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分析(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分析(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分析(9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评教系统参与教学管理

摘要:

高校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评教,整合评教系统内学生评教意见,将学生评教意见积极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生在教学管理中起到的积极作用通过参与评教和学校管理层运用评教结果得以体现。高校学生参与评教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关键词:

学生评教;教育质量;教学管理

一、注重提供良好的评教氛围

营造较好的学生评教氛围,一方面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加入到评教行列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认识到参与评教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形成全校学生重视评教活动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摆正心态,达到良好的师生沟通交流氛围,使学生更了解老师,评教工作的展开需要师生相互配合完成。在学生评教工作中,宣传教育是必行的一步,通过宣传教育做到高校学生人人参与评教,评教过程公正、公平,评教结果的有效性更高。学校教学评估部门和各系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展开宣传教育工作,使师生真正理解评教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学生评教的组织实施过程,人人参与,人人重视。教学评教体系需要不断地构建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评教氛围是学校一直进步的方向,评教过程应愈来愈透明化,尽量减少学生因个人因素对评教质量造成影响。

二、学生评教意见的综合整理

学生评价会受到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对整体教学驾驭水平以及评教体系的掌握水平等一系列的制约,从而影响评教意见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想要更好的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一是要做好评教前的培训,通过辅导员给学生反复讲解评教的方法、评教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评教中做到公平和公正;二是也必须做好对学生评教意的综合整理,以保障学生意见的真实性、有效性;在保证这些的前提下才能使教学管理在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

1.建立专门的组织负责评教的队伍。建立负责组织、综合、整理学生评教意见相对稳定且独立于教学组织以外的队伍。由各个年级辅导员负责学生评教和意见综合整理。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一是由各个年级辅导员负责学生评教和意见综合整理,辅导员与教学人员工作不同,评价起来更具有公正性;二是各个年级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都比较了解,对任课教师教学情况也比较清楚,因此,对学生评教意见的公平、公正有大致把握。

2.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了解,在整合评教意见。经过深入调查和多方了解以及反复斟酌后,再整合出较为贴合实际的评教意见。整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能对个体教师的教学状况有比较全局的认知。作为整理人员,除了梳理每个学生对某个教师的评价外,还应对这些评价意见进行深度调研,反复核实后整理出对该教师的综合评教意见。对于分歧意见或者个别突出问题,还需要经过多次核实,最后才能整理出贴切的评教意见。这既是一个调研和对教师教学水平质量高低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整理评教意见人员的过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既能提升学生评价教学的水平,又能锻炼组织评教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还能促进整个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整理评教意见。通过教学信息员修改并整理之后,反馈给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将学生评教意见整理完毕后,再召开教学,在信息员会议中,汇报学生评教情况并且征求他们的意见。同时,针对学生评教中提出的个别教师存在的个别问题,向他们核实情况并且倾听他们的意见,以确保学生评教意见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学生评教意见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开展评教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教而评教,评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运用于教学管理和实践中,以此促进教师队伍的壮大成长,提升整个教学水平和质量。

1.为领导班子提供依据。教学评估部门认真审阅学生提交上来的评教意见后,在对教学及教师队伍情况做出比较中肯的判断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措施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对于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应积极整改,对学生反应很强烈,问题较多的教师,学院领导应亲自与其谈话,督促其改善情况,解决问题。

2.使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更贴合实际。可以更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更加深入。每学期的教学审查结束之后,教研室都会收到整理好的学生评教意见和领导班子的整改意见,对于学生反馈良好,评教得分优秀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在经过教研室的广泛并深刻的讨论之后予以推广。以听课、评课的方式帮助存在问题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3.使教师更好的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教学实践环境。每一位教师都会在期末时收到经过整理的学生评教意见,使教师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对于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向有一个把握,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听取了学生的评教意见之后,教师的教学都收获了更好的评价。

4.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共同成长,提高教学氛围。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以后,他们能发挥自己主人翁的精神,更加深入地关心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己的学习动力。在教师方面而言,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组织学生参与到评教使教师改进教学质量的欲望更加强烈,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更多,这使教师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自从实行学生评教制度以后,教学质量得到了整体上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更加完善。

作者:叶圆 丁大海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艺.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证评价与模式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1).

[2]李保玉.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3]田再悦.大学生网络评教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孙河川.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国际研究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

第二篇: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

摘要: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实验实践课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对高校实践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相互交错的信息很多,而且信息的传播速度快速,因此也加剧了知识的传播交流频次。实验室的比较也成了高校的一种竞争力,实验室的管理改革和创新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提升实验室实力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点。实验室实力包括了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体系。实验室管理好,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实践意识,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创新型人才。高校的发展迫切的需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增强实验的安全性能,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已经成为如今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现状分析

1.1硬件方面

实验室的建设一般是按照传统的理念来设计的,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等的备置和选购都需要经过设备处,教务处等部门的批准,由于教学管理又在二级院校,管理经过的中间层又会有很多,也会出现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的情况,不了解其他部门究竟存在哪些需求的问题,因此处理意见就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见解和意见,这就难免会出现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出现问题。实验室的建设规模都是之前设定好的,实验设备也是如此,很难根据学生的多少随时变更,所以要想所有的课程都开设实验课也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学校可以投入的资金有限,这也就导致了实验室资源缺乏,仪器更新慢,缺少高端精密的仪器。

1.2师资方面

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师资力量薄弱,甚至出现了临时顶替,东拼西凑的情况,一些理论教师会因为学校的一些压力或者生活压力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来兼职实验课教学任务,这也就没有办法保证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提高,创新思维也无从培养,创造拓展能力自然也是无从谈起。在有学生用的实验教程一般以验证理论,加深理论的知识为主,实验教材偏少,内容单一老套,脱离实际,缺乏现实创新内容,跟不上创新理念的步伐。再者教学单一,实验报告老套,学生无从对创新下手,实验内容也是一些之前科学家已经验证过的理论,这些都对学生创新没什么积极影响。

2加强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方法

2.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

实验教学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学和创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实验教学也有它的特殊性,所以一批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并且负责的教师非常重要。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较好的现代教学知识,来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和加强自身学习,正因如此,实验人员的选择也需要谨慎。选择的老师要有一定得动手能力,也要有很好的奉献精神。在实验教师的培养方面可以实行激励机制,给实验教师一些其他教师所没有的特权,对教学老师丰富课堂内容,创新课本内容,亲身示范教学等给予支持,为教学创新多花心思,尽力为高校建设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现在有的教师已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创新课本,不在遵循一成不变的课本内容,给学生的实验内容都是新颖的,这才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贴近生活实际。

2.2整合实验室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仪器的利用率

国家对国民教育相当重视,对教育事业也是大力投入,经过多年的建设高校实验室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尽管做不到每门课程都设有自己的实验室,但是经过整合,已经将之前利用率不高的仪器也都充分的应用于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设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设备短缺的情况,并经过和企业联合增置设备,来改善实验室,开发学生实习场所。设立了实习基地,每年安排各个专业进行有秩序的实习。高校实验室是一个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动手能力开始的环境的地方,通过实验可以累积学生的实验经验,启发创新思维,初步考虑现在科研的前沿,更对实验内容加深理解,有助于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成,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都有了系统的培养。开放的实验室环境为高校学生参加省级实验比赛乃至国际级实验大赛都提供了有利的支撑,这也为高校老师获得一些比赛奠定了基础。

3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开始显露能力的地方,也是老师能力体现的地方,是新一代科学家诞生的地方,是科技发展的摇篮,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的始点。同时实验室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对未知敢于探索的精神。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对老师的定期培养,多给老师一些时间出去学习,进行校外的教学观摩,让实验老师更加专业,以开阔的视野,广阔的见识培养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

作者:关中辉 单位:北京农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春雨.探索高校实验室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才智,2015(26).

