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以下统称暂缓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各大高校也都对此做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本文在实践经验、访谈调查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暂缓党员教育与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暂缓就业党员;教育管理
1暂缓党员的定义及特点
1.1相关定义
所谓暂缓就业,就是按照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相关文件的规定,在每年规定日期(一般是五月底六月初)之前,毕业生所在院校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上报毕业生就业计划时,部分学生“将人事关系暂时寄存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同时,将户口及党组织关系暂留在学校的一种管理方式。”而暂缓党员,就是政治面貌为预备党员及以上的暂缓毕业生。
1.2当前高校暂缓的党员的特点
第一,数量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难。暂缓党员数量越来越多,主要因为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增加,以及大学生就业难使得其不得不办理暂缓就业。同时,部分院校管理不当、暂缓党员本身的特殊之处等原因,使得暂缓党员的管理也越来越难。第二,区域分布较广,流动性较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之间流动性的增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使得大学生报考学校的分布越来越广。同时,受其就业的流动性、其本身的经济利益等的影响,暂缓党员流动性也就越来越强。第三,预备党员所占比例增加,党性修养不足。在当前我国高校入党流程正常的时间是两年,这一期间随时会有人因为考察不合格而滞留在上一环节,到毕业之后才能转正。这些滞留到毕业之后才能转正的学生,往往党的纪律观念不强,党性修养不足。
2当前高校暂缓党员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在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暂缓就业党支部任职,和暂缓党员、领导暂缓就业党支部的书记以及学校党委组织部都有过一定交流,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也通过文献查阅使自己积累了相关的理论。故笔者认为,当前可以从高校本身管理、管理暂缓党员的规章制度和暂缓党员本身这三方面来对高校暂缓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1高校本身管理方面
第一,高校管理部门与暂缓党员的沟通与交接不畅。毕业季是各大院校最忙碌的时期。一方面,在对党组织关系进行交接时,受院校负责人本身繁忙、暂缓党员本身特殊性等的影响,暂缓党员事务办理并不顺利。另一方面,在暂缓党员日后管理工作中,也很容易产生例如通知不到位、事后补材料等问题。第二,高校对于暂缓党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的重视程度,不仅体现为高校的重视程度不足,也体现为其对于暂缓就业的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而使得部分毕业生党员对暂缓就业不了解。暂缓党员和在校党员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主客观多方面原因使得暂缓就业党员不合适和在校党员一起进行教育管理,但是他们却又没有找到可以接收其党组织关系并对其进行教育活动的单位,因此就很容易被忽视。第三,暂缓就业党支部机构设置及支部委员的构成不妥。按有关章程的规定,各院校都应设立政治面貌至少为预备党员或以上的三名在校生组成暂缓就业党支部。但由于一些院校党员数量不足、高校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他们并没有设立暂缓就业党支部来对暂缓党员进行专门管理,或者出现放松对于支部委员政治面貌要求的现象。这样就可能存在支部委员党龄有限、本身的党性修养不足等因素而产生其对党的忠诚度不足、对于党组织的管理运作的流程不太熟悉等问题。第四,暂缓党员的组织归属不明确,组织生活得不到保障。按规定,办理了暂缓就业的党员,其党组织关系就要从原党支部转到暂缓就业党支部。但是部分高校却没有设立暂缓就业党支部对其进行管理,而只是将其临时归口到其他机构下。即使有暂缓就业党支部对其进行管理,也会因管理不当、毕业后的暂缓党员工作繁忙等原因使得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不强,组织生活得不到保障。
2.2管理暂缓党员的规章制度方面
暂缓党员的管理规章制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不合理化、非人性化及不够创新灵活化三点。第一,不合理化。按规定,暂缓党员应定期与原学院党组织联系,并交纳党费、定期参加党组织生活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经常存在由于暂缓党员有课、怀孕生孩子等原因而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也使得民主生活会议往往多次延期甚至难以举办。此外,暂缓党员的党费收取也较为不合理。暂缓就业的收费标准是第一个学期0.5元/月,第二个学期5元/月,第三个学期15元/月,第四个学期30元/月。这样算来,暂缓党员要缴纳600元的党费,前后对比太过悬殊,收费结构不合理。第二,非人性化。就近几年的文件来看,高校规定的暂缓就业办理截止时间为六月上旬。“并且必须通过大学生就业在线院校客户端上报,只有书面申请而未在大学生就业在线院校客户端上报的为无效。省就业中心规定,超过规定日期后,一律不能再补办暂缓就业。”由上可知,毕业生党员想要申请暂缓,需要在网上以及实地甚至异地提交多份材料。虽然这样的流程较为严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会遇到一些实操性的问题。比如,毕业生离校都是在六月底七月初,而学校的行政部门放假则一般是在七月中下旬,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可以在这个期间找到接收单位。但是由于这个规定,所以不得不提前办理暂缓。而等他们在这个期间内找到接收单位之后,去取消暂缓就又是一个问题。第三,不够创新化、灵活化。当前,部分院校对于暂缓党员的管理,不够创新化与灵活化。部分院校对暂缓党员的管理方式,要么是照搬其他学院的管理政策,要么是照搬本科生或研究生党支部的管理政策。却没有注意到对暂缓党员的管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硬性要求暂缓党员若要取消暂缓也须亲自到场并在网上及书面提交多份材料,这是出于对于毕业生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等到毕业生党员找到接收单位需要取消暂缓的时候,已经正式工作的党员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而难以按照学院要求的时间去取消暂缓。
