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管理方法探讨(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教学管理方法探讨(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教学管理方法探讨(5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高效方法

摘要: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一直备受关注,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高人才素质,有助于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进而为社会和企业作出贡献。目前,高职院校为加强教学管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教学管理规律,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是高职院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策略探讨

近些年,高职院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职毕业生是社会就业的主力军之一,促进教学管理的高效发展有助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组成部分,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要朝着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迈进,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价值,整合现有资降低管理成本,进而取得更高的管理效益和教育效益,为高职院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提高教学管理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教学管理主要针对教学活动展开,管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组织、控制活动,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战略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作,旨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管理内容设计方方面面,包括计划管理、教学运行、教学评价、学科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等。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具体工作中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组织与协作效率有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务处及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尽管部门设置齐全,人员充足,并做了相应工作的分工与安排,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缺乏健全的制度,即使一些学校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但在执行时力度不够,导致教学工作开展不够顺利。

(二)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高职院校认为教学质量取决于任课教师的水平,在专业任课教师的培训教育上投入很大,忽视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的速度和效果有待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较为薄弱,培训与进修的力度不够制约了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三)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个别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年轻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年纪大的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因此,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要及时给自己充电,提高业务能力,总结管理经验,做好教学计划、组织、评估等工作,进而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教学管理是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需要多个人员相互配合,部门之间共同完成,因此,管理人员要及时沟通,共享管理资源,建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教学管理工作,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进而推动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要素分析

(一)管理决策要素

决策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是教学管理人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经验,在遵循学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选择的一种管理行为。决策是高职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促进教学体系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想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必须做好科学决策,进而保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要按照目的性、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的原则做好决策,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遵守管理制度,严格治教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二)教学反馈要素

教学质量是否提高的一个标准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情况,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因素,教学反馈的内容很多,包括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巡视、教学检查等内容,管理者要搜集大量的教学信息和学生培养资料,完善学校的教风、学风建设,建立相应的管理数据库,对信息和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将反馈信息及时提交给上级管理部门,进而深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的评估要素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和衡量,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进而改进教学策略。高职院校要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在监管过程中要保持封闭,要加强内外部的监督和控制,进而保障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好目标、教学、考试等关口,为国家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四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

高职学院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职、责、权、利的控制。教学管理者要做到正确行使职权,提高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自身行为感染教职人员和学生。管理部门要明确学校管理的责任,首先,强化教学计划管理工作,建立清晰地工作目标;其次,加强协调与组织,合理安排和指导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加强对工作目标的管理和检查,及时向上级反馈管理情况。

(二)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要随着社会与技术的发展,逐渐加大改革力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也要呈现现代化、信息化的特点。因此,必须构建高职院校教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首先,学校要建立相应的互联网平台,用于共享教学资源,和为师生提供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定期管理通知,强化校园网管理和教学管理。其次,学校要建立信息反馈平台,针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建立教学管理反馈平台,其他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信息化设备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抒发出来,对于学校管理有哪些想法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执行反馈的良性循环。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的科学化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助于稳定高职院校的教学秩序,而且符合我国关于教育的要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有助于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的规律性和时效性。规章制度的建立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改进教学作风建设

教学管理者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要用正确的价值理念指导工作,要分清问题的主次和轻重,有条不紊地落实好管理工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强化作风检核,鼓励管理者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分析和研究教学管理,善于用系统归纳的方法,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确保教学管理的实效性。教学管理者要提高主动意识,不能等、靠、要,要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在教学管理中抓住重点,也不忽视次要矛盾,一叶知秋,防微杜渐,本着对学院和师生负责的态度,构筑良好的管理机制。

(五)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职院校的校长、教务部门人员、管理办公室人员要提高责任意识,将责任落实到各岗位人员身上,要注意提高基层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教学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强的教学管理队伍。首先,高职院校要选拔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干部,并选择那些德才兼备、年轻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要求他们要热爱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规定、安心从事管理工作。教学管理者还要与学校教职工建立协调、和谐的伙伴关系,要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其次,高职院校要强化对教学管理部门干部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要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他们既要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还要参与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实践工作。

(六)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完善精细化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部门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一起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想加强教学管理效果,学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细化管理项目和内容,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工作的细致程度,管理者要首先做好分工,做好管理层面分析,进而实现细化管理项目,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是十分重要的部门,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着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素质、改进作风建设、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等措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作者:王慧 单位: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慧军,高翠竹.结合实际谈如何做好高校办公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176.

