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管理的转型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教学管理的转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现代教学管理的转型

我校从动态的视角进行环节、细节、过程性管理,用精致的过程保证精彩的终端。重视“三个环节”。在备课环节上,提出“一课三备”的要求。个人独备,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共享智慧;二次备课,彰显个性,从而使每位教师的备课都具有“资源化+个性化”的特色。在上课环节上,加强课堂状态管理。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鸣。同时还加强学的管理,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加大管理力度,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在作业环节上,强化量与质的管理。从作业布置到作业批改全程监控,编写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后巩固”;对学生而言,杜绝抄作业现象,每个教室门外摆放一张“提交作业桌”,每天一早来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按规定、有序提交作业。学校还定期就作业向学生、家长征询意见,及时调整、完善作业管理。重视课堂效率。坚持探索、实践,建构了体现“两学、两自、三导、三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抽签确定的“每日一课”,使每位教师的每节课都做好充分准备;坚持开展“校长点课”,给教师以展示、思考、成长的机会,使教师组内群体在课前、课中、课后可以合作、研讨、提高;坚持教学巡视,及时发现课堂亮点与不足、掌握教学一线最真实的基本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流,并及时改正。重视教学诊断。持续开展每月一次的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分析研讨会,每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对近期的教与学情况进行“过堂“式的总结、回顾,提出遇到的困惑和自己的思考,汇报今后的教学举措与策略;学校每周召开的行政办公会,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剖析、汇总一周的教学情况,围绕共性问题、典型案例、对策建议等展开讨论。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帮助他们在反思中不断获得进步、提升。质量管理:从单一走向多元全面的质量。

我们应回归教育的本真,登高望远,站在教育的高度抓教学、抓质量。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学校开展了“最美二附中人”、“星级少年”的推选,使一大批学生受到表彰、增加了自信。对教师的工作质量,绝不简单地运用教学成绩的优劣进行评价,而采用的是发展性评价。评价指标包含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学行为、教学能力、教学过程、科研能力、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等多个层面。全员的质量。始终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意识,开展“保底教学”,保证每个学生能掌握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进而实现整体质量的提高。鼓励学习较好的学生主动拓展,多质疑提问,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从优秀走向卓越。

分析学情时,采取“倒逼”的方法,从“最后一名学生开始”。全程的质量。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量,对学生上课的态度兴趣、思维发展、回答问题、完成练习等情况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与考量,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评价与管理。对教师的过程质量的管理依靠学生评价来实现,评价指标紧密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便于学生回答,比如“教师讲课是否有激情”“教学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备课是否充分”等。对师生教与学的质量评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包括同学间、合作小组间,同事、学科专家、学校领导、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学生家长等多主体参与评价。制度管理:从控制走向自觉健全制度。先后出台了备课、上课制度与课堂评价标准、批改作业制度、辅导学生制度、命题及分析讲评试卷要求等,还制定了备课活动、教研活动、教师学习与反思、师生评教评学等方面的规定。所有的制度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每个制度都是在反复而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使得制度的落实能“生根接地”。

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规范和制约,保证了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也实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强化执行。“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制度的价值就在于执行。我们实行教育教学问责制,从教务、教学、教研、督学、教研组、年级组到班主任、教师个体的每个岗位、每个人,不仅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标准,而且还有计划、检查、反馈、整改的工作循环机制,保证了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做、事事做得好。我们要求全体师生每天进行“朝思”“暮省”,对自己的教与学作理智的思考、规划、检查,这使每个人学会了慎独、自省、自律。“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更知使命重大。”教育改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将在现代教学管理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转型、不断发展。

作者:丁建生 单位: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