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论文(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学管理论文(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9篇)

第一篇:教务管理信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

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功能

(一)学籍管理

学校教务处和二级教学管理单位可通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籍管理功能跟踪学生在学期间的综合信息,含入学时的个人基本信息和退休学、升留级、转专业、毕肄业等学籍变动信息,并对以上信息进行日常维护。

(二)教学计划和排课管理

教学计划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提取出的教学依据,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不同年级和专业的教学计划录入、查询、修改和打印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可进行课程安排的操作,系统能自动检查各班级、教师及教室是否冲突,正确编排每学期的课程表。

(三)网上选课管理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网上选课平台,教务处和二级院系依据教学计划在系统中设置供选课程、选课时间和选课对象,在网络上通过预选、补选、退选三个阶段,完成校园网内所有学生的公选课活动。

(四)考试和成绩管理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系统中可进行考试日程、考场和教师监考的各项安排,并自动汇总出考试安排表,节约纸上工作。考试后,可在系统中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汇总与分析,并按学生或班级平均分、最高分等参数导出成绩报表和需补考或重修的学生名单。

(五)教学质量评价管理

一方面,教学管理者可经系统导出不同科目的学生成绩优秀率、及格率等报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分析;另一方面,学生在系统的留言板对学校的各教学环节进行意见反馈,并经系统参加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评教活动对科任老师的教学质量作出评价。

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在教学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然而这一系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首先,从系统使用者的角度看,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岗位的人员大多是文史类专业出身,受计算机类的相关培训不足。教务信息系统功能繁多,操作复杂,一般教学管理人员使用时容易走弯路,无法完全驾驭系统各项功能。而作为一种创新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方法,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广泛运用的过程中难免要更新一些原有的程序和方法,也导致少数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会因不适应而产生抱怨和消极的态度,不愿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从而引起教学管理环节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再次,从系统功能的角度看,软件的设计不合理。一方面,现行的教务系统不能完全适应各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如排课功能,在一些幼师和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小组上课形式的排课不能通过系统平衡操作,仍需由教学秘书人工完成。另一方面,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选课和教师成绩录入密度大时系统容易出现崩溃,部分模块使用对象没有严格限制,应用系统数据容易被破坏等。最后,从系统效能的角度看,系统已有功能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部分高校对系统的运用并不完全,如实践模块和师资管理模块等,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方法。

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管理中运用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教学管理岗位人员关系到院系乃至全校的教学运作,能否熟练使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学管理服务是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制定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计算机培训的力度,有针对地对新进的管理人员进行教务系统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层次和技术水平。

(二)协调配合,提升各教学管理环节的使用积极性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到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师生众多,这要求各环节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这一现代化手段时,高校管理者首先应给予重视和支持,带动各部门和师生对系统的使用积极性。此外,校方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普及网上教务信息系统的使用常识,消除各环节人员对系统使用的畏难情绪,从而提升他们的使用积极性。

(三)完善软件设计,促进系统功能的科学化配置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在开发和引进时,不仅要考虑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全面性,还要考虑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规律而有针对性地引进。

(四)加大执行力度,最大化发挥系统的管理效能

在对系统全面了解并投入使用后,针对部分功能没有完全发挥效用的问题,高校应加大对系统使用的执行力度,做到能用系统完成就不使用人工操作。

四、结语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各高校应从软件本身、使用者和执行力度等方面引起重视,努力打造一个适应本校发展特色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其以更科学的方式为教学管理工作服务,最终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作者:黄敏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一、关于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范畴

范畴顾名思义是人的思维对于客观实物的最为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界定范畴的前提是可以顺利开展一切讨论。根据“教学学术”思想和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特征,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的范畴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起点

教学方面以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目的的重要途径及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重要的联系纽带,教学管理把大学管理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各大高校都是以教学为开端,使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服务提供有利的条件,最终以实现高质量人才为最终目标。然而,很多的高等高校的管理者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大学教书理念,他们认为所谓教学活动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知识的交换传递过程。现在各大高校的大学里面都普遍流行的观念是,只要有知识及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是学者就可以做好大学导师,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大多是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理论考核和教学技能的专门培训便进入高校进行教育工作所造成的结果,所以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教学热情也随之消失,多说的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份内的教学工作而教学,把剩余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科学研究上,不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的一种状态反复持续,从而倒是高校人才质量的下降。各大高校目前应该把教师的教学和教师的教学学术放在首位,把教学学术和学科学术联系起来,实现研究和教学合二为一,以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

