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思考(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思考(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思考(8篇)

第一篇: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问题思考

摘要: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摇篮,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要遵守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正在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高校科学化的管理过程中要遵循惯例的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问题已经逐渐的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主要对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问题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科学化管理;问题思考

我国的社会发展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变革,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有了新的方向,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关于教育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的完善。教学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上要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手段,要深入的了解教学管理的规律和管理的方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是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是高校管理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逐渐推进,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在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要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要有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实现高校教学的全方位管理,推动高校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决策系统的建立,教学管理决策系统在整个高校教学管理中占据着主导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教学决策系统中教学的领导者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制定教学的目标,选择教学的方案。教学管理系统作为教学决策系统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与加工,在教学决策系统的管理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保证教学决策系统的正常运行。在高校教学科学化的管理中还要重视信息的反馈,信息的反馈可以给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为决策的准确性提供依据,在教学管理的管理过程中反馈系统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反馈到决策者的手中,及时的发现教学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的进行调整。反馈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进行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管理对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主要包含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的阶段性评估,学生作业的抽差等,把握好这些环节,就可以控制好我国教学的质量,从而推动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进程。

二、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

我国的高校管理正朝着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的趋势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的管理体系,明确每一个高校管理人员的责任,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对于我国高校教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提高了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还将高校管理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负责人的头上,高校管理的权责更加的明确化,高校的教学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提高了我国高校教学的教学质量,在高校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是老师的教学有序化,学生的学习具有了积极性,提高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了师生的潜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推动了高校教学的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对于我国高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在高校的发展中将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怎样做好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定并严格的执行。在高校的发展中我们如何做到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制度对教学进行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对于出现错误的教学要及时地纠正,不要蓄私舞弊,保证教学管理的公正性,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的保持着一种速度,不要时快时慢,这样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总之,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保证教学的健康发展。

2.强化考核的力度,对教学工作的能力进行多次评估。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单纯的按章办事时完全不够的,还要强化考核的力度,对教学工作的情况进行多次的评估。一般的高校在学期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只有一次期中教学检查,这对于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每个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教学检查,不仅检查学生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检查,提醒学生要努力的学习,也提醒老师要认真的对待教学工作。根据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设定不同的评估目标,采取合理的评估办法,对教学中的多个指标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构改善教学中的问题。强化考核力度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鞭策,对教学工作进行对策评估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一种检验,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工作的热情,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配合老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量。激励机制不是随随便便设立的,是教学管理者根据调查,了解老师和学生的需求设立的,这种机制是建立在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上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要给老师和学生留够充足发挥的空间,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促进我国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顺利进行。

四、科学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1.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办法。在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其顺利进行。在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办法,有效的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教学的管理目标,在教学管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是教学管理目标更加的完善。要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考试分离开来,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向学生讲授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和教学分离开来是我国比较完善的考试制度,保证了考试成绩的公平公正。严格的管理制度为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提供了保障。

2.改变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在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我国的高校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适应不了我国教学发展的需要了,因此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改变我国落后的教育观念,引进他国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念。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项都是相互联系的,落后的教育观念会导致教育管理的过程僵化,不适应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的改变思想,引进先进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精神,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高校的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在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是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还要有措施保障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正常运行。在进行管理是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将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好。我国的高校教育随着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将发展的越来越好,正在逐渐地想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作者:李国平 单位: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晓丽,杨军玉,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设想[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2).

[2]曲洪山,肇立春.加强教学管理与监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辽宁高职学报,2014,(7):96.

第二篇: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

目前许多民办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对实践教学各环节加强了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1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许多民办高校虽然制定了校内理工科实验课、毕业设计、校外实习等相关规定,但对校内会计模拟实习、金融模拟实习以及审计实习等有关财经类课程实习,缺少相关规定,有的学校虽有规定,但非常粗略,很不规范。

1.2校内实习分散,模拟实验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许多民办高校建立了模拟实验室,如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等,有的学校花费许多资金购买了有关课程的模拟教学软件,但由于有的专业一届学生很多,实验室数量有限,无法保证学生在模拟室授课,加之各模拟室分由不同的学院管理,功能不同,致使模拟实验室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1.3校外实践基地形同虚设

近几年来,许多民办高校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创建了一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由于教学进行中,学生学习任务繁忙,没有时间下企业实践。有的学校认识实习,教学计划安排一周的时间,但学生真正下企业的时间只有一天或两天的时间,有的学校只是带学生到企业生产线走一圈,其他时间学生自主实习,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的时间很少,校外实践基地形同虚设。

1.4校内实践课重复证明的实验多,创新的实践少

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理工科专业实验课时虽然较多,但许多实验是重复性的,是教材内容的翻版,真正创新的实验项目较少。财经类模拟课也一样,以会计模拟为例,手工模拟是一套业务,会计电算化模拟又是一套业务,二者没有结合起来,重复内容较多,有的内容脱离实际。