[2]刘海波,岳东辉,王勇超.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探要[J].山西青年,2013,20:28.

[3]王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善治之路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09:55-56.

第二篇:高职多媒体教学管理改进研究

摘要: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多媒体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日常教学过程里,其中包括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无论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还是针对广大高职院校教职工而言,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本文基于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出发,论述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改革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多媒体教学;问题;改革策略

一、引言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开展实施,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都在不断提升。为了加快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教育便成为当前的重要发展问题。因此,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里,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与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伴随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教育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多媒体技术被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竞争力以及技术水平。因此,多媒体教学作为当前的新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拥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

二、在日常多媒体教学过程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时间方面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高职院校在制定日常教学任务的时候,并没有注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一味地加重教学任务。授课教师在备课以及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完成学校制定和安排的教学任务,只能按照学校的日常教学安排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正是授课教师的很多时间都被应用于课前备课以及开展课堂教学,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多媒体教学以及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因此,虽然很多教师以及学生都知道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以及教学作用,但是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开展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资金方面

在传统式教学过程里,许多教师都采取“满堂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里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由于广大教师长期以来采取传统式教学法,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拥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作用,然而一些教育教学负责人并没有注重多媒体在日常教学过程里的重要作用,他们在资金投资力度方面缺乏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正常开展需要引进一些教学设备,由于缺乏教学资金,一些教学设备并没有被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影响了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师资力量方面

在传统式教学过程里,许多教师都采取“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一直主导着教学课堂,并没有凸显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过程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与完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拓展教学范围。正是由于教学过程里采取了传统式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只是照本宣科,此举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由于教师习惯了传统式教学模式,他们并没有注重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里的应用。因此,一些教师缺乏多媒体教学能力。

三、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改革策略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加大投资力度

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充分了解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里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作用。首先,应当加快多媒体教学的宣传力度,确保广大教师以及教育教学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其次,教育部门以及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多媒体教学的支持力度,确保教学资金的正常使用,保证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完整性。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教学,确保有充足的教学资金被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

(二)基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适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依据教学大纲制定适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如此,在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在控制多媒体课件的动画、画面以及声音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动画、画面以及声音的有效控制,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课堂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加快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有效理解。因此,多媒体教学课件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定期举办培训班,帮助教师提升多媒体教学水平

要想快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授课教师能够将这种教学模式正确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了有效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一定要注重授课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重在让授课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提升他们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力。同时,在培训的时候,还可以创办讨论会。举办讨论会的目的在于增加广大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可以针对多媒体教学展开进一步的交流,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培训,可以让广大教师学习一些先进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四、总结

伴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还要注重一些问题,例如说教学要基于学生角度出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准备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运用别人的教学经验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等等。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升技术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作者:吉孟卓 杨锃锟 王迪 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龙麟,周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0:79

[2]刘永福.兰州市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5,02:120-125

第三篇: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思考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进高职教育教学以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成为了目前高职教育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发展前景进行思考,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向和办法,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1.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改革

1.1教学工作的反馈

建立健全的教学工作反馈制度,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反馈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将有意见和建议的人员能够顺畅的把问题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同时就会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改。

1.2教学工作的监督

通过一种客观、科学的形式建立起监督体系和教学评价模式,从而为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服务,并对其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进行一定的监督和规范,以形成制约化发展的教学方式,同时设有奖惩机制。通过对教学工作的监督,修正和完善来自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人员的评议,是教学更加趋于合理化。

1.3教学工作的执行

对于教学工作中的执行步骤,首先应针对不同的部门设置一定的安排,同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的程序。一般情况下,教学程序包括着对于课程的安排、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进度的设置等环节,通常会有专门的部门来规范管理。这些部门会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检查和准备,以推动教学过程程序的顺利开展。

