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党建教育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重发展,轻教育,党员素质不容乐观。
发展党员的数量是衡量高校学生党建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由于对发展党员的质量和素质难以量化和考核,导致多数党支部忽视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培养。在教育方式上,缺乏贴近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实际需要,教育缺少感染力和说服力;党校采用大班开展学习培训,课堂上往往只有授课老师的单向理论灌输,缺少师生双向互动,导致部分党员感觉理论脱离实际、内容枯燥无味,没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大学生党员提出的要求。
2.党员主体意识薄弱,模范作用不突出。
党员作用发挥如何,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首先,在学生党建工作中,是否有具体的党支部活动计划,其次,是否让学生党员参与策划学生党支部活动,第三,是否有切实可行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目前的情况是,部分高校有比较宏观的党建计划,但具体到学生党支部的层面就缺少具体的指导,部分老师也制定了活动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计划没有落到实处,也没有让学生党员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大部分高校没有党建的活动经费,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使部分党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3.党建工作缺乏方法创新,支部活力明显不足。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学生党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党组织还沿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以年级或专业为单位设置,使他们的学习机会和活动范围都受到一定影响,没有在党员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难以带动学生共同进步。对党员的培养教育不到位,党员组织生活质量不高,难以突出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党支部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堡垒作用不明显,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成效。用网络技术拓宽党组织活动领域的方法还不多,实际上,网络的快速发展,拓展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时间与空间,网上党课,网上活动,网上交流,网上测评等活动,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特别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党支部融入公寓、社团等载体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党支部活动的质量。
二、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及思想逐步多元化,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建设。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接触大量的负面信息,也就是西方国家价值观和文化思潮的冲击。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容易导致价值取向偏差和理想信念动摇。另外,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多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和学生个人关注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动机的功利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就业的竞争力,而忽视了对自己党性修养的培养,在行动上就更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高校对党建工作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把工作的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上,学校在顶层设计上都把教学和科研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政策上,加大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力度,无论是在资金、设备、还是人力上多进行重点扶持,相比之下,对学生党建的投入微乎其微。在管理上,各高校多数重视宏观的党建目标,对学生党建只有数量上的要求,缺乏对学生党建的具体要求,各基层党支部往往各自为政,活动开展的如何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导致学生党建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从而使学生党建工作趋于边缘化。
3.学生党员自我认识不够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面对将来激烈的竞争压力,很多学生认为党员的身份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而对党员的权利义务考虑的不多,也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党员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他们在面临复杂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时。还不能从党员的角度,全局的角度来处理问题,特别是在学习过程和与学生老师的交往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矛盾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对学生党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时,必须从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上下功夫,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思想过硬,政治合格,学习努力,活动积极,在广大学生中能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的合格党员。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梳理近年来国内高校的成功做法,现提出四点对策。
1.创新培养教育模式,分级管理,确保党员质量。
首先,第一级是学校党委的职能部门,一般是党委组织部,应制定宏观的党员培养计划和党员发展实施细则,创办校级党校,确保党员发展程序上规范,制度上严格,措施上得力,执行上到位。第二级是二级学院党委或党总支,他们担负着培养学生党员的直接责任,因此必须做到认真领会上级党委的要求,严格执行上级党委的规定,同时,建立健全二级学院发展培训党员细则,要求各学院结合学生和专业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第三级是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机构,配备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导员担任支部书记,同时,校院两级党委要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训,熟练掌握发展党员的程序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融入到党支部中来,使各党支部党员在专业知识上互相学习,在思维方式上相互借鉴。
2.优化党支部结构设置,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
目前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按照专业或年级设置,为了使学生党支部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跨年级的设置会带来更好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一是有年龄的优势,便于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二是高年级学生有学习经验的优势,可以对低年级的同学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三是高年级同学有工作经验的优势,他们在班级、学院和学校不同岗位上担任学生干部,他们会以自己成功的经验指导低年级同学如何当好学生干部,如何开展活动。特别是有很多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既可以聘请他们担任兼职辅导员,也可以将他们编入本科生党支部,采取这种本科生和研究生挂钩扶持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负担,也提高了高年级党员参与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
3.制定规范,明确制度,实行量化考核机制。
为充分调动学生党建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党建质量,各高校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和标准,制定出科学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每项考核指标都有量化分值,也是各支部开展活动的方向标,各学院分党委对各支部打分并予以公布,以此作为评优重要依据。量化考核项目应由下面几项组成:(1)是否有详细的支部工作计划;(2)组织机构是否健全;(3)开展活动情况,入活动的次数与效果;(4)支部党员的获奖情况;(5)党员责任区的工作情况等。
4.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载体,增强党组织活力。
为了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防止学生党建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相脱节,学生党建应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运用现代化的媒体工具,创新党建工作方法,鼓励学生党支部在活动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比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名人、名家来校演讲,增强党日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为学生党建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对党员的培训,教育和各种学习活动都可以通过网上平台进行,可以弥补由于学生难以找到共同时间开展活动的难题,通过开辟网上组织生活的新领域,切实提高党员组织生活质量。高校党建工作关系到未来党员的素质和质量,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因此,高校党建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完善各种考评措施,鼓励运用现代化手段,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确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继有人。
作者:周晓波 刘振安 王宏丽 李仁伟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辽宁工业大学党政办公室 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