。 PT-DLR外部专家来自包括两部分,一是其他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的评审专家;二是专家库,专家库主要由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组成,每半年更新一次,由于项目申请评审需要面试环节,因此目前专家库中多数专家来自欧洲。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PT-DLR引入质量管理系统,并得到ISO9001认证,致力于实现科研项目的依法管理和可靠、公平、透明、独立的项目管理。

3德国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模式

德国联邦政府对不同的科技计划采取不同的组织实施模式。根据委托管理流程和决策的集中分散程度,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类:①联邦政府部门直接委托项目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的一级委托管理模式;②集中委托和分散委托相结合的二级委托管理模式;③专项计划的集中协调管理模式;④专项计划的分散管理模式。

3.1一级委托管理模式

一级委托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单个部门负责的、资助方向明确的科技计划,其管理模式较为简单,科技计划主管部门直接委托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并在申请指南中明确该项目管理机构。申请者针对申请过程中的问题向委托的项目管理机构咨询,将项目申请书提交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对申请进行评估,并将遴选结果交联邦部门审批。之后,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估。目前联邦教研部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研究框架计划”、“健康研究框架计划”、联邦经济与能源部的“国家电动汽车开发计划”等科技计划都均采用此管理模式。

3.2二级委托管理模式

多部委联合参与、资助方向不明确的科技计划管理,参与部门一般会先联合委托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征集项目方案,并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估,之后根据项目方案内容进行课题领域归类,并分配到相应主管部门。各部门再分别委托各自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接收正式资助申请并组织项目实施。在此过程中,发生两次政府部门与项目管理机构之间的委托行为,因此称之为“二级委托管理模式”。与“一级委托管理模式”不同,“二级委托管理模式”的一个特点是项目管理机构对科技计划具有咨询功能。此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避免了不同部门之间因为单独开展资助可能造成的双重资助的风险,同时可实现科研项目在创新价值链多个环节的持续支持。“第六能源研究计划”下的“储能”和“未来电网”联合资助计划采用此管理模式。

3.3集中协调管理模式

德国专项计划涉及的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及联邦政府、州政府、专项计划总体工作组等管理主体,其管理体系比单部门和跨部门的科技计划更为复杂,一般采用“集中协调管理模式”,即设立一个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代表组成的工作组,自上而下的对科技计划任务进行分解,对计划目标、研究问题和行动领域进行顶层设计;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建立协同研究平台,确保计划有效实施。德国“工业4.0”以及“能源供给智能改造”2个专项计划采用该管理模式。对于分工明确、研究领域交叉不强、不太需要协同机制的专项计划多采取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各部门分别负责各自领域的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并不需要建立协调工作组。“个性化医疗”、“网络服务”等专项计划采用分散管理模式。

4主要研究结论和启示

4.1结论

德国科技计划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最高的科技计划———“高技术战略”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即使面临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局势和科技新形势,也仅对原有最高科技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而非完全地废旧立新,这种政策上的稳定性有利于国家科技计划的合适实施。德国科技计划体系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高技术战略”涵盖了德国很大一部分科技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重点领域部署了多种类型的科技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评估和调整。截止2014年,德国“高技术战略”已接受3次评估,评估显示其实施效果良好,所涵盖的各类型科技计划得以延续与完善。此外,德国的科技计划横向分类和分工比较明晰,纵向层次感较强,突出了重点研究领域。德国科技预算在制定上体现了自下而上、上下协调及独立监管的特点。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都有完善的监督体系,科技资助计划信息化管理使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的执行高度公开与透明。德国科技计划的管理多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机构受委托承担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减轻了政府的管理负担,弱化了政府部门的权利。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化保证了项目评审的客观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跨部门科技计划主要采用二级委托和集中协调两种管理模式,解决了跨部门科技计划中的项目重复部署、多头管理等问题,提高了跨部门科技计划管理的效率,实现了研究项目在创新价值链多个环节的持续支持。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手段监督与评价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

4.2启示

科技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科技计划上,我国对科技的投入逐步加大,制定了多种科技计划,但这些计划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考虑,每种科技计划都兼顾领域较宽,涵盖方方面面;整个科技计划体系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呈现“碎片化”,导致了我国现行科技计划体系庞杂、相互交叉,不断扩张。科技计划的实施效果决定着科技成果的产出。目前我国科技计划主要采取“谁负责、谁管理”的方式,管理部门众多,各管一块,各管一段,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政府部门直接管项目。尝试建立委托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机构是我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由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接收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使政府从日常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中解放出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并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科技服务参与政府科技计划代管竞争,推进专业机构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完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科技计划的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实现项目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并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作者:葛春雷 裴瑞敏 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第二篇:航空科研计划管理方案