1.5实践教学随意性大,监管不到位

民办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罗列了许多实践教学项目,以会计学专业为例,主要有初级会计模拟、财务会计模拟、成本会计模拟、审计模拟以及ERP等模拟课程,此外还有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但在实际执行中,因其课时问题、实验室安排问题、实习基地条件限制等等问题而随意性较大,校内模拟实习,因有的学校没有模拟室,学生上模拟课时,各节课随机找空闲教室,有时候一个专业几百人同时上模拟课没有场所,不得不安排在几个大合班教室上。

1.6“双师型”教师缺乏

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占比较高,青年教师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因此出现了教外汇交易的不会外汇交易业务,教期货期权的不会做期货交易,教会计的教师做不了会计,这样的教师队伍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解决实践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2.1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修订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各民办高校应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应有总的规章制度,各学院可在学校规章制度统领下,依据各学院实践教学的情况,制定各学院的实践教学办法,如应制定《xxx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办法》《xxx学校毕业论文质量标准》《xxx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认识实习质量标准》《xx学院校内实习管理办法》等等。

2.2创建学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心

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应成立校内实践教学管理中心,依据学校的情况,在中心内分设经管类实践教学管理学院、工科实践教学管理学院和理科实践教学管理学院。以经管类实践教学管理学院为例,可将校内会计模拟、财务管理案例研究、审计模拟、证?模拟、金融学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等各项模拟有机综合起来,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发挥示范中心示范辐射效应,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学校校内实验教学整体水平。

2.3加强监管,科学制定实践课教学内容

各民办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科学制定实践课教学内容,应打破传统实验随课程进行且多为验证型、演示型的模式,开设实验课要以综合性知识为主。以会计模拟课为例,第一层次应进行单项模拟试验,主要是初级会计模拟、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和成本会计模拟,第二层次应是会计综合性模拟实验,主要是将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和审计模拟结合起来,将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知识结合起来。

2.4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

民办高校一方面应当广开思路,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和企业洽谈,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实习基地,应加强管理,增强和企业的交流,按照双方的协议,有计划的派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

2.5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民办高校应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的制度,可以适当放宽对有关教师业余兼职的限制,允许教师到一些正规的公司或经济实体兼职。

作者:张秀珍 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晓娟.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2).

[2]唐荣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3).

第三篇:信息技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对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深刻变革,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递速度,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利于落实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手段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和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的视角,对高校教学管理呈现的新特点进行阐述,并分析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推动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实施路径,期望对加快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管理新特点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管理是指信息化思想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的应用,即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不仅要开发建设相关的软硬件平台,更要体现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教学管理理念,转变传统教学管理方式。随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具体表现为:

1.数字化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与教学管理相关的事务,如教学工作量、学生成绩、教学规划、教学效果等数据信息均能以数字化信息进行表示,教学管理人员可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相关数据,并将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进行储存。如此一来,高校教学管理可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传递文件信息,各部门也可快速获取所需数据,降低信息制作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实现信息高度共享。

2.网络化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进一步丰富了管理手段,通过网络实现信息查询、文件传输与资源共享。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连接各个院系、各个职能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在内部网、校园网、互联网充分互联的情况下,一方面将教学计划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考试管理、招生管理、课程管理等管理内容集中到网络系统中,实现数据交换与传递;另一方面实现教学管理信息与社会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形成对外开放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

3.智能化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拥有智能化的管理环境,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方法,实时收集与处理分散在教学管理环节上的信息。面对着多样化的教学管理环节,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为各子系统提供互联接口,如利用智能模块软件程序实现教学任务系统与教学行政管理子系统的互联,进而根据教学任务情况,自动生成课程安排表。同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拥有智能决策功能、辅助评价功能,能够对模糊性、随机性的信息进行管理操作,模拟人的思维作出一些决策。

4.扁平化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以科层制组织为主,中间管理层次多,权力呈垂直分布状态,并用行政方式对学术进行管理,导致教学管理效率偏低,难以调动起高素质管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能够将传统纵向垂直模式转变为扁平化的教学组织架构,消除冗余的中间管理层,实现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调动起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5.虚拟化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模式由计算机体系构成,可以将教学管理部门虚拟为信息系统网络的一个单元,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即可完成部分教学管理工作,促使教学管理呈现出虚拟化的特点。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校内教学管理与社会环境、教学管理者之间通过信息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将教学管理内容转化为数字信息,实现教学管理组织的网络化、虚拟化运作,促使教学管理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增强教学管理活动的灵活性。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层面,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加之资金、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从而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高校的领导者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规划中,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领域的科学利用;二是一些高校片面认为建设校园网、开发网站就是教学管理信息化,没有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使得信息化建设存在重复建设、无序开展的情况;三是高校在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时,没有构建完善的硬性技术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各个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甚至盲目效仿其他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忽略了本校教学管理的特点和实际需求。

