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事关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数量的逐步增加,高校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构建系统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是各大高校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如何构建系统的教育管理体系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管理;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倍受重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学校、教师,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内地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教育资源的重大作用,扩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规模。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精神,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实,做细,为国家培养一批岗位急需、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大学生。
一、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特点
(一)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基础相对较弱
到内地高校求学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到新鲜而又陌生的环境,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学校提供他们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平台,并深知到内地求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十分珍惜大学的宝贵光阴。他们刻苦读书,在学习中往往花费成倍的时间、精力,渴望成才,回报祖国。但是,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相对较弱,理解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老师所授内容的接收能力偏弱,尤其是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如数学与汉族学生有一定差距,主要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条件限制,教育水平相对偏低。
(二)家庭经济相对困难
新疆由于地处祖国西部,天地、沙漠被较多,耕地较少,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又受民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较为缓慢,从而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为薄弱。他们来内地相对发大的地区的高校学习,高昂的生活费、交通费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三)民族意识强,融入集体生活能力差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背井离乡来内地求学,举目无亲,当遇到同族同学时显得格外亲切,形成较强烈的民族意识。又由于语言问题,交流更方便,从而产生部分学生小范围“抱团”的现象,久而久之,便不再自主和陌生同学交流沟通。在学校中,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不一致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被汉族学生误解,得不到尊重,从而影响其融入班集体生活中去。
(四)待人热情,但自控能力弱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热情好客、待人真诚,但同时具有粗狂的性格,他们中有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忍耐心不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处事不够冷静,严重者会伤人害己。
(五)心理状况相对复杂
独特的文化使得新疆少数民族在思想、信仰、习惯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中难免会有冲突、碰撞,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能够捍卫本民族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又因为远离家乡,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父母家人,综合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非常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措施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非常重要且极其特殊的的组成部分,文化的不同导致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困难的。高校应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的政策,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发展规划中,打造特色鲜明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形成由学校党委领导,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统战部、团委、后勤处、保卫处等各部门联席协作的工作格局,造就由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学院辅导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具体负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
(一)建立健全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机制
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政教师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解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到国家统一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多民族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充分理解党关于民族理论、政策的现实优越性,从而树立正确而又远大的民族观;同样增强汉族同学“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意识,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主渠道的积极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爱校荣校”“民族团结”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施展才艺,发挥特长的机会。如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我爱你中国”演讲比赛、“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征文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个人魅力展示的舞台。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培养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思想,获得自信,更能让汉族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才艺和生活习惯,从而更加认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营造出利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氛围。
(二)完善科学合理的学业帮扶机制
高校应开展“二对一结对”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业帮扶和指导。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与老师、同学在语言交流上不畅、学习基础较汉族同学相对薄弱的困难,因此,学校应选派一批教学业务能力较强强、热心帮助学生、较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老师与少数民族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选派成绩优异、政治立场坚定的学生骨干与少数民族学生“一对一”结对,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旗帜作用,形成“鸿雁”效应。学生骨干要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学业、解决生活困难等,使老师、学生骨干与少数民族学生形成“二对一”的格局。
(三)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困难,完善资助育人体系
高校应严格文件要求落实国家对贫困生的补助政策,务必使每一名经济困难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都能得到足额补贴,从而实现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补贴全覆盖。同时应加强教育,转变“拿助学金是应该的、合理的”这种不良思想,注重感恩教育,激励其奋发图强,报效祖国。高校可进一步规范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体系,将一部分助学金转变为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按照学生的平时德育成绩和期末的学业成绩综合计算,划分等次,分别给予经济困难学生不同程度上的补助,帮助其顺利毕业。
(四)健全以人为本的生活保障机制
高校辅导员应经利用空余时间或晚上走访学生宿舍,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并通过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以聊家常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了解宿舍氛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组织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加强各民族学生间的交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习惯,以重要的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准备节日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使其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五)健全心理疏导工作机制
高校要高度重视新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作用,形成以国家二级咨询师为组长、校聘咨询师为成员的心理咨询队伍,并结合实际案例完善工作机制,有效指导二级学院心理工作,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满足其诉求,帮助走出心理困境。以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为核心组建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便于与学生谈心、开展座谈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及时解决学生困难。
(六)建立危机干预、处理机制
学校、二级学院同时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突发事件的干预、管控、处理机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如有突发事故时,要有章可循,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处理、及时教育。
三、结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脱贫期,内地高校担负着为国家继续培养新疆地区优秀人才的重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任务重大、责任艰巨,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应与其生活实际和情感实际相契合,爱严相济,不忘初心,让天山之花在祖国各地绽放!
参考文献:
[1]杨博.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探究[J].高教学刊,2018,No.89(17).
[2]赵庆新.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9(2).
作者:巴合提努尔·巴赞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