[2]陈大鹏,吴丽芬.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06).

[3]镇真柏,胡志强,刘超.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04).

[4]韩红江,王绍兰.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的认识与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5]王菱,潘云,赵庆双.关于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06).

第三篇:高校教学管理应急处理机制探析

摘要: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的基础工程,是保障学校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是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的关键。笔者以广州商学院为例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处理办法,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关键词:

教学管理;偶发事件;高校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高校应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和协调,建立工作原则,在处理教学偶发事件时应坚持“全心预判,全程关注,安全第一,时效第一”。遇到偶发事件时应“责任到人,人员到岗,工作到位,精准到点”。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快速地解决偶发事件,保障高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建立健全偶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机构

(一)学校成立“教学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教学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学校教学偶发事件处理预案,负责加强全校教学偶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和演练培训,负责处理全校教学偶发事件,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各二级学院单位成立教学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各二级学院单位成立教学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教学单位应成立教学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教学偶发事件处理预案,负责加强本单位教学偶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和演练培训,负责处理本单位教学偶发事件。

三、常见的教学偶发事件应急处理

(一)突发气象灾害引致教学偶发事件应急处理

1.防止事故发生。如遇到严重影响或可能严重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秩序的突发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等)时,各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应密切关注气象局实时的天气报道。一方面,应预防和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尤其应想方设法预防和防止群体性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应加强师生考勤管理,及时了解任课教师出勤情况,实时监控课堂教学情况,避免随意停课和擅自调、停课等教学事故发生。

2.加强现场巡查。各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应在确保巡查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学场所(尤其教学单位对本单位教学场所)等进行现场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影响或可能影响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的不良情形和事故隐患(如教室门窗脱落、教室及教室外走廊地面积水和妨碍教学安全用电等情况),单位巡查人员和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应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汇报和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应急处理。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进行处理,确保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和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3.统一公布停课通知。当气象部门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或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学校参照上级部分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决定是否停课。学校如确定停课,由学校办公室统一停课通知。若学校没有发出停课通知,各单位和师生员工应坚持正常教学和工作。在突发气象灾害情况下,如需进行调、停课,学校办公室通过书面通知、学校网站或QQ群等多种途径统一公布通知。各单位和任课教师应根据学校通知作出相应安排。

(二)因道路堵塞或交通工具故障等因素引致教学偶发事件应急处理

1.建立报告制度。如遇因道路堵塞、交通工具(含校车、教师个人私家车或教师乘坐的其他交通车等)故障或其他交通因素造成任课教师不能按时到达学校时,教师应立即主动和及时地向所在单位应急领导小组联络员汇报实际情况。

2.做好沟通、及时处理。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或接到相关汇报后,应立即通知任课教师所在班级班长,告知相关情况,指导班长做好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工作,应避免影响周边教室正常上课的现象发生。如遇当堂课按调、停课处理时,相关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将该课程调、停课结果通知相应教师和授课班级,并到现场组织学生安静地、有序地离开教室,确保不影响到其他教室正常上课。

3.办理相关手续。非乘坐校车的任课教师,到校后需向所在单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个人情况说明(签名需手写)、塞车现场照片(电子版)或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时开具的发票等有效证明材料。如遇教师到达教室时可能超过30分钟的,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等情况申请调、停课。调、停课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备案有关信息。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应将因发生偶发事件导致任课教师不能按时到校的情况和教师上课相关信息(包括教师姓名、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和授课班级等)及时向教务处备案,应继续跟进教学偶发事件之后教师到校等情况。

5.车队相关职责。如遇校车故障等因素不能按时到校时,校车司机应第一时间向车队负责人汇报;车队负责人应快速地、有效地处理,确保任课教师尽早到达学校。

(三)上课期间突然停(断)电引致教学偶发事件应急处理

1.提早通知主动停(断)电情况。如果是学校主动停(断)电或接有关通知学校不得不停电,一般情况下,学校供电单位应至少提早半天发出通知。

2.维持课堂秩序。上课期间,如遇教室内突然停(断)电等情况,任课教师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之下,维持课堂秩序,组织学生在教室内等候恢复供电,防止个别学生在教室内起哄、随意走动或离开教室等现象发生。

3.报告停电实际情况和发出维修通知。任课教师应主动、及时地向所在单位领导或教务秘书或现场有关其他工作人员等汇报已发生突然停(断)电等实际情况。任课教师可进一步联系相应教室设备管理人员,确认突然停(断)电情况。学校供电单位应及早到突然停(断)电现场排查与检修,并根据实际情况启动校内发电和恢复供电。

4.了解、检查、联系和汇报。学校供电单位和教师所在单位应及早安排有关工作人员前往突然停(断)电的教学楼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检查突然停(断)电教室内师生是否安全,检查教师是否按要求维持课堂秩序。对于个别教室出现突然停(断)电情况,教室管理人员和学校供电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早到停(断)电现场进行排查;教师所在单位应及早将因突然停(断)电而引致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情况向教务处报告。

(四)仪器设备故障引致教学偶发事件应急处理

1.报告设备故障。上课期间,教室内仪器设备(如投影仪、教师用电脑或机房电脑等设备)突然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而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时,任课教师应立即学校教学设备维护人员汇报。学校教学设备单位应及早安排设备维护人员前来现场排查和检修。

2.临时更换教室。如果估计检修时间超过20分钟的,学校教学设备单位应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提前临时就近给予更换教室,并同时将教室更换情况报教务处备案。

(五)教室使用冲突引致教学偶发事件应急处理

1.报告教室使用冲突情况。上课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室使用冲突的,任课教师应立即向学校教学设备单位教室管理人员汇报。

2.临时就近安排合适教室。学校教学设备单位接到或了解到教室使用冲突情况时,应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情况及早地临时就近安排合适教室,并同时将教室安排情况报给教务处备案。

(六)教室内安全事故引致教学偶发事件应急处理

1.撤离事故现场和报告事故情况。上课期间,如遇教室内发生暴力、爆炸等危害或危及师生安全事故时,任课教师在安全第一之原则指导下,引导或指导学生尽快撤离事故现场,避免师生受到伤害;并及早向学校安保单位和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实际情况。

2.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学校安保单位负责人和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接到通知之后,应立即亲临并组织相关人员前往事发现场,及时地、有效地、妥善地处理安全事故,采取得力措施控制事故发展,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并及时向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汇报实际情况。报警、求助和疏散。如果安全事件发展的趋势难以控制或不能控制时,学校安保单位应尽早向公安部门报警和求助。学生所在学院和相关单位应尽早将此发生事故现场的学生和老师疏散到安全地点;必要时通知此事故现场附近的其他班级也进行紧急疏散。

(七)其他教学偶发事件应急处理

除以上列举的教学偶发事件处理办法之外,如遇到其他可能影响教学工作和教学秩序的教学偶发事件,任课教师在确保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主动地、及时地和有效地妥善处理之,并把实际情况向教师所在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或学校安保单位或教务处或学校办公室汇报,尽可能将教学偶发事件对师生员工安全的危害降到最低,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降到最低,对学校仪器设备的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罗静 单位:广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艳玲.高校实践教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14(7).