1安全管理模块

1.1安全配置。

安全配置是系统权限控制体系中的记录级控制手段,是用来控制用户对其存取范围的数据操作权限,类似于控制具体的操作按钮,如增加、删除、查看等操作。分为全局安全配置和项目安全配置。全局安全配置是用来控制模块级的操作按钮,项目安全配置是用来数据记录的操作按钮。全局安全配置:该配置决定用户对公共(非项目级)范围内数据的存取权限。如EPS结构、联系单位、新闻管理、各类模板等基础数据。每个用户只允许分配唯一全局安全配置。项目安全配置:该配置决定用户对项目相关信息的存取权限。如合同、文档、招标计划等项目级数据。每个用户可以参与多个项目,在不同的项目中又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或岗位,由此可为用户在不同的项目里分配唯一项目安全配置。

1.2三员管理。

三员管理是指对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的管理。本系统安全管理的用户登记权、用户权限配置权、用户权限审批权是分别属于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的,三员管理是本系统的安全基础。除了可为用户直接授权外,还可以通过角色为用户间接授权。根据组织机构内的不同存取需求,规划多个管理角色并将所有用户以合理的角色进行分组,然后将功能级、范围级权限授予角色,从而让角色组内的用户自动继承角色的权限。可为用户分配多个角色,用户即可继承所有角色的权限。角色授权机制可简化管理员的授权过程,它只适用于功能级、范围级两级权限许可控制,操作级权限中的安全配置只能直接授予用户。系统管理采用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和安全管理员“三员”分立的方式,具体应满足以下要求: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和安全管理员应为内置账号,不可更改权限、不可删除、但可以改名;负责生成用户账号;安全审计员:负责审计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预生成,不可更改权限、不可删除、可以改名);安全管理员:负责为用户赋权,并进行其他管理操作。

1.3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对用户登录系统执行强制性安全控制的模块。该模块由安全管理员控制。安全策略分为“密码策略”和“用户登录策略”。密码策略:强制用户的安全设置符合企业信息安全标准。在密码长度文本框中输入要求用户设置的最短密码长度,如果用户设置的密码长度不足,系统将提示用户并拒绝接受新密码;在新旧密码差异文本框中输入最小字符差异值,如果用户新设的密码与旧密码字符差异不足,系统将提示用户并拒绝接受新密码;设定密码有效期,首先选择密码有效期的时间单位(周、月、季、年),然后填入时间数量值,比如时间单位为周,事件数量值为4,那么用户使用一个密码4周后系统将不再允许再使用该密码登录;在“密码更新提前提醒(天)”文本框中输入数值(比如10),那么系统在用户密码使用时间达到有效期之前10天便开始在用户登录系统时提醒用户更改密码。用户登录策略:拒绝错误登录尝试、拒绝陌生用户。在“连续登录锁定账户次数”后的文本框中输入允许用户以错误的密码尝试登录的最大次数,当用户试登陆失败超过这个次数后,系统将锁定该用户。被锁定的用户账户必须由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经过授权流程才能解锁。在“在用户没有使用系统达到设定值后,系统将自动锁定账号”后的文本框输入设定天数,比如30,则当用户没有使用系统的时间累计达到设定天数后,系统便认为该用户为陌生用户并自动锁定该账户,锁定账户必须由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经过授权流程才能解锁。

1.4安全审计机制。

对用户具有审计机制,包括对以下信息的审计:用户密码修改、用户对信息的访问、用户对信息的操作(建立、删除、修改、分发、接收、输出等)。审计的内容需包括: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结果(成功/失败)等。审计信息不可修改、不可手动删除。安全审计员对安全管理员提交的授权任务审查并批准的功能模块,所以必须以安全审计员身份登录才能操作。安全审计员对安全管理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审计,主要指系统安全相关的工作,包括用户角色授权、组件模块授权、责任范围分配、安全配置分配、安全策略实施等的审计。