2.3党员自身方面的问题
当前,高校暂缓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还体现在党员本身不够自律、不能及时有效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方面。主观方面,部分暂缓党员党龄较短,工作期间难以保持党性纯正。客观上,“他们处于又处于两不管的状态,使得他们缺少应有的监督和管理。”他们不仅不履行按时交党费、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等规定的党员义务。在社会中,也往往宗旨意识弱化,难以发挥其先进模范作用。
3加强暂缓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3.1在高校的管理服务方面
在高校管理服务方面,要高度重视暂缓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把对暂缓党员的教育纳入全校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大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第一,加强暂缓党员毕业前的政策宣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做好党员毕业前关于暂缓就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从而加强其对暂缓就业的认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增强其党性修养,提高他们恪守党的规章以及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使其不论是在高校还是在社会上都能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第二,高校应加强服务管理,建立专门化的暂缓就业管理机构。按规定,“为强化暂缓就业党员教育与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各高校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总支)可根据暂缓党员队伍状况组建专门党支部。”且要安排专门的党组织工作人员或党性修养较强、有相当的工作经验的教师对暂缓党员进行灵活化管理,从而增强暂缓党员的组织归属感。第三,加强制度合理化人性化建设。加强制度的合理化人性化建设,就是将文件规定与暂缓党员本身情况结合,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与教育人本化相结合。针对暂缓党员的几大类型,高校党组织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入手,把教育管理寓于关心、帮助之中。在完成了党员本身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就业有困难的党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信息并进行就业技能指导培训来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对准备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的党员,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考试报名信息等来对他们进行帮助。
3.2在创新党员管理方式方面
第一,增加网络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在建立和暂缓党员交流专用的工作群用以活动公告、分享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开辟暂缓党员双向动态专题网站以及党员信箱、党员论坛专栏等形式,对暂缓党员进行灵活管理。暂缓党员要每周按时登录系统,更新自己的动态暂缓就业党员信息卡,并及时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及生活情况。这使得暂缓党员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暂缓党员的效率和正确性,更能够减少高校的工作量。第二,“加强暂缓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加强暂缓党员的自我教育管理,可以以地区为边界,建立暂缓就业党小组,并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党员之间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党小组成员之间要加强关于党组织的教育活动相关通知之间交流,从而保证在全国各地的党员都能按时接受党组织教育。同时,党员之间也要加强就业或报考信息的相互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其尽快就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暂缓数量多及难以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暂缓党员进入社会后,对党有了不同于在校生的认识,甚至他们的见识超越了在校生。因此,院校可以举办相关党课教育实践活动,比如让在校党员对暂缓党员进行访谈、或暂缓党员回学校进行个人感受分享会等。这不仅是对在校党员最有效的教育,也能增强暂缓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纯.加强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管理的分析及对策[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2]余开业.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17).
[3]程亚鹏.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
[4]中共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暂缓就业党支部管理办法.
作者:吕璐璐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