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据驱动激活教学管理机制变革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的典型代表,是社会各行业新一轮重大变革浪潮的主要推手,也对教育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管理机制将传统的静态纸质化管理转变为动态数据化管理,特别是在作业管理机制和教师培养机制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让作业管理和教师培养达到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
【关键词】教学管理;机制变革;数据驱动
作业管理和教师培训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依托大数据嵌入作业管理和教师培训,可以提高作业管理的效率、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同样,利用数据的沉淀可以将历年作业情况做纵向比较,为教师布置作业提供指导。而大数据下的教师培训可以给教师“画像”,直观看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杭州市建兰中学建设“学校大脑”智能系统,积极利用数据驱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变革,尤其是在作业管理机制和教师培养机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数据嵌入作业管理机制变革
作业是学校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巩固和内化的过程,对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能力、诊断学习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和布置适当的作业,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教学工作的必须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的服务品质,学校要重点做好作业生成、控制作业总量、落实作业批改和强化作业监控等工作。
(一)为何要数据嵌入作业管理机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整合提高效率,找到新的增长点。在初中教学方面,随着近几年数据的不断沉淀,传统教学上的静态数据被激活,教师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正是基于以上思考,建兰中学依托“学校大脑”设计学生“画像”,以此助力教与学方式的转型,提高教育教学的服务品质,重点做好作业生成、控制作业总量、落实作业批改和强化作业监控工作。如何通过“学校大脑”的数据分析设计出学生的个性化作业,是重中之重。
(二)基于数据分析的作业监管流程
作业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直观反映。教学部在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效率等方面,运用“学校大脑”赋能,依靠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班级学习委员多重力量协助,实施作业精准、适量、个性化投放,基于数据为学生出题,基于数据为学生减负提效。基于数据分析的作业管理流程如表1所示。
(三)数据嵌入的作业管理体系
建兰中学充分利用“学校大脑”智能系统,扩容校本题库,方便教师精选校本素材。从历年学生的答题情况数据中分析出哪些题目是有效的、哪些题目是需要提升的,从而不断优化题库,为生成有效作业和检测练习提供帮助;另外,给题目赋予的知识点、思维、能力、思想、素养等标签,可以用来对学生形成全面、精细的评价,有助于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
1.基于数据嵌入的作业分层
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凡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教师要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根据历年的数据,备课组(教研组)集体研究确定,精选编制作业内容,杜绝不加选择地成册、成套布置作业。
2.基于数据嵌入的特色校本作业
校本作业是每个学科组所配备的、与教学进度相配套的作业本,需要每年进行修订和完善,杜绝错题、偏题、怪题。基于数据嵌入的特色校本为传统的校本作业赋能,减轻学生认知负担,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例如,校本作业可增加重点题目、难题的视频讲解,给有需要的学生学习、研究和积累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增加重点实验、诗词鉴赏的视频讲解等。基于大数据的作业平台,把校本作业打造成一个学习的新入口,让学生可以从有限的校本题目到达无边的线上学习资源。
二、数据嵌入教师培养机制变革
建兰中学的朝气活力,离不开一代代新人的涌入。每一代新人进入建兰中学,都要接受系统的培训,让新任教师成人成事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将教师培养总目标定位为“一年过关,三年胜任”,形成一支有教学特色的青年教师队伍。相应地,又将三年培训的总目标分解为三个子目标,从能上课到会上课,再到上好课(见下页图1)。根据多元成长理论,建兰中学立足学校教师特点,以青兰学社为平台,使教师通过系列修炼找到团队标杆,通过团队模式创设多元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四养”(养“地”、养“课”、养“研”、养“心”)及“五炼”(听、读、写、说、思)全方位培养青年教师。“学校大脑”智能系统为“四养”和“五炼”搭建平台,通过钉钉平台记录青年教师的学习情况,为青年教师的成长留痕,最终生成“教师画像”。学校期望通过记录一个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寻找中国未来教师的最佳成长模型。
