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突出问题与解决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突出问题与解决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突出问题与解决路径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创新型驱动战略,经济结构出现战略性调整,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开始逐渐凸显,高等教育同质化趋势较重,高校教育供给创新乏力。高等院校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创立新型的制度、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解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满足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同质化;供给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和保障。但随着创新型驱动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经济结构出现战略性调整,社会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开始逐渐凸显。新时代下的高校管理出现了新的特征与新的趋势,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高等院校管理者开拓思想,通过国内与国际高校间的交流,提高管理经验,以寻求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管理模式,通过全面推进与改革,以实践来寻求自我突破,不断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1新时代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广大的地方高校正处在面临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状态,站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十字路口。从供给侧的角度审视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的。

1.1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传统问题

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应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如何改革这项系统工程是推动高校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我国不少地方高校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工作存在随意性,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虽然勤于制定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各项规章制度,却往往疏于执行,部分教育管理措施只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机制的建设;高校教育管理的人员虽多,但专业性的教育管理人才较少,部分人员甚至存在敷衍应付的问题,导致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同时,部分高等院校教育管理者对教育改革的认识缺乏统一性。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应当有一个统一、正确、积极的认识,才能为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与开展奠定基础,才能保证高校的教育管理改革自上而下地顺利开展。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并没有清楚认识到自己身上教育管理者的角色,依然将自己置于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角度,缺乏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足够投入。部分教育管理者甚至认为只要学生不出现安全问题,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就算顺利完成。然而,高校的大学生不仅需要人身安全方面的保障,还渴望得到有关学习、生活、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只顾学生在校的安全问题,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1]。

1.2高等教育同质化趋势较重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开始逐年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然而,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却开始出现同质化趋势。随着在校人数的迅速增长,各地高等院校的学科发展规模也迅速发展,但总体来看,存在着高等院校层次、类型不合理,人才培养同质化趋势明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其中,同质化倾向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最直观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采用原苏联的设置,全国各地高校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致相同,人才培养目标相似、层次相近、学科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存在雷同,使得高等教育的同质化趋势越发明显。主要表现为无论是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院校,无论是以学术水平划分的研究型、教学应用型院校还是教学科研并举的大学,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不约而同地以成为“大而全”的综合型研究大学为目标。不少地方院校既缺乏科研的硬件条件,也缺少科研的人才,却也盲目地以成为综合型研究大学为目标,脱离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发展,在设置专业、发展学科、选择生源、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渐趋同[2]。

1.3高校教育供给创新乏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创新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模式,为社会各阶层人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持续化的教育选择。然而,由于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相似,没有根据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学习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人才对知识更新、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这一方面与高等院校普遍忽视继续教育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与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继续教育存在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保守心态有关。高等教育供给创新乏力的同时,部分高校还不顾学校特色与优势,盲目开设社会热门专业,导致师资分散,教学质量下降,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受教育者的需求。

2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转型路径探析

面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转型路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1转变教育管理理念

转变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促进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改革力度,以人性化管理为主,在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与执行机制,保障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利用大数据建立动态的、实时的高校教管理网络,创新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化、智能化颠覆了人们对工业时代消费体验的认知,为传统产业在组织方式、运营成本和营销方式上加入了互联网基因,催生了以互联网为平台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与医疗、教育、金融等服务业相融合的新型模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和优化重置了行业资源。2016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38亿人,较2015年年底增长25%。高等院校要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大数据优化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做好“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加强培训、引进高层次专业教育管理人才,提高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水平。最后,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当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正确、积极的认识,为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与开展奠定基础,保证高校的教育管理改革自上而下地顺利开展。

2.2以“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解决高等院校同质化倾向的根本措施在于构建一个多样化、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以“现代大学生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合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转变传统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强制性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模式,通过建立现代化、科学的大学制度,在完成高等院校去行政化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大学分类体系和标准,实现高等院校的特色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内部的趋同与分化是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后呈现出来的一种必然现象。然而,高校想要获得内涵式、特色化发展,必须在科学的学科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基于高校办学自主权,让高校在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中摸清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以地方高校为例,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高校纷纷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通过改革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3高等教育供给侧创新改革

面对当前高校在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等多元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性不足,高校要通过教育管理的机制、体制改革,做好高等教育的供给侧创新型改革。首先重构我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慕课、网课做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革新。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导致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失衡和冲突,现行的高校教育运行机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高校应实施校企合作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在高校的领导和监督下,充分发挥“校企二元”机制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高校教育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教育供给方改革必须加快,迫切需要全面进行模式创新改革,做好教育模式、内容、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等方式,推陈出新,开发高校教育新资源,为社会学员提供一个“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教学环境,创新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终身学习要求[3]。

3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下行的现实压力,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亟待革新,通过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做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式,解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满足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清泉,刘典文.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福建省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评论,2016(12):3-8.

[2]余蓝,刘丽.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7):21-26.

[3]马勇.问题与路径: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7(5):4-7.

作者:殷明 单位:中原工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