2.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首先,在教师之间通过采取业务竞争的方式,利用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提高教师之间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例如,要想从根本上加强新教师的学习技能,就需要多举办教学技能竞赛,督促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逐渐将教学与生活相融合。同时,学校也可以增添一些精修课程,使师资力量最大限度的得到有效利用。其次,由于科研是衡量一名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也可以对教师的科研水平进行适当的考核。考核结果可以通过职称的不同来依次进行,从不同的方面对教师的专研情况进行了解。另外,还要对教师进行评议。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学校内部的评议,学校派出专门评议的团队,通过不定期的听课和教学检查,来监督教师完善自己的工作,并树立优秀教师的榜样,对其进行积极的宣传;二是教师之间的相互评议,通过其不同的教学视角来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不断加深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三是学生对教师的评议,通常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师日常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等进行评议,这样也给教师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2.2重视对学生的管理

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象,其日常行为和思想状态都与教学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们的思想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之后,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教学场地的分散,日渐加剧了高职教育社会化的情况,给学校的教学过程增添了新的难题,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时候也显得较为困难。这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例如食堂的经营逐渐开始转变为竞争投标的形式,学校在这方面的可控性逐渐减弱;宿舍管理开始进入经营机制,学校与公寓管理之间出现社会化,这与学校的管理逐渐脱离;此外,为增强教师的利用率,通常会采取流动上课的教学模式,但这同时也阻碍着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些因素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对于学生的监督管理,难以准确的对学生的内心思想进行了解。因此,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效的了解学生和管理学生。以教学过程的角度来讲,学校还需采取弹性机制,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可以在学生刚入学时,先对其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引导,使学生对自身的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也尽量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而非一味的照搬照抄。

3.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内容

3.1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背景下,劳动者整体的素质偏低,所有产业设备也并不先进,传统的课程模式俨然不能满足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市场内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对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从课程设置上对知识的结构和层次进行调整,课程设置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依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一定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又由于社会环境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也要根据改革方向拓宽教学的实践比例,将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完成。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特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好处,不仅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还加强了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对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者来讲,需要不断根据新时期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改变来更新教学方法,加大对先进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引进,从而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使高职教育教学更好的与市场接轨。另外,在硬件设施中,有些高职院校并不能做到多媒体教室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由此看来,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要全方面的共同革新。

3.3教材的改革

从高职院校的教学角度来看,教材的质量关乎着整个教学的质量。但对于高职教育这类地域性强的教育形式来讲,目前其教材主要存在过剩、过时和不足等现象。高职院校一般会选择在春季进行新教材的预定,但到了秋季就会由于招生人数或专业调整的变化,而导致教材出现不足和过剩的现象,不仅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其次,以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其教学目标终究是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相应的教材则会根据市场的变化而改变,倘若教材未能及时进行更新,那么则意味着学生要使用过时的教材,这样不仅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同时也制约着学校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也可看出高职教育教材的改革刻不容缓。

3.4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形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教学得到更优的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形式,增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然而,如果不结合自身实力盲目扩大教学规模的话,只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也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高校还需更加重视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可以着手考虑一些投资相对不高且见效快的远程教课程等,通过此举来吸引学生,拓宽招生渠道,保障全日制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加快高职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的前进脚步。

4.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4.1优化课程机构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人才的能力、类型和层次也逐渐转变。高职教育也针对这一改革现状,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完善与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同时依据当前发展局面,设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刻紧贴实际出发,围绕社会的大背景对不同岗位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例,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出职业技术型人才。

4.2丰富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丰富教学方法的形式进行授课,从而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需求。在信息时代中,高校应时刻抓紧这一发展机遇,结合先进技术与教育教学共同发展的观念,对新的教学手段进行相关引进工作。例如说目前较为流行的慕课教学,就是在这一学习形式下结合了先进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仅使教师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慕课模式把教学内容分为了互动、反馈、测评和授课等多个模块,且课程大多分为十几分钟的独立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同时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学习分析结果,给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个性化评价和预测,这能够给个性化的学习开辟新途径,并突出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灵活的应用性。此外,高职院校也可采取通过引进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职业技能竞赛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给未来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发展动力。

4.3改革高职教育教材

目前,针对高职教育教材供应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在教材的改革上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协调各个院校之间对教材的需求和供应情况,增强各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建立相关教育服务部门;第二,由于大型书店对于运营投入的资本较大,资金相对充足,因此部分教材进行短期积压并不会对其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与一些大型的书店进行合作,书店统一向学生供应教育教材,进而形成教材供应的社会化;第三,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不定期将教师组成教材编制小组,与印刷机构相互合作,保证教材印刷数量的可控性以及最终教材的实用性。

