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论文

一、校园心理环境构建的误区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对校园心理环境的构建还存在一些误区,部分学校非常重视各种硬件设施的建设,希望通过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让学生满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和对校园的热爱;却往往忽视了道德修养、文化底蕴、文明礼仪等社会需要的精神环境的营造,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智商高,情商低,不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各方面的要求。

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及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特点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指对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高职)预备性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是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大学生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特殊形式。由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要提高教育管理实效,首先要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基本特点。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边远贫困的农村或山区,基础教育落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进入城市来到大学校园,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到陌生,一时难以适应,人际交往也往往局限于本民族的小圈子;多数学生家庭经济基础差,需要全额缴纳的高学费使学生感到生活压力很大;自认为预科生不如本科生,与本科学生难以融合,对“预科生”这个代号带来的心理阴影挥之不去,甚至会影响日后的本科生活;许多高校所开设的预科生课程以及使用的教材仍然是高中的教材,使预科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以上这些特点都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心理,给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加大了难度。

三、营造良好心理健康环境,提高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实效的途径探索

(一)以情感为纽带,营造和谐关爱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却客观存在着并能够被主观体验到,如果学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够建立关爱、和谐的关系,那么所有师生都会在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校风校貌中受益,从而愉快的工作和学习,教育管理工作自然事半功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管理效果的基础。缺乏积极的情感的沟通,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会导致他们丧失激情和信心,他们比一般的本科学生更加需要关爱,虽然学习成绩较落后,但他们其中不乏能歌善舞才华横溢的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需要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注入更多的积极的情感,并关注的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鼓励和信心,帮助他们敞开心扉,才能更好地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潜力,帮助他们变弱势为优势,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本科的学习生活。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让来自不同少数民族的预科学生和谐友爱的相处,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不同民族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宿舍,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学会与其他民族的同学和谐共处、互爱互助;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定期不定期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对于宿舍同学之间存在的矛盾及时予以化解;组织各种以班级和宿舍为单位的课余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同学的团结友爱。

(二)以激励为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从填鸭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加之课程内容“热剩饭”,部分自制力较差的预科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反正预科一年后肯定会上本科,所以学不学都无所谓,这种散漫的学习态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是个人的,而是会传染给其他的同学和下一届的预科学生。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首先,需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评,并对成绩优异、文体突出的学生和优秀的学生干部、共青团员进行表彰,并以两学期的综合测评成绩作为选择本科专业的唯一依据;其次,优化预科课程体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去选听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此外,有必要执行班级集体自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习习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三)以校园活动为抓手,促进预科学生向本科的顺利过渡

目前很多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工作是由学校的个别学院承担的,因此,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和本院的本科学生的教育管理是整合在一起的,预科学生和本科学生在很多时候要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因此,可以通过组织举办“民族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来展示各民族的文化风俗,以歌舞晚会的形式展示少数民族学生的风采,鼓励预科学生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让预科学生和本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更好的融合,在交往的过程中,帮助预科学生了解校园文化,了解本科的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从预科向本科的过渡。

作者:杨定昕 张小平 唐占康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