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教育管理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海外学习项目的类型
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根据所获学位,可分为双学位项目(中方高校和海外高校学位)及单学位项目(仅获得中方学位);根据学习时间,可分为一学年以上和一学年以下。双学位项目要求在海外学习时间较长,一般为一学年以上,单学位项目一般不超过一学年。
(一)双学位项目
双学位项目是指学生在跨国(境)高等教育机构中学习,在满足两个合作机构统一层次的学业要求之后,由两所合作机构各自独立颁发学位的活动。双学位项目又分本科双学位项目、本-硕连读双学位项目、研究生双学位项目等三大类。双学位项目费用较高,主要都由学生个人承担,一般没有名额限制,只要达到项目要求,成功参与项目的机会很大。
(二)单学位项目
单学位项目指仅获得一方学位的项目。合作项目中的学生在完成双方或多方合作机构共同制定的学习要求,达到合作一方学位授予标准之后,获得该方授予的学位。通常学生仅获得中方高校的学历、学位证书。单学位项目包括校际交流学习项目、国家公派项目和短期交流等三类。“校际交流学习项目”通常以“互免学费、互认学分”为基础,国家公派项目则可以享受政府的资金支持,短期交流项目主要是以短期进修、交流、访学为主,时间通常为一个月以内。这类项目个人承担的费用相对较低,但通常都有名额限制。南京农业大学派遣学生赴海外学习始于1981年,初期的派出人数每年在两位数以内,2000年以后,赴海外学习的学生人数增长迅速。2001~2014年,全校共向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赴海外学习学生近2000人次,其中三个月以上的长期生为728人次,占总人数的近40%。其中,2007~2014年期间,参与国家公派项目的学生人数,包括攻读学位者、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的学生为216人,占这期间赴海外学数的27.7%。
二、海外学习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能否成功参与海外学习项目取决于学校、学生、家庭三方因素,学校开发设计项目、学生个人达到项目要求、家庭提供经济支持方能保证成功参与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承担了主要的管理责任。笔者通过对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包括外事、学工、教务、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合对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并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访谈,梳理出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项目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013年秋季,对南京农业大学部分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852份,其中有效问卷1764份),以了解学生参与海外学习项目的意愿和需求。从调查数据来看,有22.4%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实施的海外学习项目没有适合自己的”;有56.3%的学生认为参与海外学习项目可承受的项目费用是5万元人民币以下,这通常仅能负担“单学位项目”的费用。目前学校实施的学生海外学习项目对于专业、语言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费用更是学生参与项目的一大阻碍。“单学位项目”费用少,但名额非常有限;名额相对宽松的“双学位项目”,学生需支付高额的费用。因此目前学校提供的交流项目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有些海外学习项目交流的学校层次不高,对学生也缺乏吸引力。
(二)项目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有约38%的学生认为“学校公布项目信息渠道少或内容简单,不够吸引人”,有49.9%的学生对“海外学习项目的学分转换政策、学籍管理办法、参与项目对评奖评优的影响等相关政策不了解”。这表明项目的传播渠道与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不能良好对接,项目的宣传方式和宣传力度有待改进。目前的项目宣传手段中,网络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平台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
(三)课程和学分认定制度不够完善
课程与学分互换互认是实现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对海外学习学生的学分和成绩认证做了具体规定,但中外高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学制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门课程,其课程名称、教学时数及所得学分数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在海外高校所学课程与中方高校培养方案上的课程不一定能一一对应,学生返校转换学分时,哪些课程可直接转换,哪些课程需补修,基本上都是由学院教务秘书根据经验来把握,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计划不了解,盲目选择国外高校课程,导致回国后无法顺利转换学分,不得不延期毕业,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压力,甚至影响了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和发展。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
海外学习项目管理涉及学校多个职能部门。项目的开发和设计、项目信息的、学生的选拔、学生派出手续的办理以及与外方高校的联络由外事部门负责;学生的学分转换、课程匹配由教务处或研究生院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评奖评优由学工处或研究生工作部及相关学院负责;收费、校园卡办理等由计财处负责。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学校还没有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出现了各部门间沟通不充分、信息不对等、分工不明确、办事制度不规范等现象。在学生参与项目赴海外学习过程中,学校对其思想状况的关注和了解基本处于“真空”,学院、学工部门认为学生已赴海外学习,从地域上脱离了其管辖的范围,放松了对其管理的意识;外事部门往往更注重项目本身的管理,忽略了学生个人的管理,从而出现了部分学生在海外学习期间放任学业不管,转而干起了“海外代购”等与学业无关的事,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及派出学校的声誉,违背了海外学习的初衷。这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导致各部门的管理责任不明确,从而出现管理上的漏洞。
三、改进对策及建议