4.4加强教学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下,网络早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频繁使用正是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改革管理上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方向。高职院校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创建完善新型的教学管理系统,利用智能化的管理平台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还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创建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意见的论坛平台,教育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平台内的留言更好的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从而合理的进行教学管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的转变发展,还能够全方面的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实现改革的现代化。

4.5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从而更大限度的培养出适应社会生产生活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管理的内容要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增强改革的适应性能。首先,在制定人才方案的同时,高职院校应以应用为目的、就业为导向,主动与学生的实际进行联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高职院校也可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多方面对学生职业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核,以确保其在毕业时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市场中完成工作。另外,在调整完人才培养方案之后,还需要特别注意对教学实践环节的完善,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大纲内的首要发展任务,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

作者:郝佳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朱琼.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1).

[2]鲍建成.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6):144-145.

[3]刘来泉.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2).

[4]王峰,张晓晓.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中国教育研究,2007,(5).

[5]唐勇,罗彦.关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14).

[6]余少英.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改革的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第四篇:工学结合教育高职教学管理分析

摘要:

高职学院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改革,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要对学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专业建设不能充分体现职业需求、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不完善。

关键词:

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及高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取得了较大效果,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探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问题,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职工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参与调查的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院领导、教务处、五个教学系部、校企合作办公室的教学管理人员;参与调查的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参与调查的学生包括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

(二)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为了保证调查对象的广泛代表性、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实行无记名调查。调查问卷本着从学院宏观面到教师微观面、从管理到实施的原则,设计了30道封闭性(选择式)题目和2道开放性题目,调查内容涉及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监控六个方面。在统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针对调查对象三个不同层面的疑点和热点问题,分别约请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以真实地了解学院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运行情况和管理效果。

二、调查结果

教学管理人员调查问卷共发放50份,回收46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问卷为44份(有效样本率为95.7%);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93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为90份(有效样本率为96.8%);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455份(回收率为91%),有效问卷为435份(有效样本率为95.6%)。现将从六个方面分别进行量化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教学管理制度

在学院近两年全面修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上,主要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健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有77.5%的教学管理人员、75.3%的教师和79.1%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85.5%的教学管理人员、83.3%的教师和89.1%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有82.1%的教学管理人员、80.6%的教师和85.9%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制度比较规范;有63.8%的教学管理人员、65.7%的教师和67.8%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制度的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专业建设

学院专业建设主要从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内涵建设两方面进行调查。其中,有73.2%的教学管理人员、70.9%的教师和76.5%的学生认为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有74.9%的教学管理人员、70.5%的教师和73.1%的学生认为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力度。

(三)课程建设

关于课程建设,主要从工学结合开发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工学结合开发教材四方面进行调查。其中,有80%的教学管理人员、85.3%的教师和86.5%的学生认为工学结合开发课程设计力度薄弱;有80.5%的教学管理人员、70.3%的教师和85.5%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方法较好;有70.8%的教学管理人员、75.2%的教师和75.6%的学生认为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有73.2%的教学管理人员、81.9%的教师和76.5%的学生认为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力量需要加强。

(四)实践教学

关于实践教学,主要从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评价机制、“双证书”制度四方面进行调查。其中,有75%的教学管理人员、70.3%的教师和78%的学生认为校内实训室基本满足教学需求;有60.5%的教学管理人员、61.3%的教师和60.1%的学生认为校外实训基地未能满足教学需求;有75.8%的教学管理人员、85.2%的教师和87.6%的学生认为需要引入企业评价机制;有80.3%的教学管理人员、85.1%的教师和86.8%的学生认为“双证书”制度得到了顺利实施。

(五)师资队伍

关于师资队伍,主要从“双师素质”教师、实践教学师资和兼职教师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有70.5%的教学管理人员、75.2%的教师和75.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少;有50.2%的教学管理人员、45.5%的教师和48.1%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雄厚;有65.1%的教学管理人员、68%的教师和63.3%的学生认为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到位。

