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管理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教育管理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教育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探索

1前言

在我国教育不断进行深入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不断对别具一格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进行探索,这些探索旨在寻求独具特色的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特点的教育方法。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有一些比较薄弱环节,原因在于,此类院校学制短,而且学生还必须进行顶岗实习,因此建立党员教育工作的难度系数较大,无法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要想顺利开展、实施党员培养教育工作,就必须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

2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完善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

虽然,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党之前对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教育,同时开展了相关的培训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政治理论知识上得到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在学生入党以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修养教育、理论知识培养降低了重视程度,减少了对学生入党后的培养和教育次数。因此,造成学生党员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本身对于有关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把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上,忽略了对学生党员的进一步培养和教育。由于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导致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得不到充分的开展,从而使部分学生党员产生了惰性,降低了他们参与院校组织的党员培养和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2.2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人数和水平不足

在高校对各院系中的有关职位进行调整之后,各个院系都设置了党支部书记的职位并成立了学生党支部。通常情况下,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另外还在各班级内部设置了班小组。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常只有一个人管理专职专人的全部工作,大部分参与工作的人员并不是专业的党员管理人员。党支部书记除了要全面负责党员教育工作之外,还要全权负责学生教育内容的管理工作,这些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琐碎事情削弱了党支部书记对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大部分党员教师的工作较为繁忙,减少了对党务培养工作相关内容的学习时间,党员教师缺乏专业的党员理论知识学习。另外,由于事务繁忙,党员教师很少有时间参加正规的党员培训课程,这就直接造成党务水平的降低。因此,院校专职党务工作者数量和水平的不足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2.3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

院校学生党支部在对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培养教育工作时,内容和程序通常都比较丰富,并且形式也比较多样,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加入党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在对学生党员进行后期的培养教育管理时,通常按照一些比较传统、简单的程序进行,在管理工作中缺乏创新和活力。比如,在党员举行党支部会议的过程中,文件读取和汇集的进程通常采用传统的程序进行,缺乏创新和活力,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部分学生党员来说,这样传统的形式没有体现党员应该具备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党员而言,这样的会议氛围并不能够将党员应该具备的活力和精神面貌展现出来。久而久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精神和活力就无法发挥作用。

3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的探索

3.1对教育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社会经济和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探索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这样一来就可以细致规划学生党支部中相关的管理工作,对学生党员进行规范化的培养和教育。根据《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所有重要讲话传达的精神,对于党执政能力的建设牢牢把握,将党建工作侧重在增强党性和提高党员素质上,不断提高全党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发挥党的先锋带头作用,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改指导思想完善和创新的党支部的管理理念,并严格把握和控制管理的程序。要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就要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这就要求高校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深入到学生党员的甚或细节中去,注意提高学生的党员意识。为了实现学生党员的典范形象化,各院校可以在校园中为学生党员设立专门的党员示范区,让学生在对党员示范区进行管理的时候,有效激发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并在相互监督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典范形象的目的。

3.2提高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在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合理组织下进行,而党务工作必须是在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党建队伍的支撑下进行。因此,在提高党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时候,应根据《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出的基本原则,对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首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中心,将增强党性作为出发点,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求培育出相应的专业人才。其次,党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就必须在学生党员培养的过程中,始终遵循服务党员、因材施教、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党员的同时,不断实现自身党务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和帮助他人的优秀品格,并且要十分热爱自己的岗位,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认真完成所有工作的内容。

