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思想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国内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高层次的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争取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成为每个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解析,将其主要的管理思想与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相联系,探求其教育思想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
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研究生教育管理;
1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1.1克己、修身的教育管理原则
孔子说:“修己以敬”“克己复礼。”修己、克己、修身、正身从多角度讲出了为政者的根本。《论语•子路》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4]以上所谈均是正身以求人。孔子认为教育者只有做到正视自己才能以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不仅学生要克己、修身,作为管理者更应效仿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在实施管理之前要深入了解自身,正其身则令服众。
1.2和而不同的教育管理思想
和而不同是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之“和”,是经过独立思考做出的,追求的是“同道且同行”。[5]因此,孔子教育管理思想中的“和”是把孤立、单一的因素与多元的不同元素相协调,最终达到矛盾的均衡、同一。孔子强调在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和而不同”的管理原则,倡导用多元的思维思考、处理问题,从而才能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索到新的知识。
1.3“择乎中庸”的教育管理尺度
朱熹认为中庸指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孔子对其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6]中庸之道的精髓在于遵循了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和中正平和的处事原则,这种倡导中和的观念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7]在当今的教育管理中,作为管理者应会灵活处理事务,根据形势把握事物要领,善于变通,把握好处理尺度。孔子始终强调“勿过与不及”,注意处事的分寸,力图将对立的两端调和起来。《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子论政教:“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则济宽,政是以和。”[8]即最好的政教应该是宽猛相济,政教太宽松了,百姓就怠慢,无视王法;政教太刚猛了,势必会残害百姓,于是就应转施宽和之政。宽猛相替,这样政教才会施行得恰到好处。
2孔子教育管理思想对现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启示
2.1注重自我管理,发挥自主性
注重自我管理不仅仅强调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管理者及教师。首先,作为学校管理者,在领导者的管理行为中应当做到加强自身修养。管理者不重视“克己、修身”,没有服人之德,就难以顺利实施管理,也达不到良好的管理目标。其次,在教师层面,也要注重自我修养。古语道:“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高层次培养的研究人才,更是需要时时注意自身修养,做到按时自我反省,自主管理,这样才能以自身的良好行为感召他人。
2.2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和而不同的管理思想,蕴含了深刻的哲学真理,矛盾中的双方既相互排斥又有相济统一的一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现阶段突出表现的限制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就是在课程设置上,我国各级高校大多数都是必修课设置过多,选修课设置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人才培养的雷同,阻碍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作为管理者,应时刻关注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次的培养。尤其是对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未来经济发展的人才主力水平,直接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对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更应注重发挥其自身特征,尊重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灌注创新活力。
2.3善用中庸之道,遵循教育管理尺度
遵循中庸的管理原则,在现代的高等教育管理中,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多数高校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大多是管理者采取主观的政策制定,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身为政策的直接实施对象对政策的制定过程却了解甚微,此种情形的政策不免有些缺乏民主性,实施结果也不太会取得良好效果。作为教育管理者,应将管理过程中所实施的管理权力进行合理分工,政策制定过程中也要多多争取老师、学生的参与,多层次政策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相互协商、相互妥协,发挥各个参与者的长处,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合力,推动管理活动的良好实施。
作者:石钰 单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2][3][4]安德义.论语解读[M].中华书局,2010.
[5][6]范绕.儒家管理思想与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的融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
[7]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孙彩丽.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简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9).
[9]邹慧,黄河.孔子人本管理思想及其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