(六)教学质量监控

关于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从多元化监控、质量监控、评价制度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有90.2%的教学管理人员、95.9%的教师和90.5%的学生认为多元化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有80%的教学管理人员、85.3%的教师和86.5%的学生认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三、结论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学院在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问题。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教务处负责教学的组织和开展,校企合作办负责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机构,这两个部门负责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以及管理的宏观谋划和统筹安排。近两年,学院对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但从整体来看,一方面是制度制定前缺少沟通或制定过程中交流研讨不够;另一方面,各职能处室制定的规章制度在印发各部门讨论时,往往采取书面的形式,没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导致各部门对制度的理解容易出现一些偏差。由于两个管理部门在具体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没有发挥实质性的协调和组织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专业建设不能充分体现职业需求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设置及结构调整基本上都能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并由教务处统筹协调系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专业建设工作。但对各专业建设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70.9%的教师反映专业建设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要求未能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还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充分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有70.5%的教师认为必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力度,以为各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三)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课程建设力度不够

在学院课程建设的数据结果中,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开发课程为60门,仅占25%。92.8%的教师反映没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设计,专业知识的教学仍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对接;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教学设计不能较好地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项目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另外,还有81.9%的教师反映没有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教材,学院在自编工学结合教材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校内实训室基地主要存在与工作现场相适应的职业技能训练不足的问题,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的系部反映,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存在一定难度,通过系领导、教师个人关系建立的多,而通过校企双方协议建立的少,不能实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利益共赢”。三是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缺少企业的参与。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考评全部由任课教师进行,没有引入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成效,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四是“双证书”制度不完善。根据教务处管理部门反映,学院成立了两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保证了“双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积极探索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融合,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和专业课程却没有实现很好的对接。

(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一是“双师素质”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特别强调校内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但调查结果显示,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的企业专业实践经历或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机会较少。二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基础性课程讲授由校内专职教师担任主讲,实践性课程则由部分校企专家、技术骨干等兼职教师主讲。结合学院师资队伍人事档案资料分析,学院绝大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其中,54.5%的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感到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三是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到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兼课人员、校外兼职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35%,由于兼职教师的行政性工作或其他原因,很少参加系部统一组织的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其基本上处于一种松散状态,不利于专业课程和师资教学团队的建设。

(六)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不完善

学院通过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学信息反馈等形式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监控主体由院系领导、教学督导组、教务处、系部人员组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乏企业专家的参与,且教学质量偏重于对理论教学的评价,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导致其没有全面发挥督教、督学、督管的职能。

作者:陈娟 罗凤姿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州鹏.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6):39-40.

[2]方华.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81-83.

[3]徐海鹰,王国良.解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管理中的问题[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107-108.

[4]张红兰,唐湘桃.多校区高职院校实施二级教学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4):8-13.

第五篇:校市合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

摘要:

文章以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为例,基于现有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分析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平台下,学校在教学管理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办学水平的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了创新教学管理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育;合作办学;教学管理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则是提升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高职教育则是快速提升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阵地。于是,与高校合作办学成为了地方政府提升城市品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而校市合作办学后,如何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则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自2012年建校区以来,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9首批新生1790人入住该校区,目前在校人数3300余人。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在短短的数年中取得不菲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秉承了一贯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但是校市合作模式下的机制瓶颈给学院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院的长远发展。主要有如下几个现实矛盾:

(一)人才需要和标准不断提高与学院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这种高技能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而言,高职院校在课题设置、师资配备和实习实训等方面还跟不上岗位技能要求,滞后于人才需求的更新与发展。受学制、课程设置、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学生在校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无法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即使在校时所学技能均为前沿技能,但由于知识技能的高速更新,毕业时该技能或可能在实际工作岗位处于淘汰境地,或明显滞后实际工作要求。

(二)岗位设备日益更新与教学设施设备陈旧之间的矛盾

当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设备更新步伐也不断加快,企业设备如果不及时更新,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更新设备已不可阻挡,而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实训场地不足,设备设施相对落后,学生得不到仿真的实训,毕业后就业难以立即适应,技能的落后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就业。

