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促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循环,提升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以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将存在的不足解决,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
0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尤其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最大[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更多参加、适应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的能力,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中,人才的培养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中教学管理工作是确保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管理,助力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教学管理观念落后、师资队伍不足、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2]。应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对于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烦闷、枯燥的教学氛围得到有效改善,有助于学生更加活跃的参与课堂。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习更多参与到课堂交流以及互动过程中,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应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为实现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能力,改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进步,有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3]。将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实践项目,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过程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自然而然适应这种实践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步入社会工作后也能不断进行学习以及总结,从而实现自身不断进步与提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养成健康的人格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同院校会有不同的应用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以及学校不断进行总结以及反馈,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同时也能为其他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经验,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改善。例如福建工业学校与宝马企业共同开展的“宝马精英人才教育项目”,在这一项目运行后,应用的办学模式为学校与企业相互融合、培养模式为学生与员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另外师资队伍由教师与技师共同组成,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结合实践培训模式,促进了福建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对于福建省汽车行业职业教育创新与改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福建省汽车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教学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人员,同时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能力直接影响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因此在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以下几个方面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具体如下所示:
2.1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不允许存在半点失误以及丝毫的马虎。教学管理工作以事务为主,具有琐碎繁杂、责任与任务重大、时效性强的特点,需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对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保持高标准、严要求。
2.2先进的教育理念
要想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保证更为优质的高职教育,首先需要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具备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在先进的高职教学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教学机制,包括加强校园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教之间的结合、优化办学与育人体制等。因此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的进行学习高职教育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不断地提升自身政策理解水平,掌握高职教育前沿的大政方针,才能更好的完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
2.3全方位的工作能力
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学术管理职能的同时,也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管理学、行政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教学管理经验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掌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规律。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各种教学管理系统的业务能力,包括专业设置与建设的掌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关节、监控教学质量以及建设教学质量工程等,另外教学管理人员还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及各专业的特点,灵活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正常实施提供保障,同时保证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完成,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4良好健康的身心素质
教学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的关注重点,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效率得不到认可,甚至部分人对教学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难度。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以及较大的影响范围,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某一工作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另外新时期的教学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包括深度以及广度,在常规工作以外常常会有突发情况的发生,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延长工作时间,或是需要占用节假日以及休息时间。因此,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强化体能锻炼以及自我调适能力,保持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复杂问题以及困难时,能够正确、合理的处理各种关系以及问题,将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落实好。
2.5保持开拓创新能力
发展的前提是要不断地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缺少创新性,会对教学管理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教学管理工作将会具有简单性以及重复性,无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层次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创新教学管理工作需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具有创新勇气以及创新能力,特别是应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需要培养模式的改革变化而变化,面临新的教学管理问题时,首先要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稳定性以及规范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2.6良好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教学质量同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却忽略了教学管理人员能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也无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管理工作缺少足够的发展动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新型教育学科,需要教学管理人员进一步分析、研究相关问题,因此也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能力,从而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的指导。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不足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及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教学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改变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具有开放办学、合作共赢的教学理念,具备多元教学意识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丰富教师队伍以及教学场地,教学评价工作需要应用多种方式。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教学管理观念落后的不足,不具有与当前市场需求完全符合的专业以及与当前岗位工作需求完全符合的课程和技能。这也就造成了这一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管理观念[4]。
3.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更新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结合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与教学进度是根据校园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来进行设置与安排,这种教学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无法结合产业结构变化来调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时间也不能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得不到合理的调整。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均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以及科研压力,这也就导致了教师无法深入一线岗位进行锻炼;另外部分企业也不愿意接受教师进行实际生产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因此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不多。另外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校外兼职教师数量也严重缺乏,出现这种情况是受薪酬、实践以及渠道等因素的影响。
3.3教学管理机制以及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结合产业结构改变来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工作的过程缺少灵活性,无法结合实际企业用人以及岗位需求来调整教学活动内容以及方法。另外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忽略了专家以及社会的评价,更多局限于教材以及课堂。
3.4实训企业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建立了与专业实践相符的学习以及实训基地,但是现有的相关制度无法督促以及保证企业参与实训学习过程中,企业参与校内学习以及实训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无法实现实训场地、仪器设备、服务平台以及人员师资等方面的校企共享,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同时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5]。
3.5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缺少稳定性,教学管理人员多为教学秘书、教务员等教学管理岗位人员,少数为教务处工作人员,对教学管理组织以及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教学管理队伍来源途径单一,多为校内转岗以及岗位调拨,不具有较强的岗位信息里,同时缺少合理、规范的准入机制,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以及发展。其次教学管理队伍缺少足够的工作动力,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相对来说领导阶级的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更小,自我认可度以及工作状态满意度更高,而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更低,工作适应性更差。引起教学管理队伍工作动力、自我认可度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再次是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以及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慢,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壮大存在不利影响。最后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有调查研究显示教学管理人员对高职院校动态与改革方向的掌握度不高,不能与时俱进,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另外也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依然有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存在不愿意、畏惧教学改革的情况。
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
4.1优化教学管理
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将政府的引导、监督以及资金投入、支持等作用充分地发挥,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推动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应用。将学生的实习制度与工学结合相关制度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实现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服务于工学结合的教学需求。另外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建立相关管理指导机构,为创新、支持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4.2建立专业课程
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共同进步。另外也要建立相关教学管理规则,保证专业课程与岗位职业标准具有一致性,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在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提前到企业进行调研,掌握社会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结合产业结构的改变及时进行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调整,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相关人才能够更好的符合市场需求,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同企业共同进行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实际岗位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优化、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从而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
4.3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项信息技术以及网络产品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另外完善实训基地以及教学设备也能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4.4壮大师资队伍
在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其中一项基本要求是高职院校要具备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不断学习、锻炼以及提升自身,同时有助于专业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岗位人才需求情况,从而合理进行学校专业的调整以及设置。另外高职院校也要结合专业教学,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进行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6]。
4.5加强教学管理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能力建设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工作效率,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管理队伍建设的重点。因此需要各级教育部门以及高职院校认识到教学管理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成长型高职院校,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现状,结合实际问题加大建设力度,创建能够更好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队伍,同时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保证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合理性,从而为服务教学、创新教学提供保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能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学生的理论学习以及实践能力,帮助达成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毛宇星.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探究[J].时代教育,2017(13):197.
[2]刘浩.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17(18).
[3]陈风玲,龙明贵,杜亚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的探析———以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8).
[4]卢金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效性对策研究———以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课程为例[J].城市地理,2018(2X):214-215.
[5]吉锦.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
[6]莫亮.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长江丛刊,2018(14).
作者:欧阳洋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