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探究

摘要:大数据信息网络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针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网络信息技术系统不完善、信息安全系统存在漏洞、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不到位。借鉴国内外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从多方面提出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及优化策略,即建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树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以期能够促进高教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策略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就是将各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等资料,通过现有信息系统的资料收集、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用来提供给各级相关人员了解以做出有利组合优化的决策。当前,各高校的应用系统主要集中在教学管理等方面,这些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解放手工录入,利用网络管理替代人工操作。而其弊端则是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不能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智能分析。数字化,是将大量应用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校内各业务逻辑进行数学建模、优化,从而起到反向指导校内教学日常运行的作用。而数字化管理是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汇总、分析等,从而将数据以数字的方式供决策者使用。如各高校的图书馆系统,现已实现了电子门禁,电子读卡借阅等,这是信息化的体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所有借阅数据进行整理,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查看到各类图书的借阅频率及学生集中来往图书馆的人数等,再根据此类数据调整图书馆下一年买书的类别比重、图书馆各馆室开放时间等,这些就是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当各高校的教学由信息化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后,在统一平台下,利用大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各高校的在校生情况、师资情况、开课/授课情况时实查看。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现有的学情、教情进行深度地挖掘,为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因此,研究如何把各高校目前现有的教学信息化向数字化管理转变,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这将是信息化与数字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第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除了受到硬件的现代化发展和技术制约以外,更为重要的还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和接受程度。因此,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要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第二,教育载体的网络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教科书、互联网图书馆和教育资源库等电子媒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教育载体的空间。电子教育载体的网络化发展,不仅可以为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电子材料的储备和查询,可以有效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第三,教育对象的个性化。伴随着现代教育发展的不断改革,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和独立性逐渐增强,他们可以自主地进行教材和教师的选择,同时可以在实验室或图书馆等场所进行个人的课题研究。个性化学习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三、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网络信息技术系统不完善。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网络信息化系统建设是首要任务。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还仅停留在思维模式中,并没有进入智慧校园的建设阶段。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校还没有建设好校园无线网络,各个教学系统彼此也都是独立的状态,教学平台数据不能进行整合和共享。第二,信息安全系统存在漏洞。当前高校都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出现安全漏洞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旦学校的信息技术系统出现安全问题,将会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公安职能部门,都要对高校信息安全建设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第三,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不到位。虽然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但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严重滞后。尽管个别学科已经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但是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距离预期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当前高校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融合发展中存在不同步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四、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及优化策略

(一)建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信息化系统,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以及处理,降低传统管理工作的难度。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主要包括基础功能、课程管理以及学籍管理三大基础模块。第一,基础功能。系统的基础功能包括部门管理、教职工管理、权限以及账号管理等模块。高校可利用上述功能,完成诸如此类的管理工作。在部门管理模块中,高校可在内部划分为多个部门,各部门的人员数量、岗位情况,以及相应职责,均处于该模块中。利用教职工管理功能,高校可快速查询到不同教职工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年龄、工龄、岗位等,且可掌握教职工的人事变动情况。在权限以及账号管理模块中,高校可对相关人员进入系统的权利进行区分,教职工需要输入账号与密码,方可进入系统,学生同样如此,只是两者所具备的系统操作权限不一致。在学生与教职工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上述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工作出现混乱。第二,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高校可通过该模块,实现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管理。一是教学过程。高校可以通过系统的这一功能,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同时还可了解学生的课堂秩序。所有教师的教学课件均需上传至系统中,学校可根据课件质量,对教师的素质进行评价,实现对教师的管理。二是教学方法。高校可以通过这一功能,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课程选择情况等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在各科学习方面存在的特征、分析规律,为相应学科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三是教学效果。通过这一功能,高校可查询所有学生的理论考试分数以及实践得分,并可根据成绩,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教师则可以此结果为参考,采取不同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第三,学籍管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同样具有学籍管理的功能。学籍管理内容包括入学与休学管理、毕业管理、在校期间奖惩信息以及成绩管理等。一是入学与休学管理。利用系统的该项功能,高校可在新生入学后,收集其相关档案信息,并将信息以电子化形式存储在系统中,便于统计本年度入学的新生数量、性别、来源、专业分布情况、户籍所在地等信息。在学生办理休学后,系统同样可予以记录。二是毕业管理。毕业生毕业后,高校需要自系统中将其档案移除,提交至学生就业的企业或户籍所在地人力资源管理局。三是奖惩信息以及成绩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通过参加比赛等形式获得的奖励、在校期间曾受到的严重处分,高校都需将其记录在系统中,实现对学生学籍的管理。

(二)树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决策层要树立现代化建设意识,将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进行密切关联,重视软件和硬件设置建设的同步发展。高校教师也要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自觉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课程教学改革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同时,高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学习理念,并且更正信息技术就是娱乐游戏的错误观念,将信息手段作为学习和知识检索的新手段,不断增强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高等院校要在国家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精神指导下,基于高校自身的现实情况制定长远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以教育资源投入为中心,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教学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并且,高等院校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要实事求是,切忌盲目跟风,避免资源浪费,将有效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运用,促进信息化教育建设的长远发展。

五、结语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动态发展系统,高校要进行动态评估和改进,保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和健康进行,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为优质的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扬.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策略[J].现代企业,2020(3):42-43.

[2]席东风.教育大数据指导下的教育管理研究[J].大众文艺,2020(6):237-238.

[3]李彬.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J].区域治理,2019(39):212-214.

[4]林平平.JM公司业务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9.

[5]陈洪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79-80.

作者:王超 乔德军 陈超 单位:邯郸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与实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