[2]林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4(19).

[3].梁炎钢.我国高校突发事件成因及其应对策略探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第四篇:高校计算机技术教学管理分析

摘要: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已经占据高校教育的主导地位。然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近年来,教育改革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注重。因此,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现今,各大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任务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如果高校可以实现智能化信息管理教学,那么不仅可以对学生完成学业有所保障,同时也可以使教学管理的改革更上一层楼。目前,高校教学管理智能信息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提到信息化建设,就想到了计算机这一“主角”,它的到来让世界人们的生活蓬荜生辉,这也是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因此,高校应该思考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使之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新篇章。

一、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学生的成绩管理当中

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管理,高校的学生成绩管理不同于初高中,高校大学生的课程较多,并且每一门课程的性质不同,有文理科教学、思想道德建设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等等,需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需要将高校大学生的课程、学分、绩点等等,有效的统计起来,进行管理。高校大学生的成绩管理还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学生对成绩的查询、教师对成绩的统计和分析、高校领导抽查学生成绩并且对日后的教学提出新的改革等等。一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在高校就读期间所学的课程至少有50门以上,现今,高校大学生逐年增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手工记录可想而知,其工作量不仅非常巨大,而且极易出错,对学生查询和老师整理分析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到来,帮助高校解决了这一困难。计算机系统拥有许多强大的功能,例如:统计、计算、查询等等,这些功能完全适合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的应用。在学生课程考试结束后,教师通过学生教学管理系统,将学生成绩上传到成绩模块当中,系统会根据各年级、班级、专业、学生分门别类,将每个学生的成绩录入,然后系统会根据录入的数据,自动计算出学生的总成绩、班级的总成绩等等,这些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人工计算,还可直观的反应学生的成绩,也方便了学生查寻。对于学生奖学金的评比也大有益处,学生可以在成绩查询平台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在班级的排名,这些都是公开公正的数据,足以让学生信服,从而避免暗箱操作。高校教育成绩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成绩录入的效率,对于学生查寻成绩方便、快捷,提高了高校教师工作的效率、准确性。

二、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质量监督当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高校教育的教学水平已经达到瓶颈期,如果要提升教育水平,就需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督,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过去,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往往是问卷调查,将调查的指标列入表中,学生为每位教师的每项指标进行评分,最终学校统计、整理得出结论,然后与教师沟通。这种办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大学生数量下的高校,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种问卷调查的工作量变得非常巨大,使得教学质量评估效率非常低下,同时也极易出现暗箱操作。多数学生还会受到教师的劝说,所以对于评估的结果往往不是实际结果,没有什么意义。信息化的发展形势下,计算机技术融入教学质量评估当中,就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从而使得评估结果更为真实。学生可以进入教学评估系统,在系统中完成问卷调查,这样既可以方便学校统计,而且还避免了许多影响学生评估的因素,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己单独的对教师进行评估,不会受到教师的干扰,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体现在调查问卷当中。教师可以进入教学评估系统,利用系统强大的计算和统计功能,将每个学生对每一位老师的各项分数统计出来,教师可以直观的看出学生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从而有针对的行对各位老师提出相应的意见,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教学质量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繁琐的问卷调查的工作量大的问题,还可有效、准确、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心声,这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三、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师的教学管理当中

对于高校的教学而言,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流砥柱,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就高校教师的教学管理而言,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10节课程以内,高校教师课后时间一般比较自由,有些教师为了继续深造,留在学校办公,书写资料或者学习;还有一些教师没有什么事情一般不会留在学校。从这可以看出,高校教师不同于初高中教师,一般不长时间在学校,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更不会像初高中老师那样,实时监督。这样就给就减少了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时间,然而随机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师也可级利用网络传给学生一些教学文件,供学生预习和复习;教师可以利用邮件,收取学生作业,从而减少来回奔波。此外,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帮助老师安排课表,计算机系统会将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每个教师的课程清楚的显示在计算机当中,如果教师临时有事,可以利用计算机清楚的了解学生的上课时间,寻找学生没有课程的时间进行补课。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教师教学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需要推陈出新,顺应时代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教学管理当中。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管理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还可以真实的反应教学评估的结果,还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应该加快发展计算机技术,使高校教育实现智能化信息管理。

作者:薛飞扬 孙振飞 李国新 朱晓琛 单位: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贤生.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07)

[2]顾永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4(04)

[3]高贵如,王双进,张玉梅.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新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2004(02)

[4]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01)

第五篇:高校虚拟化实验教学管理应用

摘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传统的PC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武汉工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调研、论证、试运行,建立了计算机桌面虚拟化和服务器虚拟化实验教学管理新模式,创建功能强大的虚拟资源中心,实现教学智能化、管理集中化、维护便利化,将教学、科研、考试、管理等方面有机结合。

关键词

虚拟资源中心;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实验教学管理

1虚拟资源中心概况

1.1基础设备

主要硬件设备有:DELLR730服务器、S7703核心交换机和华为S6700-24-EI万兆以太网交换机、LIKE品牌UPS电源、图腾品牌精密配电柜和网络服务器机柜、多分屏拼接处理器等;软件有:VMware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软件、支持远程控制的海康品牌KVM、拼接控制器软件等;采用单模、多模光纤模块与交换机部署整个实验教学中心。

1.2技术支持

(1)服务器虚拟化。指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服务器虚拟化主要分为三种:第一,它可以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台相互隔离、互不干扰的虚拟服务器;第二,它也可以将多台独立的物理服务器虚拟成一个逻辑服务器,其作用是使多台物理服务器协作“办公”,互相配合完成一项工作;第三,它还可以将多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一个逻辑服务器,再将其划分出多个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多个业务。服务器虚拟化最大特点是不再拘束于物理设备的限制,而是让其物理磁盘、内存、CPU等硬件变成动态的“资源池”,从而实现资源的整合及使用效益最大化,简化系统管理,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2)桌面虚拟化。桌面虚拟化是指将PC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以达到桌面使用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桌面虚拟化建立在服务器虚拟化之上,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进行服务器虚拟化,生成多个的独立的虚拟桌面,同时根据专有的虚拟桌面协议发送给终端设备。用户终端通过以太网访问虚拟主机,只需要记住用户名和密码及网关信息,就可以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远程动态访问个人桌面系统,从而实现单机多用户。

