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人数多,“重发展、轻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高校的组织发展工作已逐步程序化、规范化,使得大学生在入党前的教育和管理日趋完善,长期以来对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研究甚少,明显松散、无序,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组织生活和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很少。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势在必行。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理想信念弱化
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高校应予以高度重视,当前由于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难点较多,不易理解,加上学习过程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单纯的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浮于表面,学习热情不高,影响了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入党后的大学生党员表现出学习意识不强、参与政治理论学习讨论热情不高等现象,表明部分大学生党员只是组织上入党了,没有做到思想上真正入党,思想信念弱化,缺乏政治敏感度。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
入党动机是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入党的真实目的和内在驱动力,入党动机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和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党员中存在入党动机多样化、目的性强的趋势。一部分大学生提出入党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看着别的同学入党,就盲目的申请入党,其实自己根本没有端正入党动机,也不清楚为什么要入党;一部分大学生提出入党是为了完成家长的任务,迫于家长及周围人的压力提出入党,并非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提出入党是为了将来毕业能够更顺利工作,利用党员身份作为进入理想职业的增加筹码。入党动机的多元化导致了学生把入党作为一种实现功利性目的的手段,而忽视了入党后自身的党性修养。
(三)大学生入党后的主体地位缺失
由于各种客观条件限制,疏忽对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不少大学生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入,思想不够成熟,他们渴求了解世界,愿意认知新鲜的事物,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辨别能力不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差异明显,一些大学生在入党前很努力,积极主动的为班级和党组织服务,表现突出,可是在入党后表现出缺乏党员意识、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个人的目标已实现,很多方面表现出不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活动等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未能发挥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政治理论学习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是一生的职责。高校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党员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大学生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关心时事政治,增强政治敏感度等。在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例如让大学生党员参加寒暑假专题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从中受教育、长才干,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论坛、微信、微型课堂、网上党课、党课选修等大学生最热衷、最感兴趣的方式开展理论教育,增强大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大学生党员长效学习机制,树立主体意识
建立大学生党员长效学习机制,树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强化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实施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全程化。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时间和质量,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党内学习教育活动的兴趣,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全面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风建设,要通过组织生活会,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时刻让大学生党员保持一种紧迫感,防止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要时常警告他们,党员提高思想水平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加入党组织是一个新的开始,更应该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会,关心班级同学思想动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思想交流与问题研讨,通过形式多样的支部学习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创新形式,更新内容;以深化支部建设和经常性教育活动为重点,努力构建党员学习教育新机制,创新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党支部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理论热点专题讲座,建立网络平台,把部分大学生党员教育相关内容和资料放到网络上供其他学生参考和学习,让大学生党员在热点学习和再教育的互动学习中提高主体意识。
作者:刘金梅 付浩海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长春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
第二篇:孟子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启示
一、“相信学生、重视教化”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性善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特有的属性,就是说,只有人才会具有羞恶、是非之心,所以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在这里,孟子是从性善论的角度来界定人和动物的区别,强调的是人既是动物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物,认为人应当是具有认知意识的动物。孟子的“人性之善”与生俱来的观点,为我们学校教育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即我们要相信学生,人具有认知、学习的特性,学生是可以被教育的。孟子的“性善说”并不是说人生下来个个都是圣人、天才,他认为,人性善仅仅是一种为善的可能性。孟子曰:“乃苦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认为要把人身上这种为善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全靠后天学习、修身,由于各人后天主观努力的不同,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孟子上述的人性善观点为我们学校教育的必要性提供了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在学生道德养成、知识传授、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注重师德、正己正人”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
孟子认为在国家治理中处于最高的统治地位的人,应该是有“仁义道德”的人,如果不仁德的人登上最高统治地位,就会把恶劣的行径播散给民众,一旦在上的人没有道德准则,在下的人就违反道义、触犯刑律,社会混乱。所以孟子说:“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孟子•离娄章句上》)国家治理是这样,学校教育管理亦如此。我们要做到“以德服人”,为人师表,不断修炼道德品质,并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榜样。孟子不仅提倡“为政以德”,还指出“正己正人”的为政之道。孟子曰:“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章句上》)就是说君主要行事端正,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孟子又曰:“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孟子•万章章句上》)己正,才能正人,己不正,难正人,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便是这个道理。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要认识到:管理者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要承担一个教师、教育管理者应尽的职责,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三、“以人为本、人性管理”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