(三)办学规模拓展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自建校区以来,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招生规模、基础设施、专业设置、科研力量等均得以迅速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拓展专业发展迅速。为适应办学规模的拓展,学校通过引进、自培、外聘等一系列途径,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的质和量都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校区教学环境不足,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引进和外聘的教师(尤其是优质专业课程的学科带头人)不愿意长期留在防城港学院工作,想方设法调离岗位或自谋职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师资队伍的配备和教师队伍的培养,致使师资队伍滞后专业课程调整与设计,制约了学院进一步发展。

(四)生源素质特点与教学目标和要求存在差距之间的矛盾

根据有关生源统计数据可知,近年来防城港校区所招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的生源相比,学生进校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然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则不断提升和强化,教学目标河要求设计逐步抬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明显过于理想化,教学内容脱离生源素质和特点,造成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因材施教,教育效果明显偏低。

二解决主要矛盾的目标与思路

按照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基于防城港市区位优势,对照防城港市资源布局和政策框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着力点,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依托,以教学管理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品牌吸引力,成为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知名高职院校。

(一)立足北部湾区情,以特色职教谋发展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地处北部湾经济圈中的防城港市,从版图上观之,防城港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防城港市属于沿海沿边城市,陆路边境线23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584公里。防城港据此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被誉为链接东盟国际通道的桥头堡、西南出海的主门户。北部湾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防城港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顺应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和现代服务业、信息化产业的要求,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必须呼应防城港市区位优势的要求,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加紧培养适合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国际商务、国际贸易、信息技术、物流管理、财务传媒等行业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以特色专业为突破口,以技能训练职教为着力点,以培养强基础、宽口径、高技能的高素质职业人才谋生存谋发展,坚持走以职业教育为龙头的多元发展之路,顺应并满足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契合生源特点,强化教育实效

纵观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几届的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和教师意见反馈,基本得出一致结论: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的学生存在着其他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样的问题,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主动性和行为规范性距离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明显差距,其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都存在着问题。据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应尊重学生群体的这一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坚持以学生为导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特点,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逐步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多组织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多进行实训教学和岗位实习,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顺应时代潮流,推进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手段日益渗透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当前,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辅助,如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实训场景模拟、信息及时有效的等,都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来实现。当前,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学信息化设备陈旧,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因此学院必须尽快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研究制定适合防城港校区的教学信息系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足硬件短板,加快推进防城港校区教学信息港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化校园。

(四)迎合人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任何高职院校忽视人才需求而盲目教学,都最终会举步维艰。北部湾国家经济圈发展建设规划后,其战略地位进一步抬升,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更为清晰,经济格局和区域地位更为凸显,人才需求信号释放更为明显。学院应认真研读规划纲要,厘清资源和产业布局,瞄准人才需求信号,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追踪人力资源市场的波动和变化,按照人才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和学校共赢发展。

三创新教学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校市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学院要认真比较几个校区之间的关系与优劣,科学评估校市合作校区现状,认真研究对策,进行改革调整充实,明确校市合作模式下校区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制定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层面的制度。要进一步拓宽地方政府支持力度,选择有实力有诚意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逐步统一“教学、实训、研发、服务”标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技能标准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培养模式的革新与转变。

(二)优化专业集群,打造优质品牌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现有会计专业群、财金专业群、商贸专业群、工商管理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港口经济专业群大专业集群、16个专业和专门化方向,即:会计、金融保险、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防城港校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按照“做精财会专业,打造一流品牌;做优金融专业,提升示范作用;做强港口特色,凸显区位优势”的专业集群建设总体思路,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

(三)加强硬件建设,提升实训能力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学院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拥有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港口物流实训室、港口仓储实训室、金融保险实训室、ERP模拟综合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室,总使用面积近800平米,实训室的软硬件配置基本满足基础教学需要。下一步,学院要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充分整合地方政府资源,拓展校外核心实训基地,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短板,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实训效率。

(四)培育精品课程,增强核心竞争力

学生综合能力和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课程教学是其核心因素。课程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淀和升华,影响专业技能的获取与提高。因建校时间短,精品课程是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的明显短板。要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综合应用案例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积极开展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快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搭建精品课程信息平台,不断增强课程含金量,提升课程品质,努力建成精品特色专业课程集群,提升课程示范效应。

作者:胡艳 韦启钧 郑洁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七版中译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第四版中译本)[M].华夏出版社,2002.

[4]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