1.3管理平台

武汉工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引进实验中心管理平台。整个系统平台采用B/S结构和C/S结构相结合,依托校园网络,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以学校实验室管理的核心业务流程和重要管理事务为基础,以服务院校实验室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和全面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为宗旨,以全面提供实验室管理的解决方案为导向,实现了教学实验申请、审批、预约,合理安排教学实验和开放实验;实现了老师和学生在系统里能查阅实验教学大纲,老师能知道自己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实验、开放实验过程监管;实现了在线交流、加强学校各级角色互动交流以及实现了对试验场地、设备、耗材的管理,并进行统一分配调度控制等功能。

2虚拟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2.1服务器虚拟化效能

通过武汉工商学院虚拟资源中心服务器虚拟化管理平台可以在4台高配置的DELLR730群集服务器里虚拟化多台Windowsserver2003、WindowsServer2008等操作系统,基于C/S、B/S模式的教学软件以及中心网站系统都可以挂载在虚拟服务器上,通过网页管理后台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更改虚拟硬件CPU、内存和磁盘的容量。(1)解决了旧软件依赖的操作系统无法在新服务器上安装的技术难题,延续了旧版软件的使用寿命,节省软件更新经费;(2)比以往物理服务器更加方便管理、数据更加安全稳定、同时节约了大量建设成本;(3)更大意义上实现了整个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共享和集中管理。

2.2桌面虚拟化效能

(1)教学部署方便。学期初或上学期末,在教务部门课表安排出来之后,根据不同课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要求,可以虚拟出不同硬件、软件配置虚拟桌面,再到相应的实验室,从而满足不同课堂的多样化需求。(2)教学排课灵活。对传统PC实验室排课,往往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硬件配置、专业类别、容量等方面,加大排课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容易出现同一机房软件安装过多而影响机器运行效果、大容量实验室安排小班制学生上课造成实验室利用率偏低等情况;桌面虚拟化在排课上只需考虑学生人数和实验室容量匹配情况即可,大大提高了排课效率和实验室利用率。同时,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中,前期重点调研上课班级人数分布状况,依据调研结果规划不同容量实验室间数,不需要为某一专业某一上机课程而建专门的机房,提高了实验室建设经济效益。(3)教学过程规范。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学生上机行为监控、上网控制软件,可随时监控学生上机行为。无需外网开放条件的课堂教学,设为禁止上网状态,或是有选择性地开放网站,这对于自我控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措施,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4)教学资源共享。虚拟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采用了外挂存储方式,将教师教案、课件、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学生作业存储在外挂存储设备中,教师学生可通过远程访问设备IP地址,就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上传、下载,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5)管理集中。传统PC机房传系统,需要先制作母机,通过母机下发数据,途中故障率高,且需要时间长。桌面虚拟化通过集中管理,将所需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都安装在服务器上,制作成“快照”,管理人员在一台服务器上统一桌面,就可以完成对整个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成功率可达100%,且所需时间短;同时在服务器后台自动进行部署或更新,通过自动化管理流程,大量的维护工作将自动完成,包括软件下载、升级补丁、安全更新等;可部署多个操作系统到终端电脑,真正实现一机多系统环境,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6)降低应用程序和其他软件的冲突。一台传统PC机往往安装的软件比较多,在安装新应用软件时可能会与其他软件造成冲突,而导致无法使用或是PC机运行速度非常慢,影响到正常上课。桌面虚拟化通过在服务器端集中部署,完全避免这些情况。(7)安全性能高。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容易出现病毒感染、数据丢失损坏等现象,桌面虚拟化在服务器端安装了防火墙,如出现上述情况,只需在后台对异常PC机进行中装即可解决。(8)绿色节能低耗。一台传统PC机功率约每小时300W,一台瘦客户机约20W,目前武汉工商学院有800台瘦客户机,每小时可省电224000W,即224度电。如果按每度电0.6元,瘦客户机一天工作8小时,一年工作160天来计算,一年可节约电费约17万元。随着后期桌面虚拟化规模扩大,节能效果也将越来越明显。(9)后期扩容便利。传统PC实验室后期扩容,需要再次设备采购,周期长,可扩展性差,而且造成硬件资源浪费。桌面虚拟化只需重新虚拟高配置的虚拟桌面,后台进行即可。大大提高硬件资源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2.3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效能

(1)业务管理系统的集中综合应用,实现应用统一平台管理、数据共享。(2)面向教师、学生提供更便捷的资源服务。(3)实现实验室及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网上在线登记、审批办公及基表数据上报。(4)确保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满足开放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其效益。(5)实现业务数据电子化、无纸化、规范化存储,从而使数据信息的浏览、检索更为便捷。(6)方便学校及管理部门对业务环节的管理和督查,提高业务管理效率。(7)校方可以依据平台数据合理规划建设实验室。

3虚拟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1)对网络要求高。虚拟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过于依赖网络设施,一旦断网,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虚拟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对终端网络要求千兆以上,中央机房出口端需要万兆光纤。(2)对服务器配置要求高。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对服务器配置、性能要求较高,且要支付桌面虚拟化相关软件许可费用,初始成本会增加。(3)需要定期对桌面虚拟化后台进行维护。(4)并发现象容易导致死机。如果所有的机器全部开机使用,容易出现死机现象。在实际操作中,可给予充足的授权点,一般大于实际机位数5%即可。

4结语

虚拟化管理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资源共享、集中管理,进一步推进了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为培养创新实用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者:朱剑玫 夏宏雷 单位:武汉工商学院

基金项目:

武汉工商学院教改教研课题:基于“云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2014Y11)

参考文献

[1]何亮.虚拟化技术在教学平台中的应用.信息与电脑,2016(14):231-232.