2.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

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导致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参与程度不高,各部门之间缺乏密切配合,职责分工不明确,严重制约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在信息化建设组织架构缺失的情况下,使得学校的决策意志无法贯彻落实,并且难以界定各部门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任务,易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此外,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运行机制,不利于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

3.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一些高校虽然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但是却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没有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不利于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处理,易出现盲目使用信息系统的情况。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高校未能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标准化处理要求,导致系统在投入运行后普遍存在着数据内容模糊、数据格式混乱、数据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此外,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也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给系统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带来了一定程度影响。

4.信息系统建设欠缺科学性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开发周期长、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的系统性工程,但是从当前建设情况来看,其建设效果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未能考虑实际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环境的特点,盲目开展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使得系统功能不完善,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二是高校缺乏科学的规划,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没有认清学校的发展前景,没有对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招生规模变化、教学管理流程调整等方面进行考察调研,从而使得信息系统建设只能适应短期内的教学管理需求,而无法适应长期的学校发展需要。

5.教职员工的信息素质不高

高校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观念淡薄,没有掌握信息技能和科学化管理方法,所以使得教学管理人员难以在工作中熟练应用信息技术,降低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还有一部分教师欠缺信息素养,在处理教室借用、成绩提交、调课申请等工作时仍然采取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没有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快速处理的习惯,从而导致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难以发挥,降低了系统的使用效率。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发展路径

1.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国内的各大高校必须不断提升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加快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对各种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借此来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并基于信息技术对教学管理流程和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使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鉴于此,高校必须明确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总体建设目标,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配备充足的人力和财力,同时,高校应当按照自己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办学规模,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平台的建设要求,以免重复建设的问题发生。

2.完善教学管理组织架构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推进与实施,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为此,高校在实施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应当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以此来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协调和处理。通过该组织架构的建立,能够使高校各职能部门及其二级院系在教学管理科学化工作的开展中所承担的任务得以进一步明确,有助于确保部门与各院系之间的横向协调,可以有效防止教学管理科学化工作实施中部门间、各院系间责任的相互推诿问题。此外,该组织架构的建立还可以为教学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提供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政策保障,能够避免教学管理科学化建设进程受阻的情况发生。

3.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高校要根据自身教学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配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首先,高校应当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完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并成立教学指挥中心、信息中心、质量评价中心等,针对信息化建设给予指导和监督。其次,高校要加强信息反馈,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处于监控状态。再次,高校要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信息化建设,促使他们积极开发和制作标准的信息资源,着力建设媒体素材库、专业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等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的信息系统,实现教学信息的高度共享。最后,高校要建立资金保障制度,给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充足的资金保障,避免因资金短缺影响信息化建设进程。

4.科学建设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是重要环节。在对系统进行建设时,应当本着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并确保系统的运行情况良好、稳定。由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涉及的方面较多,加之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在不断更新,从而使得系统的构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换言之,系统的建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鉴于此,高校在进行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全面、周密的考虑,为使系统建成之后能够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并使系统对教学管理科学化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在建设前进行合理规划,不可盲目投入。首先,应对学校当前采用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总结,并对校内现有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其次,在系统软件的设计上,高校可以走自主研发的路线,这样可以使系统的功能满足教学管理的具体需要。

5.加大教职员工信息素养培训

高校教职员工信息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管理科学化所能达到的程度,为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教职员工信息素养的培训力度,在提高他们信息素养的同时,使其了解并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信息素养对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建设成效具有着直接影响,为此,应当重点对此类人员进行培训,借此来使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本校的教学管理规定及流程,使之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科学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培训工作可分成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应当进行思想和观念教育,使教学管理人员树立起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应当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强化,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运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处理各种教学事宜。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确保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实施。

四、结论

总而言之,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下高校教育教学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要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建设起满足高校教学需求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着力培养广大教职员工的信息素养,从而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作者:马兴文 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贺岩.浅谈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2):102-104.

[2]林星.关于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9):85-86.

[3]贵琦.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高教),2013(2):121-123.

[4]申永斌.浅论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46-48.

[5]李哲.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探究[J].大学教育,2015(5):95-96.

[6]赵英娜,张艳博,李娟,闫海波.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4(10):75-77.

[7]李咏.试论科学化高校教学管理的改进[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135-137.

[8]马千里.网络时代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J].宜宾学院学报,2012(11):81-83.