(二)关于教学视角下的高校管理的内涵

1.以较复杂的学术管理为特点

传统的大学管理主要是以科层制度为基础的行政管理的过程,我国现在各大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便是行政化程度过大,各大高校的管理部门对教学的每个方面都进行管理和决策,从而是导师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多种的规章制度制约这教学活动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不仅需要上级指令和外部权威,更要依靠内部专业人员的交流,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水品质量得以提升,同时高校的教学也成为了研究的学术活动,具有了学术活动的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当尽量的避免过多的行政指令和干涉,充分的发挥教师教学群体的作用,尊重教学中的教学学术权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特点。

2.以完善教师培训为目的

目前,传统的理念认为教师只是传播只是的工具,从而忽视了大学教师作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方面的发展。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一门学科,主要的是以提高教师的科学化水平为目的。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价值取向,教学管理为教学的服务体系,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各大高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提高教学的创意性。在教学领域平台上,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将会是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在教学学识视角下,培训的当下重点是教学的实践性,通过教师的综合交流和个人的教育反思来获得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只要以完善的教师培训为目的,才能提高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和成长,从而充分的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服务。

二、创建教学学术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构建以教学学术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

强化教师行业的招聘和退出机制,建立全面的招聘制度,废除以往的教师资格低”门槛”的情况,对教师教学和教师的教学学术进行监督和考核制度,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教学质量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和管理都是为了给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管理者应把教师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细化和完善,鼓励教师合作研究讨论,并构构建完善的教学研究成果评价制度。以教学学术为中心,进行全面的规划,互相协调才能有效的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功效,使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得到有利的制度保障。所以,构建以教学学术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点。

(二)创建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体系

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师在认清教学学术内涵基础上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同时也要依靠管理者对于教学工作的评价。要改革学校对于教学评价的以往状态,首先要扩大学术评价范围,把教学学术纳入学术评价体系,使其教学学术得到充分的肯定,也使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创新、课程建设和教学反思得到认同。教学学术应当把定量和定性相互结合并合理分配各项指标的权重,从而体现出教学学术所具有的“特点”和“不确定性”。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的数量来进行衡量评价,这样对教师学术评价的标准很不全面和客观,导致高校中形成了功利主义形式,这种过于量化的指标标准不理与教学评价的创新和完善。所以,教学学术的纳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创建教学学术的教学团队

团队是具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个体所形成的正式群体。对于各大高校而言,教学团队是不同学科或者专业以与之相关的研究或者课程为平台所创建的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合作精神及科学的组织结构而形成的一个正式的群体。创建合理的的教学团队,可以整体水平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品,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

(四)基于教学学术的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吸取教训,不断的加强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从而提升教学实践水平的合理性及充分发展教学能力。通过实践结果证明,教学反思是影响教师发展的多种因素中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进行反思的手段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是反思日记、对话、实施微格教学和行动研究。

三、结语

近些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把管理者理念、教学学术氛围和完善的制度定位保障条件,使其从教学学术的视角下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学术性缺失。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校的声誉和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要把教师的教学为出发点,以知识为本,改革教师培训的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孙文新 郑燕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烟台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探析