[2]朱剑玫,常红艳.“云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实验室中应用探讨.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9):13-14

第六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构建

摘要:

时展以及社会进步,在该种环境背景下,我国经济实现了迅猛提升,而国家在强化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对教育教学予以了高度重视,因为教育的发展能够为人才力量的强大保驾护航。人才力量是国家占据国际优势地位的重要支撑力量,由此高校需要将人才培养的重任良好的肩负起来,优化教学管理,更加需要构建质量教学方面质量监控体系(简称“质控体系”)。本文基于此就高校之中教学“质控体系”要素、原则内容进行着手分析,之后对高校教学构建“质控体系”需求予以具体研究。

关键词: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高校实现了不断扩招,从一定程度上讲高校教育在持续发展进步着。但是近些年各个高校之中的教学质量成为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堪忧的教学质量亟需去改变以及优化,而这需要高校能够针对教学质量构建相应的“质控体系”,依托于“质控体系”实现教学方面稳步发展。这不仅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需求,而且也是国内高校培育人才的客观要求。

一、初探高校之中教学“质控体系”要素原则及内容

(一)教学“质控体系”要素

高校之中教学“质控体系”要素主要是包含了监控目标以及活动和相应的监控方、被监控方。首先从监控方来讲具体指的是执行监控教学质量的高校人员或者是机构,包含四大层面,第一层面为高校管理人员部门如分管校长以及校委员会和相应的教务处等等,其职责为教学工作的安排组织以及教学质量相关制度拟定,教学质量适时调研,修改相应教学计划。第二层面为院系人员部门如副院长以及院系书记等,其职责在于相关教学管理方面制度的执行。第三层面为教研室以及专业课程相应负责人,其职责在于教学环节的良好组织以及编写讲学内容和选择教材等。第四层面为学生,学生能够评价教师教学优劣同时对教材试用进行评价等;其次从被监控方来讲,具体指的是有关教学质量所有的影响者,均属于受控对象范围之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等等;其三从监控活动来讲,指的是对有关教学质量的影响要素予以具体监控的过程,如监控教学大纲是否及时更新以及授课计划是否有效完成等等;最后从监控目标来讲,也就是监控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这个监控目标需要是高校依据自身实际教学状况拟定。

(二)教学“质控体系”原则

教学“质控体系”内在原则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系统原则,也就是“质控体系”需要建立在系统方法以及管理观念基础之上,要将“质控体系”所有要素建立起一定关联性,如将教学以及教材和相应的学生老师等等要素构建起内在紧密关联;其二是指向原则,“质控体系”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种体系内容,之所以对其予以构建是为了依托于“质控体系”为高校教学指明发展进步方向,如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以及教学顺利管理等等作为目标,并依托于“质控体系”朝着制定的目标去努力;其三是科学原则,简单来讲“质控体系”并非是随意的教学命令,也并非是随意的任务下达,而是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也就是需要建立在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理论基础上构建“质控体系”,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质控体系”的有效性并最大化发挥其内在价值意义;其四是全员原则,“质控体系”不仅仅是需要高校领导以及教师实际参与其中,而且需要学生以及相关部门也能够积极参与,也就是将院校之中的所有师生部门机构全部调动起来,进而形成一种强效监督的良好氛围[1]。

(三)教学“质控体系”内容教学

“质控体系”内容建立在横向指标以及纵向指标和相应的矢量指标三方面,首先从横向指标来讲具体指的是关于教学质量方面的相关标准,如新生录取以及教学条件和相应的教学文件、教学运行、内涵建设以及毕业考试等等方面标准,这些众多的标准综合构成了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的把控的要素;其次从纵向指标来讲具体指的是组织管理相应体系,包含了学校管理以及院校和相应的教师教研室等等管理,例如学校管理就是校长和相应的教务处对教学建设运行进行日常的指导以及审议和检查监督,再比如教师管理就是教研主任或者是学科领头人对教学内容以及相应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研究以及改革,对教学手段应用以及规章执行和学习辅导等进行有效检查监督;最后从矢量指标来讲具体指的是保障体系,可以说保障体系包含了教学规范以及质量评价管理和相应的管理规程等等,以管理规程来讲又包含管理课程表以及教学进度和相应的教材、教学计划和校历等。

二、探析高校之中教学“质控体系”的实际构建需求

(一)办学理念的调整

高校之中构建教学“质控体系”需要从办学理念上着手,具体来讲,现代高校将服务社会以及科学研究和相应的人才培养作为关键三大职能,而其中人才培养更是高校无法推卸的也是较为根本的责任,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内高校教育实现了飞速发展,也从以往精英教育逐渐走向了大众教育发展道路之上,但是规模的不断扩张背景下高等教育由于存在的众多硬伤如办学经费以及条件不足等,导致教学质量趋于滑坡状态,由此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对于高校实际教学质量也就予以了高度关注,当前高校急需要构建教学“质控体系”,而该“质控体系”的实际构建需要将办学理念良好调整,简单来讲高校需要对大众化教育予以深入的研究分析,认识到大众高等教育必然有着其阶段性发展,但是规模发展并非是当前高校核心办学理念,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今,无论高校规模实现了怎样的扩张,教书育人以及人才培养都是其根本任务,而既然是关于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就需要将教学质量作为是办学核心发展理念,充分的认识到教学质量提升是高校自身发展永恒主题,而将以往重视规模发展的办学理念调整为教学质量优化提升的办学理念将是高校构建教学“质控体系”必要前提[2]。

(二)专业课程的建设

高校构建教学“质控体系”还需要从专业课程的建设上下功夫,包含了专业建设以及课程改革两方面内容,首先从专业建设来讲,检验高校具备综合实力强弱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学科专业指标,为此高校就需要将科学建设予以强化,针对省级以及国家重点相关学科予以实验室的良好建设,做好高校实验室以及重点学科强化管理,通过合理布局以及加快管理提供人才培养平台,还需要将理工科以及相应的人文学科之间建立起内在关联性,高校自身对行政壁垒予以打破并将各个学科方向进行凝练和明确,以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交叉。此外高校针对专业建设还需要坚实“提高、巩固和发展”原则积极的开展市场调研,依据自身所有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及时调整,简单来讲就是立足自身教学并依托于社会需求强化学科专业建设,这样能够促使培养出的人才真正的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创造价值;其次从课程改革来讲,应该是将边缘学科予以良好构建,将于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形成新型化综合课程体系,还需要对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际地位予以强调,建立自主学习良好模式,依据教学要求不仅关注基础理论以及技能的课程知识,还关注实践创新,进而通过上述方式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师资队伍的强化

高校构建教学“质控体系”除了可以从上述两方面展开之外,还可以从师资队伍的强化上着手。具体来讲,教学质量的监控需要办学理念调整作为前提条件,更加需要专业课程建设作为必要辅助,而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一批高素质教师,因为教师素质提升了,教学质量才能跟着提升上去,而高校针对自身师资队伍的强化可以从两方面开展:其一是将教师队伍实际结构予以健全,高校需要建设创新团队,挖掘教师队伍中学术骨干以及学科重要带头人,加大对这些教师的培养,以这些学术骨干为核心,为其他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和目标,进而将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和相应的整体水平提升起来,此外高校还需要对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为其进行科研条件的提供以及成长平台的搭建,积极的将“国际化”以及“博士化”工程推行起来,鼓励自身院校中的青年教师能够去国内其他重点院校或者是国外予以交换学习;其二是积极的引进教育人才,高校之中的教师队伍需要保持新鲜血液,定期向社会招聘一些有些教育人才,如定期引进数名院士以及学科领头人,还可以定期聘任国内教育专家等,最终形成自身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高素质教师队伍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奠定坚实基础,而师资队伍强化也能够为高校构建教学“质控体系”奠定基础[3]。