“民本”思想是孟子重要的政治思想,孟子认为广大老百姓是天下国家的根本。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章句上》)因为没有民就没有社稷,没有社稷何来国君?对一个国家而言,其他的都可以“改立”,只有百姓不能,由此也可见百姓之重。所以,人民是天下国家的主人翁,国君只能是人民的公仆、办事员,因此,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章句下》)同样,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学生就是学校的根本。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存在的基础,就没有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存在的必要。因此,学校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思想。孟子“民本”思想是实行“仁政”的基础。“仁政”就是将“仁爱”和管理结合起来,行“仁政”就必须把老百姓的忧乐放在心上,与百姓同忧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有其忧”;行“仁政”就要爱护老百姓,所以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学校的管理亦如此,孟子的“仁政”思想告诉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要充分体现出友爱互助精神,依靠对被管理者的关心和理解而不是靠纪律和惩罚来争取他们的合作,依靠这种情感型管理,以善待人,以善管人,实行人性化管理。
四、“制度管人、依法治校”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保证
孟子认为管理国家,光有“好”人、“善”心还不够,还必须守“规矩”。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孟子是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画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孟子是用这个来告诫人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即使管理者本事再大、能力再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的“规矩论”启示我们: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者必须依制度治校,根据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不能随心所欲。孟子非常重视国家治理中修订法律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无内忧外患,趁这个时候修明政治法典,纵使强大的邻国也一定会畏惧它了,孟子曰:“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所以,学校要认识到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制定各项制度,给自己“立法”,从建章立制入手,逐步形成制度管人、依法治校的管理模式。
五、“环境育人、营造氛围”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
孟子认为环境能改变人的气质,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非常重大。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丰收年,年轻人大多养成懒惰习惯;灾害年,年轻人大多性格暴戾,不是天生条件如此不同,而是所处的环境使他们心情变得糟糕,就是说年成的好坏、物质条件的厚薄等环境条件会影响到人们的性格、品行。这启示我们:在青少年时期特别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因为人的周边的生活、学习环境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六、总结
高校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效果,就要优化育人环境,排除不良的环境影响,创设良好的氛围。孟子曾经说,如果你让一个齐国人来辅导你儿子说齐国话,但是周围有一群楚国人在干扰,即使你天天打你儿子,让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所谓:“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孟子•滕文公下》)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健康成长开辟肥沃的土地,洒下阳光雨露,齐抓共管,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张玉鹏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教育管理柔性管理工作运用探讨
1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柔性管理理论,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符合现代教育制度的特点与要求。对于大学教育管理工作来说,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柔性管理理念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符合时代的发展与要求,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其次,符合大学教育的管理目标,现阶段,高校教育已经慢慢迈入精英教育,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突破传统,与国际接轨,通过有效的管理,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另外,运用柔性管理理论能够更好的激励大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人文关怀。
2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运用
2.1增强情感教育形式,注重表扬: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该充分融入情感因素,这是柔性管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孕育心灵、塑造人格的过程。运用柔性管理理论,要求教师充分使用情感因素的优势,以表扬激励为主,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通过表扬与激励,让学生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发挥自我学习能力与塑造能力,逐步接受和认可大学教育阶段所倡导的成才理念与价值观念,以建设社会主义为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信念与理想,促进教师与大学生的共同成长。例如,当一些大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思想容易沮丧,此时,教师应该使用柔性管理理论,运用情感因素开导他们,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帮助其重拾信心,对生活充满乐观。
2.2践行全员管理模式,民主平等:
目前,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少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对独断专行与等级森严的管理模式不满,所以,教师在运用柔性管理理论时,应该贯穿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建立与完善和学生一起管理的模式,充分保证大学生具有参与权和知情权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地位。同时,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的管理作风同样重要,应该民主平等,消除等级制度,逐渐模糊与淡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差别,在管理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尊重,通过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与心灵交流,获得工作与学习中的动力。例如,教师可以构建一个民主管理平台,通过年级大会、意见箱、社团会议等,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管理工作,使整体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与意见,从而实现民主与平等。
2.3建立新型对话关系,尊重倾听: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运用柔性管理理念应该构建新型的对话关系,始终尊重和倾听学生的看法与见解。柔性管理理论的目标之一就是构建一种顺畅、新型的对话关系,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对话意识与个性发展,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构建和谐信任的关系,从而实现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在构建新型对话关系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是不同的独立个体,由于每个学生的人生经历、先天性格与成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其基本情况,发现其优点,帮助其更好的表现和肯定自己。其次,提升对话技巧,不能采用之前的“你问我答”对话形式,应该与学生进行内心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某些客观事物。
