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探讨

流动分散是当前勘察设计单位、尤其是站前专业年轻党员的一种工作形态。本文通过对铁三院某一生产单位一线党员流动分散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党员流动分散的特点

作为一个勘察设计企业,其党员的流动分散是必然存在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党员的流动分散由过去的人员较为集中、时间相对较长向着流动更频繁、人员更分散的趋势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在外时间长。这突出表现在从事配合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和勘察监理的党员身上,时间短的200天,长的300多天。虽然工作驻地较稳定,但离津时间长。二是频繁外派多。这种情况相对集中在最近几年入职的青年党员中。由于现在的项目多、勘察工期紧,往往是这个项目接近尾声,另一个项目已经启动,需要人员到位。三是项目驻地散。由于配合施工、工程勘察、地质超前预报、勘察监理、监测(冻胀、路基、边坡)等项目多,使得人员更加零散。最多时津外项目驻地多达70个。四是每处人数少。项目的散小和零星的补勘是工点人数少的典型表现,再加上多个建设项目都需要专业人员配合施工,更使人员离散的概率加大。五是工点常更换。这在物探专业表现突出。任务急、时间紧,工作条件困难、探查工点量小分散,这都使得物探人员不得不在“移动中工作”,频繁搬家成为常态。

二、党员流动分散带来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党员的流动分散对基层党组织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带来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活动难以开展。流动分散党员频繁或长期远离党组织,无法参加所属基层党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党组织也难以有效地对党员进行统一的教育管理,加大了组织管理的难度,致使党员教育管理的覆盖面和效果受到影响。二是制度难以执行。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课,这“”是基层党组织的最基本的制度,但是党员的流动分散给其执行增加了难度,也对基层党组织提出挑战。由于支部成员大多为技术骨干,出差频繁,流动性大,一年到头碰面的时间较少,使得定期组织召开党小组会和党员大会的难度加大。三是作用难以发挥。一方面,流动分散党员“单打独斗”的多,一部分同志存在着只要干好自身技术工作就行了,参加不参加处、所两级组织的党内集体活动无所谓的心态,也没有发挥做群众工作的作用;另一方面,基层支部组织活动的困难,也使得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作用弱化,在宣传鼓动、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对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不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从当前存在的问题看,基层单位生产经营一手硬、党建工作一手软的现象还是较为严重的。重生产经营、轻党建工作,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重次数、轻人数的问题,在不少单位、甚至支部书记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仍停留在组织党员平时“看看书、读读报”、党日“参观游览”、年底“发展党员”的简单循环中,对党员的参与度、教育形式的选取、管理方式的创新不够关注,以行政工作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以技术业务代替党务,以自然成长代替党员意识培养,缺少党建工作上的系统性思考。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党建工作可有可无的不良影响,降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降低了党员的影响力。二是管理上不顺畅。现有的党员教育管理基本上仍是延续传统的管理职能和方式,中层单位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这一新情况反映滞后,不能有效地发挥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等作用。这突出表现在长期分散在外从事配合施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上。这部分同志人事关系、党的关系虽在所属单位,但从事的工作却是受指挥部等的指派,不便参加所属单位的党内活动,与从事工作难以配套,也存在所在单位党组织难以管理的问题。三是机制上欠灵活。目前,党员教育管理从总体上还是一种静态管理机制。而这种静态管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以灵活性、多样性为主要特征的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从组织构架设置上来说,生产单位的党支部及所辖党小组基本上是按科室队所和党员的多少设定,党员的隶属“多年不变”,如果不打破机构设置界线,势必影响对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从组织关系接转上来讲,没有及时做到随项目而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许多常年固定在配合施工现场和借调助勤在各指挥部、项目部的党员,难于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活动,再加上有的现场指挥部、项目部没有及时同步建立党组织,各单位派遣、助勤的党员也缺少接受党内教育管理的“合法身份”。从管理方式方法上来看,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多数党组织仍习惯于传统的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而这种方式、方法正好与流动分散党员分散、灵活、多变的特点相悖,沿用它来教育管理流动分散党员,效果不好。

三、加强和改进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探讨

党组织要重视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人散心不散”。

一是要从全局上重视。

党员的流动分散不是一个单位的点的问题,而是涉及一个面的问题;人员的流动也不再局限于一个外业队整体的流动,而是项目零散、数量多带来的人力资源的分布变化。要有效地应对党员的流动分散,就必须从全局上重视,系统考虑党组织的覆盖面、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等问题。如及时设立区域化的项目指挥部、项目部党组织,让一段时间内在此工作的党员严格转接组织关系、及时参加活动,明确在此工作的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

二是要在形式上创新。

通过近年来的党内生活实践可以看到,传统的“机关式集体活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必须开放思路、创新形式,延伸教育管理链条,变“党员请回来”为“书记走出去”,把组织“集体活动”与开展“小型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如“支部委员分片包保”“书记一线政策宣贯”,都是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是要在制度上加强。

党员教育管理需要在制度执行上加强。如要严格执行《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和《党员汇报制度》,强化党支部日常工作的规范,强化对党员的管理监督,密切党组织与党员的联系。如要用好《流动党员管理手册》,实现流动分散党员在流出和流入单位党组织间的联动管理。如要严格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明确转接单位党组织对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确保党员教育管理的无缝衔接。

四是要在机制上保证。

要解决党员流动分散带来的教育管理上的问题,需要在机制上予以保证。其一,要从公司层面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优势,高度重视党员的教育培训。如实行党员定期轮训制,请党群部门负责人集中授课;如设立并动态保持党员学习教育题库,定期进行网上答题;如购买党建专家辅导光盘挂网,供党员随机学习等。其二,要明确各级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要求、职责,加强对履职情况的检查、指导、考核与激励,激发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其三,继续加强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不断提升其履行党务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其四,在坚持对处、科(所、室、队)干部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的同时,兼顾党务基本知识、方法、能力的培训。

五是要在建设上体现。

在基层党组织三年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党员流动分散的特点,加强调研,细化研究基层党支部(包括临时党组织)设置,体现“党组织定期联系党员、党员定期联系党组织”的“双联”“党员流入、流出单位共同管理”的“双管”和“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基层党委书记是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的“双责”要求,突出学习、服务职能,使流动分散党员的教育管理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头管、双落实”,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都能教育管理到哪里。

作者:王金委 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