(四)监督机制的完善

高校之中的教学监督管理本质上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监督的优劣直接影响在教学质量,而高校对于监督机制的完善需要从督教以及督学和相应的督管三方面进行,首先从督教来讲,高校需要对教师日常备课状况以及教学进度和相应的课堂教学,日常作业布置,考试批改试卷等多方面予以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提出相应的调整改进方案,促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其次从督学来讲,督学关注的对象是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以及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摸底,的督导的整个过程需要是建立在多样监督形式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督学促使学生加大学习重视度,另一方面也能够真正的对教学质量予以提升;最后是督管,任何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和管理建立起紧密内在关系,督管强调了对于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潜在问题的发现以及有效处理,进而通过强化督管为教学管理科学化保障。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走进新时期之后,我国一方面重视工农业良好发展,一方面对于文化教育也是极为关注,文化教育强国是国家综合发展的前提要素,由此国家也对众多的高校实际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此各个高校就需要将自身的教学质量予以稳步提升,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实际建设改革以及办学理念的调整和相应师资队伍的强化、监督体制的健全等来实现,而本文将高校之中教学“质控体系”构建作为研究核心,期望为后续关于“质控体系”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更为高校优化教学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研究力量。

作者:张云萍 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燕.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视角[J].教育探索,2013,03:58-60.

[2]邝金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框架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30-132.

[3]陈朝平.试论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启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0:51-54.

第七篇: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秘书探析

摘要:

在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学秘书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大量的基础性的辅助工作,是保证教学良好运作的重要人员。如何进一步激发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发挥其工作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初步的探析,希望能够为发挥教学秘书的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教学秘书;高校;教学;作用

一、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常规教学运行管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秘书要承担执行教学安排,教学信息,监督监控教学过程的职能。例如,在开学之初,教学秘书要负责制订出本学期各个学科的教学计划,将课程安排告知学生和教师,并确认教室安排,防止教学事故。除此之外,教学秘书还要对上学期学生的成绩单进行整理,协助任课教师进行成绩分析,同时需要补考的同学安排补考,并在补考结束后将补考成绩记录并入学生成绩信息数据档案。在教学过程的进程中,教学秘书还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对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进行监督,认真总结其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同时还要在规定的实践完成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对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积极进行推广,协助教务处完成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考核。在学期末,完成教学的整个过程总结,对以后的教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这样就使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效的教学管理。具体来说,可以将教学秘书需要完成的工作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对教学实施的管理,这主要是指根据教务处教学大纲的要求,协助各位任课教师制订出各个学科的教学实施细则,包括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具体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培养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的教学任务。其次是对教学任务的管理,这主要包括有: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并对其选课结果进行统计,制订出相应的课程表,还要把其上课学生以及任课教师的名单进行记录存档,对各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以及地点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不能发生冲突,一般来说,需要按照周教学计划将学生要参与的教学活动做出合理规划,比如学生在上完专业课之后,可以安排一些公共基础课,最好不要将专业课连续排列,因为这样会使学生的大脑过于疲劳,影响教学效果。再次是对学籍考务的管理,主要负责本系部学生学籍信息的注册,统计,编制基层教学单位和学生的学号,配合教务处处理学生的休学、复学、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管理本教学单位内组织的各类资格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帮助教务处把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查工作做好,并将毕业生的各种统计报表进行填写。最后是对教学信息的管理,教学秘书还要在课堂、实验室以及实训场地进行深入调查,以能够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其教学过程运行进行监督,对各类教学工作座谈会进行组织,对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仔细进行搜集,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对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估。

2.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对教学秘书来说,做好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教学档案是指教学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需要保存的文件,例如教学大纲、生评教的记录、各年级课表、各种常规表格等,教学秘书不仅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还要将搜集的文件分门别类,专柜专用,便于以后查找。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学主管领导做出管理决策的现实依据,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教学秘书如何在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是一项关系学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工作,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高校应该对其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其可以从外部环境创设以及自身素质提升两个方向着手。

1.从外部环境方面为其作用发挥创造条件。高校应为教学秘书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教学秘书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高校自身的支持。高校可以考虑聘请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对教学秘书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培训,还可以组织教学秘书到知名高等院校参观交流,以达到让他们不断拓宽视野,转变思维观念,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从其职业上发展的角度看,如何建立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学秘书长期从事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并且职业转换通道不是非常多,晋升将对较慢,这都会影响其工作绩效。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激励性的管理制度,促进教学秘书队伍的健康发展。例如,高校可以采用岗位责任聘任制,明确其工作职能,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实行目标绩效管理,奖优罚劣,还需要在职称评定以及收入分配制度上予以合理的政策保障,对工作特别突出者给予合理的职位晋升。当然另一方面,对无法胜任岗位的人员要及时通知人事部门,解除聘用。通过这些相关措施,促进教学秘书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种种措施,最终能够提升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并且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秘书队伍。高校需要切实加强对教学秘书的关怀,把有较强教学管理实际经验和教学理论的人员吸收到教学秘书队伍中来。

2.提升教学秘书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学秘书处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其工作比较繁杂,其一定要学会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师生的抱怨,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秘书要不断学习工作领域中的新知识,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管理水平,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新要求。由于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学秘书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发展的新思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新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李赫飞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及改革措施[J].周善跃,于小艳,张廷龙.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

[2]浅谈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王雪.民营科技.2016(09).

[3]浅谈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王剑辉.才智.2011(19).

第八篇: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理论实践

摘要:

高等教育的主要意义是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优秀的人才,而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保证教学基本活动进行的基础,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学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价值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索;实践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也应随之改变,通过进行改革来适应社会新要求。知识经济型社会对人才有着严格的要求,高校高等教育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校应将教学管理模式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将创新实践融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进而改善教学管理,开创一个教学管理新局面。

一、现代高校教学管理的概念

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以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科学地控制和协调,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等合理分配以及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个调控的过程被称之为高校教学管理[1]。高校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运行管理。首先,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合理制订课程设置、专业要求、教学实施等教学计划;其次,将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高校的培养目标三者结合在一起,确立一个合理科学化的教学目标;再次,依照教学计划,实行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学生资格审批、学籍管理以及教学资源合理配置的教学运行管理;最后,顺应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整体规划,实施基础性建设管理,如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

二、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价值分析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要求高等教育质量应有所提升,其中高校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核心环节,因此,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2]。

1.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实现了全球一体化,这都对高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于这种背景之下的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新挑战,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对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只有进行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才能够保证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

2.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步入新世纪后,社会改革进一步地带动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的改革,全方位地推动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摇篮,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这种新趋势要求高校教育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一味地以学科教学为主,只注重专业教学,应该将目光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上,并且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构建高校教育的创新教学结构,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人才。所以为了满足社会上对优秀人才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这样才可以推动高校整体的改革发展,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

3.发展高校自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巨大的管理体系,如何解决这个体系中的不足之处,是高校长期要探究的问题[3]。进行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能够克服高校自身发展的不足,消除原来传统模式中的僵化和低效,进而提高高校整体的工作效率,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进步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应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中各方的建议和智慧,并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从而推动高校自身教育发展。进行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是发展高校自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对改革进行深化,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学管理依旧存在着一系列的复杂问题急需解决。