第四篇:高校教学管理教务秘书队伍建设

[摘要]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办本科高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二级教学管理是必然趋势。作为教学运行中具体执行和实施者,教务秘书在二级教学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能力水平对教学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规范民办本科高校二级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务秘书队伍是关键。

[关键词]

二级教学管理;教务秘书;队伍建设

一、民办本科高校教务秘书工作现状

(一)人员配备不足、职责不清、工作量巨大

由于民办本科高校办学条件和资金投入问题,教学条件和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全,教务秘书通常是一人身兼数职。民办本科高校通常每个院(系)仅配备一名教务秘书,不论是几千人的院(系)还是几百人的院(系)都如此。与公立院校相比人员明显配备不足,公立大学一般设有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和科研秘书等职务,在民办本科高校这些角色都由一人扮演。民办高校教务秘书既要承担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又要负责科研、行政事务等多种工作,同时承担行政职责和教学管理职责,往往成为院(系)小教务处和办公室负责人,这就造成教务秘书职责不清定位不明确。随着民办本科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务处将二级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交由学院(系)负责,但是教务秘书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这就导致工作量加大,工作起来力不从心。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教务秘书一个人承担多种工作分身乏术,严重影响学院各项教学措施的及时下达与执行,对教学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培训机会

教务秘书队伍流动性大,难以形成一支长期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缺乏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师范院校教育管理专业毕业后从事教务秘书工作的教师在教务秘书队伍里占的百分比很小,多由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担任,很多人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对口,缺乏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半数以上的教务秘书没有学习过专业的教学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现代化教学管理理念认识模糊,掌握不了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教务秘书在上岗前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完全靠日常工作中个人经验摸索。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大量繁杂的行政工作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与学校行政部门、科研部门、教务处和学院内部的各个部门都有工作上的往来,高强度的工作量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躁情绪。教务秘书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教学管理工作改革方法与创新,更没有时间去撰写学术论文和科研课题研究。没有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无法在实践中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如此往复陷入恶性循环中,长此以往会对教学管理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三)对教务秘书工作重视不够

大多数民办本科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依然采用院级教务部门“一把抓”的集权式教学管理模式,二级教学管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将权利下放到各二级学院。在二级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务处依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过多过细的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院(系)教务秘书往往沦为“传话筒”,仅仅起到传话的作用。民办本科高校更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不重视教学管理。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教务秘书是辅助者。与一线教师相比,民办本科高校教务秘书地位和待遇比较低。工作强度与待遇不成正比,造成心里不平衡辞职现象普遍。教学管理工作被视为行政日常工作,种种对教务秘书工作错误的认识和观念,直接导致其地位和作用不被重视。

二、教务秘书在民办本科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领导的助手和参谋

民办本科高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将管理权力和重心下移。更多的教学工作都是由院(系)完成的。由教务秘书配合院(系)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或者系主任开展各项工作。由于院(系)领导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处理行政性实务,时间和精力有限,日常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就是教务秘书。这就要求教务秘书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做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教务秘书在教学活动管理中,参与和协调各项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教学计划,建立并归档教学档案。二级教学管理不仅仅是涉及到所在学院在的教师和学生,也与全校其他各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之间发生联系。所以在遇到各种教学问题时教务秘书就必须提供好的建议,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落实,如培养方案设计、开课计划、教学任务落实、课表编排、考务工作、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编写、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等。教务秘书不能够仅仅是是机械地完成工作,要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完成。教务秘书身处教学管理第一线,获得信息快速准确,当发现各种教学问题时主动向领导反馈,避免工作被动出现教学事故。无论是做助手还是做参谋,都要强调一个“主动性”,当好助手和参谋,既要细心耐心更要创新,主动性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缺一不可。

(二)信息的桥梁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务秘书作为学校和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及时准确的向学校和师生传递各种教学信息。要将学校、教务处的教学要求传达给院(系)师生,将教师和学生反馈的各种教学方面的问题和意见传递给院(系)领导和教务处。并积极收集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当有教师和学生有关于教学方面的诉求时,通常会第一时间反映给教务秘书。这就要求教务秘书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及时向领导汇报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建议。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为领导提供合理化建议。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教学运行中要协调好各院系、部门关系,协调教师的课程安排,最大程度化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运行。

(三)为师生和教学服务的作用

教务秘书的日常工作离不开师生这个群体,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开展工作的关键。教务秘书要与教师相互配合工作,得到老师的支持和理解信任。自觉建立服务意识,以饱满的热情主动为师生服务,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时遇到困难时,应当及时给予帮助,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尽心尽力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与学生打交道时戒除焦躁情绪,尤其是考务工作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比如在试卷复查、各种考试信息咨询、查询重修补考成绩等工作中要有热情和耐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目标来进行服务工作。在为教师服务时,尽量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给教师提供工作上的方便。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如调串课、病事假等事情,努力解决,力争做到让大多数教师满意。在工资发放、福利待遇方面积极维护教师的利益,让老师安心上好每一堂课。

三、加强教务秘书队伍建设、规范二级教学管理

(一)思想和业务能力提高

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务秘书任务多、工作量大、精神负担重。若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容易造成工作漏洞,久而久之必酿成教学事故。只有熟悉二级教学管理相关内容和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的管理日常教学工作。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也不会手忙脚乱,能够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种情况。在现代化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二级教学管理对教务秘书的现代管理技术手段有了新要求。教务秘书应该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教学管理软件,不但可以及时快速地获取教学信息,更可以省去传统的人工操作的重复工作,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