一、依靠信息素养,提升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管理者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信息素养这个概念的提出得益于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的主席泽考斯先生。他认为,在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要提升一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管理者信息素养的培养。所谓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管理者认识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对大量信息制定检索策略、熟练运用检索系统快速定位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根据已经变化的情况,将新出现的各种信息融汇到原有的知识结构或者管理系统当中、在思考和交流中使用信息、对信息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和科学的调控。高校管理者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承担着领导者、传播者和调配者的社会身份,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在各种新信息潮面前要保持一种敏感性,挖掘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对主要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利用计算机的管理软件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将信息转化成管理规章或者指标,运用于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信息能力是我们所提倡的这种信息素养的核心。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信息能力也是全面提升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关键步骤。对于信息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提升管理者的计算机能力水平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对各种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其次,管理者要具有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素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已经悄然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必然受到了它的冲击,高校教学已经不再只是像传统中那样,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扩展,很多知识在网络上就可以获得,这也给我们传统的大学教育带来了革新的契机。我们要培养的人才类型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具有广博的知识这单一向度,而是要提升学生本身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信息”在他们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学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不断为学生更新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软件,提升学生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为学生应在一种浓厚的信息化学习氛围。管理者的信息化接受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对新技术的接触程度。因此,提升管理工作者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升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提升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在高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因此,各个高校都将自己的学科建设视作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和综合性工作。学科建设的成败决定了高校建设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科研龙头的地位,决定了是否可以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较高的平台。没有在学界占据一流学术地位的学科,也就无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大学。随着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今,学科门类之间的划分越发细致。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的专业化的各级知识,同样也需要将这些各领域的尖端技术进行高度的整合。这就造成了各学科之间既存在细致的分工,又需要彼此的交融和贯通。能够提供这种学科之间共生共存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态势和发展状况,对相关学科进行联系或者合并,让彼此的资源实现共享,实现学科之间的携手发展。并且高校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成功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应用,开发新的,适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型专业,也是高校在信息时代谋求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利用水平,不仅对高校的日常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影响到现实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环节。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调整,为建设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高校而努力。

作者:侯清礼 刘凯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第四篇:高校教学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

1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师对于课本未加任何修改,没有添加任何修改的就复述给学生听,这不仅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将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现象在刚入职教师中较为普遍,因为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且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易于胆怯,这就导致了教师照着PPT念,照着书本念,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习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此种现象没有做出整改意见,也加剧了此类情况的发生。

1.2教学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味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没有相应的实践活动予以巩固与证明特别是在文科教学中。比如,大学语文在讲授诗歌韵律,对仗时只是讲方法,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己消化与实践,一般讲过就算完,没有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缺乏完备的教学评价系统

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应该分为教师互评、领导意见、学生评价,且学生评价应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但是很多学校是缺乏这一步骤的,单纯以教师互评和领导意见得出的教学评价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缺少了教学评价就不能对教学管理方向产生重要的指示作用。

1.4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师资力量欠缺是教学管理中极易出现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就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其高校的教学水平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国家明文禁止在职教师在外任教,但也有部分大学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在外授课,对于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认真备课,其教学水平自然难以提升。虽然也常见到高校花重金聘请专家名师任教,但是如果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其教学质量也不会得到太大提高。

2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主要问题的解决途径

2.1丰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资源

在教学管理中应该让教师对自己平时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积极探讨解决措施和办法。对于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教师就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将现代的投影技术,多媒体设备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同时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手法,融入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使其能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关注。

2.2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不管是理工科还是文史科都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将实践教学渗透入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学习摄影拍摄时,带学生在学校内部采风,各自根据其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拍出满意的照片,并在多媒体屏幕上进行展示和分析。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动手动脑能力相结合,提升学习领悟能力和创造力。而这也正是古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谛所在。

2.3建立健全评价系统

随着科技的普及,对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在电脑上以不记名的形式让学生做出评价并写出评价意见。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的评价趋于真实和客观。当然,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学生评价,也要以教师互评、领导意见作为辅助参考,使得教学评价系统更为全面,更加健全,也更符合实际。

2.4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着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增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让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最终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同时,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校应该组织专员对其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操作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加强培训,让这一部分教师也能熟练操作电脑和多媒体,让现代教学设备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2.5协调学校内部管理部门

首先,要对学校内部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对其进行权责分化,使其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其次,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要充分落实,将其分化为小的部分具体落实到个人。对于管理内部的矛盾进行梳理,并积极解决,让学校的教学管理上下一条心,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最为关键的是,要高效的开展工作,定期对学校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教学问题,并制定相应方案进行解决。

3结束语

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但是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又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管理。如今,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着手进行解决。

作者:刁炜卿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第五篇: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优化探析

