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教育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愈来愈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研究,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渗透进高校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实现教育现代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最终实现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和现代教育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十分重要的部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校园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然而校园依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它是保护大学生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大学生心理防线还不够坚固,面对外界诸多的诱惑和压力,高校需要为学生们建立坚固的保护屏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的实效性,对于保护高校稳定和谐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模式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扩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的拓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

(二)现实意义

有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助于革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帮助现代大学生直面思想政治问题、直面心理压力,切实保证个人潜能的开发。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困境

(一)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我们要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要培养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顾现朋、布占坡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综述》中提到“高校的学生工作者仍然是一个管理工作岗位,许多大学生工作者或者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当成一个可以奋斗终身的岗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在为考研、考博、转行做着准备,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显然有些人心不稳。不少学校也并不重视学生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主抓教学,无视管理。”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很难保证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空泛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即既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教育,也要重视保证思政教学的实践性。只有将学校的思政课堂与社会百态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学生才能从中有所体会和领悟。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出现目标过于空泛的情况,教师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盲目追求“高大全”“假大空”,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不能结合实际情况,也不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不能深入落实到学生身上,甚至某些目标已经超越了高校学生的认知范围,这样并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1]。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时,不关注学生的实际状况。比如,在批评学生时没有采取正确、科学、有效的指导方式,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从而很容易使学生对此产生反感、抵触的不良情绪,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科学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多方面不能和谐发展,由此一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三)网络时代背景对高校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大有不同,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和广泛,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禁锢在了一个相对闭塞和安全的环境中,网络时代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范围越来越广,甚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以前,学生只能听老师说教和查阅图书,而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无线终端和网络系统获取大量、丰富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样复杂,网络时代背景无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地挑战。“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将网络和现代科技渗透进日常教学工作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改革和创新,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些都使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形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必然会使得教育者产生不适应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探究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密不可分,通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的实践,又满足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要求。我国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状况,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和改革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国外针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之所以称之为动态,是因为其心理教育理念、目标、措施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变化。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期望对学生进行认知调整、情绪调适、潜能开发、危机干预、心理治疗等方面。在部分发达国家,针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2]。比如,美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面向在校学生,同时也向学生的家庭成员、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者等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并且美国的大学并没有专门的心理学课程,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日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美国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都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来说,日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十分完善,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还渗透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内容,日本90%以上的大学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面向所有师生,并设置专职教师。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心想法出发,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围之中,建立健全师资优秀、领导关注、投入充盈、场地完备的工作机制。同时,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还需坚持全体人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的“三全教育”的工作机制[2]。坚持全体人员教育,旨在不断激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支教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坚持全过程教育,旨在将以德育人贯穿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的过程始末;坚持全方位教育,旨在通过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需要将两支教育队伍有机结合,并且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实现目标一致、协调配合。因此高校就需要建立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得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新型教师队伍,充分引导高校中专业素质较高、综合素养较强的专职教师为队伍骨干,这不仅能够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这也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所在。高校就应将两支教育队伍的培训计划和建设计划纳入师资培训计划之中,不但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还需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解、深化记忆心理学知识和相关咨询知识,全方位地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进程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技巧识别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康发展。比如,高校除了要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还需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让两支队伍能够充分交流教育思想,围绕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和思想动态进行讨论和研究,交流各自队伍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方法,从而寻找到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最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并更进一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宣传力度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所以,除了加强监管制度,学校还要把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润如细无声地渗透进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3]。比如带领学生观看有关的纪录片、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火灾演习,听取相关的思想教育讲座。学校对于大学生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要做到精细而统一,让学生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从而能够明辨是非,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在这期间,“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要求。学校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学生增强道德、法律、纪律等的理解,把握法律的基本特征,提高平等意识和法律意识。很显然,学生之所以会遇到思想政治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法律以及法治知之甚少,更不要谈真正实地考察过,这些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是很模糊不清的,这对于教学无疑是一项挑战。学校在科普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通过搜集大量法制节目和法律的视频,比如为学生们放映中央电视台的知名法制节目《今日说法》《一线》等。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再带领学生分析相关知识。毕竟书本和课文提供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没有切身体会过法律和道德的保护,或者说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对于知识的内化十分困难。只有将具体、生动的知识展现给学生,才能让道德和法律的概念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和内心。

(三)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交流平台

“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是现代教育管理无法避免的潮流,在面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时,“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要做到适应潮流、因时制宜。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我们要能够结合新的教育环境的变化,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设计一个“追踪式”的交流服务平台。适应时代潮流、拓展网络教育平台是新时期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点。网络交流平台必须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服务、多样管理、安全指导为一体。在这个网络平台当中,高校可以设置对学生安全知识学习的特点分析与学生安全教育个性化、针对性地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安全意识,学校可以通过“追踪式”网络交流平台为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为学生排除周围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隐患,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4]。

(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思政课建设的根基和雄厚力量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校应该重视文化的力量,将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毕竟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进行人文建设和思想教育的根本[5]。校园文化不但是高校教育理念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校园文化的开展过程中,大学生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并积极推动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学习为人处世、科学研究等等。因此高校就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定期开展校园联欢晚会、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双语演讲比赛、心理沙龙等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命力的校园活动中陶冶情操,舒缓心理压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高校也需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至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校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和心理健康相关网站,并在网站中设立心理咨询专栏、案例分析、心理测试等等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站中开设的心理咨询和思想咨询,全面消除有心理问题学生不敢在生活中进行咨询的顾虑,从而使心理疏导教育成效更加乐观。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多渠道地宣传和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能够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受到良好心理教育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在互联网中、生活中都有健康、愉悦、积极、乐观的心态,真正实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目标[6]。在元旦、春节、元宵节之际学校可以举办包饺子联谊活动。从购买食材开始,让学生们接触市场、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感受人生百态,这也是传统饮食文化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步。然后在食堂工作人员的教导下,学生们开始学习“和面”“剁肉馅”“擀面皮”“包水饺”的过程,通过真正动手实践,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技巧都是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凝结。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手动操作和实践学结的,在感受到学校人文关怀和后勤职工的热忱与敬业之余,也感受到了传统饮食文化的厚重和深远,这对建设良好的校园饮食文化,帮助学生体味生活、建立健康的思想观念有重要作用。为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并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或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主题手抄报、黑板报的绘制,从而丰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人文素养。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观影活动,选择符合现代学生喜好的影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影片结束后,校领导可随机抽取学生对影片中包含的教育理念发表想法,并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结合电影内容叙述感想。通过这样内外熏陶的方法,能够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思想意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五)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在高等院校当中,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的学生群体主要由易被忽视群体、贫困生群体、就业困难群体组成,而产生思想政治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弱势群体在校园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想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就要重视学生主体,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为此,高校在实际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比如,对于贫困生而言,高校除了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之外,还需要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奖、助、补、贷”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并以勤工俭学为主导,切实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当中的困难,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形成自立自助的意识[7]。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而言,高校就需要将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的始末,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宣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就业政策,由此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最后,高校还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使专职人员及时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并将心理普查进行档案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并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模式、技巧。只有高校合理地将学生分层次管理,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切实内心要求,关注特殊学生群体,采取相应的引导方式进行教育,做好对弱势群体的管理和关爱工作,才能促使学生形成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得以体现,并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

四、结束语

增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护能力的必然要求。新时期背景下,许多安全隐患威胁着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使学生对于现实生活失去信心、十分不利于学生健康身心的塑造和学习生活的进展。再加上还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心理防线差、是非观念低,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必须把握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地对策,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蔡文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