3.3实现党员学生培养教育培养管理工作的生动化

在高职院校党员培训的课程中,通常采用比较传统和简单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比如班级内部培训、院系之间的交流会等。这样简单的形式并不能满足现展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甚至会引起现代学生对此类党员培训形式的排斥。因此,在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传统的观念和形式进行完善和创新,将党员教育的形式主义逐渐转向开放式学习的党组织教育。根据《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出的党员培养主要措施的第二条“创新载体手段,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现代化水平”,现代的党员教育完全可以借助科技的手段进行,使得党的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例如,专职党务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定时将一些相关党员知识和党员精神的内容发送给学生。通过对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党性意识,深化对党的宗旨的认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刊物等媒介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比如,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等,不断以在线学习的形式开展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另外,还应将党员培训教育网站办好,开设相关的课程如“网络课堂”、“网上党校”等,不断将党建的电子信息途径开辟出来,并最大限度地使用现代科技做好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他们肩负着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因此通过参与党员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活动、体力劳动等,可以让学生党员对社会有一个提前的认识或者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一方面能够影响党员的质量和培养后党员的形象,另一方面对党员工作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应结合本校的发展目标来开展,努力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使学生党员在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素养和能力提高的目的,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作者:林彩燕 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成就

1.高职院校把教育管理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目前,很多高校都认识到尽管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十分重要,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关键。实际上,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其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自我价值实现。

2.院级、系级共同构成的教育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伴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发展规模,院系两级结构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学生的主要形式。另外,很多高校还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学校教育目标,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效果十分显著,不断优化改进院系两级结构教育管理模式。

3.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教育管理必须树立人本主义思想,从根本上说,这体现了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2)让学生合理需要尽可能得到满足;(3)针对学生实际,开展人性化教育管理,给予学生人文主义关怀,理解、包容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4)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5)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让学生主动接受。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差异显著

最近几年,随着国内高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增长十分迅速。相比之前,学生素质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参差不齐,不同社会背景、年龄段的人通过高考都可以让自己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现阶段,大众社会正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价值理念日趋复杂,高职院校学生也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他们在生活习惯、成长背景和思维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异。现在很多高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往往自我中心思想严重,有时候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感受,缺乏集体意识,这种心理状态是该学生群体所特有的。另外,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社会生存环境更加严峻,学生今后需要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有的学生甚至为此产生心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传统的单一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实际需要,也不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目标。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包括多方面内容,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方方面面,其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存在很多隐患。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是学生在校主要监护人,承担首要责任。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大多由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来担任,虽然他们和学生年纪相当,更容易亲近学生,交流起来比较方便,但因为刚参加工作,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有些问题处理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很多高校不够重视教育管理人员,待遇和地位上都处于较低水平,使得这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心态失衡,缺乏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离开学校另求出路或者更换岗位,高职院校很难建立稳定的专业教育管理队伍,人员经常变动,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落伍

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进步发展,原先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发展形势需要,也不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目标要求。过去,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具有很大强制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独立性培养,造成学生没有自制力,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别说培养其创新意识能力了。同时,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下,教育管理人员不和学生沟通交流,师生关系逐渐疏远,使得教育管理学生变得更加困难。教育活动、管理活动两者往往脱节,缺乏有效衔接。现阶段,在大部分高校教师看来,自己只需要负责讲课,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教育管理学生应该由辅导员负责,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专业不同,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只是进行思想教育。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学分考核制度创新

虽然在素质教育目标引导下,高职院校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但还是有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高职院校要给学生制定具体发展目标,根据目标要求来培养人才。现阶段,学分制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管理制度,它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有关课程学习,不仅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学校管理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学分制通过量化评价方式开展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有具体权重和分值规定,学生必须达到一定分数标准才能毕业。学分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教育学分和管理学分。其中,教育学分主要包括新生军训、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人文讲座、技能比赛、诚信行为等方面;而管理学分主要包括行为规范、违纪行为、文明礼仪等方面。

(二)学籍管理模式创新

首先,加强学籍管理体制创新。高职院校应积极改革发展教育管理模式。由于学生个人实际不同,学校必须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实施针对性教学,基于自由开放原则来管理学生学籍。我们必须看到,目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体制比较僵硬,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学校有关部门要做好各方沟通协调工作,对于学生转学、休学等可以适当降低门槛,允许学生按照个人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年限和毕业时间。另外,高职院校应提高管理水平,有的学生想要离开学校自主创业,学校方面可以尽量满足。其次,加强学生转业制度创新。在学籍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适当放宽学生转业条件。学校有关部门应科学管理、灵活操作,设立第二专业,完善转业制度,优化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多深造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学有收获。

