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意义与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给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人才和保障,文章首先阐述了信息革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信息革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革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信息革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新技术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环境的稳定,信息化时代迅速到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各种名词层出不穷,不可否认信息革命已经到来,谁能尽早掌握核心科技,就能主导世界的发展趋势,而掌握核心科技的重点在于人才。19世纪德国现代大学和新型高等院校为其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相应的人才与技术保障,使德国经济结构出现显著工业化特征,确定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这一重任必将被各类型的高等教育和各高校、企业所承担,高校必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一直以来,大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虽有互动且存在一定距离[1],但高校培养高级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职能决定了高校是其中重要的中坚力量,能否更好地实现高校的教育管理,引导其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人才和保障,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挑战,也是高校能够长期生存和壮大的源动力。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已经不可避免[2],本文将从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一、信息革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大学是国家的一个重要体系,社会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了高校教育管理要创新。每个时代社会与大学的发展必定相互作用,从而也使得大学的教育管理必定革新,信息化时代中社会与大学的发展同样如此。19世纪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成为可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求对科技提出了前沿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造就了许多新型专业的产生与变革。而当前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由于电子设备的便捷性使得海量数据的生成成为现实,如何在瀚海的数据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出现了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由于数据的交换催生5G等技术的产生,不仅对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挑战,也对大学存在的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这些问题被解决就会出现科技反推动社会进步的情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梳理和总结当前的人类历史规律,加速推进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会引发大学内部结构调整与专业整合,甚至能够促成新兴专业与院校的形成,这就更对高校管理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如果管理模式不能及时创新,甚至落后于社会发展,则会导致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社会脱节,造成资源浪费。大数据时代,职业多样化的特点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走向多样化,这要求高等教育领域在对大学中各学科规模及专业设置进行适应性调整时不但要突破传统模式,还要设置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意义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等新学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16—2018年《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三年的数据[3]来看,新设置的专业且被各高校申请最多的分别是互联网金融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而被申请新增的数量最多的分别是会计学、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及信息安全,这些专业大都与信息技术相关,说明学校的培养正在顺应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其管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现代信息革命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信息革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方法
由于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必须走在前头,要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就要实现教育的管理创新。根据组成高等教育的元素即师生、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结合当今社会所提供的信息技术手段,高校可从对师生管理、教学模式的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一)利用新技术突破传统方式的师生行为管理
教师与学生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也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元素,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可以大大促进高等教育的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高校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完善的学生支持平台,整合分析并梳理除学生学业成绩之外的日常行为数据,如社团活动、宿舍管理、资助问题、心理辅导、就业及技能培训等,整个数据综合起来才是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完整表现,通过数据分析,使得对大学生的管理更加及时、有效,也更能体现出管理的公平性和个性化,真正通过大数据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还可以利用一卡通等实现校内学生各种信息的采集(如借书种类、打水情况、校内消费情况等)。如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隐形资助法”,通过对学生信息的采集实现暖心资助,再如电子科技大学开发生物“学生画像”软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整理实现对学生学业成绩、就业倾向、心理状况等进行预测,从而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资助、指导和失联警告等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的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便携式可联网智能设备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对它高度的依赖性,直接导致原来生活习惯和模式的改变,这使得数据信息爆炸式增长和采集成为可能,也使得高校学习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获取发生变化。以“大学慕课”“爱课程”等软件为代表的在线教学平台使得教学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本学校、本区域范围,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轻松地获取世界上任何学校优秀的课程,不仅如此,由于技术带来的革新,推动了教育模式的改变。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课程性质,也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针对思政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线上讲授、线下讨论的方式,不但能够使讲授的知识点更加清晰,还能插入故事引例,线下讨论能够将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集中起来,便于形成共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雨课堂”和“蓝墨云班课”为代表的App更加便捷地实现了课堂的在线管理与问答,完成了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测验、签到、考试等,丰富了教学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此类平台及时统计、评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使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更加科学。虽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完全在线学习”或“混合式教学”对所有课程是否适用还待商榷,但这种趋势在将来已经在所难免。也由于这种技术还存在门类多杂不一平台操作程序烦琐,资源不丰富、不新颖等一系列问题,向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信息革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反思
(一)大数据教育管理理念认识不够,边界拓展不够
高校要实现大数据教育管理,就要对大数据概念有清晰的辨析和理解,大数据是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满足海量规模、快速流转、多样类型和低密度价值四大特征的数据才能称为大数据。当前,部分高校在进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中,虽然已经利用各种校园软硬件优势积累了海量数据,但是还没有转换管理观念,在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时还是按照传统的数字化管理方法,进行规整和统计分析,这并不能针对大数据低价值的特征作出有效的统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管理理念,预测高校内部环境动态、助力教学和科研等,这将给学校的治理带来全新的挑战,实现科学管理,切实实现高校的社会使命。此外,高校大数据还存在数据多但数据类型单一的情况,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分享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理念,因此高校的大数据管理不能只是对学生成绩相关信息和教师与教学、科研有关数据信息的采集,不含有学生和教师有关的日常工作和学习轨迹信息的数据不是大数据,这样的数据分析也不会得到有价值的参考和决策依据,因此拓宽大数据教育管理实践的边界,将数据发展投向更宽阔的行业、区域空间,预测行业、职场、科技与文化发展趋势,从而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对学生培养需求的变换,更新培养管理模式,才能利用好大数据“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
(二)数据资源缺乏统筹规划
大数据在各行各业所具有的优势已经被铺天盖地地宣传,诚然这些优势也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正是这些优势被高校各管理部门所接受,而很多高校还遵循传统信息管理模式,每个职能部门、院系根据各自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数据系统,但这只是实现了本部门内部数据规整,还不能满足大数据的定义要求,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当要对全校或整个高校行业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时候又需要重新规划数据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出现重复建设、高成本低效率、数据不统一不能共享的资源浪费问题。本来教育管理需要依靠大数据带来便利,而结果适得其反,给教育管理带来极大不便,不但要维护和保留原有的数据平台,还要留存除了必要材料之外的纸质材料,这点在教学档案资料的留存中特别明显。究其原因是大数据教育管理中顶层设计不足,数据资源缺乏统筹管理与规划配置,没有将有限的财力和人力集中起来建设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每个高校在建立大数据教育管理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技术能力的学校会设计、建立属于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不但从设计到维护都能降低成本,还能将数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拥有数据就拥有话语权,而技术能力相对较弱的学校可以依托社会中有能力和声誉好的公司帮助完成平台设计与维护,但学校也必须有自己的服务器或核心数据库保存相关数据,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安全。总之,高校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是与社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社会的发展决定了高校发展的物质水平,而高校的发展对社会具有其他机构和部门不能顶替的作用。大数据是信息化革命的一个标志性名词,利用好大数据的作用,将大数据教育管理纳入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对高校的教育实现创新管理,才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发挥高校的本职功能,源源不断为社会提供动力。
作者:贺国庆 寇为刚 单位:甘肃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