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地位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应明确和重视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全局性、关键性的作用。轻视或忽视管理育人而要求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协同育人等,很难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与素养低下乃至违纪违法带来的不良示范,会给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协同育人等带来极大的危害。提高学校管理育人水平,需要从加强管理者自我教育、完善管理制度育人、确保管理过程育人、营造管理环境育人和实现管理效果育人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管理育人;主导地位
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必须明确和重视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建设中的中枢地位或主导作用。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P7),强调了学校管理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管理育人是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环节。本文就管理育人与学校育人体系中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协同育人等其他育人方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巩固管理育人的主导地位进行探讨。
一、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具有主导地位
认识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既要从管理育人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关系上考察,也要从管理育人对学生、教师乃至管理者自身的影响与作用上分析。
1.从管理育人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关系看管理育人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三者的关系中[2](P317),还是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者的关系中[3](P2),管理育人都处于中枢位置,始终是学校育人体系最基础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六育人”中,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对应教书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是具体化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协同育人是对学校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从广义上来讲,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是育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三者在协同一致中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在学校育人体系内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与管理育人有不同的对象范围与任务侧重。教书育人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虽然教学过程存在教学相长的现象,但总的来说,教书育人主要以学生为对象。服务育人是“通过学校的后勤服务和其他工作中的服务环节,特别是通过增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来达到育德育人的目标”[4]。服务育人以学校教职工为主体,主要是为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便利,其服务对象还是以学生为主。管理育人是指学校的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通过管理者的角色行为,对被管理者、管理者自身以及其他人员在政治素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方面施加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管理育人的对象除学生与教职工,还包括学校领导与学校管理队伍。特别是学校管理者,他们既是管理育人的重要主体,也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着自我教育与管理。同时,管理者自我教育与管理的结果又将进一步影响学校管理育人成效。因此,相较于教书育人与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对象辐射面更广,对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影响更为深远。深入研究发现,教书更多地指向知识传授,服务重在办事、成事,管理虽然也要求按规则办事,提高效率,但管理是维护学校其他活动的主体力量,能够引导教书育人,影响服务育人,其本质指向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德性陶冶。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育人具有将学校一切人、物、事、活动赋予教育意义的价值,是保证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关键力量,在学校育人体系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2.从管理育人对学生、教师与管理者自身的影响看管理育人的主导地位。管理育人的主导地位与价值是在管理者在与被管理者的交往关系中体现和实现的。从广义上讲,管理育人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与管理者自身。其一,对学生而言,学校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微型社会性组织,学校教师、职工、管理者与学生形成的人际关系及交往体验是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积累的初步经验。学生基于这种人际关系及交往体验形成对他人、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基本看法,影响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也影响学生对自我发展的信心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确定的校训、倡导或选择的人才培养模式,会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其二,对教师而言,教师如果能在与管理者的交往中体会到公平公正且人性化的管理,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就会更加珍视教师职业。同时,教师会把这份幸福感与获得感带到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师生交往体验,成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动力来源。反之,教师如果在与学校管理者的交往中感受到不和谐氛围与不公正对待,那么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会随之降低,不仅影响师生关系与师生交往体验,也妨碍教书育人作用的发挥。其三,对管理者本人而言,学校管理育人状况会影响管理者自身对学校管理的态度与对学校前景的预判。学校主要管理者是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统筹全校事务的掌舵人。如果管理者对学校管理与学校前景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失去信心,那么这种情绪不仅会直接传染给学校的教职工,影响教书育人与服务育人,也会间接阻断学校发展的命脉,致学校于沉闷、颓靡之境地。由此可见,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对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相较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其引领性、全局性作用更突出。
二、巩固管理育人主导地位的重要举措
由于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具有中枢地位和主导作用,是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表率。因此,巩固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提高管理育人水平成为推动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关键。