教务秘书在日常工作管理中,不仅要与所在院系师生、领导联系,又要与教务处、其他院系打交道。民办高校教务秘书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不仅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还要处理一些行政方面的事物,这就需要与学校其他行政部门有工作上的往来。这就要求教务秘书善于协调各种关系,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每天繁杂的日常工作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沉着冷静勇于担当。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管理效率,用真诚赢得老师和学生的信任,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

(三)创新发展能力提高

随着民办本科高校二级教学管理的逐步落实,对教务秘书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院(系)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教务秘书必须从思想、业务能力和自身素养等各方面加强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学习《教育管理学》、《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研究》等教学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国家下发的最新文件精神,例如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的学习了解最新教育改革和发展动态。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今天,民办本科高校也在不断的调整办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务秘书也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教务秘书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规划项目,撰写教育教学管理类的论文。要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得出发现问题解决,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在工作中具有创新思想、开拓意识,才能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教学管理工作打开新局面。

(四)提高工作地位、建立奖励机制

民办本科院校考评机制与公立院校相比不健全不合理,奖惩机制不区分岗位和岗位职责,对原本待遇就低的教务秘书更没有触动。在职称和学历方面教务秘书与教师没有区别,唯独工作地位和津贴待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所得回报不成正比,会对教务秘书积极性产生很大影响。规范二级管理应制定合理健全的考核机制,不能单纯地将教师考核方式照搬到教务秘书身上,应该设立适合教务秘书的考核方法和奖励机制。提高教务秘书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

(五)提供多种途径的业务培训

民办本科高校应该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尤其是教务秘书这种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将教务秘书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培养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务秘书进行培养。提供和创造培训的机会,增加岗前培训,积极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参观学习,与兄弟院校的同仁沟通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开阔教务秘书的眼界。这样既让教务秘书感到有尊重与信任,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又提升了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随着民办本科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不断推进,对教务秘书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自身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规范二级教学管理,提高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教务秘书的能力水平是关键。教务秘书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跟上学院的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打造一支高效率高水平的教务秘书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使民办本科高校二级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作者:冯楠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谭细龙,王慧玲.提高教学秘书素质是实现高校系级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根本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

[2]仇伟.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落脚点[J].高等教育,2011(1).

[3]李争.重视教学秘书培养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

[4]陈丽萍.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J].江苏高教,2004(3).

第五篇: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摘要】

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地方高校加强内涵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和必由之路。本文从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本校情况分析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和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根本保证。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是教学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校往往意识不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强调“以教学为中心”,相对忽视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建校时间相对较短、资金不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引进高学历人才和硬件设施建设上,普遍存在着“教学管理工作属于事务性工作,只要认真谁都能干好”,缺乏考评标准,导致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际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内容广泛,覆盖面较大,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领导与统筹,科研方面和语言表达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涉猎。这使得地方高校教学队伍专业化建设成为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加强地方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对于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教学管理是指高校为实现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按一定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相应调节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更需要掌握和谙熟教育规律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人员。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定义:“教学管理队伍”是指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院系分管教学的院长、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队伍的评估点主要有:要求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等等。可以看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人员地位不高。由于我国高校一直盛行“重教学轻管理”的思想,教学管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认为“教学管理工作没什么专业性和技术性,只要认真谁都能干好”。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长期负责教学的行政事务性操作过程,缺乏对教学管理规律的深入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管理队伍发挥应有的影响力。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待遇相对于教学人员偏低,在职称评定和工作晋升方面也时常受到忽视,客观上影响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教学管理人员有机会就积极的转为教学人员,造成教学管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管理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有很多承担教学任务的管理人员,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双肩挑岗人员”,平时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使他们很难胜任教学管理专业化的任务。据调查,地方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本科以下的学历的占63%,中级以下职称的占57%,发表教学管理相关论文的人数不足30%,这种学历不高,专业知识不足的教学管理队伍严重阻碍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专业化、科学化提升。

3.教学管理缺乏可行有效的评价与考评标准。考评与激励是确保教学管理队伍积极性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某个具体的工作产生的管理奖励和工作业绩来拉开管理人员之间的差距是有难度的,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其实质是因为考评机制不完善,流于形式,这使得做与不做,做好做坏在待遇方面无差别,这会阻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抑制高校教学管理效率。

三、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机制、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是稳定教学管理队伍、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制度有利于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同时也有利于把优秀的管理人才吸收到教学管理队伍当中。在现行的体制中,管理岗位的收入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收入,导致很多教学管理人员一有机会就会调到教学岗位。这导致优秀管理人员不愿到教学管理岗位工作,甚至连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也不稳定。各个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职称系列,消除教学管理同专业技术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在职称评定、评奖方面相对于教学管理人员同教学人员有同等待遇。

2.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地方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管理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特别对新进人员把好“入口关”,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学历、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察,要求其具备良好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教学管理队伍在学历、专业、年龄结构方面的均衡发展,打造一支学科背景、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管理队伍。

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并完善高校教学管理考核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各个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应强化“顶层设计”的概念,明确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岗位职责,将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质量、工作效率与其薪资待遇、职称评定挂钩。同时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总之,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各个职能部门长期的协调与配合才能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因此,地方高校应重视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推进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作者:张羽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英.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J].科技导刊,2015.(17).