(三)就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就业需要展开,主要包括以下措施:一是宏观把握。高校领导和有关决策部门要全面准确把握国际产业发展政策,分析社会经济形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二是中观考察。高职院校领导和有关决策部门可以多走访一些产业部门,进行全面实地考察,像高新技术园区、企业单位、经济开发区等,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课程,采取针对性教育管理措施。三是微观调整。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单位人才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专业,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专业对口,不仅要提高教学水平,还要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四、总结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教育管理模式上的缺陷。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从当前教育管理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市场人才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学校教育培养和管理水平。

作者:董博 单位: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退伍复学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探析

一、高职院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

1.个别党员党的基本知识欠缺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与退伍复学学生党员谈话中发现,大部分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纪律、权利义务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党的热点问题和社会上的难点问题认识相对欠缺,政治敏锐性不高,缺乏系统深入思考。

2.个别党员入党材料不全

在入党方面,党员发展首先强调思想上入党,然后是组织上入党,齐全规范的入党材料是党员组织上入党的主要证明,也是证明党员身份的主要依据之一。完整规范的入党材料,是对新转入党员进行审查的主要内容。近几年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入党材料的审核中,发现大部分党员入党材料不全。排除因部队党组织工作模式差异不作硬性要求的材料外,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入党申请书、参加党课培训证明、政审材料、入党志愿书等材料应该具有,正式党员还必须有转正申请书。但是审核发现,个别党员仅仅有入党申请书和入党志愿书,其他材料缺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个别退伍复学学生党员材料一般会和入伍材料一起归档转递,因此,学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做好档案材料审核工作,防止材料遗失。

3.个别党员入党动机模糊

入党动机是党员入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基于对党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一种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驱动。在与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的组织谈话和后期的组织考察过程中发现,党员普遍具备正确的入党动机,但是个别党员入党动机模糊。与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相比,部队党员发展对党员的政治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对党员的教育在教育时间上和强度上都较强,所以导致个别党员在入党动机上认识有余,理性思考不足,存在入党动机模糊的现象。

4.个别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

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于党员个体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退伍复学的学生党员进入到新校园生活中,在很多方面不适应,导致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表现平平,甚至不如一般普通学生。更有个别党员存在逃课现象,出现“前脚复学、后脚退学”的现象,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学生党员本身素质有关,也可能与个别基层党组织忽视对其后续的教育管理有关。

二、高职院退伍复学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不重视

经调查研究,高职院个别基层党组织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后期对其的教育管理跟不上。突出表现在个别基层党组织认为,顺利接收他们的组织关系并使之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在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上,仍然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个别基层党组织认为,退伍复学学生党员是经过部队党组织严格考察并组织发展入党的,其在入党动机、政治素质、组织纪律、现实表现等方面已经具备党员标准,再加上这些党员不是经过学校基层党组织考察发展的,认识不到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必要性。

2.在校预备期考察时间短

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时间分布比较分散,有的是在大一参军入伍的,有的是在大二参军入伍的,还有个别是大三参军入伍的。受到高职院校三年学制的影响,特别是“2+1”教学模式的影响,这就客观造成了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在校时间短,特别是大二和大三参军入伍后退伍复学的学生党员,他们在校的时间更短。再加上退伍后退伍手续和组织关系转移工作影响,有的学生党员并不是退伍复学时就能把组织关系转移到学校,中间还有个时间差,这两种情况都造成了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在校预备期考察时间缩短。基层党组织对其的考察虽然在时间上连续计算满一年了,但是对其考察过程和考察内容还不够,往往影响到学生党员的转正。

3.教育上缺乏系统性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个别基层党组织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的教育不重视,即便开展了一定的教育活动,但对其教育零散,系统性不够。由于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学校的时间并不集中,往往比较分散,这在客观上给各基层党组织专门为其组织一次集中系统的党的知识的培训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很难通过预备党员集中培训班来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虽然很多基层党组织也尝试通过QQ、微信、网上党校等网络平台对其进行教育,但是由于学院党员教育培训时间的不同步,教育培训的效果也并不明显。