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情况

(一)性别比例

高校教师队伍中,往往存在男少女多的情况。教学管理队伍更加存在这样的问题。女性管理人员性格温和、细致,做事条理清晰,有耐心,擅于完成程序性工作;男性管理人员思维活跃,精力充肺,擅于完成宏观调控性工作。男女比例的失调,不仅约束了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影响工作效率,还制约了一些协调性工作的开展。

(二)年龄结构

在经验、学识、精力和创造力等方面上,不同年龄层的人展现出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该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状态、活力程度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反映。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老同志与年轻同志普遍相对较少,中年同志占多数,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状。老同志经验丰富,但创造力不强、精力不足;年轻同志创造力强,富有活力,但经验浅薄;中年同志正好中合了两者的优点和缺点,在老中青搭配的教学管理队伍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一般而言,一支高质量、结构优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应以中年同志为主体,合理搭配老中青比例,从而形成一支长效、持续的教学管理梯队,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和高效性,从而提升高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三)学历结构

学历状况是反映一个人学术水平和接受专业技术训练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结构优的教学管理队伍,就需提高队伍的高学历人员比例。民办高校一般为新建院校,办校历史短,且都由高职院校升本成立,教学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沿用了高职时期的人员,存在学历不高的问题,尤其缺乏高学历管理人员。同时,高学历人员多集中在管理层面,具体办事人员学历偏低,使人力资源未能达到合理配置。这需高校综合平衡各层次学历的管理人员,实施有效调配,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民办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或者学位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有组建一支高学历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形成一支高质量的教学管理队伍,从而最大程度激发教学管理队伍的潜能,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四)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反映一所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总体管理水平和所能适应的管理工作基本标准。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的职称结构呈橄榄状结构。低职称与高职称稀缺,中级职称较多。站在优化队伍结构的角度,教学管理队伍应由不同能力的人员组成,具备各级职称的人员。合理匹配人员,减小内耗,使成员各展其能,从而优化竞争机制,使职称与管理能力相符,使教学管理达到最佳效果。

(五)学科背景

学科背景是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学科背景结构也是研究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般而言,具备的相关专业人员比例越大,专业基础越好,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也越高,队伍的成效也越出得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教学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教育伦理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懂得一定的管理技巧。因此,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效教学管理岗位的工作。但目前总体而言,在民办高校中,由于“重教学,轻管理”的思想观念较重,导致教学管理岗位上人员稀缺,有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也有一线教师兼任的双肩挑人员,还有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安置的配偶,入门门槛较低,人员来源复杂,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学科背景混杂,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出身其他类专业学科,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对管理学和教育理论了解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

(六)地域结构

民办本科院校是指具有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从事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学校,所以民办高校基本都为地方高校。作为地方高校,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本地人比例较大。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源源不断地引进大批量的高层次人才,全国各地,天南海北,任何一个省份的人都有,这就出现了本地人和外地人相结合的现状。本地人工作带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外地人工作又富有自己的一套风格和方式,两者相碰撞,难免会产生摩擦。尤其是教学管理队伍中,本地人去管理外地人,或者外地人管理本地人,两者之间的不理解、不融合等矛盾就会逐渐凸显,教学管理人员地域结构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视当前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队伍重视,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发挥最大功效,是高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如何优化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重视,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高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关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抓好师资队伍、科研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同时,还要加大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待遇,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现状,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二)严设门槛,科学设岗

学校要坚持按需设岗,杜绝因人设岗,科学定编,合理定岗。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及条件,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合理、科学设置教学管理岗位,优化配置教学管理人员资源。同时,要严设门槛,深化聘任改革,建立和推行教学管理人员准入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指定量化考核标准,并多渠道引进教学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

(三)均衡年龄、性别结构

老中青搭配是教学管理队伍最合理、科学的配置,不仅能够借鉴老同志的丰富经验,又能挖掘中年同志的最大潜力,还能发挥年轻同志的创造能力,使教学管理队伍富有活力、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调整男女比例,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提升职称、学历结构