如何解决学生赴海外学习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推动海外学习项目的实施,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一直都是相关管理部门思考和探索的重点。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高校要结合本校校情,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制度和管理办法。
(一)拓展与海外高校的合作,丰富项目种类并扩大数量
调查数据显示:有56.7%的学生希望在校就读期间出国留学。这说明学生赴海外学习的意向比较高,因此学校应积极通过加强国际交流的实质性合作来发展更多的海外学习项目,通过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联合培养、互派学生、合作科研、短期访学、调研实习以及参加暑期课程等多种项目,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设计项目时,应充分调研学生的需求和院系的合作意愿,既要考虑项目招生专业的覆盖范围,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降低项目费用,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保证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校应鼓励和支持各院系在校际合作交流协议框架内独立组织并实施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实践证明,院系开拓的学生交流项目有更好的针对性。
(二)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打通信息传播渠道
项目启动阶段,信息的有效传递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对于项目信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加强项目的宣传工作。传统的宣传方式,如项目手册、海报、横幅、展板、宣传单页、校内电子屏、学校主页、项目说明会和经验交流会等仍然很有必要,并且要加强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建设,完善“出国超市”和“留学菜单”信息分类检索功能,以便学生迅速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而更多新兴的网络宣传手段也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如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人人网、校园BBS以及QQ群等学生活跃的网站和网络媒介及时推送项目信息,对海外学习项目进行实时宣传报道,扩大项目影响力。学院、学工部门与学生接触多、联系紧密,因此,应发挥学院、学工部门在项目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实现项目传播渠道和学生信息接收渠道的有效对接。总之,只有充分利用和完善各类宣传平台,加强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国际化意识,明确参与海外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参加海外学习项目的积极性。
(三)完善学分认证制度,实现课程无缝衔接
学校应根据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综合考虑国内外高校课程设置的差异,科学地完善学分认证制度,认真听取一线教务老师的意见,提高学分互换互认的可操作性。为避免出现学生盲目选课的问题,建议教务部门派专人负责去海外学习的学生的教务管理工作,协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办理学生学分转换和课程对接。目前学生管理已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学生的学籍管理,包括选课、考试、成绩管理以及毕业、学位资格审核都是通过教务系统操作的,但教务管理系统中并没有海外学习学生这一特殊模块,因此在涉及这部分学生的教务管理只能通过后台修改的方式进行。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人工修改方式严重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建议在教务系统中增加海外学习学生的模块,方便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信息。
(四)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完善管理机制
鉴于涉及学生海外学习教育管理的部门较多,建议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教务处、学工处、研究生院、国际处、国教院、计财处和纪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学生海外学习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决策学生海外学习的相关事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如:国际处负责项目的开发、交流协议的签订、海外高校的联络等;国教院负责项目通知、项目宣传、接受学生报名、选派学生、指导学生准备申请材料及协助办理签证等;教务处或研究生院负责指导学生制定海外学习计划,办理课程衔接及学分认定;学工处负责学生在外期间的管理,配合国教院开展项目宣传。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新政策、新规定,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对学生赴海外学习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各部门应指定至少一名联络人负责赴海外学习学生的管理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开展学生交流项目需要各个职能部门以及有关学院等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推进,这样学生交流工作才会有声有色、稳步前进。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随着高校综合改革的全面展开,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我国高校与海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更加紧密,而学生赴海外学习作为校际交流合作的实质性内容之一,必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和学习交流,吸取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探索和完善学生赴海外学习的管理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搭建平台,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作出贡献。
作者:姚红 童敏 满萍萍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