[2]冯方盛,刘吟.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3]顾健辉.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8.(2).

[4]刘兵.论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5]张丽丽.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3.(4).

[6]崔兴凯,武艳艳,李占雷.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11).

第六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初步研究

摘要

高校教学管理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建立完整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未来的高校教学管理在达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最优化的目的基础上,要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为核心,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继续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素质,构建信息化的教学服务体系。

关键词

教学管理;信息化;信息系统;资源共享

进入21世纪后,经济迅猛发展,科学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高校管理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尤其是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向综合性、多层次发展,不断增加专业类型,扩大招生规模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1]。学生数量的增长给高校教学工作的事务和管理增大了难度,因此,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是高校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形成现代化教育体系、转变成学习型高校、培养现代化优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还强调“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将“加快教育信息化”作为其中一项保障任务[3]。

1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概况

当前,高校信息化环境不断改善,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学管理模式逐渐摒弃了过去主要依靠手工填报的方式,开始逐步向信息化、系统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被各高校普遍采用。

1.1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板块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板块,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由多个教学子系统组成,以下简单介绍几个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1)学籍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完成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有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用于学生的注册、休学、退学、奖惩等情况进行相关处理,便于学生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情况,及时处理各项与学生相关的事务。

2)学生成绩子系统:该系统是整个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凸显了整个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在网上直接录入学生成绩,有利于成绩的及时公布。教务管理人员可以更便捷地管理和维护成绩库,审核毕业生总学分和打印毕业生存档成绩单,有效提高教务员的工作效率。

3)教学管理子系统: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更利于计划任务等的下达以及课程选修的申请处理,是所有板块任务的基础系统,更是整个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

4)课表编排和网上选课子系统:计算机可以辅助编排课程。教学人员调整好课程安排后,由学生直接上系统选择课程,有效提高选课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课程冲突等事件出现。这两个系统的有效结合,使得排课和选课这两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实践教学子系统:将实践环节的信息整合,明确各位学生的实践课程指导老师及周次,尤其是在毕业论文环节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将毕业论文题目整理后生成表格,供学生选择,同时保存论文资料,使毕业论文资料溯源工作变得更为简单、方便。教学管理系统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模块外还包括:考试事务子系统、教学资源子系统、教学考评子系统等。教学管理系统的高效利用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更多便捷。

1.2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1)实现教学管理数据的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以往的教学资源的使用信息只掌握在教务管理人员的手中,而这些资源调度的手续十分繁琐,不仅给教学带来不便,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教学管理数据的信息化,使学生学籍信息和教学管理数据存储方式标准统一,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推进高校学分制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使高校规模逐步扩大及高层次发展,提高教务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

2)扩大教务管理的覆盖面,促进教学管理资源共享。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教务管理的覆盖面,网络信息的共享增强了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数据提取、修改和查询的准确性,促进系统功能的提升和教学资源的共享。

3)不断更新教务管理理念,提高教务管理工作者素质。教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学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工作方式多样化。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对管理的成效起决定性作用。信息化的应用迫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操作系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化已经给高校管理带来卓越的成效,然而我国很多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1缺乏有效的领导和协调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缺乏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主要表现为管理不规范,没有全局性的战略部署,虽然建设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但各部门却各自为政,导致校内资源无法科学规划整合,部门与部门间缺乏协调相互牵制[4-5]。各大高校也是各自建设,没有形成一个资源共享最大化的网络,因此,造成资源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滞后。

2.2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软件的资源建设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虽然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高校办学经费一直以来都比较紧张,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或私立高等院校一般都无法在教学管理上投入较多资金,这就导致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更新及建设受阻,特别是严重制约了新管理系统的开发。

2.3信息化安全性风险高

高校的许多信息、数据都具有保密性要求。但是,随着网络信息全球化的发展,高校安全性风险逐步增加,而在教学管理上的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使得管理系统更新慢,加上现有的系统安全机制不完善,访客权限控制不力,加大了信息化的安全隐患[1]。

3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及其前景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因此,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才能优化教育质量,提高高校效益。

3.1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承担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建设、管理、服务、维护工作。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规划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筹机制,设立一个牵头部门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统筹协调,才能有效避免各高校、各部门各自为政、重复浪费现象。另外,要以教务处、网络中心、机要保密处等部门为主导,各部门密切分工配合的管理体制,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周密的策略,从各方面、各方位、多层次保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完善信息安全机制