2结语

航空科研计划管理系统是涉及到国家秘密及商业秘密的计划进度控制管理系统,因此安全权限管理尤为重要。安全权限管理是航空科研计划管理系统安全性的基本保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模块。本文提出的安全权限管理方案应用于我单位科研计划管理系统,保障了科研计划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作者:金捷 单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第三篇:科技计划管理研究

1.科技项目信息的公开化情况

通过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等情况的调查发现,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基本全部公开。但项目的专家公示,结果公示情况方面不是很乐观。如下表所示,在这方面广州市走在前列。

2.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首先从专家库的建设情况看:调研发现,除个别城市网络专家库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外,大部分城市都具有网上专家库,并已经积累一定数量的专家,但普遍存在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不完善、本土专家为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其中广州市科技信息专家常年受理。专家申请后由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书面形式递交材料,专家推荐机制比较完善。深圳市科技信息专家面向社会公开征选,专家的权利和义务一目了然,便于接受公众监督。杭州的专家库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目前在库的省内外专家已经达5000多人(这个数字还在变化,不断地有新的专家进入到专家库系统),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专家库专家信息不够完善,专家的地域性比较明显;(2)专家库的动态更新机制不够完善;(3)专家库领域划分不够合理;(4)专家抽取算法需要不断优化。其次,从项目库的建设看,项目库的建立对防止项目的重复建设,合理地分配科技资源,更好地决策科技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研发现,各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平台基本上都有项目库,但由于不同地方科技项目库建设的时间不同,项目库的规模各不相同,各城市之间各自为政,尚未建立共享的项目库平台。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部门之间的项目库也不能实现共享,所以对于项目的停留在书面意见上,离具体落地还有一段距离。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杜绝一个项目多头申报的现状,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杭州市科委。杭州市财政会同市监察局、杭州市科委等18家杭州市级行政部门建立了杭州市财政资金网络管理系统。对所有纳入杭州市财政的各类项目进行网上统一管理、监督,这样企业凡是申请杭州财政项目支持的不管在哪个部门申请都可以进行项目,比较好地杜绝多头重复申报的情况。

3.项目财务审计支持的信息化情况

调研发现,目前各个城市的科技主管单位都制定了科技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在验收管理办法中基本都提到了要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但验收是项目完成后的行为,如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现在由于项目越来越多,支持的经费数越来越大,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如果完全依靠手工的方式进行,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情况看,远远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在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在不同阶段都有财务信息的审核环节,这方面已经走在同级别省份城市的前列,但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通过设计一定的方法,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人工的审核改为由计算机完成。

4.科技项目立项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情况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我国的管理恰恰忽略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科技项目管理,把科技项目管理狭义地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调研发现很多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系统还都不支持对合同、绩效、成果的全程跟踪,大多停留在项目结题验收时集中上传材料阶段。或者有些稍微落后的地方对过程的管理还局限于通过层层上报纸质材料阶段,造成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很难实时进行监管,没有发挥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监管的职责。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对于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但这些阶段都是有时间节点的,应该建立一种动态的长效机制,让企业形成过程管理的习惯。随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反映到平台中,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具体体现如下:

(1)重计划立项,轻过程监管,轻产出评估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已建立了较严谨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对项目的实施管理有规定,但落实到位尚存在困难。如目前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基本还未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项目评估、监理等做法,虽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经常性地进行了检查,但缺少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科技投入产出的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2)部分项目立项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由于项目专家库的不完善,有时未能客观公正地评审,影响评审的效果;二是评审专家选取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做到对项目的相对公平、公正的评审;三是由于对项目监管的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没有建立科技信用评估系统。虽然大部分的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诚信度较高,但个别企业存在不诚信行为,由于违约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尚未建立及其他条件的限制,造成科技不诚信行为成本偏低,影响项目实施的质量。综上所述,从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看,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做到:(1)科技项目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从申报到结果全程公开透明,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2)完善专家系统:一方面要常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另一方面要与其他省份的专家库共享共通;建立完善的专家库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专家系统:建立专家的信用评估制度(包括对遴选出来的专家进行反评估,确保专家库中专家的信用是良好的);规范专家入库流程及规章制度。(3)建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的安全审计预警功能,应包括完备的应用安全审计、审计数据分析挖掘、异常应用行为实时处置、审计管理支撑等方面。(4)从项目立项的过程管理看,应该推广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的模式,进一步加强项目库的建设。在今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推动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并逐步完善将是科技部门工作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工作。

作者:沈吉英 单位: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