(一)“四养”,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支架
第一,养“地”——青年教师生态圈。以青兰学社为平台,为青年教师创设学习成长平台。社内设有社长、副社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岗位。三年任期,届满改选。第二,养“课”——课堂教学训练场。从新进学校开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经历“学霸式”暑假,进行职初学习。学校提供三大类别课程供教师自由选择,分别成立三个学习圈。在这个圈内,教师每日通过“学校大脑”下的钉钉平台进行网络学习、线上分享,每周开展视频会议研讨。进入工作岗位后,教师借助各项青年教师赛事进行实战演练。第三,养“研”——科研支撑进阶路。教学部与科研部统一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并为教师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借助钉钉平台下“我的教学日志”进行教学的点滴记录与反思,以期从每日的记录中整理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校大脑”也会对此过程进行实时记录。第四,养“心”——大小活动修身池。学校以工会为依托,在各个大小活动中给予青年教师展示机会,让身怀绝技的青年教师都能一展身手。在活动中,教师各展所长,深层次挖掘自己的创造力,在团队协作中增进感情。
(二)“五炼”,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支点
1.成长的起点:听•倾听与学习
首先,学校为新教师打造系列专题讲座。表1、表2分别呈现了教学基本技能专题讲座和班级管理策略专题讲座的内容及提升技能。大部分教学类的讲座以教研组为单位,聘请教研组内优秀教师进行小团队讲座分享,表中☆对应内容由学校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其次,听师傅上课。学校为新教师配备师傅,师徒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师傅可以将听课意见与建议上传到“学校大脑”,使指导留痕。
2.进步的阶梯:写•学习与写作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经常撰写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或者教学札记。每一次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之后,青年教师都会有一次提升。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闪光点记录下来作为教学札记,同时将其上传到“学校大脑”智能系统的“教师画像”平台,为进一步做研究、写论文积累素材。
3.融合的桥梁:说•沟通与交流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情感分享会,教师可以分享教育教学难忘的情感故事,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细节或有感而发,形成教育叙事,并“说”出来。
4.强劲的引擎:思•反省与思辨
学校期待教师都能走上专业化道路,那么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部与科研部形成合力,将青年教师平时教学中的“闪光点”进行理论提升,形成类似教学成长集的小册子。
5.加速的能量:读•阅读与整理
青年教师只有具备强大的知识涵养,才能为育人做支撑,而只读教材和教参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学校为教师购买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方面的优秀书籍,组织线上线下阅读会,鼓励教师边阅读边提出问题、请教讨论,并解决问题。其方式可以是通过制作微课来分享阅读问题、反思等。学校将这五项修炼落实在平时,每学期通过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赛课”“青年教师解题大赛”进行比试,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在大数据依托下教学管理的反思
(一)教学惯性与技术革新的速差
一线教师对技术的运用受到教学惯性的制约。例如,学校推广极课大数据的过程,从大型考试数据采集的试水到现在习以为常的每日校本作业的数据采集,足足耗时三年。新技术的学习、实践、推广、普及需要长期的过程,但技术的推陈出新很快,而教师的学习不一定跟得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的迭代更新又更为缓慢。
(二)效率与焦虑的调和
教育教学融合新技术手段,能更及时地将学生情况反馈给家长。我们常说“静待花开”,每个人的花期都不一样,对学生“即时性”的评价容易让家长焦虑,更急功近利。如何在众多的数据中选取有效数据,减少家长的焦虑,让数据能合理和科学地反馈学生情况,是学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人文关怀不可或缺
数据要想得到良性应用、真正发挥意义,就需要结合人文关怀的力量。首先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兰中学建设“学校大脑”的初心是让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那么在采集数据和运用信息中怎么让学生具有安全感、幸福感?其次是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我们既不能让数据替代学生的思考,也不能让其替代教师的思考。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使教师更有效地“育人”,如何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这些都是学校在建设智能校园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作者:曹健 周慧敏 张轶婷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