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的经费投入,提高师生信息安全素养,完善信息安全机制。为更好地建设信息化系统工程,高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教学系统的更新和运作程序的顺利进行,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安全体系。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6]。同时,加大师生信息素养培训课程的投入,全面提升师生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以及信息加工能力,真正从根源上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

3.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

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实际应用,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教学管理者是教学管理系统的直接操作者,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业务水平以及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对管理实践的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唯有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努力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可视化和人性化才能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健康快速地发展。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近年来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克服。因此,有必要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迅速掌握现代信息理论和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理论源泉和实践保障[7、8]。未来的高校教学管理在达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最优化的目的基础上,要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为核心,构建信息化的教学服务体系。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与高校信息化管理的以人为本、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相吻合,同时也简化了高校工作操作流程,有利于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和具创新精神的人才的目标,是高校改革的科学之举。

作者:江丹莉 梁静怡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红玫,张素芬,刘燕娟.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2(2):23-25.

[2]刘洋洋.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3]张一春,贾晓燕,刘平.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27-32.

[4]张永利.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99-100.

[5]郑海英,郑雅良.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路径探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0,2(3):175-178.

[6]崇阳.初探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5(14):3.

[7]周舒,方忠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1(6):28-30.

[8]郭银辉,高博,赵妮.对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0(4):65-68.

第七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思考

摘要:

现代化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先了解教育管理信息。我们的大学制度改革,充分符合现代管理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行政便利和效益情况的学院。本文介绍思维管理的信息化教学,详细分析其必要性和实施可行性,指出目前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在大多数教育改革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

当前,全世界都生活在信息时代里面。信息化发展已经越来越普及,覆盖面积也越来越大,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以实现信息化发展为重要目标,因而,要想判断某个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否符合时展方向,综合国力是强还是弱,都可以通过该国的信息化水平得到结论。一个国家要想充分搞好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要进行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目前,信息技术有两个十分显著的反应形式,即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这已经实现教育改革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可以全面将教育改革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潮,也从根本上决定着教育跨越式发展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是学校的集中管理。信息技术在教育,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教学,促进现代管理教学,提供服务素质教育,是要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高校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国家政府以及企业在进行管理或者下定决策时都会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依据,例如信息高速公路、卫星通讯技术等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获得实时信息和信息通信,获取准确的传递和各类信息快速廉价的方法。此外,信息可以越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通过计算机网络,为各级教师,学生,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甚至一个整体,旅行也可以让学校和上级部门,兄弟院校和其他社会服务为一体,这样既迅速准确地实现发射下载,也能保证高效率和质量管理。此外,高校招生管理,选修学生和其他更多的繁琐工作的课程,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

(二)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

标准化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管理规范化是所有学校的统一,以确保高效率,高质量运行,在教务处办公室的指挥和协调下管理教学单位,在进行所有工作的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依据规章制度一步一步进行,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工作程序的标准化。自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开始,以及计算机管理软件技术的大范围使用,教学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的实现机率也越来越大。我们以制度化的教育程序来要求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如系统组织的选拔制度,制度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评价制度,考试制度及各类系统报告和学校教育的网络上的管理部门来完成通过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教育。这项工作不仅标准,更快速和准确。

(三)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可以缓解扩招后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的压力

近些年来,由于生源紧张,各所高校招收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各所高校的教师资源逐渐捉襟见肘,教学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因此,目前各所高校都十分关注且十分棘手的事情之一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大批的教师资源,尽快弥补教学资源方面的匮乏,解决这一燃眉之急。但是众所周知,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解决的了的,所以,信息技术成为当下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现状的一项重要途径,不仅可以缓解教师资源的紧缺现状,也能够解决教学资源的不足。作为将被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教学,达到传统教育的封闭端的基础上,变化为现代开放教育。利用教育的平台,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育计划和质量的一些基本形式,对于目前教师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经过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结合运用,学生可以参加灵活性较大的选修课,以解决传统教学条件的不足,而不断地延伸,学校不仅可以不用聘请更多的专职教师,也不用花费大量资金去扩大学校面积,就能够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进度,自己决定什么时候上课,在什么地方上课,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时也十分有利于更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分析

有效的,智能化的,具有独特功能的现代信息,为正在进行的企业改革赢得了企业界的青睐。正在进行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也需要相应现代化技术的支持。目前,各高校必须开始这项工作。教师通过配置台式机,建立学生和教师在校园共享共同信息的网络资源。

三、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化进程慢

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物理设备的支持。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大学教育融资的严重的短缺,可用于资助信息化建设是罕见的,这导致了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大学的建设速度太慢。

(二)学校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

目前,教学人员管理,信息技术的控制普遍不高。在很多高校,都是由新的教学人员来管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的能力非常有限可想而知,这一弱点极大地限制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

(三)缺乏高效率的教学管理软件

在管理教育的过程中,他们的教室管理软件,目前使用的有效性不高。这个软件存在着各种问题,一些资源不适当的共享,或某些问题,导致安全性不高,数据容易被盗。这也阻碍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树立教学管理信息化观念