1.加强管理者的自我教育是提高管理育人水平的首要前提。育人者先自育。管理者是重要的育人资源,提高管理育人水平首先要提升管理者的自我教育意识,使管理者在管理理念、管理态度、管理素养等多方面进行修炼。其一,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影响管理者管理决策与管理行为的内在因素,对管理育人有着深远影响。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办校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支撑管理者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管理者才能作出有助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正确决策,才能在与被管理者的交往关系中实现管理的育人价值。北京大学之父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的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5](P3),明确大学是研究高等学问的地方,并秉承着“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6](P25)的治学理念,网罗大批大家名师汇聚北京大学,使北京大学发展成新学与旧识交汇、中闻与西说碰撞的学术盛地。其二,管理者的管理态度直接显现在与被管理者的交往关系中,是决定管理者能否与被管理者形成和谐友善的关系、能否在交往中发挥管理育人价值的关键。于学生关心爱护、于教师尊重支持是对管理者管理态度的基本要求。兰州大学校长林迪生爱生如子,对待学生如同父母对待孩子,既亲切关怀、平易近人,又绝不放纵、严格要求,因而学生既尊敬他,又愿意亲近他。其三,管理者的管理素养涵盖管理者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知识水平与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对管理育人有着重要影响。管理者拥有较高的管理素养可以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育人效果,有助于实现管理育人目标。在我国近现代著名大学校长群体中,大部分校长既是学识渊博的学术大师、是著名的科学家、是师生敬佩的道德楷模,也是擅长办学治校的管理专家。在专业上学贯中西、造诣深厚,在道德上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在管理上理念先进、能力突出,这是他们得以服众,并取得显著育人成效与优异办学成绩的关键所在。因此,管理者加强自我教育和自身修炼,不仅是提高管理育人水平的首要前提,还能带动学校的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等达到新的境界。
2.完善管理制度育人是提高管理育人水平的必要保障。管理制度的育人价值体现在管理制度内容规定及其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两个方面。其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本身就具有育人价值,管理制度中预设的管理目标、确定的管理工作程序,都能体现管理者的育人理念与价值追求。被管理者在理解、认同管理者预设的管理目标、确定的管理工作程序等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接受了管理制度内容对其的影响与教育。同时,管理制度还能促进人们确立遵守规章制度的思想基础,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在无形中达到了育人效果。其二,只有在相对健全的管理制度的指引下,管理者才能有条不紊、事半功倍地实现预设的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育人价值。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坚持依章办事,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大学校长治理学校的共性特征,他们首抓学校制度建设,除了使学校运转有了体制、制度、组织上的保障,其自身也可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走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领导、科研领导等其他更重要的事务中,以便在管理育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优化管理制度,发挥管理制度的育人价值是提高管理育人水平的必要举措,也是教书育人与服务育人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
3.确保管理过程育人是提高管理育人水平的必然要求。管理过程育人是决定管理育人水平的关键环节,管理育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在管理过程中、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交往关系中实现的。管理过程育人具体表现为管理程序育人和管理方式方法育人。我国近现代著名大学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民主管理。一方面,他们通过建章立制,给予教师、学生主人翁地位,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师生的积极性。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7](P7)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广聘名师,推行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集体领导民主制度,得后人称道。另一方面,他们作风民主、深入群众,与师生同学习、共劳作,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实现管理育人目标。谢希德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常年乘坐接送教师的客车上班,她借这个机会与教师平等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与要求,宣传解释学校的重要决策。因此,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程序与方式方法,让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便捷、轻松、愉悦的体验,是提升管理育人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4.营造管理环境育人是提高管理育人水平的基本条件。管理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管理场域中发生的,受一定的管理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广义上讲,学校管理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学生学习环境、教师工作环境等物理环境,以及师生职工等人员的心理环境。管理场域内的物理环境影响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理环境,影响管理育人效果。因此,塑造适宜的物理环境既是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管理育人水平的基本要求。在我国近现代著名大学校长心中,优美的校园环境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朱九思主政华中工学院时,特别注重学校的绿化管理,立下在学校砍一棵树、必须报校长签字批准的规矩,缔造出生机盎然,科技、人文与绿色相融的“森林大学”。总之,无论是校园建筑风格与绿化环境,还是教师办公环境与学生学习环境,都影响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处事态度与风格。因此,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可以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管理环境的育人作用,在轻松和谐的管理氛围之下,也更易实现管理育人目标。
5.实现管理效果育人是提高管理育人水平的有效强化。管理效果不仅指管理主体预期目标的实现状况,也包含着被管理者目标期待达成的状况。管理效果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被管理者如果在被管理的过程中体会到管理效果,受益于管理效果,就会对管理者、管理制度、管理环境以及整个管理过程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反之,如果管理效果不佳,被管理者没有达成合理的预期目标,那么被管理者的管理体验一定会大打折扣。另外,管理效果对管理者来说也是一种激励,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可以促使管理者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管理活动中。因此,确保管理效果是管理育人的有效强化,是提高管理育人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学校管理中,需要重视管理效果的判断与反思,切实提升管理效果,用管理效果强化管理育人价值,提高管理育人水平。
作者:程斯辉 刘宇佳 单位:武汉大学中国教育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