2.4 创新教育管理途径,网络沟通: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柔性管理理论的开放性与多元性,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创新教育管理途径,通过网络渠道来沟通和交流。传统的沟通方式比较落后,并且容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班级沟通、宿舍探访等。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利用网络沟通的优势,以此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严宽结合、刚柔并济,如使用QQ群、微信、飞信、邮件和校内网等沟通渠道。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网络沟通,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内心世界,从而帮助其解决问题。通过各种网络沟通渠道的使用,可以充分转变学生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配合。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理论十分重要,可以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沟通的优势,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为将来的就业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沛海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
第四篇:大学生新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分析
一、当前大学新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新生党员的普遍情况分析。
1、新生党员中,预备党员比例偏高。因受年龄、在校时间的限制,学生在高中或者专科学习期间加入党组织一般要到高三或者专科二年级以后,毕业时考察期未满。根据在山东理工大学几个学院的统计分析,新生党员中预备党员比例高达75%以上。这部分党员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尚不成熟,又面临着生活、学习、成长环境的改变,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着力增强其党性观念和党性意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预备期。
2、部分新生党员党性意识薄弱,理论基础欠佳,缺乏积极主动性,模范作用发挥不理想。特别是高中毕业或专科毕业前夕入党的学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较少,党员意识和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党的认识也比较肤浅。为数不少的新生党员进入新学校后,交上组织关系材料后就万事大吉,等、靠思想比较严重,不能积极主动地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情况,更别说主动抢担子、争任务了,模范作用发挥欠佳,容易在新生中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二)新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建工作者人员不足,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针对性不强,造成教育管理环节薄弱。目前,国内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是由学生政工人员担任,专职党务干部数量较少,任务繁重。在每年的迎接新生的过程中,学生政工人员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再加上新生入学教育、熟悉新生情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环境等等千头万绪的相关工作,使这部分政工人员无暇也无力顾及新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造成该项工作基础环节薄弱。同时,各高校党务工作者目前对新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教育管理效果不佳。
2、党建管理工作模式陈旧,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要求。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是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分党委)———班级党支部(或专业党支部)。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层层管理,条理清晰,整体性较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弊端和不足。随着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学生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现在则主要以兴趣小组、社区为单位进行活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学生的需求,也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管理效果。
3、教育管理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缺乏科学性、创新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针对青年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成长需求开展的教育活动较少,教育效果不佳。在管理方面,又往往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环节薄弱的弊端。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部分高中或专科院校发展工作存在突击现象,对政策把握不严,降低了发展要求。
2、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功利主义严重。不良的入党动机必然影响其入党后的行为,导致其行为方式的利己主义,只想在评优、就业等方面某取好处、增加筹码。而部分党员入党后又产生了“歇一歇”的思想倾向,对自己放松了要求。这些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新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切入点
1、严格考核制度,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制定和完善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考核细则,将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制度化。对学生党员定期考评,公布考评结果并予以奖惩。对不合格的预备党员,延长转正期继续考察。
2、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党规党纪教育。要定期组织民主生活会、支部大会等活动,促使新生党员迅速融入党的队伍。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规党纪教育,规范新生党员行为,使他们自觉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加强党性修养。
4、改进教育管理模式,增强针对性。以面上教育为基础,有重点的个别培养、考察。新生入校后,要及时确定培养考察人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及时指导学生在各方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工作中表现不积极、理论基础薄弱的个别党员,支部应加强教育、重点培养考察。
5、对新生党员要分任务、加担子,促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锻炼成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是要考察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特点,了解每一名新生党员的优点和不足;二是要结合专业特点及其本人特长,适当分配社会工作,安排新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参与日常管理;三是要督促新生党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锻炼了年轻党员,加强了组织建设。
作者:娄春婷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第五篇: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探析