1.没有深刻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人们长期以来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些人认为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是无用功,根本无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还有些人认为高校教学管理是学校专门负责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与其他职教员工无关,便不注重高校教学管理;还有些人认为,高校不应该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生活,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管理调控,由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于高校教学管理的声音还有很多,大部分高校的领导不重视教学管理的作用,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持一种放任态度,这都影响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计划及质量[4]。

2.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从古至今,权威性一直是人们盲目追求的东西,这也成为了在教学管理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管理模式都是上级吩咐指示,接下来一级一级传达,在教学管理中也是采取这种模式,上级领导制订教学计划,层层传达命令,工作人员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缺少一定的沟通和交流,双方都很难了解对方的想法及愿望。在进行教学管理时,管理人员和教师职工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应保持平等的沟通和商讨,不应该强行执行计划或命令。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抗拒心和厌烦感,同时影响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利于培养出创新型和全方位的优秀人才。

3.注重教学过程,忽略教学管理

大部分高校中的教学管理部门只关注学生是否迟到或是否存在逃课现象,以及教师是否准时上课等问题,只要确保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的状态就可以了,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能力不予以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也就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只要满足上课时间的准度和教材内容的讲授就可以了。教学管理部门虽会定期检查教师教案等,但往往只是应付了事,不会进行仔细的检查,教师一般也就走个大概的形式就可以了,甚至照搬原来的教案,不填充任何的新知识。除此之外,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一般注重论文出版数量和课时量,而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真正为学生答疑解惑、是否结合实际讲授课程彻底忽略。这种状态长期地维持下去会导致教师授课不认真,综合素质提不上去,学生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旦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就会束手无策。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欠缺一定的理论指导,会导致教师不求上进,管理秩序混乱不堪,教学无法进步[5]。

4.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欠缺现代管理意识

社会的形势一直在发展,在更新,而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却没有随着发展和更新,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这主要是因为教学管理者欠缺现代管理意识,思想过于僵化导致的。大部分高校中的教育管理人员不重视自己的工作,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对专业业务不愿研究和学习,进而影响了自身的素质。并且,有些高校不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规划,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时展要求所有事物都要更新换代,顺应时代潮流,而有些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欠缺现代管理意识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只会运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如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等,自身思想也过分僵化。以行政命令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会导致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忽略被管理者的感受,灵活性不足,并且无论何时何地被管理者都是处于一种禁锢的状态中,严重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而影响高校自身教育的发展。

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

1.制定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规定,采取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模式,同时教学管理制度有助于实现教学秩序规范化和教学管理科学化[6]。通过制定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规定,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工作,避免和减少管理人员出现的失误,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给予教学管理足够的重视,明确提出教学管理的效果,并进行贯彻和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实现充分的民主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让高校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维持良好稳定的秩序。其次,充分调动师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反馈给予一定的重视,采纳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实现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三方的共同参与,给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监督权和决策权,促使三者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沟通,共同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再次,建立奖惩制度和激励制度,激发职教员工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师员工和学生的不同行为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批评。或是通过举办评比活动和组织竞赛等来提供一个师生展现自身能力的平台,进而意识到自身的人生价值。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跟踪先进教学管理的动态,保持与其他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交流,互相交流经验、总结经验,最后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

2.转变教学管理理念,革新教学管理手段

首先,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所以教学管理理念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培养计划要符合时展,转向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对象的管理理念。高校教学管理必须突破原有的保守思想和传统认知,注重教学管理中的群众性和灵活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观和办学观。与此同时,积极调查和研究社会所需人才的条件和要求,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得出一个适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专业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建立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管理思路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贯穿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其次,教学管理手段也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抛弃原有落后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在教学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应以现代管理理论和制度为指导,对各个教学管理工作环节进行熟悉,彻底划分和合理规划教学管理工作,执行管理责任目标制,以此管束工作人员,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减少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除此之外,学校应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去分析和了解职教员工的心理状况及情感状态,为教职工解决各个方面的困难,如学习上的、感情上的等等,实现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培养职教员工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教学管理人员也应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手段,将现代管理工具应用到实践教学管理中,通过建立电子管理平台对学生成绩、社会实习、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为学校制订教学计划提供有利的依据。

3.强化对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队伍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中,强化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首要任务[7]。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开展实现了教学管理人员的目标责任管理和岗位聘任制,构建了管理人员间的良好合作机制。教学管理人员一般是教学和教学管理两不耽误,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进程的有效助力。为了更好地强化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提高其政治素养,重视对其的教育培养。教学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并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这就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高校应重视对管理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培养,使其忠诚并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培养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面对繁重的管理工作及其遇到的种种困难、挫折,都可以保持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工作精神,为广大师生无私地奉献,从各个环节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二,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综合能力并扩宽知识面。教学管理包含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方面,这也就对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管理手段提出了要求,优秀的管理人员应对业务工作能够熟练掌握,自身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丰富的管理知识,同时对现代化管理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为了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才,高校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进修等,并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实现阶段性的进步,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创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循环往复的,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应随之一起进步发展,不断创新扩展。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工作,不仅需要学校自身采取措施制订计划,也需要管理人员参与其中,集思广益,不断对工作手段及想法进行创新,进而使自身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8]。除此之外,管理人员也应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教学要求,同事间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努力创新,面对困难和问题及时分析处理,增强凝聚力,携手共进。

五、结论

只有进行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教育变得国际化和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要意义就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要做到全方面掌控,随着社会的进步保持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共同发展。改善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当务之急,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适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并通过加强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研究探索,解决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矛盾,进而使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良好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邓昕婧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咏.高校教学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实践应用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2):185—186.

[2]赵艳.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7—18.

[3]王端庆,于永华,毛国红,李家新,曹大文.国内外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进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22):94—107.

[4]宋良多.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46—47.

[5]张会远,穆静静.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黑河教育,2015(1):85.

[6]童荣.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6):37—38.

[7]蔺鹏.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及实践———以日语专业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400.

[8]高嘉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问题与策略[J].好家长,2015(51):36.

