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心理教育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心理教育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心理教育探究

一、心理教育定义及现状

1.心理教育的定义。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2.心理教育的现状。

云南某学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高校学生关注和接受心理教育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很多学生认为接受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对于缓解心理压力很有效,但对心理教育却存有误解,认为心理辅导的对象只是有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的学生,自己的状态并不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而在心理调节方式上,很多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同学倾诉。这说明,学生虽然认为有必要设立心理教育机构,但是认为心理教育与己无关,表现得对心理教育机构及其活动并不关注。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及心理问题

1.家庭教育造就的心理偏差。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不难发现,家庭教育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偏差。现在的在校生绝大部分是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父母甚至家中长辈的过分溺爱。在性格特征、自理能力、自我认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表现为自我意识强、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弱等缺点。同时,由于家庭教育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自负心理、从众心理及攀比心理。

2.学习上存在矛盾又侥幸的心理状态。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科学文化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面对专业课,会出现因为担心挂科而去上课的状态,其实学生真正学进去的内容和知识少之又少。而面对简单的公共课高职学生偏偏又持有“不在乎”的态度,认为公共课肯定能够及格,而且对将来的发展也没什么用,不听也罢。所以“混日子”往往成为他们共同选择的逃避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矛盾又侥幸的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产生的心理影响。

在与学生相处中也会发现,高职学生在18~22岁这个年龄段之间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心里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进入学校后往往会因为种种不适造成心理失衡,产生焦虑心理和抑郁心理。

三、利用心理教育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

1.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拥有学院特色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扬学校的优良校风、学风和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2.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普查和危机干预机制。

高职学生初入校园时,是心理问题最突出的阶段,特别是环境、学习、生活、人际等的自我处理效果,对学生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军训结束后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效果最佳。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有效解决。

3.究其源头,从根本上消除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

外界因素的刺激和影响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学生在高校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吃、住、学、人际交往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迷惘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在饮食卫生、公寓条件、学习效果、学生交友及帮困助学生各种事务处理上,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所需、所想、所虑、所忧,切实解决其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力消除或减弱其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从源头上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为学生建构一个舒适、幽雅、和谐的校园生活。

四、心理教育在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发展趋势

1.高校将规划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从目前的心理教育发展趋势上看,在不远的将来,高校将为每一个进入校园的学生建立一份心理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的人格,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状态,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随时添加和修改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起到较好的防范作用,对个别心理危机的发生起到有效的干预作用。

2.心理咨询网络平台将会出现在各个高校的主页面。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从网络上关注学校的信息,学校将会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平台,平台会定期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可通过网络与心理教育专职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既能放松学生心情,使学生放下负担,轻松与教师谈心,又可以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保护和干预。

3.心理教育将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在未来的高校发展中,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心理教育的意义,具备心理教育的能力,要将心理教育贯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将不是合格的教师。

作者:符晓 卢毅 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