一、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系列问题:第一,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和排斥。在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第二,自理能力差;克己奉公的精神少、关注个人利益的时候多。第三,心理压力问题突出。不少学生因学业因素、社交因素、生活与经济因素、择业因素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幽闭症、抑郁症以及孤僻症。如果不及时做好心理方面的教育疏导,问题亦不可小视。第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滑坡。对于这些问题,虽然这只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但此类问题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直白式的,容易引起学生的淡漠、反感甚至抵触。学生工作者在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方面也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强调了教育的灌输性,却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和自主性。“教”的苍白和“育”的无力,两者交织在一起,是造成高效管理困境的根本原因。
二、转换思想,延伸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落户宿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薄弱环节
学生宿舍不仅是学习、休息的场所,而且学生在此就餐、娱乐、交流思想。学生宿舍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工作者应重视学生宿舍为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宿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进宿舍是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必须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还要弄清楚学生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管理才能对症下药。把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及时反馈和落实,而问题的反馈和解决又有益于广大学生这样的良性循环,那么学生工作者做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游刃有余。当然,进宿舍不能走马观花,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用心去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时间和地点不要太固定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信息,并能有效地调整工作思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以公寓为单位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每幢楼设楼长,每层楼设层长,每个宿舍设宿舍长,定期给楼长、层长、宿舍长召开会议,指导他们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自我管理和自身建设。
三、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模式,寻求符合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具有时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孔老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个性,树立因材施教的工作观,引导学生将“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相结合。所以寻求符合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具有时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达到寓教育与无形之中、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自己的集体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得益彰、相互强化、健康发展。
2.以学生党建为龙头,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将按照“党员发展是基础、党员教育管理是核心、党员作用发挥是目的”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院学生党总支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1)改革党员发展机制,吸收入党积极分子提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民主评议制度;(2)改革党员学习教育机制,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教育与活动相结合,如开展主题鲜明、意义深远的党日活动。(3)改革实践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不多完善《党员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以学生党员信息反馈制度为主的立体、双向、畅通的特殊学生信息跟踪反馈体系。做到一般问题定期汇报、重大问题及时汇报、紧急特殊问题第一时间汇报。(4)改革监督考评机制,立体考评,增强党员的群众满意度。测评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党风促学风。
3.开展社会实践,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学生加入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综合素质,通过参加社团的形式实现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的转变,找到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四、以开展学习风气建设为主线,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加强学生的成才立志教育
大学生教育管理还必须以学习风气建设为主线,以严格管理为核心。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促使学生重视学习,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
1.在新生入学教育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对于学习成绩差、心理压力大等类型的学生安排要对其经常性谈话与引导,并随时掌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防范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有力保障。让每个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营造优等生带动全体学生的氛围。通过介绍专业人士的成功事迹,联系、组织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进行现身说法,使新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印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树立好榜样,增强学习动力。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勤奋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念。
五、建设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互联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功能优势而开展一种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正逐渐成为信息传播中的主角,成为呼风唤雨的信息集散地,越来愈多的青年学生正成为网络信息的受众,辅导员要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加强正确引导。辅导员要将网络的许多特点加以开发,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有机集合起来,找到一套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别开生面,可以预见,网络教育新方法的开辟必将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六、结语
学生工作者要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要研究政策、研究校情、研究学生,切实抓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加强学习、以知引人,加强沟通、以情感人,加强示范、以艺树人,加强实践、以行塑人;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办实事。要与时俱进,用创新性思维不断探索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方式。
作者:丁小青 单位:淮海工学院
第六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析
一、新媒体时代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形式