第九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变革

摘要: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为目的的教育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成为必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一定的反思,并提出变革的思路,以迎合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教学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革新,不少内容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职业教育管理,在观念和手段上显得陈旧和粗暴。与世界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管理相比,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观念上的错误和模式上的陈旧,这些问题在全球化“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更为凸显。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时代浪潮之中,中国高校面临着质疑和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改革时机[1]。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探讨中国高校管理模式的改变有其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中国的高校管理模式在起步阶段大量借鉴了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组织结构,使高等职业教育很快步上正轨,同时,也给职业院校发展自身特色带来一定的阻碍。时至今日,中国的众多高校仍然沿袭着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方式,在特色发挥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要探讨高校的特色必须立足于其发展现状,分析其自身定位和组织架构。

1.领导负责制管理

中国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管理模式是在党领导之下的校长、院长负责制度,校长、院长作为院校的法人代表和学校的标志,积极主动地发挥着领导学校教学、组织学校管理的作用,在校党委领导之下的校长、院长负责制度是中国院校的特色,这在高校之中也不例外。

2.组织结构设置

20世纪80年代,引入职业技术教育时,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工作者几乎照搬了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设置,导致在中国的职业院校之中,组织结构的设置与普通本科高校几乎相同。在职业学校组织划分之中可以分为教学管理板块、学生管理板块和后勤管理板块。与之相对,在部门设置之中分为教学和管理两个系统,也可称为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教学部门一般有着不同的院、系、专业等二级院系,行政部门有着各级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学生处、教务处等,分别管理校内的各项事宜,统筹分工的同时通力合作。这种二分法的组织结构将教学和行政相剥离的同时,也将生产、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相剥离,认为教学、生产及科研互有区别、各自发展,隔绝了彼此的交流合作,也影响了各部门工作人员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有违于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教学管理观念

在现代管理学之中,管理的含义已经得到了拓展和革新,其中强制性的管制的含义得到削弱,引导的概念被逐渐强调。而在注重培养人、塑造人、尊重人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学之中,教学管理更应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共同发展。但在中国不少的职业院校之中,管理仍然近似于管制,在教学管理之中官僚作风和家长式作风明显,管理手段常常显得粗暴简单,而不会通过设身处地地为管理对象进行考虑。

4.课程设置管理

在我国建设综合性大学风潮之中,教育领域更为强调和注重学科整体性概念,要求在课程设置和学科安排上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难免走入盲目求全的死胡同。不少院校为了学科设置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更注重学科门类之中的基础性学科,在学科设置之中偏重于基础性学科,在课程安排中注重理论性的学习,这种现象在普通高等院校之中非常常见,但并不适用于高校的实际需求[2]。在面向市场和企业的高校中,强调的应是学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考虑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理论性的知识虽然能给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无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工作实践的帮助并不明显。

二、高校管理现状的问题

1.不能有效面对市场和企业需求

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是为了祖国的工业发展和职业技术发展培养高等级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专门性教育。高校的自身定位应该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方法论上注重实际、讲求实效、重视实践,力求做到一切从实践之中来,一切到实践之中去。高校培养的学生首先就要面对市场的检验和企业的挑选,只有真正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才能得到求职市场的青睐,才能证明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的优秀。

2.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生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育的产品也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育应该以服务于学生为目的,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教育的成功也应由学生的成功来体现。在中国的高校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应该是一切教育目标和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所有的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都应以为学生服务为目的。在学校的管理之中,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真正需要和实际需求,应该以如何帮助学生完成个人能力上的提升和思维上的拓展为目标。这就需要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更多地考虑学生需要,不应仅仅考虑“应该学什么”,更应仔细思考“学生思考什么”,在有限的课程之中安排更多地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有用的课程,并以教学手段的革新和教学计划的设置力求在最短的时间体现出最好的效果。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管理变革思路

1.建设扁平化的管理结构

传统高校管理方式层层分级,学院命令难以直接传达给具体执行者,即作为教育者的一线教师与作为教学服务对象的广大学生。在层层管理模式下,学校的教学调整和计划改变需要通过行政部门的层层传达,在信息的流通之中存在着一定的损耗,在时间的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浪费。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历史上受制于通讯工具的限制造成的结果,由于缺少向全校师生即时通讯的手段只能够采取层层传达的方式。而即时通讯工具的缺乏也使管理层进行有效管理的范围有所限制,只能够采取层层负责、上级对下级进行监督的方式保证管理的质量。在新兴技术革命以来,得益于手机的推广和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广泛构建,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得到了有效地削减,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对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不必使用牺牲效率保证质量的传统管理模式。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原本高校垂直单向的管理结构问题,也为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可能和条件。互联网在高校管理结构中,将管理信息的单线流动扩大成面,管理信息得以直面学生与校内工作人员。而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媒介加强了管理信息与直接相关人员间的交流,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原本职业院校垂直管理结构中管理信息单方面下达,不够公开的弊病。可以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对于学校内部创建新型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有重大意义。

2.重新划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

互联网的运用在高校管理方式中更显重要。高校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业学生,而有序是工作高效的重要保证。互联网在各管理层的运用,可促使高校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以往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之中,难免存在着机构重叠、人员冗杂、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平台进行调整与弥补。互联网在职业院校管理中的运用,使其管理不仅是为保障学生秩序,更要求是管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根据现代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重新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使业有所专、学有所长。学生在借由互联网重新划分的各部门管理中学习的目的性和教育的实践性得到更多地凸显。

3.引进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价体系

互联网的运用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快速与高效传递是管理工作建立合理高效质量评判体系的一大前提。在原始高校管理方式中,管理工作质量调查面临着管理方式制定过程、管理具体措施完全公开透明的困难,使学习管理系统难以掌握管理被管理者的需求。互联网的运用,使得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学生可直接通过互联网查询管理信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校管理部门亦可以创建质量评判平台[3]。以创建自己的虚拟平台为开端,学校可以设计学校管理质量评判问卷,采纳并认证研究对管理措施的反馈意见,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凭借互联网设计管理工作评价体系,针对各个部门,甚至各个条例,将学校管理的运行事无巨细的呈现给学生,学生亦可以通过互联网上报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促使高校管理质量飞速提高。互联网管理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创建,亦是对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督促管理部门职工各尽其责,使得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4.引入市场化运营的观念

21世纪是人才紧需的时代,而人才的判定,首先要符合市场需求,即企业的用人要求。互联网在学校管理上的运用,可以促进学校通过各大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技术要求,了解外界市场信息,前瞻性地了解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对教学指导工作提供借鉴。借由互联网的工具,根据实时信息,高校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将教学与管理方式与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相结合,最终教育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生。此外,对于互联网在学校管理方式上的运用亦可以通过创建学校网站,广泛收集学校的教育方式、各部门的运作规模与具体教学情况,以及学生人数等信息,方便用人单位对学生信息的收集,及时了解符合自己岗位要求的学生情况,更好地实现人才储备和人才搜寻工作。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沟通平台,学校亦可以向用人单位定期传送学生的教育成果与未来设计,可以广泛吸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及时更新教育方式,引进新的教育课程,有利于改进学校教育方式,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交流[4]。同样,通过互联网,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公开课,或网络直播的形式,直接与学生接触。通过向学生直播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以及安排具有工作经验的一线从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定向指导,企业也能够在为自己发展培养人才的同时,为学生的实践教育作出贡献。通过互联网的网络直播,企业亦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和工作能力,挑选最适宜的学生加入工作,完善自己的人才储备库。互联网运用下,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极大地加快学校课程更新速度,并将课程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使学生更易适应工作方式,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得心应手,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

四、结语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纷纷涌入传统的教育行业,现代职业教育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打造自身的优势,就必须对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必要的、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李金莲 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车明朝.互联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

[2]蔡蕾.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4).

[3]邹茜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展中的困境、对策与展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4]池宁.我国O2O电子商务模式应用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