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研究生教育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流动研究生教育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流动研究生教育管理论文

一、加强流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必要性

1.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横向联合、资源共享”的模式。

即打破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界限,共同培养研究生,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在这样一种培养模式下,流动研究生应运而生,相伴而生的就是流动研究生党员。流动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党员,往往处于流出地教育管理服务跟不上、流入地教育管理服务不对接的困境。因此,加强对这部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使他们不至于远离党组织之外,对于增强他们的党性意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流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是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研究生党建却存在组织建设不适应党员流动性加速、教育管理服务手段落后、组织生活缺乏活力的现实困境。作为研究生党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流动研究生党员一方面作为教育对象,需要学校在政治思想、理想信念、道德引导方面给予指导;另一方面由于较长时间的流动处于组织的边缘,接收不到完整、系统的教育与引导,这就形成了需求强烈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因此,加强流动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就尤显重要。

3.流动研究生党员群体主观上需要正确科学的教育管理服务。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各种主流的和非主流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正面的和负面的社会信息泛滥开来。在这个变化多端、眼花缭乱的世界里,研究生群体如何明辨是非、廓清认识就显得极为重要。流动研究生党员由于其流动的特性更加需要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给予他们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对生活学习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服务,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迷失方向。

二、创新流动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1.顺应流动研究生党员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突出加强党性教育。一是应以党史和政策教育为重点,增强党员意识。结合高校特色,将党的历史、政策创作成微电影、知识竞赛活动等研究生党员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和形式,有效引导流动研究生党员群体学党史、强党性。二是应以党建品牌建设为引领,增强先锋意识。结合高校实际,创建符合高校特点的党建品牌,有效发挥对流动研究生党员群体教育和创先争优的引领作用。三是应以党员廉政教育为保证,增强自律意识。制定出台符合高校流动研究生党员实际的“研究生党员守则”,总结形成新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最基本的党性要求转化为流动研究生党员群体潜在的自律意识。

2.顺应流动研究生党员分布领域的广泛化,着力创新教育方式。一是应围绕组织设置创新教育方式。

(1)设立网上党支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研究生党员的集中教育和管理。

(2)在流动研究生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打破原来的组织隶属关系,设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资源共享、阵地共建的优势,实施双重教育模式。流动研究生党员可以通过网络参加原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也可以在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参加教育活动。二是应围绕流动研究生党员群体特点因材施教。对流动研究生党员既侧重党的历史和传统教育,同时也注重新生事物和新形势教育;对在外实习、长期远离校园的党员,通过每月一次的“民主活动日”开展经常性集中教育,同时采取“1+X”结对帮扶式教育,由班级党组织成员进行定向联系。三是应围绕教育实效丰富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网络、QQ、微博、微信、播客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有效地对流动研究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与服务。

3.顺应流动研究生党员带头作用的减弱化,坚持教育管理并重。

一是寓教于管,寓管于制。高校应探索和实施以“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带头作用、严格考核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流动研究生党员管理制度,将流动研究生党员“应该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以及怎么干”上升到制度层面,并组织流动研究生党员定期学习管理制度,建立起流动研究生党员队伍的“事前规范、事中监督、事后奖惩”的全过程教育监督体系。二是提供保障,注重激励。高校应为流动研究生党员“创先争优”和发挥带头作用提供机会和条件,定期向流动研究生党员提供一些符合群体特征的支教、学术帮扶等机会和信息,定期组织流动研究生党员深入开展党员活动,帮助和引导流动研究生党员树立党员责任意识。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流动研究生党员考核奖励制度,将党员活动与高校评奖评优进行对接,激发流动研究生党员的干劲与活力。三是强化问责,注重警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高校应探索和制定流动研究生党员过错问责办法,建立制度,创新实施记过、诫勉等不合格研究生党员处理方式,将长期不参加党员活动、在党员活动中不能发挥带头作用等不合格党员及时处理,做到有错必纠、纠错有据。

4.顺应流动研究生党员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创新服务理念和机制。

一是理念要创新。传统基层党建工作主动性差,更多的是被动反应式。针对流动研究生党员流动性大、组织生活不规范、思想教育不连贯的特点,研究生党建要打破传统,改变学生有需求才行动的习惯,逐步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二是要积极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创新服务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十八大报告的精神,积极推动符合高校特点的流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流出地与流入地有效对接、校内与校外有效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效互动的新机制,构建对流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覆盖,共同做好流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让流动的学生党员不再“流动”。三是要创新服务内容。流动研究生党员长期远离学校、老师,高校党建工作者要深刻分析他们的各项需求,努力扩展服务空间,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张英华 柳志广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