为适应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要鼓励并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攻读研究生学位,甚至博士学位,提高管理人员学历(学位),从而提升管理队伍专业素质。同时,学校要为管理人员提供发展、晋职晋级的机会,在职称评定方面,学校可给予教学管理人员一定的政策倾斜,改善管理岗位人员职称评定困难的局面。

(五)加强专业培训

由于民办高校多为新建院校,办学经验浅,要多与外界兄弟院校沟通、互相学习。秉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并安排教学管理人员去其他高校学习、交流、培训。同时,还要积极邀请相关专家来校指导,甚至开班培训,教授教学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教学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业务水平。此外,在校内,教学管理人员也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六)建立激励机制

民办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与职称提升、岗位晋升、待遇提升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并多层次、多形式地考核教学管理人员,有效地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使教学管理人员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

(七)培养融合性

随着民办高校的逐渐发展、壮大,各地人员齐聚高校时,地域文化差异的问题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和谐环境的营造,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提高重视,对新进教师的融合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要培养其与学校文化相融合,还要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使新进教学管理人员能尽快的适应学校、适应地域的人文文化,减少摩擦的产生,使学校更加融合,发展更加有力。

三、总结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要如何另辟蹊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俨然成为了高校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教学管理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还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比例更是影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优化是当前各高校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正视并分析当前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现状,并思考如何改善并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也正式本文的本意所在。

作者:章含知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第六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改进方法探析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信息化的技术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在高校中也应用到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样可以让管理的工作更加简单、方便,也能提高教学管理中的工作效率。但是在高校中,对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还是停留在过去和刚开始阶段,一旦没有了这样的系统,就会让工作立马停止,不能再次继续进行下去。还有一方面就是一些技术水平有限的工作人员只是会简单地操作,对于比较深入的知识就束手无策,所以对于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二)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创新意识

在新形势之下,不管是解决问题还是分析问题都需要跟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就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才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在目前的高校中,很多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是停留在过去,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没有好的解决办法,采用传统观的解决办法,没有进行创新,这样就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也是一门学科,教学的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校中的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做好这个工作,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体系,这样就不能将教学中的目标体现出来。

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方法

(一)提高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应用到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要对之前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因此需要提升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信息化方面的管理知识,并且要了解教学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并对这些操作步骤进行熟练和掌握,还需要与时俱进发挥好自己的管理优势。作为一名教学中的管理人员,需要有新的管理方式,通过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解决,所以也需要和信息化相互联系在一起。

(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中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中教学管理水平的好与不好会直接地影响到高校中人才的培养,所以各个高校中应该重视其教学管理工作,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学中的工作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很重要。教学中的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工作中的效率。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后,就可以让教学中的管理逐渐地人性化,也有利于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逐渐提高,改变之前生硬化的管理方式,让教学中的管理工作更加周密、严谨,从而来提高教学中的质量和实现教育中的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教学是必要的。在教学管理中科学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可以推行教学工作中的目标管理。所谓的目标管理就是完善管理制度、管理方案,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其次是可以将考试和教学分开管理,这种制度要求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更加全面、广泛的知识,同时教师也不需要参与教学质量的考评,这种制度就需要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组织教学,学生也需要掌握所学课程中的内容,来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教学中的质量更好地实现。

三、结束语

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高校需要认识到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加强教学中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地创新教学管理中的方法和手段,同样也需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来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让高校中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并且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徐丽颖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七篇: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秘书作用研究

一、影响教学秘书工作的原因

(一)付出与回报存在差异

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的基础,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但是仍然有许多高校的领导并不重视教学秘书的工作,导致教学秘书的薪资待遇一直是学校中最低的,并且学校为了节约成本,不愿意在教学秘书身上花费大量的培训费用。教学秘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大大的打击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管理工作的质量下降。

(二)未来发展具有局限性

现在的高校中,几乎任何一个岗位都有自己晋升路线,但是教学秘书这一岗位的晋升空间有限。教学秘书通常是由办公室主任统一管理安排,教学秘书只有从科员到副科再到正科这一条晋升路线。教学秘书没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导致许多人都不喜欢担任这一职位。