4.管理上缺乏严格性

个别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在校时间短,客观造成了对其管理难度增大,特别是大二、大三入伍学生党员退伍复学时间短,受到高职院学制的影响,有的党员退伍复学就去实习,还有个别的在校集中学习只有一年,这给基层党组织对其进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个别党员疏于管理或者管理不严,存在个别学生党员不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形象,甚至有个别的学生党员退伍复学后存在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等情况,一直要党组织催促才办。由于对其管理不够严格,极个别的学生党员退伍复学后仅仅是为了拿满学分混毕业,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松散,出现逃课等现象,非但没有在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影响到了党员队伍的形象。

三、加强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建议

通过分析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当前高职院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强化教育管理,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发挥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管理

要加强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前面的分析,高职院的个别基层党组织受到学制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思想认识上会放松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因此,要加强对退伍复学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认识到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和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从而加强对其的教育管理。

2.做好组织关系转接,顺利完成衔接

党员组织关系是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是党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组织一项严肃的工作。认真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是加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员因调动工作、参军、升学、毕业或其他原因离开原所在单位必须转移组织关系。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必须凭原部队开具的组织关系介绍信进行组织关系转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学生党员对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政策普遍不了解,退伍复学后未能及时转移组织关系,也未向基层党组织表明党员身份,没有向学校组织部门或者基层党组织反映情况,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学生退伍复学后学院基层党组织应积极了解学生情况,调查其是否为党员,确认其党员身份后及时提醒学生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严格审查入党材料,完善党员档案

确认党员身份,一方面要看党员所持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另一方面要审核党员的入党材料,审查党员材料是否齐全和符合相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个别的学生党员退伍复学后直接把个人档案交给班主任,个别班主任不了解情况,直接将其材料归复学校学籍档案中,这给基层党组织审核党员材料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党员退伍复学后,基层党组织在核实完学生党员真实身份后,一方面帮助其办理组织关系转移,一方面须审查入党材料,并报学校组织部门进行审核。审查档案材料主要内容为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档案材料是否真实、发展党员条件标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由于原发展单位工作模式的差异,如在档案审查中发现疑问,学校组织部门应及时向原发展单位核实相关情况。

4.加强帮扶,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为避免“前脚复学、后脚退学”现象,要求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对退伍复学学生的关怀。退伍复学学生重新进入到大学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特别是对于个别大二、大三入伍的学生,他们退伍复学后在校时间短,而需要完成的学业任务又比较重,再加上入伍参军阶段专业学习间隔,客观上造成了退伍复学学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需要一个过程。特别对于退伍复学学生党员来讲,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校园,完成相关的学业。这就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帮扶,对他们密切关注、积极引导,多鼓励其参加各级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并且结合不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措施,注重“正面关注”“积极关怀”。在学习上、生活上及社会工作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专门安排至少一名教师党员联系一名学生党员,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帮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发挥他们在各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5.严格考察,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

经调查,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基本上都是预备党员,大部分退伍复学学生党员需要在学校完成预备党员转正工作。要加强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把严格教育、积极关怀和严格考察结合起来,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严把预备党员转正关,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组织环节,也是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各基层党组织要严格考察,认真履行组织程序,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对党员的意见,注重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严格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加强系统性的教育,强化党员意识

加强党员教育,强化党员意识,是提高党员政治理论素养、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由于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在校时间较短,任务重,而开展集中的理论培训难度大,所以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系统化教育,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灵活的方式加强教育。首先,充分利用好学校党校的作用,组织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参加预备党员培训班和入党积极分子高级培训班,利用集中理论培训和考核,来进一步提升其政治理论素养;其次,鼓励退伍复学学生党员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提高其参与社会工作的热情和能力;鼓励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7.加强监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是落实群众监督党员,帮助学生党员更快更好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对退伍复学学生党员监督的重要性。一般来讲,普通学生对退伍复学党员的期望还是比较高的,更加关注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所以,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完善的党员监督机制,让退伍复学学生党员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督促退伍复学学生党员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和发展,才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才能保证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对于表现优秀的党员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彰,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甚至违反学院校纪校规的学生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

作者:郭伟强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