领导在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相关的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都必须注重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这一工作的紧迫性,把信息化管理提上议事日程,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人才中的优势,迅速建立一个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逐步树立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概念。要想保证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更加良好,能够为国家教育出大批有创新意识、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就成了必由之路。

(二)组织力量开发适用的教学管理软件

课堂管理软件的质量是教学信息管理的重要条件。各级教育部门要组织,不仅包括大学,还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投入大量资金以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硬软件,使其更加合理有效,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要结合中国当下的具体现状,教育主管部门是最为合适的领头人选,技术人员和高校的技术精湛的管理组织应共同公开管理软件,以避免低层次发展分散,技术标准不统一。软件开发人员必须采用标准的教育教学信息管理部制的规范;应采取当局和次级管理要求,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学校数据的共享,还应提供完整的信息系统,内容包括各类高校的需求。

(三)抓好普及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

抓好提高培训技术人员的平均水平,这是保证信息化是能能够得到大范围推广和使用的前提。同时也要重视信息化观念的培训工作,保证每个人都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要想使得培训工作得到最好的效果,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首先明确学习任务,进一步拉伸时,用“异步援助”的战略,首先要保证不会对平时的活动起到不良影响,然后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两个学期的课程内容的学习时间尽量压缩到一个学期,即我们常说的异步办法,开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老师,选择学校,学习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如果碰到难以解决的地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些拥有改善教育,提高教育管理培训潜力的研究能够与实际行为相结合。提高训练也可以与一些感兴趣的基本偏好数据相结合,这是首选项页面,有些人喜欢的机器,他们做的好,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学有所长,对个人电脑的形成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四)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信息设备的不足

至于资金的投入,可以把国家、地方以及学校这三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筹资系统的组合。这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大学的信息技术的建设以及资金的投入,更新电脑设备,现有的高性能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连接到远程教育和其他的管理的需要,在中国的学校实现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形成教育管理的良性循环,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体而言,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改革,虽然还有一些阻力,但只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学教育的管理将是一个现代化的管理。

作者:张浩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银海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03-105.

[2]李红玫,张素芬,刘燕娟.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2):23-25.

[3]伍光明.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17(5):141-143.

[4]陆继锋,陈炳霞.基于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学术版,2006(17):17-18.

[5]李智虎,王杭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第八篇: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探讨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的人才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高校校园的管理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实行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能够将校园教学活动与教学服务细化分工,明确各自的功能所在,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本文将针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的不足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关于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教学质量提高

一、引言

精细化管理最早应用于企业的管理领域,拥有一套成熟的内部管理体系,包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等等。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将其应用于高校教学的管理,能够对教学管理的成本与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教学成本效益的最大化与资源的最优化。高校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管理的精致型与效率性,还能不断促进教学管理团队的管理执行能力,实现教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不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

高校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通常都是以班级为一个单位,对整个班级实行统一化的管理标,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以及管理往往是出于职责所在,很少会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精细化管理,不能有效突出学生的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主体特征。

(二)不利于教学内容的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传统的高校管理设置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学科设立与专业设置狭窄等诸多不足之处,难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近几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高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管理的束缚,也就是说,传统教学管理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不能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

(三)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管理活动中,仍然还存在着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样的错误观念,过分强调自身的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也大多以灌输课本教材为主,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期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其个性的发挥。

三、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的主要途径

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个管理环节和管理程序之间都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确保两者能够实现精确的有机结合,高校利用这种柔性的管理方式能够规范教学管理的流程,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实效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学活动的精细化

教学管理精细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来进行教学管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同时,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还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评价,针对自身不完善之处作出改进。此外,教学管理中的各流程之间也应及时衔接,互相配合,保持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停掉课管理等各环节之间的统一一致性。

(二)课程内容的精细化

高校在设置教学课程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从实际出发,精细化设置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除了要体现新课程的本质要求,还需要符合学生的个人特性与专业特点。教师在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时,一定其注意其比例的合理化,确保教学管理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创新管理的精细化

教学管理对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其性质属于事前管理类,因此高校如果能够对重点教学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将会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具体来说,高校要向实现管理的创新,需要先构建一个集教学与管理为一体的教务网络管理平台,细化重点教学项目,建立网上选课、网上实践等机制,以这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作用。

(四)考核体系的精细化

考核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实现评价体系的精细化需要分阶段逐层进行。高校应恰当地利用考核体系来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管理效率。首先,需要完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的考核机制,使其更加准确、实用、全面而精致;其次还应突出考核机制的多元化特点,完善奖惩机制,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等方面来激励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快形成考核体系的精细化。

四、总结

在新时期里,得益于改革开放等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多,同时,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也不断变化着,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高校有必要改进自己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自身的发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管理的精细化,以提高培养的人才质量。

作者:游原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沈琳.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

[2]方方.高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李强,孙贺.论高校精细化管理理论体系的四个层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