(三)工作量过大,责任过重

由于教学秘书负责学校的大小事务,导致教学秘书的工作与其他职位人员相比更加繁重。为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防止教学事故发生,要求教学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错误,这就体现出教学秘书的责任更加重大。为了保证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教学秘书要重复阐述、多次提醒。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是教学秘书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教学秘书就是责任第一人。

二、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促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教学管理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才能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教学秘书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教学秘书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更为完善的工作方式,为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学秘书要想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需要教学秘书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帮助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学秘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优秀的教学秘书推动教学管理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扮演服务者的角色

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务教师和学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学生。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录入学生信息等工作都是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教学秘书还需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将学生和教学的需求上报到学校。教学秘书服务于学生,能够让学生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更加方便和舒适的校园生活。教学秘书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之外的一切问题,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备课。

(三)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的教育不仅仅只有教师这一种渠道,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受到教育。教学秘书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四)良好的管理教学档案和资料

学生档案有助于教师快速的、准确的了解学生,良好的档案管理能够减轻教学秘书的工作压力,教学秘书能够快速的将学生档案进行分类归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开始意识到学校秩序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由于学校的日常工作涉及的人员较多,为了减轻日后的工作量,教学秘书需要将日常工作进行归纳管理,方便以后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秘书保护着学生的权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学生愉快的享受在校生活。教学秘书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起到了服务育人的作用。

三、结束语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不仅能够保证日常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而且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秘书在学校中具有桥梁的作用,联系着学校各个部门,保证学校的政策和方针能够落实到各个部门中。教学秘书需要不断的学习,总结更多的经验,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将教学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现代化,更好的服务师生,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李军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第八篇: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一、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我国高校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求。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不断强化、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当前国际竞争的关键之一就是人才竞争,高校只有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提高我国企业的世界竞争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可以解决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包括教学理念缺乏创新,学校教学管理缺乏制度性,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工作管理形式化

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都以决策者为中心,被管理者的评价仅作为一般信息整理,并没有成为改进教学工作、参与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很多被管理者,包括学生和一线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评价仅仅是期中阶段的教学质量检查,还有一些简单的评价反馈,这样收集到的信息往往以偏概全。有些学校的一线教师将教学内容的综合评价简化为对教师的评价,并没有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对学期教学计划和学年整体教学计划评价更少。

(二)教师绩效评价缺乏科学性

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当中,教师绩效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大部分高校重视科研工作,致使教学成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第二,忽略教师个体发展。有些高校过于重视奖惩,把教师的绩效评价与奖惩紧密结合,这样虽然强化了学校的人事管理,但却忽略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很多高校的评价实践中,大多数以定量评价为准,教师完成任务就可以,但是缺乏定性评价。一些数字把绩效评价变成数字化的硬性规定,打击了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教学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不足

教学管理者拥有教学管理的权利,负责教学计划制定、教学信息传递、教学资源分配等工作,在一线教师、学生之间处于主导地位,其教学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的质量,这要求管理者需要具备服务师生的理念,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者的专业素质较低,服务意识缺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较少与教师、学生之间主动交流沟通,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制约高校教学管理方式创新。

三、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一)引入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方法

传统教学管理模式非常机械化,缺少创造性思维,管理者往往重视传统管理模式的延续、历史经验的累积,忽略对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形式的发展需求。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引入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充分应用网络媒体,借鉴国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必要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经验论和盲目性。

(二)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者是高校教学管理的监督者和实施者,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所以,高校应该重视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学校在招聘教学管理者的时候,应该注重选拔具有专业管理背景的人才。其次,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对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保障教师教学的自主权,这是保证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自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发新课程,对教学内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适当地删减,并补充必要的知识,实现个性化教学。

 

作者:陈旭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第九篇: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研究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有利于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中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教学质量高低与课堂管理效率有更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更多的大学由学生有限的小课堂变成了学生较多的大课堂;此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滞后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了一些课堂行为问题的产生,对课堂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增进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迫在眉睫。课堂教学管理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管理活动,目的是要建立协调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着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睡觉、看杂志、玩手机等现象,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老师与学生产生争端、矛盾的情况,旷课、迟到、纪律性较差等问题突出,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因此,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二、高校课堂学生学习现状