新媒体的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新媒体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能牢牢筑守我国大学生思想阵地不被西方势力所攻坚。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水平,需要积极运用新媒体这一现实有力的武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新媒体为辅阵地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以新闻媒体类学生社团为承载的网站,开辟高校主题学生论坛,建立校园信息网,鼓励学生参与“两代会”加强与学校管理层的沟通等,然而这些工作花了大力气,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当代大学生作为新观念接受力最强的群体,在互联网终端上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并不出色的网站构建、不出彩的学生论坛和形式迂腐的两代会,在而今很难起到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有效掌握和管理。大学生几乎不离身的手机终端和新媒体媒介,相信很多高校或老师组织都开始注意到,那么如何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如何隐性介入又不引发大学生们的反感和抵制情绪,这是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所能带来的新概念和新出路。
(一)“上行下效”的亲和力领导体系的建设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温•吉色列在1971年《管理才能探索》中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领导品质的因子分析法。领导品质理论认为,保证领导者有效性一方面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先天品质,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环境、领导行为、权变能力等。思想素质是领导者品质的统帅和灵魂。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首先需要一个年轻、至少心态年轻的领导,愿意涉足并做到擅长于新媒体媒介工具,能身先士卒的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领域,在新媒体的广泛传播性下,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这样不仅会让大学生感受到领导阶层的亲和力,使得大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消除对立感和抵触感,甚至还能一呼百应,引领打造信息时代信息正能量和网络清朗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下的领导体系建构还应该着眼于大方向,有大局观,要理性对待新媒体下学生思想动态的波澜起伏,要重视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新媒体平台的构建,要支持学生媒体工作并适当赋予学生媒体一定自主权和发言权。如此这般,才能在新媒体平台上,将大学生和教师领导阶层达成平衡和平等地位,双方均能步上沟通发声的新媒体彩虹搭建桥梁,而不是“微信/微博是道浅浅的水沟,学生在这头,老师在那头”。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类教师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网络素质
根据对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帮助大学生正确领悟自己的角色,追求理想,但不理想化;要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信息提高大学生们思想认识水品,从而在高层次上处理角色冲突。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进行学习,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信息时代环境的大要求,有新媒体思维,重视运用新媒体与大学生沟通交流,并加强自身对新媒体的合理利用,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教学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和手段,激活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以武汉大学为例,武汉大学官方微博迄今为止粉丝量已逾55万,还拥有以武汉大学校团委为主办单位、校青年传媒集团承办的微信公众号“青春珞珈”、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新媒体协会承办的官方微信“武汉大学”。不仅如此,部分青年任课教师开创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用以课堂辅助教学和增添学生学习趣味性,方便与在课下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进行无纸化“头脑风暴”,医学部老师的微信服务号偶尔还会推送一些健康小知识。正所谓在学习生活中无微不至关怀在大学生身边,通畅的信息渠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少便捷之处。
(三)构建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管理热情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匿名在网络上发声、建言献策,从而不必心存太多顾忌,反而是真心话出现最多的平台,而“全方位互动”为特性的新媒体教育方式也逐渐改善了陈旧老套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在QQ、微信、朋友圈、微博、广播台、电视台等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得以传递,大学生们被激发多种感官刺激去学习和感知新事物新观点,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感染力和时效性。新媒体平台上的交流省去了太多当面交谈所必须的礼节性和客套,使得大学生们在这种并非强制性交流中感受到平台双方的平等性,而非隶属性和从属性,能以一种轻松自由愉悦的心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其中,并充分调动起学生和学生团体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大学生“自觉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更高效地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更迅速地把握大学生内部的思想政治动向,同老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沟通协商程度也随之加强。
二、增强网络新媒体文化建设力度,构建“清朗”网络,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和党中央的重要要求,动员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积极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清朗网络空间首先要对新媒体的职能进行分门别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传媒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对时间段进行划分,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影响。其次要加强网络环境的净化,建立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把校园网络真正建设成为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主阵地。高度重视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能提高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的高效性与实时性。总而言之,要优化网络环境,这样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同清朗的网络环境相结合,才能对各种有利因素进行协调与管理,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良好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做好了,反过来又能对网络清朗环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从大局出发,建设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努力推进并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
三、总结
在当今这个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媒体的运用无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倘若不能与时俱进、更新换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自身不能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作用,不能利用好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能以开放性的思维和宽容的态度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型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式的融合,不能主动去抢占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新高点、新阵地的话,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然不能与时代同轨,不能有效打入大学生内部世界,不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新媒体时代,要认真严肃地探究新媒体平台的构建和运用,这是我们现在的和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必由之路和神圣使命。
作者:孙元欣 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