笔者设计了调研问卷,对某高校的人力管理、旅游管理、网络工程等5个专业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87份,收回184份,其中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率为98.4%。通过分析问卷,得到如下结果

(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较为普遍

笔者通过观察课堂情况发现,高校课堂违纪现象相当普遍,上课吃东西、玩手机、看平板电脑、闲聊、看其他书籍、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根据问卷显示,排列前三位的比较突出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玩手机、课堂上随意说话和上课睡觉,这些问题行为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当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能有效控制时,课堂教学的秩序必将越来越混乱,而且课堂上不良的学习风气会对部分品行优良的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到班级整体的学业成绩。这些现象不仅来自于学生自身问题,也和教师观念有一定联系。一些教师对课堂管理不够重视,甚至会误解为大学课堂不必要管理,大学生相比中小学生来说课堂注意力和自律性更强,高校教师只需要负责知识的传授。同时在调查中发现,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课堂管理也是不需要的,但是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有必要管理的。

(二)学生没有转换学习方式甚至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厌学现象普遍

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改变,它更强调学习的自觉性。由于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加之大学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强制管理,他们开始放松自己,渐渐地就偏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思考问题,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与此同时,翘课、迟到、早退等纪律性问题也较为普遍。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在网络较为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从主观上就排斥学习,于是便放任自己。出现这类问题不仅与生源素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有关系,还与高校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也有一定联系。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其次才会顾及课堂管理,有时会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长期下来也会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学习。

三、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课堂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意识淡薄

课堂是传播知识的阵地,如果对于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缺乏必要的管理,只是一味灌输理论知识,机械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那么将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就不易实现。但现实情况是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表现,一般情况下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任由学生做自己的事,教师自己讲自己的课,师生之间很少互动,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对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等一些教育理念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及时转变思想,教育理念比较陈旧,导致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学生情感、学习的动机。由此看来,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及教学质量的高与低。

(二)管理方法生硬,管理效果不佳

教师是课堂管理的实施者,教师课堂管理的方法策略直接关系到课堂管理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扰乱课堂教学的情况非常普遍,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生硬。通过调查,没有发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采用体罚学生的解决方式,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老师习惯性地采用生硬的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管理,还有采用简单地指出学生缺点的方式促使其学习。对于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的老师还是不能从容应对,管理效果并不是最好。可见,课堂管理的方法单一,课堂管理的方法缺乏创新。

(三)忽视课堂互动,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反映授课内容枯燥,学习效果差。教师在上课时,只是提问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对其他学生很少问津,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师生互动性差,导致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常见现象是“你不爱听,我不爱讲”的师生“冷漠”关系,当大学生经常抱怨授课教师时,教师也同样在抱怨学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极不和谐。

四、高校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课堂管理观念

针对当前教师对于课堂管理不够重视的情况,教师要转变教育管理的理念。首先,教师要经常关注教育领域专家的讲座、及时了解专家的观点,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论坛,主动与同行之间讨论,吸收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了解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加深对教育理论和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二)实行柔性管理,改善课堂管理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管理采取强制行为,老师通过发出的一系列直接明确的管理信息,如“上课不要说话”“后面的同学不要玩手机”……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收到令行禁止的效果,但不宜频繁使用。频繁的直接命令不仅会打断老师自己思维的连贯性,更容易让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与老师的互动中。老师还可以采取柔性的比较含蓄的表达方式,比如通过眼神、表情等非直接的言语来传达自己管理课堂的意图,让学生接受到自己的暗示,自觉遵守课堂管理要求。间接表达是一门艺术性的行为,提醒学生,让学生心领神会,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不间断授课过程,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有利于规范课堂,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互动式教学,融洽师生关系

互动式教学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课堂教学的管理有重要作用。采用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能记住听到内容的20%和看到内容的30%,但在沟通过程中,人们可以记住70%的内容。所以,互动式教学在提高学习效率上有显著效果。此外,老师还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去实施互动式教学。在回答问题上,不仅要鼓励那些经常参与的学生积极主动地继续交流,还要关注很少参与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积极思考。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要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结语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阵地,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保证教学目标和效果的顺利实现。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和策略,促进大学生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作者:苗峰 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